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文徵明晚年《赤壁赋》创作统计分析

发表于:2022-12-07 12:1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u5y}yۦ人物。文氏无官反得清闲,书苏轼《赤壁赋》成为其人生一乐。

二、文徵明《赤壁赋》创作统计

从文徵明辞官归田到其逝世期间,他多次书写苏轼《赤壁赋》,或应亲友请求,或闲窗日课。按《巢经巢文集》卷五中其乙酉年(1549年)日记载:“书东坡《赤壁赋》,前后五十本。”现根据文献记载并现存实物,整理如表1。

表1根据周道振及张月尊同编的《文徵明年谱》、周道振编著的《文徵明书画简表》以及葛鸿桢编著的《中国书法全集·文徵明》等有关文徵明书写《赤壁赋》的内容综合整理得出,从中可窥见文徵明书《赤壁赋》以行书和楷书二体见长,其中楷书又以小楷最多。文徵明以楷书和行书或行草书书写的《赤壁赋》现或多或少均有作品传世,亦有不少复制品出版发行,如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文徵明前后赤壁赋》、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明文徵明书赤壁赋》以及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文徵明卷》所载有的文徵明小楷《赤壁赋》等。

据表1,文徵明以八十九岁书写的《赤壁赋》最多,至于文氏如此喜书《赤壁》的原因,恐于其人生阅历、文人性情以及自身于吴门书坛的地位不无关联,现简要分析如下:

其一,个人禀赋。文徵明于童年时期虽然貌似鲁钝,生而外椎,然而其父对其寄予厚望。王世贞《文先生传》载:“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千百言。”饮水思源,父辈的教导为其未来进行书法创作并成为一代大家奠定了基础。其二,出仕之后,反得清闲。文徵明经历了三载的宦海沉浮,其文艺观念多流露出旷达淡薄的心境,寄情山水,以书画自娱,即与苏轼《赤壁赋》的思想基调相表里,从仕宦政治转向洒脱的豁然之境。因“无案牍之劳形”可见其手书《赤壁赋》亦有偶然欲书的缘故,正如《湘管斋寓赏编》卷二中所提及的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二月四日文徵明书《赤壁赋》即是“薄夜,顾研有余墨,恐明日遂宿”故书。其三,苏州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富庶,人们的思想也较为解放,这为其进行艺术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外在条件。此外,这里文人荟萃,文徵明的追随者众多,如陈淳、王宠、陆师道、王榖祥、文彭、文嘉、周天球等,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营造了艺术创作的氛围,如其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月与学生朱朗赌棋消遣败北,即书小楷《赤壁赋》以赠之。

三、文徵明《赤壁赋》创作风格

文徵明书《赤壁赋》以楷、行、草三种书体为主,但草书未见真迹流传,故于此处只稍加臆测,以楷书和行书或行草书的分析为主。

(一)楷书

从文徵明书写苏轼《赤壁赋》的现存实物观之,以楷书居多且大都为小楷作品。目前,仅笔者所见即有多件,大多是纸本墨迹,写于乌丝栏之内,属其六十岁之后为之,若是从风格变化来看则不甚明显,但也可从中窥其书学渊源。

从嘉靖九年(1530年)六月和嘉靖十八年(1539年)七月文徵明所书写的两件小楷《赤壁赋》观之,可略微看到其取赵法,彰显苍润姿媚之趣,这与其于四十二岁所书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有类似之处。然而,文徵明晚年则主要以上承魏晋,力追钟、王为主,于潇洒之中不乏方正之态,于工整之内不乏飘逸之姿,形成了其代表自身的独特的艺术语言,时有“名动海内”之誉。其子文嘉曾于《先君行略》中谈到:“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从文徵明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十月和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二月所书写的小楷《赤壁赋》来看,其尽得《黄庭》《乐毅》之妙,笔画劲健,用笔节奏分明,结体虽看似紧密,但亦能给人宽绰之感。如此高龄,依旧能写出如是精到的小楷,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分析其中缘由,文徵明对书艺的不懈追求和旺盛的创作精力自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外力辅助亦必不可少。有明一代,“眼镜”(时人称之为“叆叇”)早已被人们使用,吴门文人吴宽曾作《谢屠公送西域眼镜》,其中有“圆与荚钱同,净与云母匹”等诗句为凭。此外,明宫廷画《南都繁会图》中,亦绘有一戴眼镜的老者。又文徵明曾于七十四是书写的《琴赋》中自称“余老眼昏蒙,无足观者”。可见,其视力并不佳。故笔者推断,文徵明晚年书写大量小楷作品之时,“叆叇”之功不可忽视。

除上述小楷作品之外,文徵明曾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二月补苏轼楷书《前赤壁赋》36字,全仿苏字,但这并不能代表文徵明自身的书艺风貌,只能说明其曾于苏轼书法中汲取营养以利于自身书艺进步,如同他亦曾补写赵孟頫小楷《汲黯传》一样,取古人精华,至老依旧。

(二)行(草)书

论及文徵明以行书书写的《赤壁赋》,根据笔者目前所见则主要以两种风格为主:一类字形较小,典雅温润,线条流畅,节奏感强,以《圣教》笔意为之,兼有米元章、苏东坡风韵,正如王世贞于《艺苑卮言》中所云:“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其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所书《赤壁赋》即是这类风格的代表。另一类字形相对较大,全力以黄山谷为师法。字形、用笔、通篇章法皆与黄山谷行书极为相似,字势开张放纵,气势雄强而神韵犹存。然而,文徵明于此最终亦未能跳出黄山谷之窠臼,形成与其师沈石田书风如出一辙之格局,未能再有所创新与拓展。

至于文徵明所书草书《赤壁赋》仅于葛鸿桢编著的《中国书法全集·文徵明》中所见且只有一次记载,即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书。因未见实物,于此参照文徵明其他草书作品臆测之:一类即是仿《智永草书千字文》的小草,如其七十五岁所书《四体千字文》;另一类即是“草师怀素”兼黄山谷笔意的大草作品,如其于五十岁所书的《草书诗卷》。究其晚年为何“绝不作草”,恐与其严谨端正之性格以及着意追摹古法不无关联。然其亦以草书书写《赤壁赋》,可见其陶醉于《赤壁》之中。

四、结语

文徵明一生虽屡试不第,后被荐为待诏,仅三载即离任归田,可谓仕途不畅,然,其文艺创作之丰富也很少有人能与之相较。文徵明的诸多书法精品由其子整理,并刻入《停云馆帖》加以传播,所书《赤壁赋》亦可于其中得见。其好友祝允明为当时书坛领袖,但不幸的是先其过世三十余年,总体而言,文徵明的书法影响有超出祝允明之势。其晚年所书《赤壁赋》,不乏传播及收藏价值,对后世书家影响深远,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其中的一些大幅卷轴作品,用笔相对空乏,虽是如此也以清正、纯雅的面貌展现了文人“士气”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文徵明.文徵明集[M].周道振,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郑珍.巢经巢文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3]周道振,张月尊.文徵明年谱[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8.

[4]葛鸿桢.中国书法全集:文徵明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0.

[5]王世贞.艺苑厄言[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學美术学院

推荐访问:明晚 统计分析 创作 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