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跪拜书圣 敬畏古法

发表于:2022-12-07 12: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文化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即历代书法大家、名家,除其书法技艺盖世绝伦外,文笔文章也异常精彩,动人心魄。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委员周振华在文坛早有盛名,然而他的书法也同样造诣颇深——在他的艺术世界里,文学与书法兼收并进、相得益彰。

尤其,他最近新出的两本《周振华行书千字文》、《周振华真书千字文》字帖,在书法同行中颇获赞许。

纵观我国书法史,历代书法大师都有着深重而鲜活的文学元素。追溯《兰亭序》的渊源就是佐证——那随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唱和,抒发平生抱负,并将诗咏汇编成集的“祓禊”盛会,其诗文之序成为书法长河的千古绝唱。

在近现代书法的百花园中,作家书法也十分活跃。巴金、鲁迅、老舍、叶圣陶、林风眠、贺敬之等都有经典的书法之作;作家们用心灵去挥洒线条,用文学的雨露滋润书法绿叶,成就了典型的文人书法。书法中注入了自然之美、古典之韵、现代之风,甚至是文学的乡愁。

文学界的评论家们认为,周振华的散文之美,美在自然。篇什里没有刻意的营造,没有矫揉的粉饰,它来自于乡间,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庄稼的质朴,带着枣花的香甜;它倾注着真挚的情感,带着父爱的慈祥,带着母爱的温情,带着家乡的梦萦。细观他的书法,亦带有这样的特质:简洁、质朴,清纯、温文尔雅,不温不火。

周振华以晋人书韵法度开蒙,自幼勤学苦练,这无疑为他的书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敬仰王羲之,以致常常走进旷野,以一位书者的虔诚向着群山:“跪拜羲之,拥戴书圣!”他的案头也常以多种字体呈现这8个他认为最神圣的字,这是他心灵深处发出的呼唤与敬畏。在谈到书圣用笔的细腻时,他这样的比喻让我为之惊讶!他说:“我总感觉,王羲之的字就像是邓丽君的歌;邓丽君的歌就像是王羲之的字。它们都是绝顶的真善美,恒久闪烁在人间的耀眼星光。”

他的行草书无疑取法“二王”,对晋人的名碑法帖独有钟爱,用功最勤。此笔意书写的联句和诗文,其结字端庄、朴厚古茂、用笔方峻、起收果断,凝重中尽显峻利,雄强中又不乏隽美。而他尤为擅长的是行草书,在行书取法上,紧紧扣贴于王羲之集字之《圣教序》,字字苦攻求至。他喜欢拿冯承素双钩摹写的神龙本《兰亭序》对照褚遂良、虞世南、赵孟頫等古代书法大家临摹的《兰亭序》进行深入研究其笔势、剖析其用笔之特点,后予以临写,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心手尽至;他的行书得益于《兰亭序》、《圣教序》,智永的真书《千字文》,集米芾、苏轼、王铎的行书《千字文》以及各位书家的名帖、尺牍;小草严格取法书圣之手札、十七帖,智永的《草书千字文》,孙过庭的《书谱》等经典法书之滋养。因而在他的作品中,临“二王”笔意的作品,以及“松涛山岳”联等作品,字里行间充满了书卷气,温文尔雅,恰到好处。他常说,智永和尚光《千字文》就写了800余册,赵孟頫每天要研习一万个字,我们真的还差得远呢。他的楷书取法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等碑帖,其所书写的《紫气东来》、《书以言情》、《积健为雄》等作品,皆笔力雄健而又不失活跃灵动。

近年来,他又上溯汉代碑碣与商周钟鼎大篆,尤以汉碑最有心得。他主攻行草但也不失隶书,从汉碑的那种洋洋大观、宏大开阔、古朴凝重中找到了与其内在气质相符的契合点,进而深入挖掘,又不断拓展,从而形成了含蓄凝练、雍容大度、收放有致,在整体气象上亦古亦今的汉书风貌。“二分万里”联、“君子至人”联、“书有字无”联……观赏其隶书如见一个粗犷而又纳于言语的高原汉子,质朴中透着几分憨态。总之周振华其书体书作线条流畅,错位相连、前呼后应、枯润相宜与章法之布局极其讲究,不仅有汉魏碑板间架结构之严谨,且含有颜体魁梧之苍劲、柳体之钢骨、欧体之秀丽,更有“二王”风流。他亦能把拙与巧、俗与雅、古与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会让人感觉突兀。周振华在这些年间潜心求索,笔耕不辍,诸体兼擅,并能入帖出帖、脱胎换骨。

周振华于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广泛涉猎,多有所得,他偏爱历代法书经典,从研习经典中寻找创作的滋养。他经常说:“书法一定要取法乎上,要临经典之帖,要找源头,找对源头。不然,一辈子、两辈子的功夫都会白搭进去!学书,要心到手到,更重要的还有人品要到。”他学书注重的是从深层面上体悟,从规律入手,循序渐进。在他看来,“取法乎上”是学书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要求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中挖掘,正本清源,做长时间的积累,这可能是唯一的一条出路。“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人生苦短,要真正有所成就,就必须少走弯路,这就需要对古代优秀法帖心摹手追,作终生不懈的奋斗。书家要多与古为徒,与古人交流沟通对话,获取更多的信息进行创作,要有清醒的认识,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辩证地吸取经验和否定自我,在否定之中求得肯定下来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他说。

而在深层面上体悟的同时,他也在广层面上游弋:文、史、儒、道涉取广泛加之丰富的生活阅历、开阔的艺术眼界、坦然的处世态度,如此造就了他在艺术上的独具个性和审美内涵,也造就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审美取向。在这其中,他的作家背景,对其书法创作不无影响。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书法作为艺术之中的一个门类,亦离不开文学。因之,文学和书法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文学和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书法理论家王岳川认为,在文化大视野中,书法和文学都是表现心灵情韵的艺术。书法受文学观念和审美模式的影响,在艺术审美大视野中,书法与文学、绘画、印章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诗文不仅是书法家最重要的表现内容,而且将丰富的情感内容外化到书法的情感线条符号中,使以线表情的书法成为中华民族深层心理的艺术形式,并禀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蕴。

而在周振华的艺术世界里,文学总是温润着他所开辟的各个领域各个行当,表现出文学具有极强的渗透功能。在他看来,书法在视觉上呈现出来的是神韵与意境,文学则在叙述中传达着感悟与思考,他应邀常为一些报刊题写文学作品标题,他说这是一种特殊的书法创作,比自创作品更有意味。——文学讲究结构,书法同出一辙;文学讲究韵味,书法亦同源;文学讲究厚重,书法提倡浓墨重彩;文学讲究创新,书法亦然;文学讲究唯美,书法皆同;文学讲究从古典中吸取养分,书法倡导从碑帖中得到启示。“其实作家书法颇显文人的亮色,作家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有些人就喜欢作家的书法作品,当问他们为什么就喜欢作家的书法作品,他们说得更多的是感觉。感觉作家的书法有作家的味道,有作家的深邃,有作家的灵动。”——有作家的味道——作为书家的周振华,笔墨之中自有作为作家的周振华的独特味道:一如他的一幅章草作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那般简洁、质朴,温文尔雅。

(作者系中国艺术报通联国际部主任

推荐访问:跪拜 敬畏 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