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身免疫。患病后要尽早就医,正确治疗,越早越易治愈;反之则病情加重,疼痛加剧,轻者遗留神经痛,重者会发生意外。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皮疹损害处常有渗出潮湿倾向。多形性皮疹,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为特征,对称分布,自觉剧烈瘙痒,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湿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臀部、手部、阴部等处,对称分布。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根据湿疹部位症状不同可分为小腿湿疹,臀部湿疹,阴部湿疹,手部湿疹,在治疗上往往采用外治和内调相结合。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及婴儿湿疹等。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
病历资料
患者,女,15岁,维吾尔族。自诉10天前右侧乳房下有灰黄色小斑点黄豆大小,流黄滋,有痒感,余无异常。去医院妇科就诊,做血常规、乳腺彩超等检查。诊断为带状疱疹,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阿昔洛韦0.5g静滴,日1次。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日1次。治疗10天后并给予阿昔洛韦软膏外涂。10天中病情日益加重,故前来就诊。门诊查体,双侧乳房表皮均呈现黑紫色,并且表皮增厚、龟裂,流大量黄滋,黏衣物。患者自觉患处有痒感,无疼痛感,大小便正常。四测正常,血常规正常,双侧乳腺彩超无异常,余未见异常。根据以上情况,笔者认为该患者是被误诊为带状疱疹,该患者所患疾病为湿疹即中医学中的“奶癣”。
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从皮损分布上看不是沿神经分布,而是对称分布;带状疱疹有明显的神经痛,而该患者虽皮损严重却仅有轻微痒感,无一丝痛感。该患者双侧乳房发黑发紫却无明显的簇集性水泡,和溃疡;仅是皮肤增厚,龟裂流黄滋。用药物治疗也是鉴别诊断的一个标准,该患者前期用了大量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如果为病毒感染,症状不会越来越严重;来我院就诊后给予抗过敏治疗1次,并停用所有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根据以上依据确诊为湿疹(中医称奶癣)。
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①西医治疗:5%葡萄糖250ml中加入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维生素C注射液3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静滴,日1次,静滴5天。②中医治疗:治法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痒。方药采用自拟祛湿止痒汤,方药组成:土茯苓30g,苦参9g,百部9g,白鲜皮9g,浮萍9g,地肤子15g,蛇床子15g,白蒺藜15g,鸡血藤15g,丹参9g,当归9g,川芎9g,金银花9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野菊花10g,天葵子10g,砂仁5g,蝉蜕5g,薄荷5g,甘草5g。以上药物凉水浸泡3小时以上,煮两遍取药汁500ml,分3次服。复诊查体患者双侧乳房已无黄色流滋,皮色转为暗褐色,皮损面积减少1/3。原方减野菊花、天葵子,加白及,海螵蛸护胃生肌,方药组成:土茯苓30g,苦参9g,百部9g,白鲜皮9g,浮萍9g,地肤子15g,蛇床子15g,白蒺藜15g,鸡血藤15g,丹参9g,当归9g,川芎9g,金银花9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白及10g,海螵蛸20g,砂仁5g,蝉蜕5g,薄荷5g,甘草5g。三诊查体患者双侧乳房皮色转为淡红色,皮损基本消失。复诊方继服1次。3周药服后门诊随诊痊愈,至今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