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分析了重庆市永川区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前瞻性,针对当前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机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转变农机化发展的前景与机遇、思路与构想,提出了其发展建议,以期抢抓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实现农机化的科学发展,促进永川区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推广对策;重庆永川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184-0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转到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正成为历史。永川区作为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战略,进一步转变农机推广及发展方式,提高农机化整体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永川现代农业的大跨越。
1 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前瞻性
1.1 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手段,没有农田作业的全程机械化,就没有农业机械化,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必将是一句空话。加快农机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需要。
1.2 解放农村劳动力的需要
农业机械化是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在产量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人力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以水稻栽秧为例,1台水稻收割机能替代60~80个劳动力,生产效率是人工的70余倍,节约生产成本2 400~3 000元/hm2,农业机械化极大地节省了劳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解放。
1.3 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需要
加快推广农机化步伐有利于农村耕地快速向大户、龙头企业和园区集中,实行规范的田、林、路、沟、交通、排泄系统综合配套整治,随着农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了永川区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1.4 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机械到田作业的首要任务是道路建设、畅通发达的道路网络建成以后,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架起桥梁,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1.5 提高单产和增加收益的重要保障
由于水稻机插规范、密度增加,加之秧苗相对要栽得浅、分蘖成穗多、单产就自然高。蓄留再生稻,过去一直采用人工收割,机收水稻不再蓄留再生稻,造成稻田荒芜。永川区开辟机收蓄留再生稻新路获得成功,机收蓄留再生稻的小型收割机,比人工收割效率高8倍,机械化作业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1.6 解决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目前,针对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种粮积极性下降、大量耕地撂荒、被占用等一系列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十分严峻的“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生产安全的大问题,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农机的大量使用,粮食的安全大问题将得到较好解决,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7 可以扩大复种、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农业机械作业省工、省时、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方便快捷、降低成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抢季节扩大复种,变常年一季一收为多季多收,有利于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增加总产。
1.8 可以减轻和杜绝耕地撂荒的大问题
农业机械作业省工、省时、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方便快捷、降低成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耕地翻耕作业,完成播、栽耕种,特别是家庭农场、大户等,按要求不允许耕地撂荒,从而大幅降低或杜绝耕地撂荒。
2 转变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2.1 推广速度缓慢
政府对大中型农机具补贴力度较小,农户对价格贵的机车机具购买较少,导致更新速度较慢。永川区耕作机械9 078台套,仅比2007年的2 616台套增加6 462台套,增长3倍;联合收割机163台,机动插秧机625台,农用排灌机械23 617台套,农业运输机械1 687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9 020台套,渔业机械2 259台。距大面积耕作需要还相差较远。
2.2 农机作业困难
国家不重视对小田、窄田、弯田、坡坎田地的改造整治,没有从适应农业机械作业的田、路、水系统进行配套改造。目前农村许多农田机械无法到田间地头作业,农业机械推广比较困难,农业机械化程度依然较低,农业生产仍处于繁重的人工作业、人工劳动。
2.3 购机成本较高
村民一家人的耕地面积小,购1台耕整机、插秧机等极不合算,起码要花数十万元,然而小面积的耕地总产值也价值较低,扣除成本也不过1万余元,一方面极不合算,另一方面村民也没那么多资金。虽然都不愿高投入低收益购买农业机械,仍希望农业机械能到田为其作业。
2.4 流转成难路虎
全区的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大户、业主还不够多。种粮大户仅有58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仅有20多个,村民的承包地撂荒一文不值。一旦有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大户、业主进行倒包或租用、流转等,土地很快就升值。土地承包谁也无权强制土地流转,严重束缚农村土地集中经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5 轻视农业生产
不重视、轻视农业生产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是相当部分村民不重视农业生产。不愿增加投入、只粗放耕种,认为打工挣钱多、市场采购粮食及农产品合算。二是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部分镇街对农业生产明显弱化、轻视。对一年一度的大小春粮食生产技术培训会都取消了。三是大部分镇街还将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挪用、抽调到其他部门,从事非农工作。对粮食生产明显弱化、不重视,从而导致农机推广中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2.6 机构不健全
服务体系人员流失,服务功能偿失严重。一是镇(街)机构撤并、人员变动频繁,队伍的稳定性差,各项农机管理服务工作难以开展。二是农机行政性职能减弱,履行公益性职能的人员难以为继。未能妥善解决离职人员的待遇和后顾之忧,造成部分原农机站职工集体上访等不稳定因素。三是部分农机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没有补充新鲜血液,人员老化现象严重,知识结构偏低。四是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流失,农机推广体系进一步弱化,不利于农机推广事业的有效发展。
2.7 设施陈旧老化
农机设备老化、技术性能下降,成本增加制约效能的发挥。而水利设施老化、落后,难以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现在许多屯水田、渠道、塘堰、水库被损坏、屯水力差、排灌不畅。一方面是无水可抽,一方面是流水不畅,更谈不上自流浇灌、旱涝保收的要求。目前农业机械推广较好的村社,基本上是水源较好,能排能灌,交通方便的地方。
2.8 惠农政策效果差
农村的惠农、强农政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个别地方存在耕地撂荒也领取“种粮直补”资金的现象。倘若将各种惠农资金进行整合,用于小田、窄田、弯田、坡坎田地整治、机耕道网络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必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2.9 缺乏激励机制
奖励、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过去对于千元户、万元户、粮食高产及经营典型,召开表彰会予以隆重的表彰奖励,各大媒体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较好地唤起农业生产的激情。
近年来,由于经济工作中心的转移,加大了补贴力度,而弱化了奖励、激励、社会带动问题。
3 转变农机化发展的前景及机遇
3.1 集约化经营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农村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大户、业主、农村合作组织,全区农机总动力达29万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水稻种植、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超过35%和75%。发展和改造农机化新型股份合作社10个,农机大户30户,大力提升了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安全水平。
3.2 催化购机热潮
对全区农机化发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一是催化了农民购机热潮。农村留守在家中的老弱妇幼不能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对农机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大,给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发展前景。二是部分农机经营大户抓机遇大量购机为本地农业生产服务,不仅解决了收割耕作难的问题,也为农机经营者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了农村脱贫致富新的佼佼者。永川区红庆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孝安拥有农机12台,含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机动喷雾器等现代农业机械,农机化作业服务规模达到151.33 hm2以上,当年毛收入就达80余万元。这是永川区农机化发展取得显著效益的缩影,更是农机购机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的积极作用。
3.3 农机需求旺盛
农业机械生产成本降低,增收节支优势明显。种植业主渴望拥有农业机械,需求旺盛。据调查人工收割水稻成本为1 950元/hm2,机械化收割为1 275元/hm2;人工收割小麦成本为1 800元/hm2,机械化收割为1 050元/hm2;人工插秧成本为2 100元/hm2,机械化插秧为1 500元/hm2。农机化的发展具有几个明显的优势:一是降低劳动强度;二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节支;三是弥补和解决了因劳动力转移引起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五是种田能手抓住机遇,采取承包和租赁等方式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使中小型农业机械在种植业主中得到快速发展。
3.4 便捷交通网络
近年大力推进村村通客车、社社通机耕道建设,形成了农村方便快捷的纵横交通网络,为农业机械进村入社创造了条件。
3.5 培育新型主体
为加快农机化新模式的探索、新机制的创建、新载体的培育步伐,依托科研院所、农机企业和农机合作组织,探索适合丘陵山区稻、薯、油连作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推动土地经营方式的创新,利用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顺利完成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的耕作、栽播、植保、收割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形成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一条龙”服务。
3.6 培训多样化
多样化、多形式的农机技术培训已初步兴起。永川区被农业部评为首批“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围绕推进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与项目资金,联合开展校社农机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新模式,提升农机技能人才队伍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3.7 推广新机具、新技术
推广新机具、普及新技术,推进农机事业上台阶,历来是农机部门的“天职”。大力推进、油菜、大豆生产机械化,重点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果蔬生产机械,园林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生产,适应农产品标准的新机具新技术,使农业生产经营朝着农副产品加工业、园艺业、种植业等多样化方向发展。新增5台履带自走式旋耕机,7台大功率、多功能、全喂入收割机械,试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300 hm2,为保障蔬菜、油菜、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步伐打下良好基础。
4 转变农机化发展的思路与构想
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化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促进农机化向纵深发展。永川区面对农业、农机推广的有利条件和困难、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集思广益、稳步推进、狠抓落实。力争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3万kW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农业机械化居于全市先进发展水平。
4.1 提升农机化水平
积极引进适合永川区特色农业生产的先进农机具,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和示范带动,引导大、中、小微农机具协调发展,注重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粮食机械与经济作物机械、常规机械与高性能机械的协同推进。通过对新型农机化股份合作组织的改造和建设,加快先进农机具装备配套进程,引导建立一批具有规模性、规范性,特色鲜明,辐射力强,具备农机化全程作业示范带动作用和特色的稻油茶生产基地。
4.2 推进全程机械化
针对种植与收获机械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大轻便、耐用、低耗等中小型直播机械与联合收割机推广力度,扩大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选水源条件好建成灌溉设施配套的666.67 hm2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确保有新突破;新建66.67 hm2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社,提升全程机械化辐射带动能力。开展好机耕、机插、机收、机械运输、跨区作业等服务。大力推行代耕、代育、代插、代管、代收等一条龙作业服务。通过订单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等有效形式,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规模,壮大合作社的经济实力。
4.3 探索新模式
多渠道、多形式探索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新机制与新模式,有效拓展农业机械的推广途径,建立农机与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大稻、薯、油连作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生产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确保适用农机具推广工作的有效性与农业机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合作社大胆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农机化全程代理”新模式,围绕水果、园艺、蔬菜、茶叶、养殖、农产品保鲜、冷藏、加工等特色产业资源,促进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合作社当年实现纯收益40余万元,开辟了粮食生产现代化的新路径。
4.4 创新服务体系
把农技服务体系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机专业协会,探索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积极培育农机销售、经营、作业、维修、租赁等中介服务市场。健全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为补充。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网络信息、媒体宣传等公益性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多种形式并存、高效便捷的新型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探索品牌创建与“产—加—销”产业化“一条龙”新模式和新路径,为提升合作社创新服务能力、品牌效益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引导农民实施“八统一”生产模式(品种、机插、行窝距、施肥、田间管理、病虫防治、机耕机收),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4.5 提高制造水平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制造、教学科研、推广使用等密切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永川区汽油机、发电机、水泵、耕整机、农用三轮等农机企业发展,促使更多“永川造”农机产品进入购置补贴目录,积极引进品牌农机制造企业,鼓励、引导民间社会资本投入农机工业发展。
4.6 树立大户典型
按照“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原则,成立新型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地入股,合作社以资金、技术、农资、农机具等入股,双方各占50%股份,均享50%收益。制定发展目标,有重点、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幅拓展新型股份合作社作业服务范围,如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新建农机库棚2 500 m2,吸纳入股社员353人,资产总额近400万元,机具拥有量近100台套,农机总动力800 kW以上。对外承接机耕、机插、机防、机收作业、机手培训,机具维修和跨区劳务外包等。对股份合作社在购机补贴,农机作业燃油补贴、作业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传递、贷款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4.7 强化信息服务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畅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农机化工作的宣传和交流。为广大农民和农机户全方位推荐国内外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及时提供准确、快捷、有效的新机具、新技术信息,以信息推动和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4.8 转变经营方式
永川区经营方式有纯专业服务型、纯生产型、综合服务型,也有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采取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跨区作业以及集团承包、“一条龙服务”、代耕代种等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较好地满足了农机户和广大农民的需要,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5 转变永川区农机化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5.1 健全管理机制
健全农机安全监理制度,建立农机安全考核机制,明确农机安全监管职能。把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做到发展有规划,推进有目标,投入有机制,管理有措施,考核有办法。实行“六个一”的农机化目标考核新机制。一是建立一个66.67 hm2以上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二是建立一个农机专业化生产合作组织;三是建立一个农机维修服务站(点);四是建立一个农机具集中管理库棚;五是建立一支会操作、会养护、会经营管理的“三会”农机人才队伍;六是建立一套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大力促进了永川区农机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5.2 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和增大购机补贴比例。对机耕道建设,农田整治、排灌设施系统建设采取捆绑投入,重点扶持新农机具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带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机投入长效机制,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条件[1]。
5.3 完善惠农政策
免征农机作业、农机具维修企业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免收农机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车辆通行费。将机耕道路、机电提灌设施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将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统一规划实施。对农业生产用电执行优惠电价[2]。
5.4 强化金融信贷
大力发展农机的低息、政府贴息小额信贷,特别是对机具棚库建设,维修设备、购置农机具、承包经营土地、购买化肥、种子、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提供贷款支持,以房产、机具设备等作为抵押,或采取合作社互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形式;采用政府贴息方式通过贷款购买先进适用农机;积极推进农机具政策性保险,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不得拒保或变相拒保[3]。
5.5 调整补贴政策
永川区狠抓农机购置补贴监管,使“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新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一是补贴对象范围更大;二是经销商选择自主化;三是补贴操作系统更安全。适当扩大国家补贴范围,增加补贴额度,实施了11个大类34个小类73个品目享受补贴,以此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加速永川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
5.6 建立保障机制
通过油料补贴和提高补贴额度,提高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先进农业新机具新技术在农村的快速推广和运用。农机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之一,农机用油应给予优先、优质、优惠。增加抗旱机具及其他农业机械作业的油料补贴额度,进一步降低农业机械使用的成本,促进农业机械拥有量的稳步增长。
5.7 形成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奖励、激励、扶持机制。对千元户、万元户、粮食高产典型进行表彰奖励,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风尚。
5.8 培训机制常态化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和农机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把农机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农民新技术培训等长短期培训,形成农机培训常态化。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机队伍,解决好农业生产后继无人的大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4]。
5.9 制定流转新政策
研制耕地流转新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成片耕种。土地一家一户耕种,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大面积作业,园区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可以参照一事一议的办法,以一村一社的流转意见、办法进行流转,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实施,解决好当前农村农业的大问题,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为农业机械化成片耕种创造良好环境。
5.10 转变服务新机制
转变农业服务机构体系建设。一是充实农机推广队伍建设。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和待遇,充分调动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确保农技农机推广队伍职能发挥。二是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力度。探索提升农机化的整体运行,政策引导、资金技术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倾斜。努力把农机合作组织培养为延伸农机化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和引领农机化发展的龙头。三是加大投入提高监管水平。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技术培训、维修服务、农机产品购置、燃油补贴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新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竞争和农机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机制,发展本地特色的农机化技术,走特色农机化道路。五是农业服务机构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流转”“农户土地入股”“农户土地托管”等新模式,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程度,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农机化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努力推进全区农机现代化发展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6 参考文献
[1] 胥明山.新常态下建湖县农机化发展对策及建议[J].江苏农机化,2015(5):40-43.
[2] 马耀文.秦州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10):16.
[3] 龚建成.临洮县农机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机械,2015(8):97-98.
[4] 梁楚智.促进八步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5(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