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大陆油气垄断“破冰”

发表于:2022-12-08 16: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内地页岩气探矿权第二轮招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9月份有望正式启动。

此消息日前得到大陆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官员的证实。据透露,本次招标区块将增至20个左右,而且对企业取消了国有、民营的身份限定。目前,已有70多家能源、电力、矿业、房地产及金融投资等企业参与了意向投标,其中民企超过1/3。

民资获准进入页岩气

页岩气开采示意图。

页岩气在美国被称为“能源救星”,是蕴藏在页岩层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得益于页岩气的大规模生产,美国在2010年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有望逐步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最终实现能源自给。

中国页岩气开发虽在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强劲。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2015年,页岩气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

国土资源部初步普查数据显示,中国页岩气储量为25万亿立方米。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11年对32个国家的48个页岩气盆地的研究,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中,中国位列第一,其次才是美国。

中石油、中石化目前已与国际能源巨头合作,介入页岩气的开发。2011年4月,中石油在威远区块钻了第一口页岩气水平气井。中石油与荷兰壳牌合作开采的富顺永川区块,被认为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项目。早在2010年10月,中石化就与英国BP石油公司洽谈页岩气勘探开发事宜,目标是贵州省内一块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页岩气区块、江苏省一块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的区塊。此外,中海油,神华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也都计划在安徽、湖南开发页岩气。

“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得益于其长期的能源战略规划。中国尚在起步阶段,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巨大商业突破。”中海油一位技术专家提醒,页岩气开采技术并不成熟,投资巨大,风险也难以预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如愿以偿,投资需谨慎。

去年6月首轮页岩气招标结果显示,中标的中石化和河南煤层气公司在3年勘查期内,勘查总投入将分别达到5.91亿元和2.48亿元。页岩气开发投入由此可见一斑。

据透露,此次招标的标的,不仅有最近普查中新获得的一些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块,还包括首轮招标中两个流标的页岩气区块。

中石化在四川阆中附近钻探的一口页岩气试验井——元坝9号。

这两个区块均处于西南油气构造带,与中石油旗下川渝气田和中石化旗下的滇黔桂油田在同一个地质板块上,是国土部为竞标企业精心准备的“厚礼”,但是因投标企业数量未达到法定要求而流标。

此次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的招标申请时,决定将页岩气与常规油气开发区别对待,打破“三桶油”对油气资源开采的长期垄断。对于一直被拦在门外的民企以及其他地方国企而言,这是跻身上游油气资源开发领域的唯一路径。

据记者了解,目前除了“三桶油”,延长集团、中化集团、中联煤等公司也会参与竞标,加上五大电力集团和地方能源企业,届时竞标场面将十分激烈。

新疆广汇集团一直有意参与国内页岩气的开发。集团内部消息称,该公司瞄准了贵州的一个区块,将全力以赴参与竞标。新疆广汇拥有丰富的海外油气经验,也具备开发实力,但在去年首轮招标中,因没有国内勘查气体矿产资质,无法参与竞标。

还有一些民企因为自身不具备勘探开发资质,与地方国企联手组建页岩气开发公司,共同参与竞标。四川宏华即期望借此机会完成从工程机械制造商到油气公司的转型。据宏华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它们与四川能投建立合作关系,“宏华负责勘探开发等具体工作,四川能投将承担竞标、获取资质等政府层面的事情,毕竟它们是四川省政府旗下的地方国企”。

四川能投、江西省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等地方能源巨头均将参与此轮竞标,其动机主要是促成地方招商引资任务。在这些地方国企的背后,要么是宏华等不具备勘探开发资质的民企,要么是实力雄厚的外资能源企业。

日前出台的《页岩气开发“十二五”计划》,也对页岩气开发的进入门槛作了规定。比如,企业被要求每年每平方米至少投资3万元,这是原油勘探最低投资额要求的3倍。而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参与竞标的必须是注册资金3亿元以上的内资企业,需拥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或已与具有勘查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目前中国具有气体矿产勘察甲级资质的单位共33家,基本上都是“国字号”。“这就将拥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外企挡在了门外,并限制了那些没有资质的民企。而通过地方能源巨头,这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也可以跻身页岩气领域了,当然它们能获取的主要是本省辖内的区块。”上述国土资源部官员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种由地方能源巨头与民营、外资企业组成的竞标方队,无论最终是谁中标,都将打破过去“三桶油”垄断油气资源开发的局面。而一旦新疆广汇、四川宏华等民营企业中标,更将成为民企油气资源领域“第一单”。

多部门密集发文破垄断?

此前,民营资本涉足能源领域,大多是在中下游行业,鲜有进入上游勘探开发者。

在油气领域,“民营资本比较多的是天然气分销业务和管道建设,上游还是在‘三桶油’手里。”国内一家大型燃气集团负责人称,相对于下游的管网建设,上游开采利润相对较高。

在产业上游资源垄断等实质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前提下,产业中下游的民营资本相当被动。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山东省21家大型地方炼化企业的综合炼油能力达到了6500万吨,但因为“油荒”,当年只完成3150万吨,近半产能闲置。面对“油荒”,民营炼油厂与石油巨头相互指责,炼油厂诉称没有稳定的油源供应,巨头则指其开工不足。

在民营加油站流通领域,民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重庆涪陵区近期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当地所有加油加气站均实行特许经营,经营期满30年,政府无偿收回。

尽管对于天然气进口业务,政府并未明文限制民资进入,但对于陆上天然气跨境管道和海上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类似项目,均设置了批复要求——必须先落实海外资源,然后才能考虑批准建设。

新疆广汇集团很早就确定了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然气资源,直到去年5月份,发改委才批复了他们从哈萨克斯坦到新疆吉木乃25公里长的天然气管道。相比之下,另一家能源领域的民营企业——新奥能源就没有这么幸运。新奥能源之前曾在温州申请建设LNG进口码头,但因与几大石油公司的码头布局冲突,至今未获批复。

今年6月18日,国土资源部、全国工商联联合发文,鼓励民资进军能源领域。6月19日、20日,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相继出台实施细则,为民间资本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特别是能源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文规定,能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上游资源勘探开采、中游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到下游能源基建项目及电站建设运营等,凡是“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间资本开放”。

《实施意见》对民资准入的范围覆盖甚广,包括大型炼油项目、核电站、电网建设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均鼓励民资参股建设。尽管民间呼声颇高的电网经营、原油进口等,仍限制民资参与,但业内普遍预期,以上一系列举措,有助于民企大举挺进能源领域,打破国企的长期垄断。

期待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实施意见》支持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勘探开发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这些领域投入很大,需要企业掌握较高的技术,并有足够的资本。”前述大型燃气企业负责人表示,民资进入能源,前景依旧难以判断,很多民企不敢贸然进入,还在等待观望,要看政策落实情况怎么样。

他担心,这也许会像当初小煤矿的市场化改革一样,先是对市场全面开放,后又迫于安全压力全面清理民营资本。山西省政府曾于2009年发布“10号文”,对省内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此前投资山西的煤老板几乎全被清理出局,引发“国进民退”的巨大争议。

国家能源局的《实施意见》也遭致业界诸多非议——国家虽然鼓励民资进入能源领域,但“每个部门出台的意见中,都没有明确提及如何保障民营产权。”

还有人批评《实施意见》在关键问题上含糊其辞。所谓的关键问题,一是关于价格机制如何理顺,并无操作细节;二是传统油气资源并未放开,上游垄断依旧存在;三是只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网建设,并没有提到电网经营向民企放开。

打破垄断以后能否公平竞争,也是民资关注的焦点。能源专家林伯强认为,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需要政府营造公平和规范的市场环境,一些央企或国企在能源等垄断领域经营已久,占据了大量资源与政策优势,民资进入以后,除非给予政策优惠,否则很难与其展开公平竞争。

“目前很多民资和外资已经撤出电力领域,主要原因是煤炭价格已经市场化,但电力价格仍需行政审批。”国家发改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说,根据目前的能源定价机制,国企每年都会出现巨额“政策性亏损”,他们可以长时间忍受亏损,民企却无力承担,不得不选择退出。

早在1985年5月,大陆已经允许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发电领域。受益于鼓励政策,加之有充足的上网电量和较低的电煤价格保障,在上世纪90年代初,民营火电装机最高曾达到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4%以上。但随着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行,五大发电集团诞生,国有资本在火电领域开始强力扩张,民营火电企业开始日渐萎缩。目前,民营和外资办电的比例估计仅剩2%。

油气领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民资获准进入页岩气,仅是油气开采领域打开了一扇“门”,门槛仍然很高。民企要打破央企垄断、展开自由的市场竞争,短期内并无实现的可能。

“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民企在页岩气市场上还是不可能撼动国企的地位。”前述能源分析师表示,对于页岩气开采,民企目前就面临着技术、资金和政策三大障碍:从技术方面看,民企涉足页岩气勘探开采的技术能力有限,能否独立承担开发项目存在疑问;从资金方面看,页岩气勘探开采資金投入大、见效慢,民企能否承担巨大的资金投入也是个问题;从政策方面看,各种隐形的制度和政策障碍仍然不可忽视。

(实习生孙阳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 李明三 美编 虎妹

推荐访问:油气 垄断 破冰 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