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及途径

发表于:2022-12-08 16:5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安全生产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文明与科技发展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从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国内建筑安全生产万人死亡率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等方面,论证了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在建筑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总结中外建筑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国内建筑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才是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科技;创新;途径

近年来, 建设部加强了安全生产法规的建设, 完善了建筑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但是, 我国建筑安全科研投入严重不足,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手段落后, 安全生产的技术含量低,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技术陈旧等仍然是制约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一、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建筑业生产伤亡事故率排在矿山生产之后,成为威胁产业工人生命健康的危险行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搞好安全生产的创新工作,既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呼唤,也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入世使我们有更多机会分享世界经济的繁荣,153个成员国既是对手也是伙伴,国民待遇不保护个体差异,惟有善于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走自立自强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之路,才能在国际市场公平竞争中求得更快发展。例如:2001年10月30日,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代表团参观了北京城建二公司的施工现场,对他们高度的职业健康保护意识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北京城建二公司是我国(2000年)第一家同时拥有ISO9002、ISO14001和OHSMS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建筑企业,他们与世界接轨的超前运作使该企业的形象增辉,从而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在施工安全生产中具体应用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建筑安全生产科研投入不足,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感、使命感,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与关心,激励着安全科技工作者适应施工技术前进步伐,努力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中,取得一些成果。

1、大型塔机安全监控保护系统

于2000年12月通过建设部验收的“九五”科技攻关专题“大型塔机安全监控保护系统的研究”实现了对塔机起吊力矩、起重量、小车幅度、吊钩高度、风速等多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控。该系统具有系统故障自诊功能。系统通电后对各传感器、触摸屏电路及连线进行自检,若力矩等各路信号电压不在正常范围内,PLC(可编程控制技术)将输出声光报警,触摸屏中文信息条将提示司机对应信号回路有故障需要检修,防止因回路故障造成系统过载而不能继电报警保护。系统还能自动将故障信息永久保存在触摸屏内(黑匣子功能),可备事故发生后查找事故原因及责任。该系统的缺点是成本太高,在施工现场的广泛应用比较困难,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2、信息技术使建筑安全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

1997年,建设部开发出事故报告软件,已通过远程数据通讯方式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联通。发生了伤亡事故的地区,只需利用微机、电话就可以把事故报送出去;中建一局开发出来的CSMIS(Con-stucture Safety Managament Information System)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通过网络实现公司安全监督部们与所属子公司及项目部的及时对话;2002年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深基坑维护结构的动态施工监控与环境保护技术,对防止深基坑施工坍塌事故有重要作用;上海与同济大学合作,研究成功了软土隧道施工的安全评价及系统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从定性管理走向定量管理。

3、计算机同步控制整体提升脚手架技术

江苏南通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把东南大学自动控制专利技术应用在上海新中山路广场的整体提升脚手架工程中。架体整体提升步调通过测力传感器及位移监测器将信号输入CPU,激活程序将应变参数换算成力值显示于屏,同时显示最大允许力值及最小值。当最大值超过设定界值范围时,系统发出警报自动停止升降,并显示负荷变动最大的测点位置及原因。排除障碍后,返回正常工作状态,可防止人为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损失。通过比较钢管扣件式落地双排脚手架及悬挑脚手架,发现减少资金占用额150万元,减少整体提升时间,提前28天封顶,杜绝了伤亡事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施工安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途径

实践表明, 重视安全生产, 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营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 施工安全技术就将日益提高和进步。

1、科技创新需要强大的经济、物质条件的支持和宽松的工作环境

(1) 安全科技资金保证。政府和企业在制定政策时对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应倾斜, 特别是在安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方面要舍得投入。

(2)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政策的天平应向勇于创新、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倾斜;鼓励技术要素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正确对待科技创新中发生的缺点、错误, 容许改进提高。

2、科技创新要求建筑安全科技工作者拥有广泛的知识积累

安全技术工作者必须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 同时还要掌握建筑业发展前沿的技术知识, 这样, 才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并有所创新。

3、识别和分析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点

(1) 建筑施工中不安全隐患存在的主要场所: 高处作业、机械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作业、深基坑作业和电气作业等。

(2) 建筑施工中伤亡事故多发的类别: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中毒这 6 个方面。这六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 85%以上。

4、加强监管体制上的创新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特点是“统分结合”,即“统一规则、分别监管”,各相关部门根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安全管理条例》等所规定的

基本制度,分别对各类专业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分阶段、分主体监管的特色突出,众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主体给项目参建单位带来很大的制度执行成本。需要整合监管资源,加强信息沟通,形成监管合力,降低监管成本和执行成本。并且在工作中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管理,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四、结语

实践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必须在创新中发展、丰富和完善,积极推广安全生产的新成果。积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努力完成和推行“一部令二规范三制度”。在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筑企业要抓住机遇,坚定走创新之路,创造安全和谐的施工环境,与时俱进、全面开创建筑安全生产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唐小翠.新形势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标本兼治”[J].四川建材.2011(06)

[2]. 施发弘.论施工安全生产之路在于创新[J].四川建筑.2011(06)

[3]. 吴健雄.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J].建筑安全.2014(09)

推荐访问:科技创新 安全生产 建筑施工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