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发表于:2022-12-08 17: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西部地区12省区的国土面积达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有少数民族50多个、3000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是全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一个地区。

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对滞后,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其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对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小康社会”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我国经济社会全局若干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旅游业,是当地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迈进的一种极佳选择。它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极为可行的。

一、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可行性

(一)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以下多方面的、突出的资源优势:

1,生态环境优势

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地处边远,比较偏僻;其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因而,这些地区的自然地貌及生态环境受各种人为的干扰、破坏及污染较少。加之,我国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有对“自然万物崇拜”的原始宗教观。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故常将其居住地附近的山水、林木等,视为自己的“保护神”,对各种自然物十分崇敬并加以保护。例如,我国许多山地民族往往将其村寨附近的山林视为“神山”、“神树林”而严禁炸山伐树。因此,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多保护较好,成为当今众多城市居民旅游度假所向往的胜地。

2,自然风景资源优势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大多相对边远,尤其多在山区。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广大地域中,保存有许多极其优美的自然风景资源。例如,新疆有雪岭冰川、大漠戈壁,内蒙有广袤辽阔的草原,西藏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及其上星罗棋布的1500多个清纯美丽的高原湖泊,青海有烟波浩渺的青海湖、及湖中每年10万余只飞鸟云集度夏的“天坛”——“鸟岛”,贵州有壮丽的黄果树大瀑布、奇妙的织金洞,海南有碧蓝的大海、青翠的椰林……

即便在一个省区之内,民族自治州县的自然佳景依然较多。例如在云南省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有高山雪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神奇雄险的怒江大峡谷、大理白族自治州有苍山洱海、滇东北彝族聚居地有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保存有“全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原始热带雨林;而在多民族聚居地区——滇西北,则有“世界自然遗产”、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江河奇观——“三江并流”……各种自然胜景奇观,不胜枚举。它们都极具观赏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3,民族历史文化优势

我国民族种类众多,各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还以云南为例,该省的少数民族就有25种。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使云南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至解放前夕,该省各民族的社会发展程度,包括了从原始社会到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各个不同阶段。例如,佤、景颇、布朗、怒、独龙、基诺、傈僳等民族当时处于原始公社制社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如小凉山彝族等;傣、藏、哈尼、拉祜、普米、德昂等民族则处于封建领主制的社会发展阶段:而宁蒗县的摩梭人至今还残存着“阿注”婚俗和母系制家庭……堪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书”。同时,由于云南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边远山区,受高山大河的阻隔而交通困难,因此,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少,使当地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至今仍保存得较完好。而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民间传说、宗教信仰、节庆祭祀、婚嫁葬礼、民居建筑、医药饮食、纺织服饰、工艺美术、器乐歌舞、文体竞技……因此,形成了斑斓多彩、神奇迷人的多元民族文化的美丽画卷。丰富独特的多元民族文化,成为一道极为神秘且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景,对当今海内外的旅游者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是我国民族地区的一项十分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

(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当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自身具有了外出旅游度假的愿望和能力。加之,当今科技发展迅速,交通便捷舒适,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也日益完善。人们外出旅游越来越方便。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势头最为强劲且持久不衰的产业。因此,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性

(一)发展旅游业,能促进民族地区向“小康社会”迈进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区域大多在西部边远贫困山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在交通等基础设施、科技水平、人力资源、市场、资金、信息渠道等方面受到较多不利条件的限制,使其发展现代工商业,相对比较困难。然而,如果发展旅游业,这些地区却在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及民族文化等方面有其独具的资源优势。

而旅游资源在旅游产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一般并无损耗(游人对旅游的各种景物,仅只观看,并不带走),可以“循环使用”。所以,发展旅游业,是一种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旅游者在行、食、宿、游、购、娱等多方面的消费,能够促进旅游地的市场繁荣,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发展旅游业,能带动旅游地多种相关行业的发展,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轻工业、农副业、旅馆餐饮业、娱乐业、商业、邮电通讯、工艺美术以及手工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旅游业的“经济乘数效应”十分明显,国际上公认其比值为4.3,即如果旅游业直接收入了1元,则其同时可以为当地带来4.3元的间接收入。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1997年开发香格里拉旅游之后,1997至2000年,其接待游客量年均增长29.29%,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72.8%;旅游总收入约占全州GDP的30%;2001年,其接待游客量达20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0多亿元。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其相关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第三产业的增幅达21.82%;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年均提高20%以上。事实证明:发展旅游业,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旅游业不仅扩大了当地政府的税源,增加了税收;还能为国家有效地增加外汇收入,而且,比之传统的出口贸易换汇,旅游业的创汇是就地创汇,它能节省出口产品的运输、仓储、保险等多项开支,具有成本低、一般不受贸易保护之限制、消耗社会实物资源较少等许多优点。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能改善当地的交通、通讯等各种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和社会治安、居民素质等(软件)投资环

境;加之,发展旅游还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加深了省外、国外客商对当地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就增加了外商对当地投资、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特色是旅游地产生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凸现特色,当地就需要发掘、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这又促进了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因此,我国民族地区如能抓住当前旅游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旅游发展外部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积极发展旅游这一特色产业,就能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快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当地“和谐社会”的构建

1.在社会就业方面,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加之旅游业所带动的众多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会增加当地用人的需要。国际公认旅游业的“就业乘数效应”为5,即旅游业如解决1人就业,则相关行业的继发就业人数就达5人。所以,发展旅游业能有效地扩大当地的社会就业。

2.旅游业是一种富民产业,它能带动当地的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而非仅给少数人带来利益,使贫富悬殊,造成社会人与人的不和谐。

3.生态环境方面,旅游者所向往的,是清洁、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了吸引旅游者,当地就需要保护、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清洁的环境。这又促进了旅游地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是很有利的。

4.旅游需要安全、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当地为了发展好旅游业,就必须对其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因素,加以重视和消除;同时,旅游地还需要大力倡导和培养文明礼貌、热情友善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些社会环境条件的改善,都有利于促进当地“和谐社会”的构建。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当地群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导致其收入普遍较低。同时,西部省区多与其他国家接壤,时有许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通过发展旅游业,一方面旅游带来的人流,可以增加异域人们相互间的交往和了解,从而,给旅游地带来许多新鲜的信息,打破人们原有的偏见和狭隘思想,使当地居民扩大视野,更新观念。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消除民族隔阂,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另一方面又能给民族地区带来信息和资金,有利于其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样,就可以缩小东、西部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有利于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稳定。从而,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整体构建。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见,一方面,我国广大的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西部边远贫困山区,发展工商业相对困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但这些地区却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旅游业在全球的市场需求正日益增长。同时,旅游业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所具有的综合效益十分显著。因此,把旅游业作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来积极发展,就能够将其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优势,进而,促进这些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当地社会风尚的优化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之,在经济、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借助旅游业的开发来拉动其社会经济的全面提升,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它将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缩小东、西部的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快步向“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迈进,也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整体构建。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责任编辑:龙菲

推荐访问:必要性 旅游业 可行性 少数民族地区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