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天宇来风

发表于:2022-12-08 18: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

阿齐兹做客航天城

4月18日,北京航天城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在航天城的展厅中,我国研制的各种航天器让阿齐兹总理惊叹不已,他不时地提出一些很详细的问题。在参观“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时,这位曾从事过科技工作的总理抚摸着返回舱的外壳,好奇地提出飞船如何防热,降落伞放在哪里等问题。在参观结束时,阿齐兹总理在留言本上欣然写道:“非常高兴能看到中国最顶尖的航天技术,我对中国航天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钦佩。”最后,他还幽默地对在场的人员说:“希望不久后中巴两国的航天员能一同遨游太空。”

“人在太空”国际宇航学术会议即将在京举行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4月27日宣布,第十六届“人在太空”国际宇航学术会议将于5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位空间科学家,包括10名左右的航天员将齐聚北京,共同探讨人类在空间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本次会议是由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办,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空间中心等5家单位承办的。大会的主题是“从梦想到现实:生活、工作、探索与创造”。

据介绍,近些年,飞速发展的空间科学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航天员在长期的航天飞行中将产生一系列与衰老相似的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已成为太空探索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本次会议也将为中国与国际空间生命科学家就这些问题提供很好的交流、切磋、学习的机会。

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成立

5月8日,国防科工委和中国科学院在京联合召开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

我国的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又一国家重大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成立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是实现绕月探测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科学目标的组织保证。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汇集了国内122位专家,对构建一个开放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平台,精心筹划如何在取得探测数据后立即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成果,对培养造就一批年轻科学家,为将来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及深空探测培养人才,对扩大我国在国际科学层面的交流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

NASA将建立新的火箭试验平台

据合众国际社5月8日报道,NASA计划在斯坦尼斯航天中心(Stennis Space Center)建造一个新的火箭试验平台,以检验其正在研发的新级别的运载火箭发动机J-2X的性能。 NASA官员表示,J-2X发动机将用于驱动NASA的“战神”I(Ares I)和“战神”V(Ares V)火箭的上面级。

斯坦尼斯航天中心自1960年代起首次建立大型试验平台,新的高91.44米、开放框架的设计平台将允许工程师们模拟不同高度的条件,每秒产生约2 096千克的蒸汽,并可用以减少发动机试验车间的压力。NASA将及时完成新平台,以支持2010年12月的首次J-2X发动机试验。斯坦尼斯航天中心现有的试验平台正在进行修改,将在海平线条件下试验J-2X发动机。

“战神”I将在2015年前发射“猎户座”航天器, 携带航天员飞往国际空间站,随后在2020年以前飞往月球。“战神”V火箭将携带货物和零件进入轨道,进行月球之旅,稍后飞往火星。

NASA将研制潜水机器人探索木卫二生命之源

NASA科学家目前正在研制一种可以独立思考的潜水机器人,试图在木卫二上搜寻冰层之下的生命体。科学家们相信,木卫二上的海洋可能是太阳系中寻找生命的最佳地方之一,由于潮汐的摩擦,这里稍微暖和些。这项计划可能要到2019年才能进行,它将是NASA所尝试的最为复杂的任务之一。

这种蘑菇形状名为“深井热量探测器”(Deep Phreatic Thermal Explorer,DEPTHX)的机器人将于下个月在墨西哥的一个全球进水最深的洞穴体系中(约282米)进行最新试验。DEPTHX是直径为2.43米的能潜水类探测器的一种原型机,它将穿过墨西哥地形复杂的萨卡通(Zacaton)洞穴。这种耗资250万英镑的机器拥有一套独特的导航系统,能够在未勘查过的区域进行作业,不用人类帮助,不用无线电或卫星定位,它可以记住所在位置的三维地图,以免迷路。这种机器人能利用它自己的“大脑”和先进工具对水样进行分析,寻找活着的生物体,测试生命迹象。

DEPTHX是由斯通博士创立的位于德克萨斯州的斯通宇航公司(Stone Aerospace)研制出来的,他说:“这差不多是了解木卫二的一次彩排。在木卫二的这个湖面上有3.5千米的冰,每个人都想知道冰下面究竟是什么。一个被送到木卫二上的飞行器将利用核动力穿过覆盖在木卫二海洋上约9.66千米的冰,然后,DEPTHX将自动潜入水中。与两年前去土卫六上的卡西尼探测任务相比,这项计划要复杂的多。”

苏尼特·威廉姆斯跑完太空马拉松

目前依然驻留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女航天员苏尼塔·威廉姆斯(Sunita Williams)4月16日度过了非同寻常的一天。她以正式参赛选手身份在太空中同步跑完了当日举行的波士顿马拉松赛。这是太空中的航天员首次跑完马拉松。

NASA在赛后发表的声明中说,在距离地球表面约338千米的空间站内,41岁的威廉姆斯在一部跑步机上跑完了马拉松赛程,用时4小时24分钟。整个比赛时间段内,运行中的空间站绕地球两圈多。因此,虽然威廉姆斯在跑步机上的速度只有大约每小时10千米,但实际上空间站载着她以每秒8千米以上的速度高速运行。赛事主办方波士顿田径协会说,威廉姆斯是他们的第一位“太空选手”,他们给威廉姆斯签发了号码为14 000的参赛号牌,并经由NASA将号牌电子版传送到空间站上。太空中跑马拉松的威廉姆斯并不寂寞,她的姐姐迪娜·潘地亚以及NASA的另外一名航天员同事卡伦·尼贝里同时在地面参赛,与威廉姆斯“天地呼应”。据悉,在大约7 600名参赛女选手中,威廉姆斯的成绩大概能排到6 300位。她已经为这次马拉松赛在空间站加强锻炼了几个月,每个星期至少跑4次,两次长跑、两次短跑。她希望自己独一无二的赛跑方式能够激励青少年积极锻炼,“我想鼓励小孩子们从现在开始把锻炼身体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马拉松这样的大目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向他们表达这一点”。

美大亨本月发射第二艘太空旅馆原型机

美国经济型酒店业大亨罗伯特·毕格罗(Robert Bigelow)已经不满足在地面上的商业扩张,他准备将廉价旅馆开到太空上去,并给它起名“起源”(Genesis)号。如果他能够成功,“起源”号太空旅馆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私人拥有的永久性空间站。

去年,毕格罗旗下的毕格罗航天公司(Bigelow Aerospace)用俄罗斯火箭将第一艘太空旅馆的原型机——“起源”1号(Genesis Ⅰ)送入太空。“起源”1号原型机安装了13台摄像机,携带了包括毕格罗航天公司员工们的一些私人物品,第一批“居民”是数十只包括蟑螂在内的昆虫。

毕格罗航天公司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另外几个原型机也送入到轨道中。本月,毕格罗航天公司将发射“起源”2号原型机,届时将携带的“旅馆居民”是蚂蚁和蝎子。毕格罗希望到2010年时太空旅馆能正式开张。毕格罗称,届时太空旅馆还可以租给航天员或那些想要建立太空医学测试中心的制药公司,甚至还能租给电影导演做太空电影拍摄基地。它将成为一个集太空酒店、实验室、大学以及娱乐功能于一身的新型私人商业太空站。

NASA发布一批高质量的太阳观测图片

NASA近日发布了一批“太阳-b”观测卫星拍下的高质量太阳图片,这些太阳图片显示,太阳磁场比人类已知的要狂暴得多。“太阳-b”观测卫星是由日本、英国和美国联合研制的,去年9月23日发射升空。NASA科学家4月21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太阳-b”三大仪器的观测结果整合之后,生动展现了太阳磁场结构变化以及大气底层磁能释放并扩散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太空天气事件,如高能粒子的产生、电磁辐射喷发等。

NASA科学项目董事会太阳物理学分部主任迪克·费希尔(Dick Fisher)说,借助“太阳-b”所拍摄的图像,科学家们第一次辨认出了太阳大气磁层中上下剧烈活动的热气体的微小颗粒。费希尔认为,这些高质量的太阳观测图片,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写教科书”,开辟一个太阳活动研究的“新时代”,进一步帮助人类理解太阳活动是如何影响地球、空间轨道卫星以及整个太阳系的。

“太阳-b”卫星可进行长时间的高清晰度观测。它携带了三个尖端观测仪:可见光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紫外线成像分光计,这使其能够观测和研究太阳磁场,以及太阳的爆炸能量在太阳大气不同结构间的传播情况等。

美国下一代航天员拒绝高个子

身材高大威猛的航天员曾经被视为美国的形象招牌之一,但是今后身材高大的美国人也许将无法圆自己的飞天梦。根据NASA酝酿的新标准,由于下一代载人航天器的驾驶舱变小,航天员的最佳身高是1.70米。限制身高的主要原因来源于两个方面:航天器舱体变小和远距离航行、节约燃料。

“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两次失事之后,NASA决定放弃航天飞机这种复杂的载人航天器,重新回到宇宙飞船的设计思路上来。到2010年美国现役的3架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此后美国的载人航天将由“猎户座”(Orion)飞船唱主角。和宽敞的航天飞机相比,“猎户座”更像上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飞船。尽管“猎户座”的内部空间比“阿波罗”飞船大205倍,但驾驶舱的长度也只有3.5米。如果这种新型航天器飞往月球,将可运载4名航天员。航天器如果飞向国际空间站,则能容纳6名航天员。

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约燃料的考虑。根据NASA制订的时间表,“猎户座”首次载人飞行将不晚于2014年,到2020年之前“猎户座”还将首次执行飞往月球的载人飞行任务。此后,“猎户座”很可能还将承担前往火星的载人飞行重任。正因为如此,NASA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准备将“猎户座”设计成航天史上燃料使用效率最高的飞行器。“个头高大的航天员在执行太空行走等方面的任务具有优势,因为这更需要体力和耐力,但是在执行前往月球或者火星的任务时则不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解释说,“对于承担任务的4名航天员来说,所有数据都需要精确计算,每增加一英寸身高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燃料。”

月球侦察轨道器将成为重返月球的先头兵

据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网站4月19日报道,月球侦察轨道器(LRO)将于2008年秋飞抵月球,对其表面进行测绘,为人类重返月球铺平道路。LRO将帮助我们扩展月球探索和之后的火星任务甚至其他遥远目标。

LRO将在研究复杂居住环境(没有大气和云层的不利环境,日间最高气温达123摄氏度,夜间最低气温达零下233摄氏度,阳光可持续照射2周)方面向前迈进一大步。航天器将确定易变地形,以便安全着陆。如能发现,LRO还能确定月表水的状况。

该航天器由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建造,其目标是收集以前的月球任务和其它星际任务未能获得的最高分辨率和最全面的数据,以此帮助NASA实现安全重返月球的目标。LRO搭载的设备收集的数据将比“阿波罗”6次登陆任务提供的信息还多。“阿波罗”任务关注从月球赤道周围一带地区获取科学结论,而LRO则将围绕极地进行研究。LRO将在低轨道和极轨道运行至少一年时间,同时所有仪器将收集关于月球环境的详细信息。在其完成主要任务的6个月内,数据集将存储在可公开访问的星际数据系统内。

美研制出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将服务于航天

太阳能电池通常在中午发电效率最高,因为此时太阳正处于最高点,可以90度的角度直射电池。但是,美国佐治亚技术研究所(Georgia Tech Research Institute,GTRI)的研究人员日前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电池却恰恰相反,电池在全天大部分时候都能以较高效率运行,而每天早晨和下午的工作效率最高。这种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的电池,与以前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尺寸、重量、机械结构的复杂度都较小。

在应用方面,美国佐治亚技术研究所光电系统实验室高级工程师Jud Ready说,首先把目光放在了航天飞机和卫星的电能提供上,是因为这种电池不需要使用专门机械工具移动方位,它能保持面对太阳,减少了重量和复杂性。机械工具容易损坏,在太空中,是极其难以修理的。”

霍金乘喷气飞机进行微重力飞行

美国零重力公司(Zero Gravity Corp)在4月26日让天体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在零重力喷气飞机感受了一次微重力飞行。

这趟飞行将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Cape Canaveral)甘乃迪太空中心启航,飞机将在大西洋上空藉由25秒的急剧下降,以产生微重力感觉。通常每趟飞行会有10至15次的陡降,每位乘客收费3750元,霍金这次则免费。在佛罗里达附近的大西洋上空约7.31千米的高空时,霍金被安置躺到一个特制泡沫枕垫上。飞机一共进行了8次抛物线飞行,其中有两次霍金进行了无重力翻跟斗活动。

霍金无法控制双手、双脚及言语,仅能依靠眼睛、眉毛及嘴巴四周肌肉,以脸部表情传达讯息。此外,他也可运用电脑的合成声音讲话,该电脑架设在轮椅上,使霍金能透过侦测脸颊动作的感应器,从电脑萤幕上选择字汇。

美科学家欲用激光阻止小行星撞地球

为了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灾难的发生,美国科学家日前称,他们已经设想出了一个最可行的方法:用激光将杀手小行星推离危险轨道。阿拉巴马州大学(Alabama State University)激光科学和工程系教授理查德·福克(Richard Fork)称,他们的激光偏移“杀手小行星”有着明显的优点。激光的优点之一,是能够在长距离中保持焦距,从而可以寻找和研究更远距离的小行星。目前大多数天文台都是通过雷达来研究小行星的特性和轨道,如果使用激光科技,却可以研究比现在距离远10倍的小行星,从而能尽早发现“杀手小行星”。

福克还称,科学家同样可以使用激光来偏移小行星的轨道,如果将短脉冲波激光聚焦到小行星上1厘米大小的地方,激光波就可以不断地摧毁和雾化小行星上的物质,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将这些碎粉末喷射出去,从而起到推进器的作用,将小行星慢慢推到偏离地球的安全轨道中。福克说,为了尽可能早地探测出那些“杀手小行星”,科学家可以向太空发射出8艘激光太空船,充当地球守护者。这些太空船上都装备着激光,它们将在不同地区的小行星带巡逻,一旦发现“杀手小行星”存在,那么激光太空船将驶到距小行星几千米远的地方,向小行星发射激光。每道激光只需25千瓦到40千瓦的功率,就能在几个月时间中将小行星推离危险轨道。福克的研究得到了美国军方的资助,他说科学家们大约需要20年时间,才能打造出可以偏移小行星的激光设备。

欧空局

空客A380货机可投放空间观光飞行器

据欧盟一项研究的中期成果显示,经过特殊改装的空客A380货机可能在空中从其后部投放2个可坐6人的亚轨道飞行器。这项结论是欧盟第6个框架项目的有关空间旅游未来高空飞行项目(Flacon)空中投放工作组得出的一项建议。他们认为,A380可载2个亚轨道观光飞行器,每架飞行器上乘坐4名游客和2名驾驶员。两架飞行器可从A380后部舱门按顺序投放。

Flacon空中投放工作组主管、德国航宇中心的Jose Longo称,欧洲工业拥有实现A380空中投放系统所需的技术,该宽体机有足够的空间让游客飞行中在到达投放点前登上观光飞行器。研究结果还显示至少超过50岁的有代表性乘客可以非常安全地承受飞行过程的加速度影响。Falcon项目将于今年10月结束,预计它还将建议欧盟让欧洲航空安全局起草民用载人航天飞行规范。

欧盟拟定新的太空政策

欧盟委员会4月26日提出一项新的太空政策。这项政策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和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协作,进一步提高欧盟太空产业的竞争力。新政策的焦点在于通过协同努力,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并在应对全球竞争时欧盟能够形成合力。根据这项新政策,欧盟、欧空局和各成员国政府将在民用太空项目上加大协调力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满足欧盟共同的需要。新政策同时要求提高民用和军用太空项目之间的技术协同性,尤其是要实现两套体系的互相兼容。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京特·费尔霍伊根(Günter Verheugen)说,新太空政策将确保欧盟不会错失太空技术所提供的重要机会,有助于欧盟在重要产业和科研领域中保持领先优势,并增强欧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太空产业的市场规模约为900亿欧元,并每年以7%的速度递增。欧盟太空制造业2005年的营业额为44亿欧元,从业人数2.8万。

欧空局和俄航局将征召6名探测火星志愿者

2008年,欧空局和俄罗斯航天局将实施一个有6名志愿者航天员参加的火星探测试验项目。志愿者航天员将在俄罗斯飞船模型中度过500天,体验火星之旅以及在火星上生活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火星飞船的模型由多个功能舱组成,包括驾驶舱、科学试验舱、急救舱、住宿舱和厨房。航天员将在驾驶舱中训练如何在火星上着陆,火星之旅的试验还包括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疾病、食品短缺以及飞船与地球地面通讯的中断等情况。欧空局将征召2名志愿者参加,另外4名志愿者将在俄罗斯选拔。

这个试验项目主要由俄罗斯航天局出资,俄罗斯生物医学研究所将负责组织大量的试验。欧空局科学家麦克·赫普纳(Mickey Hepner)称,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人在探测外空活动中的长期承受能力,以及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航天员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同时了解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

根据欧空局的计划,今年6月将开始选拔参加这一项目的志愿者,志愿者必须通过医学、相关科学以及技术等各种测试,选拔工作将在今年11月结束。

欧空局迈出“宇宙愿景2015~2025”计划第一步

欧洲科学界对太空探索议案征集的热情回应标志着向欧空局确定“宇宙愿景2015~2025”(Cosmic Vision 2015-2025)科学计划迈出第一步。

2007年3月初,欧空局征集议案,3月底,便收到60多封“意向书”。任务概念范围从探测木星及木卫二,到研究大爆炸辐射及验证宇宙膨胀理论的卫星。概念还包括近地小行星研究任务,寻找土卫二液态水的卫星,验证重力原理的航天器。这些想法将形成具体议案并在6月29日提交欧空局。

未来具体的实施步骤是,6月29日,欧空局将接收到具体的任务提案。2007年10月~2009年中期,欧空局太空科学顾问委员会及科学工作团队将提供议案,并预先选择3个M级任务,和3个L级任务。M级任务为中型项目,成本不超过3亿欧元;L级任务为大型项目,成本不超过6.5亿欧元。2009年底,除了上述6项任务,还有2项M级任务和2项L级任务将列入定义阶段(任务“阶段A”)名单。这一阶段工作(2010~2011年中期)将通过竞争由欧洲工业界完成。到2011年底,将采用一项M级任务和一项L级任务,预计分别于2017和2018年发射。

其他国家

英美科学家研究太空防辐射技术

地球磁场能够保护近地轨道的航天器,例如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免受这些粒子的损害。但是探访火星或在月球上居住的航天员就无法受到这样的保护。目前,美国和欧洲计划进行的月球和火星的长期任务,重新引发辐射防护问题的研究。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个小组,刚刚完成了一系列研究可行性方法的试验,试验利用带电粒子或等离子的圆形罩作为偏转防护罩。

另一个团队,英国卢瑟福实验室(RAL),已经开始偏转防护罩试验。该试验的原理是,等离子云有较强的磁场和电场,原则上能够使带电粒子发生偏转。他们希望最终能发射一颗在太空中被等离子云环绕的实验卫星。

如果英美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试验成功,磁性“偏转防护罩”将在未来用于航天员在太空辐射环境下的防护。暴露在高能带电粒子环境下,可能增加执行长时间任务的航天员罹患癌症甚至遭遇未知问题的风险。这些高能粒子来源于太阳风、超新星以及太阳系外一些未经确认的辐射体。

日本将用H-2A火箭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

为了与中国的“嫦娥工程”赛跑,日本加速了它的探月进程。日本将于8月份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航中心,用H-2A火箭发射日本首颗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号(SELENE)。

尽管航天之路可谓异常曲折,日本还是全力向更高层次迈进,其航天计划从超高速太空飞机、间谍卫星,到大推力火箭再到载人航天国际研究等,几乎涉及了所有航天重要领域,其国际航天合作非常频繁。“月亮女神”探月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展迅速。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有关负责人说,“月亮女神”号将搭载日本制造的H-2A型火箭后登月,而且此次探月计划是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之后规模最大的月球探测。

“月亮女神”的研制任务于2006年10月中旬接近尾声,总共研发费用高达320亿日元(约合22亿元人民币)。目前,探测器还处于最后的发射调试阶段。该探测器长宽各为2.1米,高4.8米,大约3吨重,包括一个主探测器和两个子探测器。具体发射程序是:先将主探测器和子探测器同时发射到太空,在接近月球时将会突然减速,然后在离月球大约2 400千米的椭圆形轨道上,子卫星将被释放出去。此时,主探测器将飞到离月球表面大约100千米的轨道上再继续运行。两个子探测器,一个主要保障各探测器与地面的通信工作,另一个的主要工作是测量月球的重力场。发射成功后的“月亮女神”将围绕月球运行1年,对月球进行全面的探测。

印度08年可能用PSLV发射探月飞行器

近日,当印度用一枚自制火箭将一颗意大利卫星送入太空后,担任此次发射任务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olar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PSLV)立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火箭是在印度本土制造的一种加大型四节发射器,是目前印度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长44米,重295吨。印度空间组织的一名科学家说,印度明年可能会用这种火箭来发射首枚探测月球飞行器“月船”一号(Chandrayaan-1)。

印度载人航天迈出第一步

印度宇航当局1月22日宣布,该国发射的一个返回式太空舱在轨道上运行了10多天之后,已经成功降落在印度东海岸的孟加拉湾。这也是印度首次成功回收“返回式太空舱”,这标志着印度已经开始展开载人航天飞行的初步试验。

2006年11月在印度科学城班加罗尔举行的空间研究组织大会上,与会的印度80名顶尖科学家一致投票支持印度发展载人航天。根据大会制订的时间表,印度在今年1月发射和回收无人太空舱之后,将在2008年尝试向月球轨道发射无人航天器;2014年将发射重达3吨的载人航天器,航天器可载两名航天员。

日本“希望”号实验舱运抵肯尼迪航天中心

国际空间站的重要舱段——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已于2月12日早些时候安全运抵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希望”号实验舱由后勤存储室、实验室及机械臂、舱外实验平台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将先后搭乘美国航天飞机升空,并在空间站完成组装。其中增压舱段即后勤存储室,将在2007年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最先被送至空间站,它将作为在轨储存区域,存放实验用的材料、工具及物资补给等。

“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建造的首个可供人居住的太空设施,也是日本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中做出的最主要贡献。NASA说,“希望”号实验舱未来将大大提高空间站的在轨科研作业能力。

登月航天员将面临X射线的威胁

一项由亚利桑那州月球与行星实验室的David Smith和德克萨斯大学的John Scalo完成的最新研究发现,未来登月航天员可能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受到X射线的伤害。并建议,月球漫游者应装备金属防护罩,航天员才能够借此躲避辐射。

一直以来的观点认为,X射线不足以构成主要威胁,但最新新研究显示,X射线的确会威胁到在航天器或基地以外作业的航天员的安全。他们认为危险的辐射剂量为0.1 Gray以上,而过量辐射可引发出血性溃疡及其他内部损害,并将增加航天员罹患癌症的风险。Smith建议航天员到户外作业时需携带铝制防护物。他认为,携带面积为3平方米、重21千克的防护物即可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他们还得出结论,登月航天员在户外活动时,每100个小时有10%的机会受到X射线的过量辐射。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