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构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维,它构成着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和理论的内核。具体体现在:在对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辩证把握中统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人与制度的互动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辩证把握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根本原则与制度变革;改革党的领导体制与加强党的领导的辩证以及制度自信与学习借鉴的辩证。学习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思维对于指导当今处于攻坚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辩证观;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4)04—0018—0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国际舆论都在热议“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特别是“以‘华盛顿共识’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造成重灾区和‘中国奇迹’的出现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中国模式’。” [1]尽管是否存在“中国模式”尚存争议,但是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无疑是构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在探究“中国模式”奥秘的背后,不少学者的研究都指向了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汪晖,2010;汪玉凯,2010;宋鲁郑,2010,2013;张维为,2011;等)。然而,从中国改革的整体推进来看,相较于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在构筑中国改革的“自动力系统”中,政治体制改革在整体能效比方面仍然不够理想;而从更好地为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支撑来看,政治体制改革甚至有“拖后腿”隐忧。
从政治系统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政治体制或制度其所蕴含的生命力取决于其与体制生态的适应能力,而当下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愈发凸显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而这无疑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重温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及其思维特点并发掘其当代价值对于指导当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现实意义。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维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辩证性(褚帅,2013;许鲁州,2004;徐国保,2004),“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中蕴藏着丰富博大的辩证法智慧,这一智慧贯穿于他整个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体系中, 成为推动他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动力、工作方法和思想内核, 也必将成为中国当今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参照和精神坐标。”[2]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思维对当今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辩证观构成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构想的思想内核
唯物辩证法是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不带任何片面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加以贯彻,对于指导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毛泽东正是出色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在错综复杂的中国革命情势中成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也是因为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毛泽东在晚年所犯的错误也恰恰是其背离了唯物辩证法,给党和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这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从根本上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意义。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无时不刻不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与精神,这一基本方法与精神可以说是贯穿了邓小平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惟其如此,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才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坦途。而仅就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来看,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与理论也同样一以贯之地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与精神。
以政治为社会运转的中枢与中轴,这是中国上千年来政治权力支配社会的产物,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中国的政治传统,甚至直到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变革而逐渐演进和呈现为国家——社会——市场三种权力三足鼎立之格局,但这一传统就其质的方面而言恐怕仍未有根本性意义上质的变化。政治在相当意义上仍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轴位置上,它是社会价值格局分配的中心,也是各种利益的汇聚中心,各种社会联系的中心,构成着类似于多层的同心圆结构。处于改革进程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价值关系展现着唯物辩证法视野下的普遍联系的图景,也必然要求要以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来看待政治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正是基于政治之于其他方面改革及利益等联系的深刻把握中高屋建瓴地勾画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在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对于整体改革的全局性和决定性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相较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优先性;在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指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性与标志性意义。从中国政治体制的动力来看,政治体制改革本身既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必然要求,反映着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紧密互动关系,邓小平正是在这种关于经济与政治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中运筹着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以杰出的政治智慧谨慎地在二者张力的合理区间内寻求二者的最佳配合与最大价值产出,并将其维系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与稳步发展的价值目标上,恰如其分地把握着中国政治体制渐进性变革的节奏与方向,在对政治体制改革所涉及到的复杂关系的辩证思考与辩证处理中稳妥而又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不仅在整体上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而且在改革的具体原则、具体制度、方针政策等各个方面都很好地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唯物辩证法思维系统地贯穿在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包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学习借鉴西方制度、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改革具体体制,改革的渐进与突破、人与制度的协同推进,等等。实践证明,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改革实际特点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创造,直到现在依然有其价值和意义,成为当今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坐标和根本指针;而离开了邓小平高超的政治智慧与其辩证思维及辩证方法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整体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国的改革要么陷入“内卷化“危机,要么就有可能导致重蹈苏东国家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