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按照中央总体部署,有两次大规模的支援陕西经济建设的西迁历程,分别发生在“一五”计划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江苏、东北等沿海和老工业基地在内的经济基础较好的省市,或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或派员参加,先后派出军工、建筑、金融、电力、纺织、机械、高教等行业的数万名干部、工人和知识分子,形成西迁群体,参加国家重点项目和陕西重要项目建设,为陕西经济恢复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特殊贡献。在此期间,以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至西安为代表而形成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中的重要精神财富,西迁群体是西迁精神的忠实践行者,爱国、奉献、奋斗的精神品质是那个年代西迁群体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影响那个时代的精神力量。
一、西迁的大背景是西迁群体胸怀祖国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五”计划时期的西迁,是中央综合分析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东南沿海局势非常紧张,美国不断庇护和指使国民党集团对我东南沿海地区和岛屿进行骚扰和破坏。针对这种情况,1955年3月,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势力还是在包围着我们,我们必须准备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同时,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合理,东多西少,东强西弱,中央认为必须在全国各地区间适当地布局工业生产,使工业的发展接近原料、燃料的产区和消费地区,并使工业的分布更加适合巩固国防建设的需要。三线建设时期的西迁,也是中央分析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形势出现新动荡的情况而作出的重要决策。当时,美国对越南北方的战争逐步扩大,我国周边形势十分紧张,经济工作的备战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当时,中央特别强调要准备应对美国发动侵略战争,并提出可将工厂一分为二,抢时间把重要工厂迁到内地,要求东部各省都要搬家并建立自己的战略大后方。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位于东南沿海的工业基础较好的省市都面临要动员疏散,组织重要的工厂、学校内迁的问题。整个西迁群体,服从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听从祖国母亲的召唤,舍弃小家顾全大家,毅然决然参加陕西的经济建设,体现了西迁群体胸怀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
二、西迁群体在陕西的奋斗历程是艰苦创业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五”计划期间的西迁群体,首先从金融业开始。当时,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和各中心支行为充实力量,决定从上海金融干部中组织部分人员,支援西北金融建设。上海金融业广大职工响应号召,6200人自愿报名,2059人获批参加西北建设,其中分配到陕西省和西安市的有近800人。1955年是上海参加陕西国家重点项目职工人数较多的年份,支援行业是建筑业,主要是帮助建造厂房,重点是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在陕的24个,以及陕西地方的重点建设项目。1956年,陕西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全年就从上海实招3633人。此外,城市建设、服务等行业也从上海迁至陕西,支援陕西的经济建设。
1955年4月,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整体布局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由上海迁至西安。5月,交大在西安察看校址,设立办事处开始征地和基建准备工作,10月动工兴建校舍。1956年5月,交大西迁,并按原计划完成1956年暑假至1957年上半年的搬迁任务。交通大学内迁西安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盛举,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和调整战略布局的成功范例,为陕西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线建设时期,整体西迁或部分搬迁陕西的国防工厂、研究院所,据不完全统计有:从辽宁沈阳迁到西安的205所,从山东济南迁到陕西洛南的704所,从江苏南京迁到阎良的603所,从北京、沈阳整体西迁西安的重型机械研究所,从黑龙江哈尔滨迁至汉中的汉江工具厂,从北京、四川部分迁至西安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即航天504所)等,约60多所。
这些从条件优越的繁华大都市迁至陕西、支援建设的西迁群体,在艰苦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促进了这一时期陕西经济的不断发展。西迁的行业涉及军工、工业、交通、基建、财贸、文教、卫生等等,特别是对陕西的金融业、轻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等的起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陕西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陕西经济建设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包含着数万名西迁群体的积极努力和辛勤劳动。
三、西迁群体带来的优良作风是弘扬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
西迁群体是一个思想觉悟较高、技术比较过硬的群体,他们大多有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有着服从祖国、服从组织、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怀着积极工作、乐于助人的满腔热情,具备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具有敢想敢干、大胆革新的良好风尚。正是这种组织纪律性强、团结协作、勇于进取、善于創造的优良作风,深刻影响着陕西的人民群众。在陕西这块土地上,他们播下优良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正在盛开着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在全省各主要城市和工矿区,他们把建设陕西看成和建设自己的家乡一样,建立起以陕西为家的思想;他们同全省干部群众、知识分子团结一致,情同骨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断进步;在工作中,他们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做出出色的成绩,得到陕西人民的高度赞扬。在这支西迁群体中,还涌现出大批先进生产者,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嘉奖和表彰,成为陕西人民学习的榜样。
西迁群体是西迁精神的忠实践行者,西迁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标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迁群体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宝贵精神财富。2017年11月,15位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同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传承好“西迁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做好“西迁精神”的新传人,奋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昂扬的精神,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编辑 郭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