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效果的目的;认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还不够,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研究生对课程实践性的强烈需求还有差距。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质量现状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现状,分析目前研究生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进行“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查及建设研究”,师范类工作委员会承担了课题任务,并对18所高校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矛盾奠定调研基础。本文仅讨论对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课程与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的研究生教育总体规模已经超过本科生。在新的形势下,全面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现有的国内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研究大多数是属于现象描述型的,或者主要侧重于介绍国外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手段等。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研究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的文献主要进行了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问题的调研[1]、针对具体课程进行的教学效果调研[2]、对某所高校整体培养质量的调研[3],文献[4]虽然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环节进行了问卷调研,但其调研指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教风)相对较笼统、分析方法也较简单。
本研究在已有的描述性及实证研究基础上,力图应用更加严格、科学的实证方法,对北京师范大学11个学科的硕士生和研究生任课教师进行硕士生课程与教学现状的抽样问卷调查和分析,以期既能反映出全校的全局性问题,又能甄别出不同背景(性别、年级、职称、学科、学历、授课类型等)下的研究生和教师对硕士生课程与教学现状的不同评价,从而能够更加具体、有效地诊断目前北师大研究生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解决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矛盾奠定调研基础、为有针对性制定相关课程政策和教学改革措施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论及总体评价和不同学科背景下研究生和教师对硕士生课程与教学现状的评价。
2.调查学科
本研究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的11个一级学科的硕士生和研究生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其中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5个学科是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历史学、生物学、管理学是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哲学、化学也含有国家或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只有外国语言文学没有重点学科。这11个学科涵盖了我校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基础理学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科,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3.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问卷分研究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种类型,根据北师大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基本上涵盖了研究生课程与教学各方面的问题,问卷设计结构见表1。问卷中的问题调查选项及开放式题目的设定体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研方式,使调查对象既能通过数据显示出对客观问题的倾向性,又能通过开放式题目充分表达主观意见和建议。
4.调查方法
2009年6月,对11个学科的研究生和研究生任课教师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370份研究生问卷,130份教师问卷。剔除无效、不全的问卷,经整理,形成研究生调查问卷330份,每个学科30份,教师调查问卷110份,每个学科10份。
5.分析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探索性分析;利用统计软件SPSS15.0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及其显著性程度;比较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重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和LSD法;图形分别利用SPSS和EXCEL完成。
二、研究生问卷调查选项统计结果分析
1. 研究生对问题调查选项的总体评价
为了了解全体参加调研研究生对各问题的总体评价,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问题得分平均值。结果显示,研究生对教师遵守基本教学规范方面(问题3, 2, 4, 1)还是较为满意的;所在学科经常举行学术前沿讲座、研讨班或讨论会(问题20)也较高,这与北师大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特色也是吻合的。评分较低的有① 问题18(专业课程设置与将来的就业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说明课程设置中缺乏实践类课程或课程内容与现实性问题联系不紧密,这与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研究生对课程实践性的强烈需求有较大差距;② 问题17(公共政治课程有助于提高自己理论思维水平),这也与政治课的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吻合,学校从2010年9月开始已进行政治课调整的改革;③ 问题6(教师对研究生学习困难的关注和个别指导),说明教师对学习困难的研究生关注和个别指导不够;④ 问题19(学校、院系与导师鼓励和支持跨学科、跨院系选课),说明目前虽然从学校的研究生课程管理制度上来说,鼓励跨学科、院系选课,但是在实际选课中,由于涉及班额、工作量计算等问题,特别是跨院系选课,还是存在困难的;⑤ 问题15(专业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有较大难度,需要全力以赴去完成),说明专业课程考试缺乏应有的难度,起不到督促学习的作用,不能显示上课情况、用功情况对于学业成绩的影响度;⑥ 问题16(公共外语课有助于提高外语水平),说明公共外语课教与学存在问题;⑦ 问题21,22(对学校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反映出总体满意度与研究生的期望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2.不同学科研究生对问题调查选项的评价
为了了解不同学科研究生对问题调查选项的总体评价,进行了不同学科的总体评分比较。结果从高到低的排序:哲学>中文>管理学>外文>历史学>地理学>化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生物学,哲学、中文学科研究生评价较高,生物学、心理学评价较低。同时,为了了解不同学科研究生对问题调查选项的差异性,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在问题7,8,14(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完备的教材讲义或阅读材料、并能反映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以及总学分的要求合理)意见一致,其他问题中均有显著的差异。对学科间差异极显著(P<0.001)的9个问题做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哲学、中文、管理学、外文、历史学的研究生满意度相对高,而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满意度较低,这与不同学科评价的平均值的分析是一致的。
三、教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1.教师对问题调查选项的总体评价
为了了解全体参加调研教师对各问题的总体评价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由得分平均值可以看出:问题3,4,2,5,11的评分最高,且意见最为统一(标准差最小),这类问题主要是基本教学规范和教学技能。而问题25(网络教学平台建设),16(参加教学培训),21(教学评估的积极作用),23(教学班额过大)评分较低,对应不同教师对这些问题看法差别也较大(标准差>0.95)。这也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目前学校研究生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较落后;教师在担任教学任务之前没有机会参加学校或院系组织的教学培训;研究生教学评估对于改进教学的作用也很有限;同时,学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班额约90%多都是在30人以下,因此,班额过大并不是影响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2.不同学科教师对问题调查选项的评价
不同学科教师的总体平均评分排序为:哲学>中文>教育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历史学>外文>管理学>数学>心理学。不同学科教师的评分差异不大。
四、教师和研究生相同问题调查选项的对比分析
1.相同问题总体差异比较
在问题调查选项中,第1—13题在教师和研究生两类不同身份中是相同的,为了解教师和研究生对评分是否有差异,对两类评分进行了比较(见图1)。
由图1可见,对每个问题,教师的评分都显著大于研究生的评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研究生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期望高于教师的自我评价;也可看出,研究生与教师的评价分布、趋势基本是相同的,基本教学规范和教学技能相对较高,特别是问题6(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研究生的学习困难并进行个别指导),评价都是最低的。
2. 各学科师生之间意见差异的比较
分析各学科师生之间意见差异,由图2可见,师生之间意见差异大小排序: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化学>地理学>数学>历史学>中文>哲学>外文>管理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化学、地理学各科师生之间的差异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数学学科近似于全校的平均水平,而管理学、外文、哲学、中文和历史学的师生间差异低于全校平均水平。教师评价与研究生评价的差异性也基本与不同学科研究生对问题调查选项的总体评价趋势(哲学>中文>管理学>外文>历史学>地理学>化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生物学)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即教师评价与研究生评价差异性越大的学科,也正是研究生评价较低的学科。
可见,整体而言研究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低于教师,特别是理科、心理学、教育学的师生间差异程度相比其他学科还要更大,而且研究生评价越低的学科,师生间差异越大,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五、开放式问题的综合分析
调查问卷中设置了2个开放式问题:希望学校和所在院系如何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如何进一步改革研究生的教学?
1.教师从课程实施和教学组织者的角度对开放式问题的反馈
(1)应加强学风建设,注重研究生思想品德、钻研精神、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严格执行研究生培养的淘汰制,促进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2)真正认识到课程学习对人才培养的意义,重视教学,采取积极的鼓励方式,将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与科研同等程度,特别是能够与提职、提薪挂钩。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督导与评估。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展教师培训、加大教学基础投入,设置专项教改资助项目,加强教学研究,组织教学交流,协调课程体系与内容,规范考核;定期组织研究生教学经验交流会,加强相关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互相观摩。
(4)加强以提高研究生教学为指向的国际交流,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同一学科的研究生教学经验。
(5)创新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精炼教学计划,避免出现与其它课程及本科课程内容重复。对各学科不应有统一的学分要求,对某些学科应适当减少课程教学时数,增加实验、实践学分;鼓励开设研究前沿短课,可聘请校外或国外优质师资。
(6)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研究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应注重平时课堂的讨论和题目的分析,鼓励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降低教学班额,便于课程讨论。
(7)针对学科的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紧密结合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课程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课程内容更加关注现实,能结合研究方向进行与科研实践密切相关的讨论,突破唯理论而理论的倾向。增加选修课,根据应用型和研究型不同培养目标,让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或就业意愿选择课程,确定不同的课程模块,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注重应用性、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加强案例教学。
(8)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9)建议继续加强课程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教材。
2. 研究生从学习者的角度对开放式问题的反馈
从学习者的角度,研究生对开放式问题的反馈意见与教师基本相同,更加强调以一级学科为基础,优化课程设置,形成有利于研究生创新的知识结构;希望教学形式多样化,形成研究生与研究生、研究生与老师(相关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希望能更加便利地跨院系、跨专业选课;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打通二级学科之间“必修”、“选修”之分;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希望加强实践性教学。
研究生还特别强调学校要提高对研究生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教学的管理,制订相应的教师教学规范,制定更加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估系统,促进教师认真备课,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技能、提高授课质量、完善教学大纲。希望基础课教学应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相对较好的教师讲授;希望公共政治课的学习形式能开放、灵活;加强外语教学。
六、结论与讨论
由研究生问题调查选项分析、教师问题调查选项分析、教师和研究生相同问题调查的对比分析、研究生和教师对开放式问题的反馈,可以得出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现状的调查结论:
(1)北师大研究生教学在教师遵守基本教学规范方面还是令学生满意的;经常能举办学术讲座、研究生论坛等,反映出北师大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特色。但是,研究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还不高,反映出研究生对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环节的总体满意度与其期望的差距。北师大也同国内其他同类高校一样,研究生课程设置较为单一,过于重视必修课,缺乏对基础课、选修课的重视。美国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非常重视基础课程,特别是研究方法和信息课程的设置,同时强调学科渗透与文理交叉,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开设有大量的选修课。
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应探索更加灵活的、适合研究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应突显内容的学术性和研究性,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案例式、以问题为本等丰富的教学形式,采用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课程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北师大研究生院于2011年开始已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院系所根据学科特点自主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并体现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生培养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模式。
(2)通过对教师和研究生两类相同问题调查选项进行比较看出研究生与教师的评价分布、趋势基本是相同的,即总体观点是一致的。只是教师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生,反映出研究生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期望高于教师的自我评价。而且,研究生评价越低的学科,师生间评价差异也越大。
(3)对专业课程设置与将来的就业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的评价是最低的,说明北师大研究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还不够,还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形势下,研究生对课程实践性的强烈需求不相适应。研究生课程教学应针对学科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课程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课程内容更加关注现实,能结合研究方向进行与科研实践密切相关的讨论,突破唯理论而理论的倾向,指导研究生做好课程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衔接。同时,注重应用性、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加强案例教学。
(4)对公共政治课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水平的评价也是较低的。公共政治课难教,原因除班额过大,影响教学效果外,学生在学习中还常常感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相脱离,知识抽象化、教条化,提不起学习兴趣。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公共政治课教学效果,也是政治课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教师可能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进行更多的改革。从2010级开始,北师大公共政治课的开班数量将由6个班增加到12个班。降低班额,便于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期改善公共政治课的教学。
公共外语教学还不能达到有效提高外语水平的目的。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基础语言训练比重偏大,忽视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整体外语素质的提高。针对此问题,北师大从2010级新生开始,除原有开设的英语读译、写作、听力外,又增开了西方主流文化与赏析、国际会议英语、英语国家文化概论、英语文学经典作品赏析、实用英语写作、英语实用口语交流几门选修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对外语的需求。
(5)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困难的研究生关注不够,师生互动不足。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更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鼓励,从而克服困难,获得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也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6)目前虽然从学校的管理制度上来说,鼓励跨学科、院系选课,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涉及班额、人事考核等具体管理问题,特别是跨院系选课,还是存在诸多的障碍。对此,从2011年新学年开始,进行了选课改革,在确定时间段全校开放选课,如果存在资源限制,由学校统筹解决。
(7)课程考试还没有达到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考试方式对教学目的的达成没有积极的影响,甚至只有消极的影响,其危害是严重的,不但不能起到检验学习效果、激励学生信心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磨灭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应重视对课程考试方式的研究,将其作为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8)研究生对课程教学评价的满意度与学科的整体水平不相适应。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在全国学科排名中是名列第一位的,生物学也是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但从不同学科研究生评价来看,总体趋势是大多数人文学科评价满意度较高,而心理学、教育学及理科相对较低,特别是心理学、生物学,评价最低。而且这些学科师生间评价的差异程度相比其他学科也更大。从调研结果来看,这些学科存在对研究生教学重视不够的问题,应引起学校和相关培养单位的高度关注。
(9)应注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在研究生教学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对此,研究生院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课程建设项目,就强化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求。同时,设立了“聘请国际学者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的项目,目的就是深化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
(10)学校应注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注重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同时,研究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使教学评估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另外,从课题组对其他18所高校进行的课程和教学现状调研问卷分析比较结果来看,北京师范大学的各项评价还是相对较高的。
参考文献:
[1] 罗尧成. 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的建议[J]. 高等教育研究,2005(11).
[2] 郝黎明.关于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3] 王维平,王雪松,钟海荣,等.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调研概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 2007(增刊).
[4] 王维平,彭再求,钟海荣,等.研究生课程教学环节问卷调查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增刊).
[本文是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查及建设研究”(编号:08GS001)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李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