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改革探究

发表于:2022-12-09 21:3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对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因此做好旅游教育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分析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重要性,再重点探究改革的措施,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改革

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人才市场却存在市场需求与供给严重脱节的矛盾,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很难在旅游业人才市场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就业工资偏低,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都流失了;另一方面,各大旅游企业又说旅游人才十分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旅游高等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上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内容重复,理论支撑不足

旅游管理学科体系尚不成熟,许多课程科目都存在相互交叉的知识,自身的理论少,而更多的是直接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无深度可言,课程内容的重复也会占据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旅游管理是一个涵盖面广、涉及范围多的专业,它不仅包含历史、政治、文学、艺术、鉴赏、财务、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还涉及到社交礼仪等公关知识与技巧。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课程内容重复量大,就会占用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

1.2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我国旅游院系大都设置在管理学院、地理学院、外语学院和历史学院之下,课程的安排明显带有所在学院的特点,有的偏重经济管理学、有的则偏重语言类的学习、有的偏重于地理、历史文化的学习等等。不少学校盲目的开设旅游课程,随意的拼凑旅游课程使学生学习旅游课程没有系统性,导致旅游课程开设混乱,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方面过分注重理论上的学习和实践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和人文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偏少。同时,由于旅游管理学科的不成熟性和专业教师的层次较低,旅游管理学科的教师普遍旅游学知识素养不高,多是照本宣科,或是缺乏丰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仅仅是基于课本知识而没人任何拓展,这样也就造成了课程的不深入、不系统。

1.3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脱节

目前我国很多旅游高等学校都存在课程设置死板,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脱节等问题。在课程设置时仅从本院系的教学人员、教学设备和经济利益当方面考虑,课程的功利性和不按学科专业的要求设置课程的情况十分明显,课程设置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显得零散而不系统,与旅游产业的人才培养难以对路。同时,目前旅游高校教育的脱节现象还与高校领导与教师对于旅游企业需求的把握不准确相关。很多教师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并且其对旅游企业的需求一无所知,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对旅游研究与旅游实践都没有重视。

2.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

(1)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发展旅游经济对于拉动中国整体经济有重要作用。但这需依靠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进行发挥。所以,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致力于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2)从社会需求方面来看。高素质管理人才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由于与社会需求人才存在质量上的差距,因此对于不符要求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3)就时机条件而论,不论是国务院发行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还是近年来各大中职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的各种探索来说,课程设置的改革时机日趋成熟,已具可行性。

3.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方向

3.1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本位,强调课程设置的职业性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而不能单纯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所谓职业能力不是指为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时的操作或动手能力,而应该是指综合的、称职的从业能力(Competence),包括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全部内容。比如,在设置外语课程时,可以减少甚至不开一般的大学英语,而代之以旅游英语;再比如可以开设旅游文学课程来代替通行的大学语文总之,只有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职业性,才能体现出中职旅游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来。

3.2淡化学科界限,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改革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更新课程内容,使课程的内容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开设旅游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才是实现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化的基本保证。

其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专业,它所要求的基础知识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哲学、美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专科三年的教学时间里,要全部上完40门课程显然是不现实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课程的综合化。例如可以将《管理学》、《财务管理》、《物业管理》等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形成旅游管理专业适用的《旅游管理学基础》;可以将《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课程的有关内容有机综合成《旅游环境与生态概论》等等。通过设置综合化课程,可以大大减少重复授课的机率达到既节约课时又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3.3重组课程结构,提高学生选课的自主性

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又要重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和方向。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兴趣和他们已有的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适应性,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旅游从业部门的多样性和旅游企业内部职业的多样性。要同时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就必须对目前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结构进行重组,基本思路是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应以本专业不同方向所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为主体,以通用和够用为限度,以便为增加选修课提供可能的空间。选修课程的设置要有较宽的覆盖面,应涉及有关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特别是要设置大量的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选择,例如酒店管理方向课程,应包括客房管理与服务技巧、食品营养与卫生、酒水知识与调酒技术等理论与实践课程。

3.4服务地方旅游,增强课程设置的区域性

我国旅游中职教育主要是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来举办的,学生的来源和取向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质。加之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各办学单位应当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适当增加符合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要求和反映地区或区域旅游资源特征的教学内容,设置有关地方或区域性的旅游资源课程。有很多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希望本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比较熟悉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特征、旅游企业经营的基本状况等。

4.总结

旅游教育教学以及旅游学科的发展还任重道远,如何完善旅游学科的教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科成熟与人才培养,这还需要广大旅游院校不断地探索。针对社会需求以及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将走向更深入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反作用于旅游经济。

推荐访问:探究 课程改革 中职 学校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