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中西方高校德育的比较研究

发表于:2022-12-10 0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充分表明了我国对于德育的重视。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通过研究西方国家的德育经验来开拓道德教育的理念与思路,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体系,响应《纲要》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个想法,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高校道德教育的不同特点、目标、内容、形式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西方高校德育教育的特点对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提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纲要 高校教育 道德教育 比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239-01

高校教育作为教育的高级阶段,其目标除了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塑造高素质、有道德意识的公民。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中西方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是中西方高校道德教育有着各自的目标、模式、特点和经验,通过两者对比,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 中西方高校德育目标比较

在中国,国家教委通过颁布《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对高校德育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西方国家很少对德育目标作统一、明确的阐述,各国都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精神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且各国很少专门设立德育课程,而是将德育内容分散到人文教育及专业课程中进行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让学生不知不觉提高德育水平,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例如,美国的德育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强调学生必须具备美国“国民精神”;日本的《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尊重劳动和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

2 中西方高校德育内容和形式比较

在中国,德育内容在各阶段变化不大,高校德育课程主要包括:(1)马列主义理论课。(2)毛邓思想理论课。(3)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等。而德育形式则基本上以单向的课堂传授和灌输为主,缺乏对学生差异性和独立性的认识,忽视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随着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独立性、主观性特征越来越凸显时,我国道德教育一成不变的内容和呆板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及抵触情绪。因此,我国高校德育课已出现边缘化、形式化的现象,迫切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与中国不同,西方国家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多样化,通过综合利用包括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各种软硬件设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道德影响,以全面实现德育目标。

首先从教育形式上来看:西方国家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道德教育,如通过建设各种社会文化设施,如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历史遗迹等对年轻人进行陶冶。另外,国外高校通过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方式,如电影、电视、舞台、多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等来辅助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此外,重视与家庭合作,定期与家长会面,交流学生情况以及学校教育设想。

其次从教育内容上来看:西方国家虽然未专门设立德育课程,但德育内容通过融入各种课程,且课程设置多样化,即同一课程不同阶段的讲授内容不同。例如,美国学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如:历史课在小学阶段以讲故事为主;中学以系统学习史实为主;大学则重注对史实进行分析。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受到了道德教育,又不会产生厌烦与抵触情绪。除此之外,美国高校还会采取角色扮演、讨论会等各种形式,通过参与达到德育目的。

3 中西方高校德育特点分析

通过对中西方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和形式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由于文化传统及国情不同,中西方高校道德教育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显性化和隐性化。我国高校德育目标明确,而西方国家高校道德教育很少对目标进行统一明确的表述,我国高校专门设置道德教育课程,西方高校则将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中进行。

(2)单一性和多样性。我国的道德教育内容通过课程设置,且课程内容形式单一,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停留在灌输及应试阶段,造成高校德育教育流于表面,而未能对学生的思想认知有所影响。而西方国家的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样,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使德育教育真正吸引學生的注意,并有兴趣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德育认知水平,达到德育目标。

(3)政治化和宗教化。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体现出政治性,如:德育课程设置以马列主义、毛泽东、邓小平及党的理论为主,同时考查时事政治。在西方高校,道德教育则体现出宗教性,如在美国,宗教势力每时每刻都在灌输宗教信条,其中包括许多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且这种教育方式较易被学生接受。

4 西方德育教育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尽管中西方之间社会体制并不相同,但西方高校道德教育的一些理念和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4.1 以人为本,贴近学生需求,建立全方位道德教育系统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从“以人为本”出发,充分考虑大学生对于道德教育的需求,激发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改变重复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多样化的德育方式,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以增强德育内容的吸引力。另外,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通过实践强化他们的道德行为,避免理论认知和实际行为的脱离。

4.2 全面教育,促进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道德教育同专业教育一样,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开展,道德教育却出现了边缘化、形式化、教科书化的现象。我国高校德育应尝试将德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促进两者的融合,让高校成为道德和专业高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综上,尽管我国已经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但是由于我国德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我国道德教育体系存在着一些缺陷。在我国德育系统的构筑中,要充分认识和肯定我国德育内容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德育内容的宝贵财富,同时借鉴西方德育经验,以达到高校德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益谦.美国大学德育的途径、方法及启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6).

[2]陈昊.当代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8).

[3]杨清.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推荐访问:中西方 德育 高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