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初中语文学科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发表于:2022-12-10 0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语文课程具有思想性、情感性、审美性、文化性和实践性的德育特点,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中,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语文课程的德育价值。目前,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脱离情境创设,使德育缺乏感染力;淡化深度阅读,使德育走向浅层化;忽视活动体验,使德育缺失完整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导致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不能得以充分体现。所以,我认为基于语文课程的德育元素,运用适切的德育策略,将会最大化地发挥语文课程独有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创设情境策略

在初中语文德育实施的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拓宽德育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适切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充满灵性,增强其趣味性与感染力,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达到育人的效果。

1.言语性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投入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在言语性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首先,应找准切入点,这在课堂的导入和小结中较为常见,导入的言语性情境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小结的言语性情境,往往是对情感的提升;其次,结合要表达的意图,运用形象化且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情境的创设;再次,教師在表达时一定要入情入境,方可使言语性情境的创设达到应有的效果。以《失根的兰花》为例,此文从德育范畴来讲,属于体现家国情怀类的文章。文本写出了作者触景而生思国思乡情怀的事,表达对祖国的深深思恋。为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语文的言语性来创设语文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一文中如是说‘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国之情思,让作者流露出对‘根’的深深依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棵兰花的飘零之苦吧!”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必将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思考与感悟。这正如赞科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图像性情境

图像性情境强调的是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它将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此情境创设必须做到:一是,要精准切入,图像性情境的出现,没有固定的位置,有时图像的出示是为了引出下面要学习的内容,有时是为了解释或总结提升前面的学习内容;二是,要结合出示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以达到学习目的。例如执教《最后一次演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闻一多先生演讲过程中,愤怒的控诉、辛辣的讽刺,对李公朴的赞扬,对人民力量的赞颂,对光明前途的展望,对革命青年的号召等情感。教师播放了闻一多先生演讲的视频后,学生纷纷表达透过闻一多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感受到其语言的力量与爱国的情怀。这样自然地渗透了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学生坚定了人生信念,增强了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背景性情境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背景知识都会促进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向广度或深度方向发展。首先,要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当然,可以是教师搜集,亦可是学生搜集;其次,要选准切入点,其在课堂上适时出现才会真正体现背景资料的价值;再次,在背景性情境创设后,一定要结合此处的学习,引导学生谈出更深层次的见解。如《邓稼先》一课的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入邓稼先的个人简历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学生了解到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的邓稼先,为了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站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背景资料的引入,必然使学生对邓稼先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正确的引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的德育价值,去选择、加深、拓宽课程资源,巧妙地进行情境的创设会生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涵育学生的情感。

二、深度阅读策略

用学科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去打造学生的学科素养,才是课堂教学应有的深度。深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知识的背后,挖掘其丰富的德育价值,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

1.对比性阅读

每一篇文章都是在作者缜密的逻辑思维下架构起来的。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表达中心思想,以及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用其他同义词……这些问题都是隐含在教材之中的,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典范。教师以此为生长点,开展对比阅读引发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对比性阅读策略的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对文本有深刻的解读,教师要善于发现可以引发开展对比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然后,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比较阅读、分析探讨;最后,教师在学生观点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比如《再塑生命》一课,叙述了莎莉文老师走进了海伦·凯勒的生活,用独特的教育艺术改变了海伦·凯勒的人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教师可以运用对比性阅读,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莎莉文引导海伦在大自然中接受教育时,调整文章内容将文中莎莉文老师先引导海伦体验大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再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与原文内容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与分析之后,学生便会站在尊重海伦·凯勒心理成长特点与为她成长负责的角度,谈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教师以此点明,莎莉文老师之所以能再塑海伦·凯勒的生命,是因为她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这样,尊敬师长的中华传统美德也自然融入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之中,融入学生的精神成长之中。

2.整合性阅读

在深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不同文章所隐含的内在关联点,以此作为整合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在这个策略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深入研读文章内容,发现每篇文章所承载的德育点;其次,找到不同文章所具有的相似点,确定关联点,引导学生进行几篇文章的整合阅读;最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个关联点,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与理解。比如,《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父爱,感情真挚、细腻,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教学中,我们可以以父爱为整合点,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发现父爱没有国界,文中的父亲以不同的形式赋予了爱不同的内涵,但最终都指向至深至爱的亲情,加深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理解,使学生在感受亲情的深沉的同时,培养其感恩亲人、孝敬长辈的优良传统美德。

3.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意味着我们不再是被动阅读,而是与作者进行深度的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蕴含在文章深处的智慧。并不是所有文章都适合进行批判性阅读,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文本有准确的理解,确定能够开展批判性阅读的文本;然后,找到可以通过批判性阅读,引发学生理性思考的生长点;最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一般情况下的批判性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需要思考:我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是否能从文中找到支撑作者观点的理论依据?抓住这个生长点,使学生在批判阅读中思维得以提升。在执教《塞翁失马》一课时,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质疑:祸与福之间真的可以相互转化吗?需要怎样的条件?学生在分析与概括的过程中,就能达到对文章的深度思考。在品味文章意蕴哲思的同时,领悟古人智慧。

深度阅读就是引导学生挖掘蕴含在语文学科知识中的价值倾向,让他们在对比、整合与批判阅读中,领悟语文学科精神和文化底蕴,展示语文学科特有的育人魅力。

三、活动体验策略

学生的体验是活动内在的本质特征,也是激活知识的主要渠道。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讲,活动体验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内容进行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生命的主动参与,最终达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与道德品质的养成。

1.主题演讲

言语性是语文活动的根本属性,学生通过主题演讲的形式,在表达与交流中获得思想品质的提升。主题演讲的一般程序为:围绕学习内容确定演讲主题;按照主题进行演讲;教师根据学生的演讲观点进行总结提升。以“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为例,以“读书”这一看似平常无奇的话题为附着点,关注学生情感的陶冶与升华,学生谈出了自己读书的不平常经历,对读书意义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立下“好读书,读好书”之志。可见,以主题演讲为载体,学生的情感能得到熏陶,道德品质会获得新的发展与提升。

2.辩论大赛

语文学科的学习运用辩论大赛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身心全面参与,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对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大赛的规程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结合文章内容,确定辩论附着点;围绕本方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教师由辩论内容,引导学生达成思想的共识。以《鱼我所欲也》为例,课堂上教师以“生与义的关系”为附着点,引发学生思考: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的观点,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珍爱生命,而且《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眼,对此你赞同“舍生取义”,还是“取生舍义”?学生沉思之后,便依据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辩论中,学生对“義”的认识更加深刻,更懂得对“生”的珍视,最终他们达成“取义而不舍生”的共识。通过辩论,学生逐渐学会思考、体验和感悟人生的意义,获得心灵世界的充盈、自我素养的提升、生命价值的形成。

3.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学习活动。项目学习具有探究性特征,学生需运用多种认知工具,因其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学生要与实际的生活情境接触。正如陶行知所言:“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算是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项目学习的一般步骤为:确定一个组织和激发学习活动的问题;制定学习活动的相关要求;学生根据项目学习的要求开展活动;交流展示活动成果。结合“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我们设计了“我心中的明星”这一项目学习。一是让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去了解身边的“名人”事迹;二是通过网络查询“名人”的简历;三是观看“感动中国”颁奖视频;四是探究所调查的“名人”的异同;五是形成探究报告。在项目学习中,学生盲目追星的问题得到解决,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观。因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观察、分析与思考,不能替代学生明白任何人生之路上的道理,项目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在初中语文学科德育实施策略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价值观在教师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但在德育形成的系统化、主动性与意义建构方面还需深入地引领。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我们不能停止学科德育实施策略研究的脚步。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实现德育的结构化与系统化;重构课堂结构,促进德育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关注自我建构,强化德育的意义与价值。

推荐访问:德育 初中 策略 实施 语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