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感悟语言 注重运用

发表于:2022-12-10 0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语文应当姓“语”,语文教学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

鉴于此,笔者从语言的感悟与运用两个方面来谈谈。

一、多法并举,感悟语言

1.“读”字当先,感悟语言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体会”二字尤为常见,但,倘若没有朗读的参与,只一味地干“品”,学生往往找不到语言的感觉,文字的妙处并没有在学生心中烙下印迹。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靠读,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朗读加深学生体验,朗读促进学生理解,朗读内化学生情感,朗读凸现学生感悟。

2.寓文于图,感悟语言

“插图多”是人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富有童趣,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因而,教学时若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借助插图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效果较好。

如二年级下册《北京亮起来了》一课中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这一自然段中,“华灯高照、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等词将夜幕降临时北京的绚丽多彩尽显无遗,然而,语文教学中,很多事物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让学生指着文中插图读读这段话,不讲其意,学生很快便能明白词语的意思。

二、架设阶梯,运用语言

1.想象拓展法

在教学中模仿文本语言,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永远的追求。

2.填空补白法

现行的语文教材往往都蕴含非常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地方文本语言显得有些简略,内容却有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文章中的“空白点”。我们要努力寻求这些“空白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丰富语言表象,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如《泉水》一文中最后一段“丁冬,丁冬……”教学片断如下:

①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些什么?

②学生交流:

生1:泉水流到了美丽的村庄,流到了大海。

师:你能模仿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吗?

生1思考片刻:泉水流过小村庄,美丽的姑娘忙着来挑水,泉水说:“挑吧,挑吧,我的水又清又甜,能够使人们消除一天的疲劳。”

生2:泉水流过田野,稻田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完了,你能结出又大又饱满的稻子。”

3.操作运用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为此,在语言较为枯燥乏味的科普类文章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文本语言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

如《动手做做看》,这是一个知识类小故事,其中一个片断设计如下:

①品读文本1—5节。

②动手做做,看看和伊琳娜做的结果是否一样。

③指名做实验,要求边做实验边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兴趣盎然,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语言,边操作边介绍更是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机会。

4.情境交流法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让他们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有意识地自觉培养语感。

在语文这方天地,让我们站稳自己的脚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亲密接触语言文字,“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语文素养。

推荐访问:感悟 注重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