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大学社会评价:模式划分及特点分析

发表于:2022-12-10 11:30:0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4@׮]Mx]5ӝ8]iuuiۮӽ<viiiiui]5iݨky发言权。用人单位可以通过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关系,直接评价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另外,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回答问卷(或访谈)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作出评价。

(4)评议结果的参考性 与认证模式和排名模式相比,虽然评议模式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以个人的切身体验、心理、理解能力和社会地位为限),还未达到整体的、系统的评价高度,但由于社会主体成员的普遍介入,他们的评价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期望和追求,是理性化和统一的社会评价的感性材料来源,并且可以为大学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促进多元社会主体对决策的理解和认同,并通过促进有关人员对教育管理决策的正确理解来促进监督过程的科学化以及通过从各个角度提供相关参考信息与评价,促进反馈过程的科学化 [12 ]。

2. 排名模式的特点

与评议模式和认证模式相比,排名模式更侧重把大学置于社会之中,用公众的眼光来评价大学,更注重大学的社会效益。排名模式不同于认证模式和评议模式之处还表现在它是当今最为通用的大学社会评价,它不受政体、国体的限制,影响非常广泛。具体来说,排名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排名目的的商业性 排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排名机构大多数是新闻媒体或网络媒体,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对其所办刊物的进一步关注,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 [13 ]。不可否认,大学排名客观上确实起到了为学生及其家长择校提供参照信息,并且在引导高校竞争、促进高校发展的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其主要目的还是商业性的——以吸引读者或网民注意,进而获取经济利润。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9月刊登的“全美大学排行榜”一出,该杂志的销量便大幅增加;我国的网大推出的各种“名人校友排行榜”,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吸引网友、提高网站的点击率。

(2)排名性质的新闻实践性 在性质上,排名模式具有较强的新闻实践性。认证是由经过政府或教育行业严格认可的认证机构,在科学合理的认证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学校或专业认证,找出高校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因此,认证的性质具有很强研究性质。而排名模式的评价主体一般都是新闻或网络媒体,新闻(或网络)媒体的天职就是报道各种新闻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每年的大学排名作为一种高校评价的结果无疑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各新闻媒体争相制作大学排行榜并不是为了探索高等教育理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只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因此,从性质上看,排名模式具有较强的新闻实践性。

(3)排名方式的间接性 认证模式采取自我评估与同行评估相结合、书面材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认证评估。所依据的数据资料都是认证专家到被评估高校进行深入调查之后获取,即使是被评高校提供的数据与资料,也必须得到评估专家的当面审核确认,确保获取的数据资料都是第一手资料。而排名模式的各评价主体并没有亲自进入高校获取数据资料,所依据的数据资料一般都是从第三方机构(政府数据库、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对学生、教职工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调研数据等)获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计算后得出排名结果,因此,排名方式的间接性特点明显。

(4)排名结果的社会导向性 排名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学生及其家长在择校时提供参照依据,指导着高等教育消费者学生及其家长选择一个更符合自己期望的学校或专业;引导用人单位进行正确的人力资源市场选择。大学排行榜的产生,拉近了高校和社会的距离,使社会进一步了解和关注高等教育事业,加强了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使高校能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排名结果具有很强的社会导向性。

3. 认证模式的特点

认证模式作为大学社会评价模式中最为规范、最为成熟的模式,其认证主体一般都是社会上专业的、权威的并经过政府或其他专业机构认可的认证机构,认证标准趋于专业化,认证过程趋于规范化,因此,认证结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具体来说,认证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证主体的中介性 从建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国家看,从事高等教育认证的机构一般都是社会中介机构。这些认证机构既不隶属于政府而凌驾于高校之上,又相对独立于任何具体的教育机构和其他任何可能的教育利益组织或个人。一方面,它们在性质上是代理性的,不是政府的下属机关,因而可以避免在认证过程中受政府权力的牵制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另一方面,尽管有些认证机构是由各种学校协会、专业协会或行业派生出来的,但每一个认证机构对此都制定了明确的规则以保证这些机构在进行认证活动时不受任何与被认证学校或专业及其有利益联系或冲突关系的组织或个人影响,确保认证机构的高度独立性和中介性。

(2)认证标准的专业性 虽然,各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在整体上表现出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的特征,但与评议模式和排名模式相比,其专业性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证标准的专业性。每个认证机构制定的综合性认证标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都涉及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以及正在实现的目标。二是认证机构人员的专业性。认证机构的工作者一般都是有经验的教育或相关行业的专家。认证机构一般都建有数量庞大的专家库,其专家都是通过精心挑选的,经认证机构的会员单位或有经验的认证专家推荐、本人同意后参与认证活动的,同时认证机构会对每一位首次参与认证的专家进行必要的培训,从而确保认证机构认证结果的专业性。

(3)认证过程的规范性 各国的高等教育认证程序都强调高校自我评估和同行专家评议相结合、书面评估和现场评估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同行专家评议为核心、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科学认证方法。其评价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部分。一是认证申请。高等院校要必须按照认证机构的规定提出书面申请。二是院校自评。被认证机构必须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改进工作、写出书面报告,准备好现场考察所需要的材料。三是现场考察。认证机构派出主要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到被认证学校进行现场考察。四是作出认证决策。认证机构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在审查研究考察报告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授予认证资格。五是延续考察。院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评自改后,认证机构会在规定时间内派专家到院校进行后续考察,以确保学校的质量改进。

(4)认证结果的权威性 认证模式以高校自评为基础、同行专家现场考察及评议为核心、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认证方法为认证结果的权威性提供了保证。首先,认证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学校或专业的教育质量,因此,被认证学校愿意提供真实的信息,这就为认证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打下了基础。其次,同行专家的评议有利于避免由于自评而导致的失真效应,同时专家的特殊身份,使得认证意见具有较强的“权威效应”,大大增强了认证结果的可接受和认同感。再次,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扩大了认证主体的范围,拓宽了认证的信息来源渠道,使认证置于社会公众的公开监督之下,既增强了认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印象,又增强认证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三、结 语

我们应该清楚,任何关于模式的研究都有其局限性,因为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任何模式都有可能做到最好。我们研究模式的意义在于,在清楚认识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模式的优势之处,同时努力规避其缺点,以便模式的不断改进。在以上三种大学社会评价模式中,认证模式作为一种合格性评价,它的作用在于保证和改进学校(或专业)的教育质量。由于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可将其作为政府决策和个人教育投资的重要参考。排名模式作为一种终结性评价,由于排名机构一般都是新闻(或网络)媒体,可以通过社会舆论的强大威力,表达社会公众对质量的追求,并且为高校提供质量反思以及寻找质量差距提供参照标准。评议模式作为最为随意的一种大学社会评价模式,但作为大学社会评价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评议模式将社会上分散的、与高等教育有着利益相关的个体和社会群体吸引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来,发挥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和监督作用,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唤醒公众质量意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三种评价模式各有优势与不足,我们在进行大学社会评价时,必须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弥补其不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保证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守福.国外大学评价的几种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2,(6):44-48.

[2]赵小花,姚运标.全球视野下的大学评价类型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25-28.

[3]赵婷婷,张彦通.高等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论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1):38-45.

[4]李守福.论大学的社会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03,(5):1-5.

[5]陈新汉.评价论导论——认识论的一个新领域[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6]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6):38-41.

[7]顾志跃.转型中的教育评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8]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9]马廷奇.大学利益相关者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116-121.

[10]乐国林.考生、家长心目中的大学评价——以天津市高考志愿填报情况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7-9.

[11]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2,(1):43-47.

[12]尹晓敏.利益相关者参与逻辑下的大学治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3]刘 珵,蒋 凯.全球大学排名: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市场[J].大学教育科学,2012,(6):109-114.

推荐访问:划分 评价 模式 社会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