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诸多传统教育思想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对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后,“大语文教育”的倡导与“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更是一脉相承,他们共同促进了语文教育的科学化进程,本文将在分析“藏息相辅”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探究其在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藏息相辅” 开放 “大语文教育” 新课程
早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著述最早、内容最完备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中,就提到了藏息相辅教学原则。然而,现代语文教育中积极倡导”大语文教育”思想,不断开创第二课堂,尤其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了“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可见,语文教育是一个一脉相承的教育历程。本文将在介绍”藏息相辅”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探究其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更好的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概况
《学记》中提出的”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是在总结了先秦时期学校教育的实践经验后提出的理论观点。重在从教师教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的学。在这里“藏”指“正业”即正课,“居学”是“息”即课外作业和课外活动,“相辅”是课内学习要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学习功课之余得到有效的休息和放松。促进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上文所说单指这一原则的普遍思想。此外,“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学生在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正课的学习后,必须在课下及时的进行练习,将学与用有机结合,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从复习角度强调了课内外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扎实掌握学科知识,更好的做到活学活用。
从预习层面看,课前知识的储备含量也影响到课内知识的学习,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仅靠课内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语文知识本身涵盖面广,涉猎内容丰富。所以,要想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好会用,课前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必要。
“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既强调学生劳逸结合,又不忽视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对语文教学和学习都有指导作用,是现代语文教学参照的“指南针”。
二、“藏息相辅”教学原则促进“大语文教育”的倡导
从1983年张孝纯先生提出“大语文教育”以来,语文教育思想中的“一体两翼”观念受到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这里的“一体”指语文课堂教学,“两翼”为第二课堂中的语文活动和第三课堂中的语文环境,包括家庭、社会等外界环境。”大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实则同“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是一个共通的理论,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语文教育”被概括为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和重视训练效果四点[1]。打破了语文单纯教学的思想,促进了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但如今很多家长尚未认清其重要性,拿作文教学来说,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阅读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很重要,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见识也不可少。但很多家长只依赖作文班的学习就希望能提高学生成绩,这是完全不够的,不仅占据了学生的休息时间,更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抹杀作为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说“大语文教育”在沿袭了“藏息相辅”教学原则的同时给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三、“藏息相辅”教学原则促进新课程理念的提出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很多古代的教育思想在大浪淘沙般的改革和变迁中,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理论剔除,然而,“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却日益备受重视。
语文课程理念第四条指出“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开放”强调了语文活动课程的重要性,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首次将语文课程分为学科类和活动类。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课程列入课程学习的一部分。活动课程的日益重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在现代语文教育和语文测试的重压下,活动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可以增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更符合“藏息相辅”教学原则。
综上所述,在现代语文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重视课上的语文学习,还要重视课后的语文知识训练和内容涉猎。在如今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学生更应该把语文学习当做一个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过程。在“藏息相辅”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劳逸结合,轻松快乐的把语文学好、学通。
注释:
[1]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刍议[J],新时期教育改革探索,1986(6)
参考文献:
[1]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刍议[J],新时期教育改革探索,1986(6).
[2] 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3] 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肖瑶(1989.2~),女,黑龙江,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