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用总产值比重(产值份额)及其变化反映广东工业的结构调整,用增加值率及其变化反映广东工业结构调整的升级效应。在1998—2008年的结构调整过程中,广东工业有2个行业实现所有部门从而全行业增加值率提高,有4个行业实现某些部门从而全行业增加值率提高,但工业整体增加值率提高的幅度很小,其原因是:有一个行业增加值率下降;3个行业增加值率提高的幅度较大,但产值份额下降;被委以产业升级重任的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份额原来就很大,提高的幅度也较大,2008年产值份额几近广东工业的“半壁江山”,但增加值率提高的幅度很小。因此,政府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政策值得深刻反思,需要进行积极地调整。
关键词:广东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效应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87(2011)02-0063-07
一、导言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在宏观经济方面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工业结构调整,而调整的目的是实现产业升级。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同样面临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本文的工作是考察过去10年(1998~2008年)广东工业结构调整及其产业升级的实际情况。
根据《广东统计年鉴》,笔者把整个工业分为7个行业,每个行业由若干个部门组成:采掘业(含4个部门)、传统制造业(I)(含6个部门)、传统制造业(Ⅱ)(含7个部门)、石化医药等行业(含6个部门)、冶金行业(含4个部门)、装备制造业(含6个部门)、水电气行业(含3个部门)。
有些部门,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其他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1999年《广东统计年鉴》赫然在目,2009年则不见踪影,本文不予考察。还有相反的情况,如“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009年《广东统计年鉴》赫然在目,1999年则尚不存在,本文也不予考察。对有些行业名称的表述,如1998年的“食品加工业”和2008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1998年的“普通设备制造业”和2008年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虽然在字面上有些不一致,但笔者认为其统计口径完全一致,可以进行比较。
本文用部门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以及行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称为产值份额)及其变化反映广东工业的结构调整,用增加值率反映产业升级效应。
怎样衡量产业升级或产业高度化?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郭克莎认为产业结构高度化包括4个方面:产值结构高度化、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就业结构高度化。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宋锦剑则用9个指标反映产业结构高度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霍夫曼比例、重化工程度、工业加工度、智力技术密集型集约化程度、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基础产业超前、生态环保产业进程、产业水平满足率。以上考虑很全面。但本文考虑用一个单纯的、比较综合的指标反映产业升级效应,这个指标就是增加值率。增加值率是指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例。1-增加值率=中间投入率,即中间投入占总产值的比例。增加值率提高,说明使用一定数量的中间投入生产出更多的最终产品。这是节约资源的结果,是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因此可以用增加值率综合地反映产业的结构调整过程中是否实现了产业升级以及产业升级的程度。
本文首先考察广东工业各行业的结构调整及其升级效应,然后考察广东工业整体的结构调整及其升级效应,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含义。
二、广东工业各行业的结构调整及其升级效应
1.采掘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效应
表1是采掘业各部门的结构调整情况,从表中各部门产值份额的变化可见,10年来,占采掘业产值份额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值份额继续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提高了9.5%。其余3个部门结构调整的幅度都非常大,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产值份额提高了一倍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产值份额提高了近40%;而非金属矿采选业的产值份额下降了近50%。
在采掘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非常可喜的是,无论是产值份额提高的部门,还是产值份额下降的部门,都较好地实现了产业升级,表现在各部门的增加值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率提高的幅度最大,提高了一倍多;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率提高的幅度最小,但也达到32%;其余两个部门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提高了7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提高了75%。
由于各部门增加值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采掘业全行业的增加值率亦有较大幅度提高,提高了81%。这说明采掘业的结构调整较好地实现了产业升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产值份额最大,增加值率提高的幅度也很大,所以对2008年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也最大,其贡献率高达83%。
2,传统制造业(I)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效应
传统制造业(I)的结构调整情况见表2,总的来说,传统制造业(I)结构调整的幅度不是很大。占传统制造业(I)产值份额较大的有3个部门中,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份额提高了2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产值份额下降了16%,纺织业的产值份额则略有提高。其余占传统制造业(I)产值份额较小的3个部门中,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的产值份额略有提高,饮料制造业的产值份额有所下降。
在传统制造业(I)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无论是产值份额提高的部门,还是产值份额下降的部门,无一例外地实现了产业升级。这表现在各部门的增加值率都提高了: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了25%,食品制造业提高了55%,饮料制造业提高了13%,烟草制品业提高了18%,纺织业提高了31%,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提高了33%。在各部门增加值率提高的基础上,传统制造业(I)全行业增加值率提高了29%。
在传统制造业(I)中,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不算最高,但由于产值份额较大,对全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也较大。
3.传统制造业(Ⅱ)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效应
传统制造业(Ⅱ)的结构调整见表3,在该行业中,产值份额最大的2个部门是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其产值份额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25%和6%。但是,在2008年,它们仍然是该行业产值份额最大的两个部门。产值份额最小的家具制造业,其产值份额大幅度提高,提高了109%。另一个产值份额很小的木材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其产值份额略有下降,在2008年成为产值份额最小的部门。其余3个部门包括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其产值份额均有所变化,但变化的幅度都不大,产值份额的变化分别为23%、-12%、6%。
在传统制造业(Ⅱ)的结构调整过程中,除了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略有下降,其余各
部门的增加值率均有所提高,由此带动传统制造业(Ⅱ)全行业增加值率提高了25%。这说明从传统制造业(Ⅱ)的整体来看,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实现了产业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Ⅱ)中,1998年,对行业增加值率拉动较大的2个部门是产值份额最大的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产值份额位于第四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008年,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产值份额已下降至第二位,但由于增加值率的绝对值最大(31.18%)而提高的幅度也很大(43%),所以,对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仍然最大(5.81%)。造纸及纸制品业的产值份额已上升至第一位,而且,增加值率的提高幅度最大(53%),但由于增加值率的绝对值较低,所以,对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屈居第二(5.48%)。
4.石化医药等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效应
石化医药等行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是产值份额原来较大的部门产值份额继续扩大或略有下降,而产值份额原来较小的部门产值份额以较大幅度下降,结果“大的更大,小的更小”(表4)。例如,产值份额最大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份额由31.47%提高至37.09%,提高了18%;产值份额位于第三位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值份额由15.02%提高至22.54%,提高了50%;产值份额位于第二位的塑料制品业,产值份额略有下降,下降了6%。原来产值份额较小的部门,产值份额继续下降:橡胶制品业下降了29%,医药制造业下降了45%,化学纤维制造业更是下降了73%!
在石化医药等行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除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增加值率有所下降(14%),其余各部门的增加值率都或多或少有所提高: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提高了39%,医药制造业提高了0.4%,化学纤维制造业提高了63%,橡胶制品业提高了15%,塑料制品业提高了19%。该行业大多数部门增加值率的提高,导致全行业增加值率提高了19%。这说明:从全行业的角度看,石化医药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了产业升级。
1998年,产值份额最大的2个部门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塑料制品业,它们对全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也最大,分别达8.01%和6.78%。2008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产值份额继续扩大,对全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也扩大至13.17%;塑料制品业的产值份额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居于第二位,对全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也仍然居于第二位。
5.冶金行业结构调整的升级效应
冶金行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是:产值份额较大的部门,其产值份额趋于下降;产值份额较小的部门,其产值份额趋于提高,结果使该行业各部门的产值份额趋于平均化(表5)。
产值份额位居第一的金属制品业,产值份额由1998年的40.23%下降至2008年的35.88%,下降了11%;产值份额位居第二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份额由1998年的38.25%,大幅度下降至2008年的25.74%,下降了33%!产值份额较小的2个部门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值份额提高了9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值份额提高了68%。
在冶金行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增加值率下降了11%,其余3个部门的增加值率均提高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提高了2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提高了26%,金属制品业提高了28%。这种情况导致冶金全行业增加值率提高了17%。这说明:从全行业的角度看,冶金行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了产业升级。
1998年,产值份额最大的2个部门对全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亦最大,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对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为9.39%,金属制品业的拉动为8.28%。2008年,虽然这2个部门的产值份额均有所下降,但产值份额最大的地位没有改变,对全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仍然最大,其中,金属制品业的拉动上升至第一,为9.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拉动下降至第二,为7.92%。
6.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效应
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是调整的幅度不大(表6)。产值份额最大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份额继续扩大,由1998年占全行业“半壁江山”不足,到2008年“半壁江山”有余。产值份额居第二位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份额略有下降,由1998年的四分之一强,下降至2008年不足四分之一。其余4个部门的产值份额都比较小。其中,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产值份额大幅度下降,下降了48%,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值份额均有小幅提高。
在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略有下降,下降率分别为3%和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被认为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然而在其产值份额扩张的同时,按照增加值率的标准看,不仅没有实现产业升级,反而有退步。
其余4个部门在结构调整中,增加值率均有提高:专用设备制造业提高了1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提高了1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提高了1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提高了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虽然增加值率提高,但产值份额大幅度下降,导致对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下降。其余各部门对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均提高,从而导致全行业增加值率小幅提高了5%。这说明:从全行业的角度看,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了小幅产业升级。
1998年,占全行业产值份额第一、第二位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对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也最大。到了2008年,这一基本情况没有变化。
7.水电气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效应
水电气行业的结构特点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产值份额(80%以上)占据绝对优势,另外2个部门的产值份额相对较小(表7)。该行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产值份额继续扩大,提高到87.8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产值份额大幅度提高,提高了77%;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产值份额大幅度下降,下降了60%。
在水电气行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各部门的增加值率均下降。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增加值率下降的幅度最大,下降了46%,其余2个部门增加值率下降的幅度较小。由此导致全行业增加值率大幅下降了43%!增加值率不仅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这么大,这种情况在广东工业各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这说明:水电气行业的结构调整,不仅没有实现产业升级,反而大踏步后退。
由于产值份额占据绝对优势,无论是1998年,还是2008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对行业增加值率的拉动亦占据绝对优势。
三、广东工业整体结构调整的升级效应
广东工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2个较大的产业是设备制造业和一般制造业,其产值份额分别达到30%以上;居中的2个产业是石化医药等行业和冶金业,其产值份额分别为13.71%和12.47%;较小的2个产业,产值份额仅为百分之几,其中,采掘业的产值份额最小,仅为2.16%。
广东工业整体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是:2个较大的产业,设备制造业的产值份额以较大幅度提高,提高了37%,产值份额接近全行业的“半壁江山”;而一般制造业的产值份额则下降了39%。这“一升一降”,使广东工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即由“双重点”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一家独大”的产业结构。在另一极,原来产值份额最小的采掘业,产值份额继续下降至1.72%。石化医药等行业、冶金业、水电气行业的产值份额变化幅度不大。
广东工业整体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水电气行业的增加值率大幅度下降了43%,其余各行业的增加值率或多或少有所提高。其中,采掘业的增加值率提高了81%,一般制造业的增加值率提高了26%,石化医药等行业的增加值率提高了19%,冶金业的增加值率提高了17%,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提高了5%。在增加值率提高的行业中,值得注意的是:增加值率提高较多的3个行业(采掘业、一般制造业、石化医药等行业),产值份额都下降了,由此对工业整体增加值率的拉动仅有较小的增加甚至反而减少;增加值率提高最少的设备制造业,产值份额却大幅度提高,这使该行业对工业整体增加值率的拉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情况导致广东工业整体增加值率小幅提高了7.5%,年均提高仅0.75%。
由此得到一个不那么乐观的结论:总的说来,在1998~2008年的结构调整过程中,广东工业的产业升级仅取得较小的进步。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工业及各行业的结构调整及其升级效应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用总产值比重(产值份额)及其变化反映广东工业的结构调整,用增加值率及其变化反映广东工业结构调整的升级效应。
第二、如果我们把行业中所有部门增加值率均提高从而导致行业增加值率提高称为全提高,把行业中某些部门增加值率提高并导致行业增加值率提高称为部分提高,那么,广东工业结构中采掘业和传统制造业(I)是全提高,传统制造业(Ⅱ)、石化医药等行业、冶金行业、装备制造业是部分提高。
第三、在1998—2008年的结构调整过程中,广东工业增加值率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很小,其原因是:1个行业(水电气行业)增加值率下降;3个行业增加值率提高的幅度较大,但产值份额下降;被委以产业升级重任的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份额原来就很大,提高的幅度也较大,2008年产值份额几近广东工业的“半壁江山”,但增加值率提高的幅度很小。
第四、获得政府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包括其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步伐反而最慢,因此,政府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政策值得深刻反思,并需要进行积极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