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交叉型产业。在论述休闲观光农业的内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嘉善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嘉善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条件,提出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优势;对策;浙江嘉善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342-02
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兴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1],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1休闲观光农业综述
1.1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内涵
休闲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等,关于其内涵,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作过探讨和界定。笔者认为休闲观光农业可以定义为: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农村空间、自然景观及各种农业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使其发挥休闲功能,为游客提供观赏、游乐、体验、科考、度假等活动场所,增进游客对农业文明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当地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2国内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休闲观光农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以欧美、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最为盛行[2]。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集观光、休闲、餐饮、购物、教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区和为休闲农业服务的从业人员,休闲观光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已成规模并得到蓬勃发展。
台湾的休闲观光农业始创于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发展最早的地区。目前,台湾地区已拥有1 000多家休闲农园,其经验对大陆休闲观光農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世纪80年代后期,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国大陆也取得了初步发展,以北京、广州起步较早,后在长江三角洲等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积极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和农村旅游的发展,例如,1998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旅游主题是“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的口号;1999年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进入21世纪,“全国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论坛”、“世界休闲博览会”成功举办和“2006中国乡村游”旅游主题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目前,休闲观光农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
2嘉善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分析
2.1嘉善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嘉善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总面积506.6km2,下辖11个镇,农业比较发达。近几年来,嘉善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特色专业镇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农业产业优势,逐步发展起了瓜果、蔬菜、水产、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在此基础上又将目光投向了休闲观光农业。到目前为止,全县发展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点15个,总规划面积800hm2,总投资2亿多元,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达5 000万元,2006年各点共接待游客15.9万人次。嘉善县休闲观光农业的类型也很多,根据休闲内容、观光对象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种(如表1)[3]。
2.2嘉善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分析
2.2.1农业资源丰富,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奠定基础。嘉善县位于杭嘉湖平原的东北部,农业基础比较扎实,农业资源极其丰富。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3条农业产业带和两大农产品的生产区,即以魏塘为中心,辐射惠民、杨庙等镇的绿色产业带(无公害瓜果、蔬菜),以姚庄、干窑为主的白色产业带(蘑菇、食用菌),以丁栅、陶庄为主的蓝色产业带(淡水养殖),以西塘为中心的粮油产品生产区和以干窑为中心的禽蛋产品生产区。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嘉善县十分注重品牌建设,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形成一批省市著名商标,如锦雪牌黄桃、六塔牌鳖、大云牌鲜切花等,很多乡镇也因此荣获了“中国鲜切花之乡”、“中国甲鱼之乡”等农产品特色之乡的称号。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了“农业养旅游,旅游促农业”的良性互动机制。
2.2.2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人们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变化,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环境的要求,这种需求为蓬勃兴起的农业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嘉善县地处长三角腹地,紧邻上海,距杭州、苏州均在100km左右。另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多数居民具备外出休闲旅游的经济支付能力,这都为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可以带动农业旅游的发展,从1997年起开发古镇西塘旅游,经过几年的努力,西塘古镇游已形成品牌,游客数量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全县以西塘为龙头,成功推出了“水乡、古镇、田园”为主题的旅游新线路,开发建设了汾湖旅游度假区、大云生态旅游区等景点,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入境游客数量不断增多。
2.2.3各种大型节庆活动,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带来极好机遇。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接待国内游客1 000多万人,为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动了嘉善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嘉善县除成功举办了古镇西塘旅游文化节、2006浙江丁栅·嘉善田歌节之外,很多乡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继举办了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如陶庄镇成功地举办了民间文化艺术节,大云镇举办了花乡艺术节,魏塘镇举办了甜瓜节,尤其是姚庄镇连续举办的桃花节和黄桃节,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这些节庆活动不但向人们展示了嘉善地方文化特色,而且提高了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嘉善县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措施
3.1制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政府有关部门要针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抓紧制订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并要与农业发展规划、旅游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嘉善县的农业和旅游业都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休闲观光农业要尽可能在农业现有开发基础上增加休闲观光特性,达到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发展的目的。目前,以嘉善农经部门为主编制了《嘉善县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发展规划》,制定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计划,姚庄、大云、陶庄、丁栅4个镇已完成休闲观光农业规划的编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镇规划编制的指导,使全县发展规划与各镇规划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为全县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3.2建立健全专门组织管理机构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环节和部门,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领导和协调,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做好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立项审批、组织验收、监督管理等工作。建议成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其发展中的问题,加强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还要加强各涉农部门协调与分工,强化目标管理,确保责任到位,共同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建设。
3.3发展特色,树立品牌意识
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农业资源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避免重复建设和功能雷同。经营者要树立品牌意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的知名度,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重点推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休闲观光园,通过碧云花园等典型示范,带动全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开发项目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挖掘当地风土人情,推出一些游客参与性强的农事活动,引导农民参与。
3.4加强行业管理,重视人员培训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生态县、生态村镇建设,建设一流的旅游环境。抓紧研究制订“区域休闲观光农业管理实施办法”,对休闲观光农业区的餐饮卫生、安全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和监查工作。要加强对初级农产品如黄桃、鱼、蟹等包装的指导,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需要兼具系统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还要加强旅游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既懂农业、又懂旅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提高休闲观光农业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3.5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嘉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和拉动。①多元化的投融资政策。县镇二级政府要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其投入力度;制定吸引海外资本、工商资本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区建设的优惠措施。②税收与信贷优惠政策。建议对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农户减免一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建立休闲观光农业信贷扶持基金,并给予贷款利率和时间上的优惠,筛选确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加大信贷扶持力度。③完善用地政策。凡涉及项目开发中少量的非农用地,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优先予以妥善解决。④适当的奖励政策。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成效明显、示范作用大的乡镇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一些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典型农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3.6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可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行广泛宣传,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推介会、展览会等进行促销。还要努力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注重树立休闲观光农业品牌,集中宣传推介一批典型,在全县掀起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热潮。②加大报纸、电视、各种网站等媒体的宣传力度,使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人们逐渐从传统的旅游消费观念走向多元化的集观赏、健康、参与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扎实的群众基础。
4参考文献
[1] 李自如,翁廷燮.发展休闲农业的问题和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6(2):93-94.
[2] 方世敏,阎友兵.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及对策[EB/OL].http://.cn/qkpdf/xdny/xdny200811/xdny200811222-1.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