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17篇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意蕴 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意蕴.txt我都舍不得欺负的 人,哪能让别人欺负?一辈子那么长,等你 几年算什么我爱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1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意蕴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意蕴.txt我都舍不得欺负的
人,哪能让别人欺负?一辈子那么长,等你
几年算什么我爱的人我要亲手给她幸福别人我
不放心
我想你的时候我一
定要找得到你不许你们欺负他!全世界只有我才
可以!放弃你,下辈子吧!!廊访师专学报1,99
年第4期
仓蛇传故事钓丈化意握
王软冰
白蛇传的故事,渊源甚早,故事雏形产生于唐代。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白蛇故事,就是经
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而成的,几百年前的白蛇
传故事却是另一番模样。
《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八《李黄》条,记士人
李黄调选入京,遇一白衣女子,自称袁氏
媚妻。李出钱三十千,则袁氏愿“侍其左右”。
李留宿三日,归后便全身化水,只余头颅,家
人寻袁园,却是白色巨蛇出没之处。《夷坚志》
戊卷第二《孙知县妻》,《清平山堂话本》中之
《西湖三塔记》,都出现了白蛇的形象,可以把
它们看作是白蛇传故事的初始原型。它们与后
世的白蛇传故事有着很大的差异,反映的是汉族
ofrualdinkgwtesc,pbyhm
文化圈内相当流行的精怪传说,蕴含的是极其丰富的精怪文化。精怪,又称妖怪、妖精、精魅,是一种代表特定宗教或准宗教观念的超自然体。它有着动物、植物抑或无生命物的形体,又有着超人的特殊技能,一定程度上被人格化并可以化形为人并与人发生多样的联系。白蛇就是这样一个让朝朝代代的人都津津乐道的著名精怪。远古时期,原始人普遍对死亡存在恐惧心理,面对死亡,他们手足无措,对活者与死者间所出现的差异也很惊奇。尤其对于梦的成因,原始人类不能解释,认为人体中存在着另一个实体,即灵魂,而梦是形体之外的魂的行为。这些魂魄成天围绕着人飞翔,白天盘旋在岩洞和森林,夜晚则闯入人的梦乡。以此类推.原始人将其生活视野所触及范围内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也统统赋予了生命和意识,相信万物体内均有灵魂。这就是原始的.‘万物有灵”的鬼神观念。“万物有灵”论一旦进人人的头脑,人就逐渐摆脱了单一的对动物的模拟,而致力于对虚妄的鬼神、精灵、魔怪的某种创造。不过最初,人们的鬼观念是泛化而模糊的,直到
ofrualdinkgwtesc,pbyhm
人们对自然界与自身的认识提高了,懂得将自身与自然界区别开来,“人鬼”才从“泛鬼”中逐渐分化而得以独立,与此同时,精怪也从自然鬼中演化出来。精怪的形成及与人的关系是一步步演进的,即:1、须是修行多年的精怪;2、精怪幻化成人;3、一般幻化成美女;4、与人发生性爱婚姻关系。中国民间有“物老成精”的民间信仰。《玄中记》说“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妇人交接。”人们相信动植物由于年岁的久远,会产生出不同于它们同类的异术。这显然是道家“老而不死”、.‘变化飞升”的仙人观念的移值。葛洪《抱朴子.登涉篇》记:“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凡是有些道行的精怪,无不是修炼多年而成.·12·廊坊师专嵘报1999年第4期而且,一旦修炼成功,它们往往对人不利。《李黄》中描述了人被蛇妖危害后的惨痛情形,“李已渐觉恍惚,只对失次,谓妻日:‘吾不起矣!’口虽语,但觉被底身渐消尽,揭被而视,
ofrualdinkgwtesc,pbyhm
空空注水而己,唯有头存。”可见,古代有人对于“物老成精而祸人”是深信不疑的。男子被女妖吸走了精气,便只有丧失生命了。《西湖三塔记》里的白蛇更是被描写成一个吃人心肝的妖怪形象。在精怪故事中,无论是何种精怪,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领,即能化形成人。或是狐狸化人,或是母猪化人‘··…,影响到后世的小说,有《柳毅传》里的女子来自龙宫。至于白蛇传中的女主人公白娘子是白蛇所变,小青则是青蛇所成。化形为人是精怪与人交往至关重要的一步。有了人形,才有了相见相识的机缘,才有了纠缠不清的恋情。但精怪为何非要变作人形呢?这与人类自我意识的提高有着很大的联系。随着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认识的发展,对人自身的估价也越来越高。而人的地位的提高,使得在图腾崇拜中原高居于人之上的动植物的地位日益下降。于是,当人们在把握自身与外界,特别是动植物的关系时,表现出强烈的天下万物以人为主的精神。因此,一切飞禽走兽所变化的最高形式,一般是人。作家们抱着一种生命交感的意兴,将人类丰富的情感和复杂
ofrualdinkgwtesc,pbyhm
的社会关系注人到化形为人的精怪上,精怪故事就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和写照。精怪虽然化形为人,但还保留有原形的察性。它们有动物的致命的弱点,人类能抓住其一个缺点而战胜它。在白蛇传里,人类就企图利用蛇怕吃雄黄酒而使其显形并抓住它。《任氏传》中任氏以狐女与人结合,最终丧生于猛犬。可见,精怪虽在某个方面优于人类,但也不是不可匹敌的。白蛇化人,并不是化作一个普通的人,它幻化为一个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人间,发起温柔的攻势。这似乎表现了精怪故事的又一特点:变成美女。关于白蛇化妇之美的描写,在早期白蛇传故事中处处可寻。《李黄》中白蛇便化为“白衣之妹”“绰约有绝代之色。《西湖三塔记》里作了更细致的说明:绿云堆发,白雪凝肤,眼横秋水之波,眉插春山之货。桃等淡妆红脸,樱珠轻点绛唇。布鞋亲小小金莲,玉指露纤纤玉笋。白蛇简直可以称做一个迷人的美女蛇了。中国文人有所谓的“思美人”情结。他们在忧患失意,悲愤抑郁时,往往以思怀美人来
ofrualdinkgwtesc,pbyhm
忘却人间的苦恼,而在这排解的背后又象征的表达了尸』袄胧的幻美的追求。可是,当文人们将目光越来越集中于女性的美貌时,这种眼光渐渐物化了。男子只是站在一种欣赏的角度来描绘女子的美,并把这作为精神空缺的弥补。从另一个角度,小说作者把花容月貌赋予精怪,把美女与精怪等同,也是为故事主旨服务的,要小心女色,正如佛教中所讲的那样,“当思好色妙女如罗刹,不见其可爱,唯见其可畏如骸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著名的《画皮》,也写了一个化为美女的恶鬼专吃男子的心脏。女子拥有了美貌,就要来世间媚人了。难怪鲁讯先生讲:“西班牙人谈恋爱,就天天到女人窗下去唱歌,然而我们中国的文人学子,总说女人先来引诱他。”希望女子引诱表明了古人对于色欲的幻想。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法压抑了男女正当的性爱要求,加之封建社会婚姻制度严格,男女双方讲求门第相对,真正两情相悦者是很少的。于是,中国人未被满足的性意识就在文学作品中获得了变形的表现。在这种思维定势下,性爱不是发生在人与人
ofrualdinkgwtesc,pbyhm
之间,而是发生在人仙之间,人鬼之间,人妖之间。人们似乎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可.13.廊访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以既逃避传统道德的谴责,又使强烈的性的欲念得到渲泄。士子李黄调谴人京,摆脱了家庭与责任的阴影,自由而寂寞的心境,巫待满足的是色的欲念,从而就出现了巨白蛇幻化的美貌女子袁氏来勾引他值得一提的是,李黄与袁氏相合,付与其三千钱,这宛如后世的一笔娟妓买卖。大抵如王书奴先生在《中国娟妓史》中所讲,在巫教盛行的上古时代,是有可能产生“宗教卖淫”现象的。那时候从事巫术职业的多为女子。这些女子被认为有非凡的才能,在两性关系上表现出自由随便,王书奴先生将“殷代之巫娟”视作中国唱妓的鼻祖。犷而精怪与巫女在许多方面殊途同归,它被加以唱妓的特性也是可以理解的。精怪与人发生性爱婚姻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民族一种普遍的信仰。早期社会中.人们相信某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是他们的祖先
ofrualdinkgwtesc,pbyhm
或保护神.而自己则是这些神的后代这就是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使得人们在向他们的子孙讲述祖先的婚姻故事和本族繁衍历史时,会很容易地把代表本部落的图腾和祖先混为一谈。于是作为图腾原形的动植物就在婚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达斡尔族人把孤狸尊奉为“仙家佛”,又流传着本族的一个小伙子与变形为美丽少女的狐狸结婚生子,共同繁衍达斡尔人的故事。这种信仰恐怕就是人与精怪婚恋故事的直接渊源吧。蛇.在中国民间被称为小龙,它的形象是十分显赫的。我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神如伏羲、轩辕、共工、人类的始祖女蜗.无不是“人头蛇身”抑或“人首龙身”。中华民族更是以“龙的传人”而自居,所以,蛇屡屡出现于后世的作品中,并作为一个重要的母题是不足为怪的。纵观早期的白蛇传故事,是属于人与精怪婚恋的故事类型。它反映了绚烂多彩的精怪文化。但这个时期的故事情节简单离奇,主题不过是告诫人们女色害人,男人不要被女色迷惑,它把白蛇变人而诱人作为批判对象和支面材料来描。主人公白蛇也只是作为一个精怪而存在,
ofrualdinkgwtesc,pbyhm
它没有道德感.没有羞耻心.一切正直的人所遵循的生活秩序和奉行的准则,它都无法获得。从元代到晚明,虽不曾有以白蛇故事为题材的文人创作,但在江南一带的民间广泛流传着这个故事。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的长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虽是汇录宋元旧作,但经其润色,融合了民间传说的精华,奠定了今天白蛇传故事的基本模式。它承袭了早期白蛇故事幻化美女的形象.却一改《博异志》和众夷坚志》两篇笔记小说乃至话本《西湖三塔记》中所叙的白蛇修炼成仙而危害人类的精怪小说传统,把它幻化为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到人世间寻觅自己的幸福口话本记宋高宗年间.在药铺作主管的许宣.清明前荐祖路遇白衣女子,搭船借伞而引出一段姻缘。但因许宣接受女子财物,两次入狱,遂对其产生怀疑。后证实为蛇妖.求法海以钵盂相罩,压于雷峰塔下。许宣出家,就雷峰塔一夕坐化。较之早期的白蛇故事,冯梦龙的话本有了担大的进步,情节变得曲折复杂.更重要得是白蛇的形象已不纯粹是一个精怪,它变成了卜人
ofrualdinkgwtesc,pbyhm
亦怪的形象。她对爱情永往直前,大胆追求,对许宣情真意切,恋恋不舍,根本不同于早先那个吸男子精气,夺男子生命的妖怪。她不仅美丽,而且聪明。当许宣因两场官司责难她时.她以巧言和自己的爱迅速化解了两人的矛盾:·14.,娜坊师专母报1999年第4期面对李员外的图谋不轨,她机智地显出蛇形,吓走敌人;许宣去浴佛,她就将他“打扮得上下齐整”,临行又吩咐“丈夫早早回来,切勿叫奴记挂”,丈夫真的迟迟未归时,她又冒着汹涌浪涛.去接他……所有这些都表明了白蛇勇敢、可爱又可敬的女性形象的一面。可是话本并没有将白蛇塑造成一个全人,在她的身上,还留有一定的妖性。白蛇去找道士报复,作者描写她“睁一双妖眼”,而当她怒斥许宣轻信别人闲言,道:“若听我言语喜喜欢欢,万事皆休,若生外心,教你满城皆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脚踏浑波,皆死于非命。”言语中暴露了蛇妖的狠毒性。但从整体上看来,白蛇的妖性还是大
ofrualdinkgwtesc,pbyhm
为减少,人性却显著地丰富起来,可怕的精怪,正逐渐向具有美好情操的人转化。白蛇形象的变化,反映了明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变。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把妇女日益深广地卷人到商品生产的大潮中,她们同男子一道组成生产大军,妇女的政治经济状况因此得到改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加之宋明理学“存天理,灭火欲”思想已不能再掩盖政治上的腐败和人伦的丑恶,一种与程朱理学相悖的异端思潮,在意识形态里发展起来。李赘公然蔑视六经的存在,积极倡导男女平等,他主张妇女有恋爱自由和再嫁的权利,甚至在《初潭集》中列举数十个杰出女性,称赞她们是“男子不如”。可以说,伴着这种思想的勃兴和市民队伍的壮大,中国的妇女逐渐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人们的“妇女观”在不断变化。得益于现实社会中妇女地位的提高,白蛇从审美理想的高度完成了艺术形象质的升华。白蛇不仅在形象上得到了转变,同时也在思想上具有求平等自由的恋爱观,这是一种人格独立的新观念的表现。说明明人已经开始朦胧地意识到
ofrualdinkgwtesc,pbyhm
自我的生存价值,并开始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了。白蛇身上所浸透出来的这种人文主义的异采是十七世纪前后时代精神的曲折反映。如果说早期的白蛇传故事反映了男子色欲幻想的话,话本也多少透露出希望邂逅美女的思想,但是它更倾向于讲述一个男女之间的情感故事。在这里,女主人公白蛇是真心付出感情的,而正处于情窦初开、已届婚嫁年龄的青年男子许宣见到白蛇也很容易被吸引住。不过,他们并不是什么才子佳人,白蛇以墉居的寡妇身份出现,许宣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白蛇没有叫许宣十年寒窗成就功名,倒是帮助他开店中做生意。这是当时一种流行的风气。明代商业资本的发达和市民意识的抬头,强化了人们因商致富、富贵衡人的观念和追求财富的欲望。当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这种愿望时,他们就幻想出有个本领超凡的神仙,哪怕是妖怪来助一臂之力。不只白蛇传故事,许多小说都有类似的记载。《甄异传·张牧》中的张牧,在穷途末路之时,得到了一个女鬼的协助而最终暴富,可以说,以神仙鬼怪助人已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形成了一个传统。
ofrualdinkgwtesc,pbyhm
话本白蛇传的情节与早期白蛇传迥异,但主旨上却有相似之处。小说的结尾,法海题诗“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很显然地可以看出作者是要告诫世人以许宣为鉴,不要贪恋女色,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空色色要分明口”可是这里还需要解释的是作品中为什么流露出对白蛇的同情。作者如此细致地描写了许宣与白蛇的感情生活,显而易见,是与主题相悖的。他一方面正颜厉色,批判女色,一方面似乎压抑不住地要表现出对这对青年感情历程的关注,这恰恰是中国两种彼此消长的文化思潮在作品中的反映。两汉董仲舒立三纲之名,为儒家争得了学术独尊的地位,儒家因而成为以后两千年中国文化的主宰者。儒家文化以封建的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为基础,强调的是个人的意志服从群·15·廊坊师专母报1999年第4期体的意志,个人的行为服从公众的道德规范。一代代的作家们接受了儒家的伦理观念,并且深人骨髓,但以个体价值胜于群体的意志,个体行为超越传统道德规范的老庄思想、玄学和
ofrualdinkgwtesc,pbyhm
禅宗,也同样成为中国人寻求解脱的精神支柱。两种文化并存,造成作家于作品内部创作意向上的背离与断裂。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为统冶思想,支配人们意识的也是孔孟哲学,一切反儒家的思想是被斥为异端隐藏起来的。冯梦龙作为封建正统文人,“高台教化”下的弟子,自然会高举儒家的旗帜,宣扬儒家的教义。他把白蛇传故事的主旨定为诫世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另一种文化并非悄然不动,它也在慢慢的前行。明清时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新的社会思潮的冲击,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时时侵袭着传统的文人们。于是,在冯梦龙的笔下,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幻化成人,追求自我的幸福,虽历经洁难却矢志不渝的白娘子。其实,白娘子本身也是个二元的矛盾体。作为人,她的身上体现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精怪,它身上蕴涵的却是对好色者的当头棒喝。法海形象的出现也颇有意义。其一,他是思想大解放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阶层逐渐认识到了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价值。但是由于自身力量有限,所以他们对“人”的
ofrualdinkgwtesc,pbyhm
能为认识不足,话本小说中描写世人在鬼怪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只得依靠神仙道教的力量来解决。于是便出现了镇妖除恶、求民苦难的神佛形象法海。其二,法海本身是金山寺的和尚,他是代表佛的。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属于外域宗教。但是由于它广泛地吸收中国本土的文化,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形成自成体系的中国佛教。它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超越了土生土长的道教,选择佛的代言人高僧法海来平息这场人妖间的争斗显示了佛性广大无边的法力。只在.’三言”中,就可以看到不少用宗教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故事。《警世通言》卷十七《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写了浮浪子弟张茸与潘寿儿偿还前世冤业的故事,因为张茸改过行善,“吃了长斋”,公案得以公平了结。《警世通言》卷十三《三献身包龙图断冤矛写押司孙文被杀后到冥界作了东狱速报司判官,在侍女前三次现身,终于揭发了奸夫淫妇,这个故事也宣扬了宗教的威力。关于白蛇故事的戏曲,最早可追溯到明代陈六龙的《雷峰记》传奇,但据晚明戏曲评论家祁彪佳的《曲品》中评论此剧说:
ofrualdinkgwtesc,pbyhm
相传雷峰塔之建,镇白娘子之妖也,以为小剧则可,若全本则呼应全无,何以使观者着意?且其词亦欲效举毕蟾,而疏处尚多。大约一百年以后,出现了黄图秘《看山阁乐府雷峰塔传奇》,它是现存的《雷峰塔》传奇的祖本。黄本两卷三十二折,弥漫了浓重的因果论的迷雾,黄本搬上舞台二十余年后,又有“旧抄本”传唱口直到乾隆三十六年,产生了方成培的传奇《雷峰塔》,白蛇传故事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和优秀的本子。《雷峰塔》凡四卷三十四出,情节和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传说基本相同。它在继承《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祭塔”、“佛圆”等内容。不过,方本《雷峰塔》的主要成就,还在于它吸收了人民长期创造的成果,把白娘子塑造成一个极其完美的中国女子。白蛇的形象在这里已成为一个彻底的人了。冯梦龙话本中存在的妖性消失全无,白蛇的容貌、性情与人间美丽的少女无异,而且,她.16.娜坊师专李报1999年第4期身上绝少封建礼教的束缚,这是人间女性无法比
ofrualdinkgwtesc,pbyhm
拟的。所谓“白云姑多情吃苦”,她已脱尽了妖气,察赋了人性,成为一个值得同情与尊敬的真正妇女形象。她不仅容貌美丽、心地善良,而且极有主见,善于治家,她和许宣初见时,设置的摄雨、附舟、借伞等关目,表现了她追求爱情的主动性与智慧,待到时机成熟,她更是以叛逆的姿态主动向许宣求婚,这在封建社会里,可是一个大胆的行动。而且,白蛇不计寒微,只求人品,其可爱可嘉,不同于追求金钱门第的世俗女子。她对许宣的爱达到了狂热、痴心的地步,直至被罩在雷峰塔下,永世不得翻身时,她的一切美好的希望才破灭了。经过六十年的反思,她终于对儿子说出了她不愿正视,但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但愿你日后夫妻和好,千万不可学你父亲薄幸!”可以说,白蛇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向大家证实了她人的存在。人们说起白蛇,想到的只是具有高尚品性的白娘子,不会再想到她作为蛇的原型的丑陋与可怕。白蛇的妖性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已消失了。她成为一个完美的,善良的中国女性典型。人类对蛇本没有什么好印象,文艺作品中的蛇也总是以反面形象出现。为何单单在白蛇
ofrualdinkgwtesc,pbyhm
故事中一反常态:蛇妖化丑为美,且被人民接受了呢?在长达几百年的演变过程中,白娘子终于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这个事实值得我们深思,尽管宗教要用这个故事宣扬禁欲主义,尽管封建统治阶级要用金钵维持他们的封建秩序,可人们却要出身下贱的蛇精自由自在的追求幸福与爱情。方成培的传奇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反映了人民的呼声,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赞扬。可以说,白蛇最终演变成一个优秀的女性形象,是人民自由精神反抗专制压迫的胜利。白蛇尽管不懈地追求爱情,但她的爱情却是不幸的。也许在中国的文化里,爱情常常就是以悲剧的面孔出现的。在人类的所有的自然欲望中,没有一种欲望象性爱这样强烈而神秘,它是人的本能,却能升华为最美好的情感。但是,中国传统的孔孟思想,讲究人伦礼乐,它让中国人长期生活在一个畸形的精神世界里。这样一个封闭的民族,是很容易把它的一切痛苦,表现为爱情的痛苦,而反映这一段爱情,塑造这个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寄托自己对人世间真情与自由婚姻的向往,也正是方本白蛇传故事所要表现的主题。
ofrualdinkgwtesc,pbyhm
当然,方本《雷峰塔》也有缺点和糟粕,它没有摆脱以前白蛇故事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尤其是白氏、晴儿十六年后都位列仙班,调和了对抗性的冲突。虽然比起黄图泌的《雷峰塔》,它并没有那么强调“佛”,但是戏曲的一开始,就把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视为“孽案”,作出因果论的解释。作者要告诉观众,法海是受如来指使的,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是他的意旨。并由此而展开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望莲台不散的香风绕,观法相无限的金光罩”,以及作者描写钵盂的威力,宝塔的功能,都无不在极力宣扬空门广大,法力无边。在第二出“付钵”中,作者交代白蛇的由来,说她是峨媚山的白蛇,曾在西池王母蟠桃园中潜身修炼,窃食蟠桃,遂悟苦修。“收青”一出,又叙述青青“向居海南”,得道而成为西湖“水族万余长”。不仅如此,连许宣也由一个药铺的伙计而一跃为释迎“座前一捧钵者”,他与白蛇本是为了了一段宿缘才下界的。这反应了佛教再生转世的观念,是由佛教神不灭论而发展出来的。长篇小说《英烈传》中的朱元璋,就是玉皇的金童托生而来。《女仙外史》中的唐
ofrualdinkgwtesc,pbyhm
赛儿,则是嫦娥转世。可见,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这种转世的故事是不少的。法海更是名正言顺的得道高僧,他超越了人世间的所有情欲,达到佛家四大皆空的境地。在他的眼里,白娘子只是一条蛇,是一个动物,而佛家虽然不主张杀生,却贱视动物。佛教故事中记载,色鬼在地狱是要受到骇人听闻的折磨的,他们争先恐后去爬一个筱盖着铁羡黎·17“廊仿师专音报l,99年第4期的巨树,希望爬到可以变成漂亮女人的那一枝,但却被撕成无数碎片,最后变成了蛇。可见,佛教对蛇是多么厌恶。因此白蛇的命运早就随着她的出身决定了。可她得寸进尺,做了动物不能做的事,摆脱了动物阶层,幻化为人,来到人间,这本身已经打破了佛教世界的秩序,更可怕的是,她又迷恋上许仙,与之恋爱结婚。人妖之后,真正是法海所不能容忍的。而法海是无情的,他作为理性的化身,再也无法静坐于金山寺,他决定消灭白蛇,解救许仙,中国的理性文化又一次站出来了。爱情的不幸,法海的干涉,白蛇传故事本已令人
ofrualdinkgwtesc,pbyhm
慨叹而落泪,方成培却要把白娘子从塔中救出来,给她个圆满的结局。“祭塔”、“‘佛圆”几出.给原本是悲剧的白蛇传故事赋予了喜剧性的结局,尽管它未免落人传奇戏的巢臼。大团圆的结属,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佛教鼓励人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讲“心为法本,心尊心始,心之念恶,即行即施……心为法本,心尊心始,中心念善,即行即为……”认为善因必产生善果,恶因必产生恶果,人们在现世的善恶作业,决定了来世的善恶果报,今生的伦理境遇取决于前世的善恶修行。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与中土的‘.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的思想融合,形成了更能自圆其说的中国特色的佛门善恶报应论,它渗透在中国社会伦理生活中,也给予文学作品以很深的影响。戏曲中的李慧娘,小说中的崔宁,皆因因果报应得到了圆满的结局。而且,在社会生活中,邪恶猖撅,正义不彰,使得人_们对现实感到失望、愤绝。这种心理,在人们还无法对社会历史作出科学解释的情况下,因果报应也有了宣泄与平衡。它给受苦受难的大众留下了一线希望,给人民提供了一贴自我宽解的心灵安
ofrualdinkgwtesc,pbyhm
慰剂,并且表达了群众惩恶劝善的道德愿。鲁迅先生说的好:凡有田夫野老,蛋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几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了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吧。在群众的心目中,白娘子是位善良优秀的女子,法海是个多管闲事的和尚,白蛇理应得到一个很好的结局,不仅母子相见,且位列仙班。唐传奇《霍小玉传》,写妓女霍小玉与负心文人李益的恋情,小玉愤死对之加以报复,也流露出因果报应的思想。宋刘义庆的《宣验记》、齐王淡《冥祥记升、北齐颜之推《冤魂志》都是记录佛教灵验,报应故事的专集。中国的儒家文化,建立于农业社会血缘宗法制度上,家与国是同构的。家是国的微型形态,国是家的扩大形态,因此家的建设与国的建设是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而参政的根本目标也是对家庭财富、多子多孙的向往。在中国历
ofrualdinkgwtesc,pbyhm
代那些失意的文人笔下,状元及第,奉旨完婚便是对家庭鼎盛的美妙构想。人们同情白娘子,就把自己最企盼的归宿放在她的身上,这满足了看戏的老百姓小市民的愿望。而且,中国的广大平民百姓在社会的变迁中,一直是悲剧的主角,他们不愿在文学作品中再现现实不快的一面,而把美好的幻想都放在这个艺术世界里,以精神上的安慰来填补倾斜的心理。传统的儒家文化又讲.‘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强调文艺要体现中庸之道,表现中和之美,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辞形式,都要求做到’·温柔敦厚”,所以这个中庸的民族并不习惯于承受惨烈的悲剧刺激,总给结局涂上一些明亮的暖色,留下一点寄托。(下转第27页)廊访师专母报1,99年第4期之上的人文关怀。作为现实生活的纯粹情感补偿,艺术沦为生活就意味着艺术仅片面地发展自身的娱乐功能,而且也意味着艺术在逐渐擅变为一种享乐的工具口新写实派小说开辟的向生活还原的趋势并没有导致艺术回到生活的原生态,但它以一种逼近生活的姿态混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并且使艺术消解于生活的自我关照
ofrualdinkgwtesc,pbyhm
之中,它们或者是“烦恼人生”或者是“官场争营”或者是本领的摧残(《伏羲伏羲》),或者是颓败历史(《状元镜)))。总之,它们对现实和历史都抱着双重态度:敬畏/衰读,寻找/逃亡,模仿/涂改。新写实小说的生活化不在于它描写生活的态度,而在于它本身就是一种当代世界中个人的生活态度。这时的艺术成为现实自我意象化的手段。通过意象化过程,现实消除了个人的沉重,而成为一片愉悦的风景,成为生活的艺术的本质就是娱乐,一种游戏后的娱乐。80年代后期文坛上出现的纷杂现象从根本上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文化的平等精神,是对主流语言一元化的颠覆。但这种颠覆并不是等于单纯的解构,而解构的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多元化并不是笼统反对一切的理性理智,而是反对单一的理性和理智,是一种平等的理性和理智。巴赫金的狂欢化也不是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席勒曾说:“对于美,人却和它游戏”,审美精神首先是一种游戏的精神,但是它不归结于游戏,也就是说,审美的目的不止于对物象的迷恋。伽尔默达在《真理与方法》中说“游戏
ofrualdinkgwtesc,pbyhm
在某种杰出的意义上就是自我表现”,这种表现是深刻的审美理想的构成物。在表现的意义上,游戏的虚构不但不是一种作假,相反是向真实性的深人和发展。所谓进人真实性,是在形象的表现中达到对自我存在的历史性的解释性的重建。正是在自由与真实,现象与表现的必然联系中,审美精神才在游戏的封闭体系中,构成一个解放的国度,一个超越的诗意的境界。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之间并没有截然分开的边界,社会经济只有通过文化这一中介和文化一起对文学发生作用。而不同领域间的文化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最蓬勃最新鲜的文化生活,往往产生于各种文化的交界中,而不是某一种文化内部。从这个意义上看,80年代后期文坛上纷杂的现象,绝不仅仅是文学领域意义上的,而更深刻、更广泛的意义是体现了当代文化发展的新气象。注释:①②分别见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99页、第201页。(上接第18页)
ofrualdinkgwtesc,pbyhm
结语凄婉美丽的白蛇故事,富有浪漫的神话色彩,它沉淀了我们民族心灵底层的思想与文化意蕴,反映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个性特征。白蛇从一个精怪逐渐转化为一个有美好情操的优秀女子,白蛇传故事从精怪故事发展为一个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的。本文所探讨的内容只是它所含盖的丰富的精怪文化、宗教文化、儒家文化……中的一小部分。随着白蛇传故事一步步地趋向于世俗化与具有人情味,以更加贴近百姓的方式存在于中国民间,它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它。
ofrualdinkgwtesc,pbyhm
篇二: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国外动漫电影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运用分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深厚的传统文化已积累成特定的“中国符号”和“中国元素”,为中外动画电影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元素”不仅是狭义上的传统文化元素,还包括中国现代文化和中国的固有元素。并通过无形的精神文化和有形的物质文化来传播和发扬光大。无论是来自气候、人种、戏剧、水墨画、功夫还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等等,都反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所接受和吸收,甚至形成了一种流行趋势。从那时起,“中国元素”在动画产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被广泛使用。如美国著名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疯狂原始人》等。由日本《少年JUMP》连载的《中华小当家》已经充分运用了中国文化,使用了许多中华元素。并成功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使“中国元素”在国际动画中具有了很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80多年中,中国动画电影也曾经达到过高点,例如《大闹天宫》《葫芦娃》《哪吒闹海》等都充分的展现出了中国元素,但中国动画在后来的发展中遇到了同质化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出现了《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但与好莱坞动画和日本动画中中国元素的把握和应用相比,中国在发挥本土文化优势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以《功夫熊猫》《花木兰》和《棋魂》等经典案例为研究对象,旨在发现我国与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的发展差距,为中国不断创作优秀动画作品提供创新的思路。
一、动漫与“中国元素”“动漫”一词已被广泛使用,但其概念的定义尚未统一。最早的“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复合词。随著融媒时代的不断发展,动漫作品已经不限于动画和漫画。它们还包括广播剧、游戏、网络轻小说等等的各种衍生产物。从全球来看,今天的动漫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庞大的市场。动漫作品的不断发展和丰富是
发展动漫产业的核心动力,文化元素是支撑动漫作品的骨架。文化不但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且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5000多年的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形成并保存了优秀的中国民族文化,积累了许多“中国元素”。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中国元素”逐渐进入国际舞台,尤其是在国际动漫作品中。美日两国作为动漫大国,相当重视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因此许多动漫作品都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元素。在这个文化多元发展中的时代,“中国元素”并不是中国所垄断的文化元素,它拥有庞大的国际市场,逐渐成为国际动漫作品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和日本的艺术创作者一直都在考虑如何整合“中国元素”,创作出打动世界的优秀动漫作品。
二、美日动漫作品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一)好莱坞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美国是一个包含各种外来文化的移民国家。它对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又被称为“文化大熔炉”。这种文化特质也是美国动画电影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动画电影制作团队非常重视选材。他们通常在世界各地寻找优秀的题材,借鉴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将其与美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产生优秀的动画和电影作品。西方国家对一些神话传说以及功夫等神秘的东方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对于好莱坞来说,中国独特的文化元素和悠久的历史都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資源。加上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好莱坞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的关注也日益密切。其中,《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对中国元素的把握和运用非常到位。《功夫熊猫》从背景元素、电影形象设计,人物生活细节等方面均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在视觉效果上增添了独特的魅力。首先,从背景元素来看,影片从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示了浓浓中国风的山水画,并将中国古代建筑作为背景,山水画与中国独特桂林山水的风景契合度非常高。此外,电影中的和平谷与武当山非常相似。中国文化中的武当山给人感觉一直是高手聚集的地方,因此动画中的
和平谷也被描述为武林高手聚集之地;玉皇宫也是模仿了中国的皇宫建筑风格,巧妙地把中国独特的建筑元素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震撼。其次,影片中熊猫和中国龙的形象设计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有力表现。其中,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们多次作为友好的使者,为中国的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通过赠送或租借熊猫进行的外交工作被称为“熊猫外交”。《功夫熊猫》将中国功夫的文化元素推向了极致。其中,五位大师将中国的各种拳法使用到了淋漓尽致,具体形象化了内涵丰富的中国功夫。最后,人物生活条件以及风俗习惯也融入了许多的中国元素。例如:在影片中,阿宝穿的鞋子是中国传统的粗布鞋,而鸭子先生穿的中国式大褂上设计有盘扣。此外,影片中的角色是以馒头和面条为主食,用釉瓷碗和筷子作餐具,充分体现了好莱坞电影制作团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挖掘。
《花木兰》是迪士尼公司出品的著名动画电影,这是好莱坞动画制作团队试图利用中国文化进入中国市场的首次尝试。这部电影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改编,改变了故事中的中国忠孝精神,加入了美国张扬个性和注重自我意识的精神核心,并实现了用西方视角来讲述中国故事。迪士尼公司对“木兰”的文化内涵、情境状态和人物造型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探索,在筹备拍摄《花木兰》的时候聘请了大量中国专家学者,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整个制作团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故事蓝本本身来自中国以外,影片还包含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从直观感觉上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花木兰》很好的把握了每个细节,尤其是影片的高潮部分对木兰手执剑的表现,反映了中国青铜兵器发展到南朝北朝时期的变化。改编版的《花木兰》与美国文化融合,在美国市场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将中国元素融入好莱坞电影的非常成功的一次实践。
(二)日本动漫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在同属于亚洲国家的日本的吸收和融合下,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被吸收的中国文化主要包括佛教、儒学、汉字等。日本的民族开放的性格在其文化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色彩。这在日本动
篇三: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叙事结构作为影片的主干对情节事件动作的逻辑关系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三者的逻辑关系又可分为事理逻辑和心理逻辑两种即事件因果关联的逻辑和角色导演的主观心理逻辑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叙事结构解读与思考
摘要:《白蛇:缘起》凭借东方风韵的画面呈现,现代化的叙事结构,获得了极高的口碑,将国产动画电影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文章以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学视角探讨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冲破叙事局限性的问题。关键词:叙事结构;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动画电影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国产动画电影类型日渐多元化,叙事策略颇具特色,为中国动画电影带来蓬勃生机。本文以电影《白蛇:缘起》为例,探讨全球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如何冲破叙事局限性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国产动画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一、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结构概述动画电影作品的基本面貌是由叙事结构确立的。李显杰在《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一书中提到,叙事结构的首要层面是指一部具体影片的结构关系和表达形式。[1]一般意义上,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结构划分为线性叙事结构和非线性叙事结构两类。叙事结构作为影片的主干,对情节、事件、动作的逻辑关系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三者的逻辑关系又可分为事理逻辑和心理逻辑两种,即事件因果关联的逻辑和角色、导演的主观心理逻辑。(一)线性:动画电影的经典事理逻辑结构线性结构是中国动画电影最经典的叙事结构,以单一的时间顺序原则组织情节,通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阶段展现故事走向。在事件的排列上注重因果逻辑关系,强调叙事链条的完整性。“所谓完整,指事有头、有身、有尾。[2]线性叙事结构又分为单线、双线和多线等,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又分为顺叙、倒叙、插叙、预叙、补叙几种。(二)非线性:动画电影的心理逻辑结构非线性叙事结构不再按时间顺序呈现故事情节,而是倒置、重复或跳跃时间,突出人物的心理状态。蒙太奇得到充分发展后,非线性叙事结构的应用逐渐增多,这不仅体现了创作者对影片思考,也体现了创作者尊重观影者自主权的意图。二、影片《白蛇:缘起》的叙事结构呈现(一)整体线性结构呈现取材于传统民间神话,以我国古代文人柳宗元的散文《捕蛇者说》为基础的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用经典的线性叙事结构架起整个故事时空。在情节的组织上依照顺时时间向度,将白蛇和许仙前世的爱情故事遵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呈现给观者,且故事的脉络清峻规整,自主人公小白记忆遭到破坏,到记忆寻回,归于统一。(如图1所示)
图1:《白蛇:缘起》叙事结构影片始于小白遭遇修仙的困境,再由小青归还小白珠钗,交代出故事线索——珠钗和白许二人的爱情。继而,说书人叙述故事背景:晚唐末年,皇上沉迷于求仙,妖道国师为获得皇上的宠信,逼迫百姓捕蛇进贡,实则为练功升仙。由此,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小白奉蛇母之命刺杀国师,任务失败坠入悬崖失去记忆,后被许宣所救,并带小白找寻记忆。随着小白与许宣感情不断升温,故事出现转
折——小白寻回记忆,二人地宫缠绵。情节发展至国师和蛇母追捕小白,故事便进入高潮阶段:许宣为救小白不惜变成妖,在魂飞魄散时,小白拼尽全部气力用珠钗保住了许宣一缕魂魄,才有了五百年后断桥相会这一结局画面。故事框架清晰明了,情节发展顺畅,情感真挚动人,从而有效提升了叙事张力。
(二)多元叙事结构解读随着人们观影品味提升,简单的叙述故事显然不再能满足观众的观影愿望,如何用新奇的叙述方式来传达影片的主要思想,成为当代动画导演的着眼点。《白蛇:缘起》在线性叙事结构的整体框架下选用倒叙手法,把影片中最关键的情节片段前置,再依情节发展的顺序叙述,由此造成悬念,引发观者好奇心。影片还适当加入小白由眼前事物引发对往事的回忆,这种插叙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线性叙事结构的表现性内涵。多种叙事手法的运用,丰富了故事情节,同时使得该片的叙事结构并非平铺直叙、毫无新意可言。除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外,叙事线索的设计也富于变化。《白蛇:缘起》采用双线结构叙述故事内容,即两条线索一同开展叙事。影片借由珠钗悬疑叙事线和白许二人的爱情叙事线铺设故事情节,人与妖,捕蛇与蛇,光明与黑暗的较量由此呈现。其中珠钗作为开启小白尘封的法宝,又是影片收尾的标志,直接助力了影片结构的完整性和叙事的流畅性,当之无愧为影片的主要叙事线索。悬疑叙事线又与爱情叙事线相辅相成,使得观者可以通过珠钗引发的回忆,感受小白与许宣的感情纠葛。三、基于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叙事结构的思考(一)受众群体的精准性定位当前,我国动画电影的受众定位仍为儿童,鲜有“合家欢”和“成人向”作品的踪迹。《白蛇:缘起》的出现标志着成人向商业动画电影探索的一大突破,满足了成人消费群体的心理期待,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收益。我国的动画电影若能依照受众群有的放矢地去把儿童向动画作品做纯粹;把成人向动画作品做优秀;把全龄向动画作品做极致,既利于拓宽我国动画电影的类型风格,也可增大我国动画作品的收成。(二)故事内容的创新性探索黑格尔说,“形式的缺陷总是起于内容的缺陷,不真实的内容不可能产生真实的艺术形象”。仅仅华美却流于空洞的形式,或许可以暂时博观众一笑,却没有真正的审美价值,需从内容出发选择适合的方式来创作。《白蛇:缘起》从传统民间传说里找寻文化原型,构建新型故事,塑造出符合中华民族美学气韵的人物角色,展现出国产动画电影内容开发能力和讲好故事的潜力。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者要坚持“内容为王、创意制胜”的理念,正视东方文化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勇于开掘叙事主题,拓宽我国动画电影的叙事领域,打造优质的国产动画作品。(三)叙事结构的多元化尝试动画电影的艺术美,不只是美在其内容,更在其形式。《白蛇:缘起》尝试多元化的叙事结构,在讲求突破叙事结构的局限性时,并未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而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完全摒弃和摧毁。在遵循线性时间向度的前提下,适时采用多变的叙事手法,对表现手段和影片时空加以正确运用,发挥出传统线性叙事结构的感染力,使美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中表现出来。四、结语《白蛇:缘起》动画电影口碑票房双创收的成功,向我们展现了东方内核的接纳度和传统IP的可塑性。随着我国动画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制作技术不断
进步、原创内容和自主品牌不断开发,国产动画电影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动画电影将会稳步向前,将动画产业打造成国家支柱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参考文献[1]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331.[2]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夏燕.论电影艺术美:内容美与形式美的辩证关系[J].时代文学,2008,(14).[4]游飞.电影叙事结构:线性与逻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2):75-81.[5]孔德刚.打造影视作品的快节奏[J].今传媒,2011,19(07):77-79.
作者简介:刘雨(1996-),女,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影视动画与新媒体文化;孔德刚,工作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篇四: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士子李黄调谴人京摆脱了家庭与责任的阴影自由而寂寞的心境巫待满足的是色的欲念从而就出现了巨白蛇幻化的美貌女子袁氏来勾引他值得一提的是李黄与袁氏相合付与其三千钱这宛如后世的一笔娟妓买卖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意蕴.txt我都舍不得欺负的人,哪能让别人欺负?一辈子那么长,等你几年算什么我爱的人我要亲手给她幸福别人我不放心我想你的时候我一定要找得到你不许你们欺负他!全世界只有我才可以!放弃你,下辈子吧!!廊访师专学报1,99年第4期仓蛇传故事钓丈化意握王软冰白蛇传的故事,渊源甚早,故事雏形产生于唐代。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白蛇故事,就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而成的,几百年前的白蛇传故事却是另一番模样。《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八《李黄》条,记士人李黄调选入京,遇一白衣女子,自称袁氏媚妻。李出钱三十千,则袁氏愿“侍其左右”。李留宿三日,归后便全身化水,只余头颅,家人寻袁园,却是白色巨蛇出没之处。《夷坚志》戊卷第二《孙知县妻》,《清平山堂话本》中之《西湖三塔记》,都出现了白蛇的形象,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白蛇传故事的初始原型。它们与后世的白蛇传故事有着很大的差异,反映的是汉族文化圈内相当流行的精怪传说,蕴含的是极其丰富的精怪文化。精怪,又称妖怪、妖精、精魅,是一种代表特定宗教或准宗教观念的超自然体。它有着动物、植物抑或无生命物的形体,又有着超人的特殊技能,一定程度上被人格化并可以化形为人并与人发生多样的联系。白蛇就是这样一个让朝朝代代的人都津津乐道的著名精怪。远古时期,原始人普遍对死亡存在恐惧心理,面对死亡,他们手足无措,对活者与死者间所出现的差异也很惊奇。尤其对于梦的成因,原始人类不能解释,认为人体中存在着另一个实体,即灵魂,而梦是形体之外的魂的行为。这些魂魄成天围绕着人飞翔,白天盘旋在岩洞和森林,夜晚则闯入人的梦乡。以此类推.原始人将其生活视野所触及范围内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也统统赋予了生命和意识,相信万物体内均有灵魂。这就是原始的.‘万物有灵”的鬼神观念。“万物有灵”论一旦进人人的头脑,人就逐渐摆脱了单一的对动物的模拟,而致力于对虚妄的鬼神、精灵、魔怪的某种创造。不过最初,人们的鬼观念是泛化而模糊的,直到人们对自然界与自身的认识提高了,懂得将自身与自然界区别开来,“人鬼”才从“泛鬼”中逐渐分化而得以独立,与此同时,精怪也从自然鬼中演化出来。精怪的形成及与人的关系是一步步演进的,即:1、须是修行多年的精怪;2、精怪幻化成人;3、一般幻化成美女;4、与人发生性爱婚姻关系。中国民间有“物老成精”的民间信仰。《玄中记》说“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妇人交接。”人们相信动植物由于年岁的久远,会产生出不同于它们同类的异术。这显然是道家“老而不死”、.‘变化飞升”的仙人观念的移值。葛洪《抱朴子.登涉篇》记:“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凡是有些道行的精怪,无不是修炼多年而成.·12·廊坊师专嵘报1999年第4期而且,一旦修炼成功,它们往往对人不利。《李黄》中描述了人被蛇妖危害后的惨痛情形,“李已渐觉恍惚,只对失次,谓妻日:‘吾不起矣!’口虽语,但觉被底身渐消尽,揭被而视,空空注水而己,唯有头存。”可见,古代有人对于“物老成精而祸人”是深信不疑的。男子被女妖吸走了精气,便只有丧失生命了。《西湖三塔记》里的白蛇更是被描写成一个吃人心肝的妖怪形象。在精怪故事中,无论是何种精怪,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领,即能化形成人。或是狐狸化人,或是母猪化人‘··…,影响到后世的小说,有《柳毅传》里的女子来自龙宫。至于白1
蛇传中的女主人公白娘子是白蛇所变,小青则是青蛇所成。化形为人是精怪与人交往至关重要的一步。有了人形,才有了相见相识的机缘,才有了纠缠不清的恋情。但精怪为何非要变作人形呢?这与人类自我意识的提高有着很大的联系。随着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认识的发展,对人自身的估价也越来越高。而人的地位的提高,使得在图腾崇拜中原高居于人之上的动植物的地位日益下降。于是,当人们在把握自身与外界,特别是动植物的关系时,表现出强烈的天下万物以人为主的精神。因此,一切飞禽走兽所变化的最高形式,一般是人。作家们抱着一种生命交感的意兴,将人类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注人到化形为人的精怪上,精怪故事就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和写照。精怪虽然化形为人,但还保留有原形的察性。它们有动物的致命的弱点,人类能抓住其一个缺点而战胜它。在白蛇传里,人类就企图利用蛇怕吃雄黄酒而使其显形并抓住它。《任氏传》中任氏以狐女与人结合,最终丧生于猛犬。可见,精怪虽在某个方面优于人类,但也不是不可匹敌的。白蛇化人,并不是化作一个普通的人,它幻化为一个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人间,发起温柔的攻势。这似乎表现了精怪故事的又一特点:变成美女。关于白蛇化妇之美的描写,在早期白蛇传故事中处处可寻。《李黄》中白蛇便化为“白衣之妹”“绰约有绝代之色。《西湖三塔记》里作了更细致的说明:绿云堆发,白雪凝肤,眼横秋水之波,眉插春山之货。桃等淡妆红脸,樱珠轻点绛唇。布鞋亲小小金莲,玉指露纤纤玉笋。白蛇简直可以称做一个迷人的美女蛇了。中国文人有所谓的“思美人”情结。他们在忧患失意,悲愤抑郁时,往往以思怀美人来忘却人间的苦恼,而在这排解的背后又象征的表达了尸』袄胧的幻美的追求。可是,当文人们将目光越来越集中于女性的美貌时,这种眼光渐渐物化了。男子只是站在一种欣赏的角度来描绘女子的美,并把这作为精神空缺的弥补。从另一个角度,小说作者把花容月貌赋予精怪,把美女与精怪等同,也是为故事主旨服务的,要小心女色,正如佛教中所讲的那样,“当思好色妙女如罗刹,不见其可爱,唯见其可畏如骸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著名的《画皮》,也写了一个化为美女的恶鬼专吃男子的心脏。女子拥有了美貌,就要来世间媚人了。难怪鲁讯先生讲:“西班牙人谈恋爱,就天天到女人窗下去唱歌,然而我们中国的文人学子,总说女人先来引诱他。”希望女子引诱表明了古人对于色欲的幻想。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法压抑了男女正当的性爱要求,加之封建社会婚姻制度严格,男女双方讲求门第相对,真正两情相悦者是很少的。于是,中国人未被满足的性意识就在文学作品中获得了变形的表现。在这种思维定势下,性爱不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是发生在人仙之间,人鬼之间,人妖之间。人们似乎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可.13.廊访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以既逃避传统道德的谴责,又使强烈的性的欲念得到渲泄。士子李黄调谴人京,摆脱了家庭与责任的阴影,自由而寂寞的心境,巫待满足的是色的欲念,从而就出现了巨白蛇幻化的美貌女子袁氏来勾引他值得一提的是,李黄与袁氏相合,付与其三千钱,这宛如后世的一笔娟妓买卖。大抵如王书奴先生在《中国娟妓史》中所讲,在巫教盛行的上古时代,是有可能产生“宗教卖淫”现象的。那时候从事巫术职业的多为女子。这些女子被认为有非凡的才能,在两性关系上表现出自由随便,王书奴先生将“殷代之巫娟”视作中国唱妓的鼻祖。犷而精怪与巫女在许多方面2
殊途同归,它被加以唱妓的特性也是可以理解的。精怪与人发生性爱婚姻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民族一种普遍的信仰。早期社会中.人们相信某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是他们的祖先或保护神.而自己则是这些神的后代这就是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使得人们在向他们的子孙讲述祖先的婚姻故事和本族繁衍历史时,会很容易地把代表本部落的图腾和祖先混为一谈。于是作为图腾原形的动植物就在婚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达斡尔族人把孤狸尊奉为“仙家佛”,又流传着本族的一个小伙子与变形为美丽少女的狐狸结婚生子,共同繁衍达斡尔人的故事。这种信仰恐怕就是人与精怪婚恋故事的直接渊源吧。蛇.在中国民间被称为小龙,它的形象是十分显赫的。我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神如伏羲、轩辕、共工、人类的始祖女蜗.无不是“人头蛇身”抑或“人首龙身”。中华民族更是以“龙的传人”而自居,所以,蛇屡屡出现于后世的作品中,并作为一个重要的母题是不足为怪的。纵观早期的白蛇传故事,是属于人与精怪婚恋的故事类型。它反映了绚烂多彩的精怪文化。但这个时期的故事情节简单离奇,主题不过是告诫人们女色害人,男人不要被女色迷惑,它把白蛇变人而诱人作为批判对象和支面材料来描。主人公白蛇也只是作为一个精怪而存在,它没有道德感.没有羞耻心.一切正直的人所遵循的生活秩序和奉行的准则,它都无法获得。从元代到晚明,虽不曾有以白蛇故事为题材的文人创作,但在江南一带的民间广泛流传着这个故事。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的长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虽是汇录宋元旧作,但经其润色,融合了民间传说的精华,奠定了今天白蛇传故事的基本模式。它承袭了早期白蛇故事幻化美女的形象.却一改《博异志》和众夷坚志》两篇笔记小说乃至话本《西湖三塔记》中所叙的白蛇修炼成仙而危害人类的精怪小说传统,把它幻化为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到人世间寻觅自己的幸福口话本记宋高宗年间.在药铺作主管的许宣.清明前荐祖路遇白衣女子,搭船借伞而引出一段姻缘。但因许宣接受女子财物,两次入狱,遂对其产生怀疑。后证实为蛇妖.求法海以钵盂相罩,压于雷峰塔下。许宣出家,就雷峰塔一夕坐化。较之早期的白蛇故事,冯梦龙的话本有了担大的进步,情节变得曲折复杂.更重要得是白蛇的形象已不纯粹是一个精怪,它变成了卜人亦怪的形象。她对爱情永往直前,大胆追求,对许宣情真意切,恋恋不舍,根本不同于早先那个吸男子精气,夺男子生命的妖怪。她不仅美丽,而且聪明。当许宣因两场官司责难她时.她以巧言和自己的爱迅速化解了两人的矛盾:·14.,娜坊师专母报1999年第4期面对李员外的图谋不轨,她机智地显出蛇形,吓走敌人;许宣去浴佛,她就将他“打扮得上下齐整”,临行又吩咐“丈夫早早回来,切勿叫奴记挂”,丈夫真的迟迟未归时,她又冒着汹涌浪涛.去接他……所有这些都表明了白蛇勇敢、可爱又可敬的女性形象的一面。可是话本并没有将白蛇塑造成一个全人,在她的身上,还留有一定的妖性。白蛇去找道士报复,作者描写她“睁一双妖眼”,而当她怒斥许宣轻信别人闲言,道:“若听我言语喜喜欢欢,万事皆休,若生外心,教你满城皆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脚踏浑波,皆死于非命。”言语中暴露了蛇妖的狠毒性。但从整体上看来,白蛇的妖性还是大为减少,人性却显著地丰富起来,可怕的精怪,正逐渐向具有美好情操的人转化。白蛇形象的变化,反映了明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变。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把妇女日益深广地卷人到商品生产的大潮中,她们同男子一道组成生产大军,妇女的政治经济状况因此得到改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加之3
宋明理学“存天理,灭火欲”思想已不能再掩盖政治上的腐败和人伦的丑恶,一种与程朱理学相悖的异端思潮,在意识形态里发展起来。李赘公然蔑视六经的存在,积极倡导男女平等,他主张妇女有恋爱自由和再嫁的权利,甚至在《初潭集》中列举数十个杰出女性,称赞她们是“男子不如”。可以说,伴着这种思想的勃兴和市民队伍的壮大,中国的妇女逐渐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人们的“妇女观”在不断变化。得益于现实社会中妇女地位的提高,白蛇从审美理想的高度完成了艺术形象质的升华。白蛇不仅在形象上得到了转变,同时也在思想上具有求平等自由的恋爱观,这是一种人格独立的新观念的表现。说明明人已经开始朦胧地意识到自我的生存价值,并开始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了。白蛇身上所浸透出来的这种人文主义的异采是十七世纪前后时代精神的曲折反映。如果说早期的白蛇传故事反映了男子色欲幻想的话,话本也多少透露出希望邂逅美女的思想,但是它更倾向于讲述一个男女之间的情感故事。在这里,女主人公白蛇是真心付出感情的,而正处于情窦初开、已届婚嫁年龄的青年男子许宣见到白蛇也很容易被吸引住。不过,他们并不是什么才子佳人,白蛇以墉居的寡妇身份出现,许宣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白蛇没有叫许宣十年寒窗成就功名,倒是帮助他开店中做生意。这是当时一种流行的风气。明代商业资本的发达和市民意识的抬头,强化了人们因商致富、富贵衡人的观念和追求财富的欲望。当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这种愿望时,他们就幻想出有个本领超凡的神仙,哪怕是妖怪来助一臂之力。不只白蛇传故事,许多小说都有类似的记载。《甄异传·张牧》中的张牧,在穷途末路之时,得到了一个女鬼的协助而最终暴富,可以说,以神仙鬼怪助人已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形成了一个传统。话本白蛇传的情节与早期白蛇传迥异,但主旨上却有相似之处。小说的结尾,法海题诗“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很显然地可以看出作者是要告诫世人以许宣为鉴,不要贪恋女色,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空色色要分明口”可是这里还需要解释的是作品中为什么流露出对白蛇的同情。作者如此细致地描写了许宣与白蛇的感情生活,显而易见,是与主题相悖的。他一方面正颜厉色,批判女色,一方面似乎压抑不住地要表现出对这对青年感情历程的关注,这恰恰是中国两种彼此消长的文化思潮在作品中的反映。两汉董仲舒立三纲之名,为儒家争得了学术独尊的地位,儒家因而成为以后两千年中国文化的主宰者。儒家文化以封建的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为基础,强调的是个人的意志服从群·15·廊坊师专母报1999年第4期体的意志,个人的行为服从公众的道德规范。一代代的作家们接受了儒家的伦理观念,并且深人骨髓,但以个体价值胜于群体的意志,个体行为超越传统道德规范的老庄思想、玄学和禅宗,也同样成为中国人寻求解脱的精神支柱。两种文化并存,造成作家于作品内部创作意向上的背离与断裂。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为统冶思想,支配人们意识的也是孔孟哲学,一切反儒家的思想是被斥为异端隐藏起来的。冯梦龙作为封建正统文人,“高台教化”下的弟子,自然会高举儒家的旗帜,宣扬儒家的教义。他把白蛇传故事的主旨定为诫世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另一种文化并非悄然不动,它也在慢慢的前行。明清时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新的社会思潮的冲击,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时时侵袭着传统的文人们。于是,在冯梦龙的笔下,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幻化成人,追求自我的幸福,虽历经洁难却矢志不渝的白娘子。其实,白娘子本身也是个二元的矛盾体。作为人,她的身上体现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精怪,它身上蕴涵的却是对好色者的当头棒喝。法海形象的出现也颇有意义。其一,他是思想大解放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阶层逐渐认识到了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价值。但是由于自身力量有限,所以他们对“人”4
的能为认识不足,话本小说中描写世人在鬼怪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只得依靠神仙道教的力量来解决。于是便出现了镇妖除恶、求民苦难的神佛形象法海。其二,法海本身是金山寺的和尚,他是代表佛的。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属于外域宗教。但是由于它广泛地吸收中国本土的文化,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形成自成体系的中国佛教。它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超越了土生土长的道教,选择佛的代言人高僧法海来平息这场人妖间的争斗显示了佛性广大无边的法力。只在.’三言”中,就可以看到不少用宗教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故事。《警世通言》卷十七《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写了浮浪子弟张茸与潘寿儿偿还前世冤业的故事,因为张茸改过行善,“吃了长斋”,公案得以公平了结。《警世通言》卷十三《三献身包龙图断冤矛写押司孙文被杀后到冥界作了东狱速报司判官,在侍女前三次现身,终于揭发了奸夫淫妇,这个故事也宣扬了宗教的威力。关于白蛇故事的戏曲,最早可追溯到明代陈六龙的《雷峰记》传奇,但据晚明戏曲评论家祁彪佳的《曲品》中评论此剧说:相传雷峰塔之建,镇白娘子之妖也,以为小剧则可,若全本则呼应全无,何以使观者着意?且其词亦欲效举毕蟾,而疏处尚多。大约一百年以后,出现了黄图秘《看山阁乐府雷峰塔传奇》,它是现存的《雷峰塔》传奇的祖本。黄本两卷三十二折,弥漫了浓重的因果论的迷雾,黄本搬上舞台二十余年后,又有“旧抄本”传唱口直到乾隆三十六年,产生了方成培的传奇《雷峰塔》,白蛇传故事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和优秀的本子。《雷峰塔》凡四卷三十四出,情节和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传说基本相同。它在继承《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祭塔”、“佛圆”等内容。不过,方本《雷峰塔》的主要成就,还在于它吸收了人民长期创造的成果,把白娘子塑造成一个极其完美的中国女子。白蛇的形象在这里已成为一个彻底的人了。冯梦龙话本中存在的妖性消失全无,白蛇的容貌、性情与人间美丽的少女无异,而且,她.16.娜坊师专李报1999年第4期身上绝少封建礼教的束缚,这是人间女性无法比拟的。所谓“白云姑多情吃苦”,她已脱尽了妖气,察赋了人性,成为一个值得同情与尊敬的真正妇女形象。她不仅容貌美丽、心地善良,而且极有主见,善于治家,她和许宣初见时,设置的摄雨、附舟、借伞等关目,表现了她追求爱情的主动性与智慧,待到时机成熟,她更是以叛逆的姿态主动向许宣求婚,这在封建社会里,可是一个大胆的行动。而且,白蛇不计寒微,只求人品,其可爱可嘉,不同于追求金钱门第的世俗女子。她对许宣的爱达到了狂热、痴心的地步,直至被罩在雷峰塔下,永世不得翻身时,她的一切美好的希望才破灭了。经过六十年的反思,她终于对儿子说出了她不愿正视,但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但愿你日后夫妻和好,千万不可学你父亲薄幸!”可以说,白蛇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向大家证实了她人的存在。人们说起白蛇,想到的只是具有高尚品性的白娘子,不会再想到她作为蛇的原型的丑陋与可怕。白蛇的妖性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已消失了。她成为一个完美的,善良的中国女性典型。人类对蛇本没有什么好印象,文艺作品中的蛇也总是以反面形象出现。为何单单在白蛇故事中一反常态:蛇妖化丑为美,且被人民接受了呢?在长达几百年的演变过程中,白娘子终于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这个事实值得我们深思,尽管宗教要用这个故事宣扬禁欲主义,尽管封建统治阶级要用金钵维持他们的封建秩序,可人们却要出身下贱的蛇精自由自在的追求幸福与爱情。方成培的传奇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反映了人民的呼声,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赞扬。可以说,白蛇最终演变成一个优秀的女性形象,是人民自由精神反抗专制压迫的胜利。5
白蛇尽管不懈地追求爱情,但她的爱情却是不幸的。也许在中国的文化里,爱情常常就是以悲剧的面孔出现的。在人类的所有的自然欲望中,没有一种欲望象性爱这样强烈而神秘,它是人的本能,却能升华为最美好的情感。但是,中国传统的孔孟思想,讲究人伦礼乐,它让中国人长期生活在一个畸形的精神世界里。这样一个封闭的民族,是很容易把它的一切痛苦,表现为爱情的痛苦,而反映这一段爱情,塑造这个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寄托自己对人世间真情与自由婚姻的向往,也正是方本白蛇传故事所要表现的主题。当然,方本《雷峰塔》也有缺点和糟粕,它没有摆脱以前白蛇故事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尤其是白氏、晴儿十六年后都位列仙班,调和了对抗性的冲突。虽然比起黄图泌的《雷峰塔》,它并没有那么强调“佛”,但是戏曲的一开始,就把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视为“孽案”,作出因果论的解释。作者要告诉观众,法海是受如来指使的,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是他的意旨。并由此而展开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望莲台不散的香风绕,观法相无限的金光罩”,以及作者描写钵盂的威力,宝塔的功能,都无不在极力宣扬空门广大,法力无边。在第二出“付钵”中,作者交代白蛇的由来,说她是峨媚山的白蛇,曾在西池王母蟠桃园中潜身修炼,窃食蟠桃,遂悟苦修。“收青”一出,又叙述青青“向居海南”,得道而成为西湖“水族万余长”。不仅如此,连许宣也由一个药铺的伙计而一跃为释迎“座前一捧钵者”,他与白蛇本是为了了一段宿缘才下界的。这反应了佛教再生转世的观念,是由佛教神不灭论而发展出来的。长篇小说《英烈传》中的朱元璋,就是玉皇的金童托生而来。《女仙外史》中的唐赛儿,则是嫦娥转世。可见,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这种转世的故事是不少的。法海更是名正言顺的得道高僧,他超越了人世间的所有情欲,达到佛家四大皆空的境地。在他的眼里,白娘子只是一条蛇,是一个动物,而佛家虽然不主张杀生,却贱视动物。佛教故事中记载,色鬼在地狱是要受到骇人听闻的折磨的,他们争先恐后去爬一个筱盖着铁羡黎·17“廊仿师专音报l,99年第4期的巨树,希望爬到可以变成漂亮女人的那一枝,但却被撕成无数碎片,最后变成了蛇。可见,佛教对蛇是多么厌恶。因此白蛇的命运早就随着她的出身决定了。可她得寸进尺,做了动物不能做的事,摆脱了动物阶层,幻化为人,来到人间,这本身已经打破了佛教世界的秩序,更可怕的是,她又迷恋上许仙,与之恋爱结婚。人妖之后,真正是法海所不能容忍的。而法海是无情的,他作为理性的化身,再也无法静坐于金山寺,他决定消灭白蛇,解救许仙,中国的理性文化又一次站出来了。爱情的不幸,法海的干涉,白蛇传故事本已令人慨叹而落泪,方成培却要把白娘子从塔中救出来,给她个圆满的结局。“祭塔”、“‘佛圆”几出.给原本是悲剧的白蛇传故事赋予了喜剧性的结局,尽管它未免落人传奇戏的巢臼。大团圆的结属,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佛教鼓励人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讲“心为法本,心尊心始,心之念恶,即行即施……心为法本,心尊心始,中心念善,即行即为……”认为善因必产生善果,恶因必产生恶果,人们在现世的善恶作业,决定了来世的善恶果报,今生的伦理境遇取决于前世的善恶修行。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与中土的‘.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的思想融合,形成了更能自圆其说的中国特色的佛门善恶报应论,它渗透在中国社会伦理生活中,也给予文学作品以很深的影响。戏曲中的李慧娘,小说中的崔宁,皆因因果报应得到了圆满的结局。而且,在社会生活中,邪恶猖撅,正义不彰,使得人_们对现实感到失望、愤绝。这种心理,在人们还无法对社会历史作出科学解释的情况下,因果报应也有6
了宣泄与平衡。它给受苦受难的大众留下了一线希望,给人民提供了一贴自我宽解的心灵安慰剂,并且表达了群众惩恶劝善的道德愿。鲁迅先生说的好:凡有田夫野老,蛋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几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了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吧。在群众的心目中,白娘子是位善良优秀的女子,法海是个多管闲事的和尚,白蛇理应得到一个很好的结局,不仅母子相见,且位列仙班。唐传奇《霍小玉传》,写妓女霍小玉与负心文人李益的恋情,小玉愤死对之加以报复,也流露出因果报应的思想。宋刘义庆的《宣验记》、齐王淡《冥祥记升、北齐颜之推《冤魂志》都是记录佛教灵验,报应故事的专集。中国的儒家文化,建立于农业社会血缘宗法制度上,家与国是同构的。家是国的微型形态,国是家的扩大形态,因此家的建设与国的建设是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而参政的根本目标也是对家庭财富、多子多孙的向往。在中国历代那些失意的文人笔下,状元及第,奉旨完婚便是对家庭鼎盛的美妙构想。人们同情白娘子,就把自己最企盼的归宿放在她的身上,这满足了看戏的老百姓小市民的愿望。而且,中国的广大平民百姓在社会的变迁中,一直是悲剧的主角,他们不愿在文学作品中再现现实不快的一面,而把美好的幻想都放在这个艺术世界里,以精神上的安慰来填补倾斜的心理。传统的儒家文化又讲.‘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强调文艺要体现中庸之道,表现中和之美,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辞形式,都要求做到’·温柔敦厚”,所以这个中庸的民族并不习惯于承受惨烈的悲剧刺激,总给结局涂上一些明亮的暖色,留下一点寄托。(下转第27页)廊访师专母报1,99年第4期之上的人文关怀。作为现实生活的纯粹情感补偿,艺术沦为生活就意味着艺术仅片面地发展自身的娱乐功能,而且也意味着艺术在逐渐擅变为一种享乐的工具口新写实派小说开辟的向生活还原的趋势并没有导致艺术回到生活的原生态,但它以一种逼近生活的姿态混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并且使艺术消解于生活的自我关照之中,它们或者是“烦恼人生”或者是“官场争营”或者是本领的摧残(《伏羲伏羲》),或者是颓败历史(《状元镜)))。总之,它们对现实和历史都抱着双重态度:敬畏/衰读,寻找/逃亡,模仿/涂改。新写实小说的生活化不在于它描写生活的态度,而在于它本身就是一种当代世界中个人的生活态度。这时的艺术成为现实自我意象化的手段。通过意象化过程,现实消除了个人的沉重,而成为一片愉悦的风景,成为生活的艺术的本质就是娱乐,一种游戏后的娱乐。80年代后期文坛上出现的纷杂现象从根本上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文化的平等精神,是对主流语言一元化的颠覆。但这种颠覆并不是等于单纯的解构,而解构的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多元化并不是笼统反对一切的理性理智,而是反对单一的理性和理智,是一种平等的理性和理智。巴赫金的狂欢化也不是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席勒曾说:“对于美,人却和它游戏”,审美精神首先是一种游戏的精神,但是它不归结于游戏,也就是说,审美的目的不止于对物象的迷恋。伽尔默达在《真理与方法》中说“游戏在某种杰出的意义上就是自我表现”,这种表现是深刻的审美理想的构成物。在表现的意义上,游戏的虚构不但不是一种作假,相反是向真实性的深人和发展。所谓进人真实性,是在形象的表现中达到对自我存在的历史性的解释性的重建。正是在自由与真实,现象与表现的必然联系中,审美精神才在游戏的封闭体系中,构成一个解放的国度,一个超越的诗意的境界。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之间并没有截然分开的边界,社会经济只有通过文化这一中介和文化一起对文学发生作用。而不同领域间的文化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最蓬勃最新鲜的文化生活,往往产生于各种文化的交界中,7
而不是某一种文化内部。从这个意义上看,80年代后期文坛上纷杂的现象,绝不仅仅是文学领域意义上的,而更深刻、更广泛的意义是体现了当代文化发展的新气象。注释:①②分别见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99页、第201页。(上接第18页)结语凄婉美丽的白蛇故事,富有浪漫的神话色彩,它沉淀了我们民族心灵底层的思想与文化意蕴,反映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个性特征。白蛇从一个精怪逐渐转化为一个有美好情操的优秀女子,白蛇传故事从精怪故事发展为一个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的。本文所探讨的内容只是它所含盖的丰富的精怪文化、宗教文化、儒家文化……中的一小部分。随着白蛇传故事一步步地趋向于世俗化与具有人情味,以更加贴近百姓的方式存在于中国民间,它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它。
8
篇五: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白蛇传”的民间叙事及艺术多样化表现“白蛇传”与“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合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白蛇传故事,优美又神秘,其爱情文本和叙事立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从故事形成到传播形式都具有强烈的民间性,蕴含深刻的民俗文化隐喻。八百多年来,经过历代文人的修改、润色,它已成为我国民间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在故事的传播过程当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口头传统,民间美术的丰富表达方式也为其增添了无穷生命力。文章共分这四个章节,以剖析白蛇传故事的产生、原型和流变为索引,分层揭示故事蕴含的深层文化渊源,最后以民间艺术的丰富表现探究白蛇传的民俗背景和文艺价值。文章首先阐述白蛇传内含的图腾文化与民间信仰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蛇图腾产生的原因、蛇图腾崇拜在中国文化史上经历的三个阶段以及民间信仰中蛇的形象和作用进行梳理、分析第二章叙述白蛇传故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语境中经历了怎样的发育、流变,为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论述提供背景支撑。文章第三章分析白蛇传故事传播的文化生态,即对其“民间性”进行深入探讨。本章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说明:第一部分剖析白蛇传故事的母题和原型这有利于从纷繁复杂的白蛇传异文中找到故事“民间性”的根源所在;第二部分阐述白蛇传故事与端阳节等民俗的内在联系,此为佐证故事“民间性”的外在表现。第四章作为文章重点,从审美特征和文化心理等方面欣赏“白蛇传”母题下的各形态的民间艺术表达。本章节选取了白蛇传故事渗入最多的四种民间艺术体裁,即年画、剪纸、皮影以及民间戏曲,并对其分别进行艺术表现和文化隐喻的审美分析。近年来,学者们对“白蛇传”的研究颇丰,但多集中在故事的演变流程、人物形象等层面的讨论,少有人从民艺学的角度对它进行审美分析。笔者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尝试从民艺学的视角重新解读白蛇传,希望通过对故事的多维度研究,找寻其历史文化隐喻的终极价值指向,透视其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散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心理,以期对于白蛇传故事的艺术构架起到补充作用。
篇六: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四白蛇传祭塔一节表现出的自由恋爱的胜利白蛇传祭塔一节是整个故事矛盾冲突最激烈的章节在这一节中作为封建礼教文化卫道者的法海和雷峰塔终于在叛逆者的誓死反抗中妥协了终于承认了许仙和白娘子的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并用封建礼教文化的模式对此做了肯定许仙白娘子修成正果西北师范大学
毕
题
业
论
文
目:论《白蛇传》的文化意义
学专
院: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宕昌教学点业:汉语言文学2010——2012
毕业年限: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目
录
内容摘要……………………………………………………(2)正文…………………………………………………………(2)参考文献……………………………………………………(10)后记(致谢)……………………………………………(11)
-1-
论《白蛇传》的文化意义
【摘要】《白蛇传》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随着《新白娘子传奇》的不断播出,
这个故事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整个社会的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白蛇传》不断地改编,它的主题思想已经从简单的“人妖殊途”慢慢深入发展,成了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赞歌,反叛封建礼教文化的精神食粮。《白蛇传》故事当中凄美的爱情结局全面展示了在这场进步思想与封建礼教文化的较量当中,进步思想对于封建礼教文化的全面反叛以及对于最终出路的苦苦寻觅。
【关键词】《白蛇传》封建礼教文化爱情结局文化意义
《白蛇传》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其中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更是感天动地。爱情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主题元素,在一定程度上爱情观念反映着当下社会的文化倾向。从古到今,多少痴男怨女在爱情的伟大魔力下神魂颠倒,生死相依。当我们听到“千年等一回”的曲调时心中难免泛起涟漪,不禁开始怀想那遥远的年代里,西湖的断桥之上,一身素服的白素贞邂逅了温文尔雅的许仙,同舟避雨,一见钟情,一把油纸伞便情定终生,至死不渝,一份感天动地的爱情就此拉开序幕。这就是渊源深远,传播极广的民间故事《白蛇传》。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经过不断改编流传至今。一、《白蛇传》的故事梗概以及成书过程介绍1.《白蛇传》的故事梗概传说故事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
-2-
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2.《白蛇传》成书的过程《白蛇传》在中国流传甚广,起源于宋话本。最初是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出现,又逐渐演变成戏剧表演。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后来又有了小说,民国之后,还有歌剧、歌仔戏、漫画等方式演绎。到了现代也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电影,编排成的现代舞,新编的小说等。这个故事以《白蛇传》的名字出现大抵出现在清朝后期,之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故事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改编和创新。1992年赵雅芝版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上映后,人们对《白蛇传》故事的认识也就趋于一致了。二、《白蛇传》成书过程中的文化背景1.《白蛇传》在宋代相传时的文化背景宋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宋明理学,它以三常五纲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在这样的文化禁锢之下,《白蛇传》故事的雏形无疑是对封建礼教正统思想的质疑。尽管对于封建礼教文化的反叛精神在故事中表现很少,但是就这种敢于质疑封建主义意识的魄力是令
-3-
人敬佩的。当然,这样的质疑更多的意义在于为后人的继续思索与精神反叛提供了线索。2.《白蛇传》在明清时代故事基本定型时的文化背景明清时代的中国文人,经历了元代对文人的轻视,认清了文人在当时的地位,已经把目光投向市井文学,并接收了来自于西学东渐思潮的滋养。另外,程朱理学在明清时代已经受到了阳明心学等新兴学潮的冲击,读书人已经更加重视人内心深处真实的感受。受新思想影响的文人们,开始有了冲破封建牢笼,追求自由恋爱的思想意识,这一点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各类小说中可见一斑。需要强调的是,在这段历史当中,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已经日益频繁,从前固步自封的中华民族开始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对自由、民主、平等有了热切的渴望,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也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白蛇传》故事基本定型,并且主题思想就是对于封建礼教文化的反抗,对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追求。《白蛇传》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正式向封建礼教文化开战!三、《白蛇传》中许仙白娘子人物形象的分析1.许仙形象的分析在《白蛇传》中许仙是一个本分、善良,但又怯懦,容易受人离间破坏的文雅书生。他是封建文化熏陶下追求恋爱自由的文人代表,在他身上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底层知识分子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热切渴望,大胆追求。这位封建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在断桥与白娘子一见钟情便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位貌若天仙的女子。什么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这位痴情的书生早已没有任何约束作用,恋爱
-4-
自由在他身上大放异彩。当然,在他身上也无可避免地显露出封建文化教育下的书生在封建文化重压下的怯懦和妥协。一旦世俗的眼光向他输入这段恋情与现实文化格格不入时,他曾经逃避过;这段在当时看来另类的恋情曝光于世人面前时,他退缩了。可喜的是幡然醒悟的他居然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在金山寺带发修行与白娘子一同受过,来大胆地向世人表达他对这份感情的忠贞不二,公然向封建礼教文化提出强烈的抗议。这位从封建文化当中走出来的书生,能够如此热烈地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无疑给了这份感情莫大的鼓励,让世人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封建礼教文化在这位书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2.白娘子形象的分析《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真诚地爱着许仙,大胆而热烈。对自己的姐妹小青情同手足,爱护有加;对许仙温柔体贴,生活美满幸福,她在世人眼中是个几近完美的女性。她并没有遵从封建礼教文化的要求待字闺中,而是主动寻求自己向往的爱情,大胆向心上人表达爱意,不顾一切地热烈追求自己认定的爱情。一旦自己的恋爱受到封建礼教文化的破坏(法海的阻挠),竟然不惜任何代价来维护自己的爱情(水漫金山寺),甚至于极端到了违法(违反天条)的地步。由此可见,白娘子作为封建社会女性的代表,在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这一点上是一个彻底的反叛者,这对于封建社会女性追求恋爱自由的倾向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另外,白娘子还勇敢承担了女性也应该参与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许仙一起救死扶伤,为社会做贡献。这就是白素贞,一个对爱情忠贞,对亲人尊敬、谦让、关心,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作敢为的完美女性。
-5-
四、《白蛇传》祭塔一节表现出的自由恋爱的胜利《白蛇传》祭塔一节是整个故事矛盾冲突最激烈的章节,在这一节中作为封建礼教文化卫道者的法海和“雷峰塔”终于在叛逆者的誓死反抗中妥协了,终于承认了许仙和白娘子的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并用封建礼教文化的模式对此做了肯定——许仙白娘子修成正果。在这出矛盾激烈的戏剧中,许仙、白娘子、许仕林三人所代表的追求自由的叛逆者成功向封建礼教文化的卫道者宣战,并且毫无惧色地夺取了这场新旧思想斗争的胜利。(1)书生许仙的表现一向懦弱的许仙终于在祭塔这一出戏中表现良好。他不再像从前一样胆小退缩,胆怯封建礼教文化的重压,而是义无反顾地顶着封建礼教文化的重压,用自己文人的方式向这罪恶的旧社会、旧思想发出了挑战的宣言。他苦守着金山寺这座封建礼教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这种打压自由恋爱的恶行宣战,忍受世人的诸多唾弃攻击。但是他始终不肯退缩,始终坚持,直到白娘子获得自由,婚姻自主得到肯定,他才走出寺院,与家人团聚。在此期间,他不仅与封建礼教文化作斗争,而且与自己所受的封建文化教育作斗争,还要受尽因爱情得来的相思之苦的煎熬。尽管他没有小青那样勇敢果毅、敢冲敢打,但是就他受尽精神煎熬这一点来说,许仙为自己的爱情获得认可,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其精神和意志是值得所有封建礼教文化下生活的读书人学习的。许仙的大胆举措,无疑给了封建礼教文化最沉重的打击——因为在封建礼教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读书人许仙,一旦接收了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6-
的思想,便爆发出颠覆性的力量来反抗,这对于这座封建礼教文化的大山来说是极为可怕的,这充分肯定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可行性、合理性、必然性。(2)白娘子在祭塔一节中表现更加成熟稳重对爱情的追求热烈大胆,善良忠贞的白娘子在祭塔这一出戏中除了一如既往地对爱情矢志不渝之外,还更加稳重和成熟。经历了磨难重重考验的她在考虑自己爱情的时候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点沉稳,少了一些冒失,多了一点周全。当初她曾为了自己的爱情水漫金山,不惜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如今经历了重重磨难的她,眼中不仅仅只有自己冲动的爱情,还多了一些对于恋爱自由更加成熟的想法。这些都是与封建礼教文化抗争过程中好不容易得来的经验教训,这些都将为自己爱情,为自己的婚姻保驾护航,为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让自主婚姻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在白娘子这里有了更加成熟的模式,这为自由恋爱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和丰富的精神食粮。自此,深藏闺阁的女子纷纷开始效仿白娘子,大胆寻求自己的爱情,争取自己的幸福,主动加入到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队伍中,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离我们更近了一步。(3)新生力量许仕林的象征意义新科状元许仕林,这个长在封建礼教文化家庭中的,在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孕育下诞生的新生代,对于自由恋爱、自主婚姻更是全力支持,他甚至敢于推翻所有封建礼教文化的堡垒(怒拆西湖栈道),建立自由恋爱的殿堂(拆塔救母,一家团圆)。他已经完全接收了新的婚姻观念,并
-7-
开始为新的婚姻观念战斗。许仕林作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生力量,在与封建礼教文化斗争时态度更加坚定(怒拆西湖栈道),方法和手段也更加成熟。他不再寄希望于封建礼教文化的幡然醒悟,而是主动启发人的善良与天性,积极酝酿一场从人的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完全自然的、毫无顾忌的对封建礼教文化束缚的反抗。这一点可以从许仕林祭塔的初衷去揣摩——许仕林以儿子的名义去祭塔,以孝心感动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周围人也加入到这场“沉默的反抗”中来,并且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成功与母亲白娘子相拥落泪。在这场“沉默的反抗”中,封建礼教文化与新婚姻观念的相峙,终于在大多数人支持许仕林、白娘子的呼声中,封建礼教文化识趣地做了让步。这种让步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是思想进步的需要,是无可争议的结果。鲁迅也曾经这样说过:“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可见白娘子以及白娘子的爱情得到了肯定,倒是那封建礼教文化卫道者的法海却被大家讨厌和抛弃。这样的斗争结果是在许仙白娘子坚贞不渝的努力下,在许仕林这样成熟的新生力量的奋起中产生的,这结果令人振奋,令人欣慰。五、《白蛇传》人物归宿对封建礼教文化的意义《白蛇传》的故事结局中许仙夫妻、法海和尚、小青姑娘都在众人的瞩目的眼神中羽化而登仙,成仙得道。这就意味着许仙白娘子通过自己的坚持斗争,终于将爱情进行到底了,他们的婚姻主张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拥护。这是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胜
-8-
利,却是封建礼教文化的妥协,是新思想对旧社会的征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封建礼教文化卫道者的法海能和白许二人站在一起,庆祝这伟大的胜利,可见这次新旧思想的战斗彻底瓦解了封建礼教文化的希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广大人民群众接收了新的婚姻观念,这才是这场新旧思想战斗最辉煌的战果。《白蛇传》故事结局,以新婚姻观念的胜利告终,但是回想新旧思想的激烈争斗,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场新旧思想斗争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思想从萌芽走向成熟的过程,新的思想诞生了,旧的思想逐渐走向末路。这场新旧思想的斗争实际是新思想在与旧思想斗争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妥善的出路,这条出路最终是从封建文化内部延伸出来的。无论是怎么样的斗争,都无可避免的要经历牺牲和磨难,许白二人苦苦相守20年,始终与封建礼教文化相抗衡,毫不退缩,这正是新旧文化的相持阶段,这个阶段是最恐怖的。终于在封建礼教文化的妥协下,迎来了新文化思想下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胜利曙光。可见,无论是什么样的新思想,倘若要被时代潮流接受,就一定得接受时间的考验,一定会与旧思想有或多或少的相互包容。一个横空出世的“乌托邦”是站不住脚的,即使一时兴起,也不会长久。新思想代替旧思想,新文化战胜旧文化,就是要像许白二人的爱情一样,必须经历时间的考验和新旧思想的磨合重组,这才能够逐步过渡到全新的思想上来。文学作品是文化思想的表现形式,透过《白蛇传》我们看到了遥远的年代中文化思想的激烈变革。《白蛇传》的文化意义也正是《白蛇传》不断流传的根本原因,这就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9-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曾亦.卞孝萱《宋明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07月。[3]王宁.《中国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4]冯梦龙.《警世通言》.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1月。[5]夏祖辉.何麒.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1992年赵雅芝版。[6]夏衍.《懒寻旧梦录》.北京三联书店,1985。[7]陈瘦竹.《现代剧作家散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8]洪梗.《清平山堂话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
后记论文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我的本科学习之路即将结束。入学以来,在知识的滋养中,艰辛地走过了三年多的艰苦历程。回首这三年多的日子,感慨
-10-
颇多。从上专科的时候就开始自学考试,同样选择了汉语言专业,因为工作的缘故,考试总是很吃力。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工作的热情一时之间又让自学考试的脚步慢了下来,总是感觉忙碌的教学工作让我无法静下心来看看书,每次参加自学考试总是只能勉强过一两门,最后还是放弃了。无奈,只好参加成人高考进入函授学习,眼看着就要毕业了,心中悲喜交加,遗憾自学考试半途而废,激动即将另图蹊径取得本科文凭。写论文时很是细心,参考了许多资料,借鉴了不少论文格式,终于将论文草草完成了。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宕昌党校的董凯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他对论文格式做了严格的要求,并帮助我修改了论文,提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让我能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所以,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董凯老师,感谢他对一个学生的热忱帮助,特别指出的是他和我仅仅只是指导论文结下的书生缘却百般热情。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家人的默默支持,老师的谆谆教诲,此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感慨万千。我是一个不善表达内心情感的人,但是此刻,我想说: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人!谢谢你们,相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一定走的更高,看的更远。谢谢!二零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11-
篇七: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原始人的自然观同人的主体是融为一体的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之间有一个被称为互渗律的逻辑??这个公式可以解释为人的旺盛生命力普及扩张了自然界而大自然的繁育能力又反过来加强人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类的性行为可以诱发大自然的春情大自然的春情又加强了人类的生命崇拜意志[收稿日期]2002-12-10[作者简介]袁益梅(1972—),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古代文学专业2000级研究生。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渊源袁益梅(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摘要]本文主要从人蛇一体、人蛇恋两方面详细探讨了白娘子形象对蛇神神话、蛇精传说的继承和发展,认为白娘子形象的完善是由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关键词]白蛇传;人蛇恋;蛇神话[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38(2003)01-0080-05白蛇传故事起源于民间,是一个优美的带有神性的民间传说。八百多年来,不断得到历代人民和文士的修改、润色,它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不管白蛇传故事怎样演变,它的基本情节———“蛇化女子”与人恋爱是不会变的。这个基本情节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在怎样的一种民族文化传统中发育、流传?本文试图从人蛇一体及人蛇恋两个方面深入剖析白蛇传故事的原型和流变,揭示白蛇故事的深层文化渊源。一、人首蛇身·幻化人形·人蛇一体《白蛇传》最基本的情节是:白蛇幻化成人,与人间的男子相爱。这个传说从头至尾描述的就是发生于这种相爱过程中的波澜曲折和悲欢离合。其核心问题是白娘子由蛇变成了人,是亦人亦蛇的中心结构。白娘子是一个由蛇变成的女子,她不但前身是蛇,而且有时还会显露原形,如喝了雄黄酒后就会原形毕露。白娘子虽然具有人的形态,拥有人的情感,但同时她还具有神性,如她能呼风唤雨,能召集虾兵蟹将为之效力等。无论后人怎样“依着他们当时的流行信仰,剥落了原始的犷野的面目,给披上了绮丽的衣裳”[1],但白娘子这亦人亦蛇、人蛇一体的中心结构却是绝对不能改动的,否则就不能成为独具特色的白蛇传故事了。白娘子这人蛇一体的中心结构是在我国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孕育而成的,并非空穴来风。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具有人首蛇身的蛇神为数不少。仅在“匪特史地之权舆,乃亦神话之渊府”[2]的《山海经》中即有“贰负神”“烛阴”“相、、柳”“窳”“延维”等等这些古代大神,均为“人、、面蛇身”。另外还有共工:《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引《归藏·启筮篇》说“共工人面蛇身朱发”。当然,人首蛇身之蛇神最为著名的即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神女娲和伏羲。王逸《楚辞·天问注》“女娲人头蛇身”,《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云女娲“人
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由此可见,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神。《帝王世纪》云“燧人之世……生伏羲……人首蛇身”,伏羲也是一位人首蛇身的神人。女娲、伏羲均为人首蛇身之神的证据还有:东汉王延寿所作的《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曹植《女娲画赞》“或云二皇,人首蛇形”,《列子·黄帝篇》“庖牺氏,女娲氏……蛇身人面”,《拾遗记》载“观一神,蛇身人面……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版之上。……蛇身之神,即羲皇也”。除文献记载外,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女娲伏羲确是人蛇合体,如西汉卜千秋墓室壁画中,人身蛇尾的神像,大致为传说中的女娲[3]。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上人身蛇尾的神像,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伏羲[4]。在考古中还常发现,汉代石刻画像与砖画中人面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像。女娲、伏羲是太古神话中的著名蛇神,他们是人类文明的肇始者,女娲有造人、补天、置婚姻、作笙簧等功绩,而伏羲则有作八卦、制嫁娶、结网、作瑟等伟业。他们的丰功伟绩值得世人敬仰。这些功勋卓著的大神为何具有独特的形体———人首蛇身?这当然是远古先民蛇图腾崇拜的一种体现。蛇图腾标志随着远古人民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也发生着演变。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说:“在半人半兽型的人首蛇身以前,必有一个全兽型80殷都学刊2003年的蛇神的阶段。”[5](P17)全兽神的蛇神为蛇图腾崇拜的第一阶段。蛇图腾崇拜之所以发生,正如郑振铎在《民俗学浅说》中所说对“蛇的崇敬,为恐惧所养育着”。在洪荒远古,人类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蛇曾是他们很凶恶的敌人之一。蛇常常在人们不经意中发动袭击,给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它没有四肢,却能飞快地爬行,不论是水中还是陆地,它都能生存,适应性极强,特别是每年春天,冬眠的蛇开始复苏,蜕皮再生,“起死回生”,生命力极其顽强。这一切都给人以不可理解的怪异的印象。蛇在先民的心目中逐渐被神化了。于是,他们一厢情愿与蛇缔造亲属关系,把蛇作为图腾加以崇拜,认为这样,蛇便不会伤害自己,而且还会得到它们的保护。原始人的思维是“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神秘的、原逻辑的思维。”[6](P496)正是由于“互渗律”的思维,原始先民认为,一旦与蛇缔造了亲属关系,蛇就能把自己超人的力量、勇气、灵巧以及独特的技能传到人身上。原始人为了蛇图腾能够认识自己,保护自己,
就把自己打扮成蛇的模样,这即是所谓的“人的拟兽化”(闻一多语)。在这拟兽化的企图中,实际上他们只能做到人首蛇身的半兽的地步。随着图腾祖先观念的产生,原始人“便按自己的模样来拟想始祖,自己的模样既然是半人半兽,当然始祖也是半人半兽了。这样由全兽型的图腾蜕变为半人半兽型的始祖,可称为‘兽的拟人化’”[5](P31)。此为蛇图腾的第二阶段———半人半兽阶段。大量的人首蛇身的蛇神就是在这一阶段产生的。随着人类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到半人半兽生物是不存在的,自己的始祖也是人,而不是半人半兽,于是便由半人半兽图腾形象进而演化为人兽相伴或人兽分立型形象,即人神为主,兽神相伴。兽神即为原来的图腾。这是蛇图腾发展的第三阶段———人兽相伴阶段或全人型阶段。《山海经》中也记载了大量的人蛇相伴的神祗,最为著名的有: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2](P414)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2](P427)《山海经》中记叙了这么多的“珥蛇之神”,袁珂先生认为“盖贯耳以为饰也。”[2](P254)这些大名鼎鼎的神祗为何要以蛇为饰,还是透露出图腾崇拜的意味。文化的发展总是累积性的,而不是替代性的,所以这三种类型的蛇图腾崇拜标志有可能同时存在,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数半人半兽型亦即人首蛇身型的标志,成为后世蛇精传说和白蛇传故事的形象源头。人们赋予美丽的白娘子以蛇的本体,无意中已露出蛇崇拜的微弱光芒。当然,给白蛇故事以直接影响的还是那些怪诞的蛇精传说。古代神话中的蛇神是原始先民对物我界限还分不清时幻想的产物,是盲目自然力的化身。后来出现的蛇精(蛇妖)形象与蛇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蛇神和蛇精都具有蛇的本体,而且都具有超人的本领。它们明显的区别是:蛇神是明显的半人半兽,而蛇精则是能够幻化成人形,是隐蔽的亦人亦兽。蛇精虽能变成人形,但是它仍是人性、蛇性的合体,不过有时人性占上风,有时兽性占上风而已。另外,蛇神的神奇本领是超自然的,是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而蛇精超人的能力和幻化人形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才能得到,并非天赋,它们的活动常常受到外界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它们还会暴露出蛇的本相。“蛇神
的被创造是不自觉的,反映的是原始人的神话观,而蛇精的创造却是自觉的,反映的是进入文明社会的人们的精魅观。”[7](P215)古代人民创造蛇精这种形象,不仅利用了自古以来就和人类发生过密切联系的蛇的形象,而且在蛇精幻化成人形这点上也可以说是古代蛇图腾崇拜信仰中的化身信仰发展而来的,并非凭空捏造。古代图腾观念中的化身信仰认为:图腾即人,人即图腾,人和图腾可以互相转化。可以说,变形是神话思维的一个普遍特征。正如德国文化人类学大师恩斯特·卡西尔所说:“他们的生命观是综合的,不是分析的。……在不同的生命领域之间绝没有特别的差异。没有什么东西具有一种限定不变的静止形态;由于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形,一切事物都可以转化为另一切事物。”[8](P104)具体来说,在原始人心目中,人可以化为蛇,蛇也可以化为人。蛇精幻化人形只不过是对此化身信仰发扬光大了吧,当然蛇精传说除了与蛇神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外,还掺杂了后世历史的、现实的、宗教的等各方面的因素。十分丰富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培育《白蛇传》所必不可少的土壤。而一般的,形态比较粗糙的蛇精传说则是《白蛇传》最终形成的广泛基础。除了经常提到的《李黄》《西湖三塔记》堪称白蛇、传故事雏形外,还有不少的蛇精传说在各个不同的方面给《白蛇传》形成以影响。81第1期袁益梅: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渊源早在《搜神记》中就有蛇化人的传说故事。其中《扬州二怪》记载道:汉武帝时,张宽为扬州刺史。先是有二老翁争山地,诣州讼疆界,连年不决。宽视事,复来。宽窥二翁形状非人,令卒持杖戟将入,问:“汝等何精?”翁走,宽呵格之,化为二蛇。这则故事描述蛇化二翁诉讼,诙谐幽默。在《搜神后记》中还有《女嫁蛇》及《乌衣人》等蛇化人的故事。此类故事则为蛇精化人的早期形态。别林斯基说:“在文学的有机的历史发展中,一切都是互相联结和联系的。“在我们的文学中到处都是活”的历史连扣,新的东西都是从旧的东西中来的,后来的可以用先前的来解释,没什么偶然性。”西王母神话在蛇化美女方面可能给以重要的启示。西王母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显然是一个半人半兽、远离人性的形象。后来,在《穆
天子传》中,西王母颇似一个雍容华贵的人王,到《汉武内传》中就已成为“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艳”的丽人了。西王母由恐怖的半人半兽形象转变为人间美艳的女性,这对开启后代作家异类变美女这一想象思维,无疑具有极大的作用。蛇精化为美女极有可能就是在西王母形象演化的启发下而生成的。唐朝谷神子《博异志》中的《李黄》述写一蛇化女子为“白衣之姝,绰约有绝代之色”,可谓是后世美女蛇的滥觞。宋洪迈《夷坚志》中有“其颜色绝艳,性好梅妆,不以寒暑,著素衣衫,容仪意态,全如图画中人”的“孙知县妻”,还有“杨戬二怪”中的美女蛇“韶颜丽态,目所未睹,回眸微笑,举止自若”等等,这些美女蛇故事与《白蛇传》内容有近似之处:蛇能够幻化成美女,往往着白衣;在特定情况下,它们重又恢复蛇形;它们能够知恩施报、遇恶复仇,这对《白蛇传》的形成是大有影响的。半人半兽的蛇神和能够幻化成美女的蛇精传说是一脉相承的。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规律的逐步掌握,人们早已不再相信蛇真的能够变化为人,可是作为一种民间传说,它的艺术想象却被保留了下来。白蛇传故事日益丰富和完善,这一艺术构想带着“种族的记忆”,经过历史的淘洗,已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存在于白蛇传故事的深层之中。二、蛇神婚·感生神话·人蛇恋从作为异类与人结合这一点来考察,由古代的蛇神、蛇精到《白蛇传》又是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两件大事,恩格斯谓之“两种生产”。在原始人的神秘的互渗逻辑和巫术思维作用下,这两种生产间结下了奇妙的关系。“原始人的自然观同人的主体是融为一体的,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之间有一个被称为‘互渗律’的逻辑……这个公式可以解释为人的旺盛生命力普及扩张了自然界,而大自然的繁育能力又反过来加强人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类的性行为可以诱发大自然的春情,大自然的春情又加强了人类的生命崇拜意志。”[9](P103)“两种生产”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观念,在原始人的头脑中把无情草木、禽兽和有情人生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特而又自然、充满生机的想象。在世界最古老的几大文明发祥地,都有表现这一观念的生动神话,并且在各自神话体系
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就是形形色色的代表生殖力和自然丰产的地母神与男性神之间的“神婚”。具体到中国,也就是伏羲女娲这对对偶生殖神的蛇神婚了。在考古学所提供的资料中,有些学者认为,东汉武梁祠石刻像以及隋高昌故址阿斯塔那墓室彩色绢画等不少石刻和画像上,两个人首蛇身、蛇尾相交的形象,其实都是“伏羲女娲交尾图”。闻一多先生论证,从交龙到腾蛇、再到两头蛇,实为“兽的性的行为的一种歪曲记录”[5](P22),进而认为“延维”或“委蛇”即是伏羲女娲,“《山海经》等书里凡讲到左右有首,或前后有首,或一身二首的生物时,实有雌雄交配状态之误解或曲解。”[5](P15)可见,伏羲女娲为夫妇的故事恐怕早在汉代就有了。然而此时的文献记载,他们的关系或是兄妹(如《路史·后纪》注引《风俗通》:“女娲,伏羲之妹”),或是君臣(如《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女娲,阴帝,佐宓戏治者也),并未婚配。只是到了唐代,伏羲女娲为夫妇才有了明确的文献记载:卢仝《与马异结交》诗“女娲本是伏羲妇”,唐末有李冗《独异志》卷下留下了“昔宇宙初开之时”,“天下未有人民”而女娲伏羲兄妹“议以为夫妻”的完整神话。从那时至今,有关伏羲女娲本是兄妹、后结为夫妇的传说故事在我国不少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仍在民间口头流传着。蛇神之间互相结合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是后来人蛇恋故事的原型之一。82殷都学刊2003年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存在着大量的蛇(龙)图腾感生神话,这是人与蛇神之间并无直接性行为却产生了性爱结果的故事,人与蛇之间的性关系和生殖行为是这类感生神话的核心,这与前面探讨的蛇神婚的核心是一致的,它也是后世人蛇恋故事的原型之一。只是这类感生神话产生于更为原始的时代,使属于它的蛇神谱要低级、模糊、复杂得多。应该说,它是蛇神这个概念尚未完善、成熟,尚未达到那些著名的蛇神之前,已经产生的人与蛇神恋的一种。中国的蛇感生神话颇为丰富,最为著名的是伏羲的诞生。伏羲又作宓牺、庖栖、伏栖、伏戏、庖羲、炮牺等,为三皇之一。关于伏羲的诞生,古籍均云系其母感蛇而孕:皇甫谧《帝王世纪》:“太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太帝
庖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纬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伏羲图腾为蛇,则其母所感孕之地“雷泽”即为蛇图腾圣地,华胥所履之迹“大人迹”或“大迹”,因为图腾民族忌直呼图腾名称,此实为“蛇迹”《路史。·后纪一》罗苹注引《宝椟记》云:“帝女游于华胥之洲,感蛇而孕,十三年生庖牺。”此明确说出伏羲是感蛇而生的。其他神话中的始祖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女登感龙首而生炎帝,附宝见大电(闪电即龙或蛇)绕北斗而生黄帝,庆都接触赤龙而生尧等等。后世的封建帝王利用此类蛇龙感生神话来神话自己的出生,借以建立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刘邦是其代表。《史记·高祖本纪》载:“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尚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集解》引文颖说:“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由此可见,人蛇(龙)感生神话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深入人心。蛇(龙)感生神话是原始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图腾生育信仰即“魂魄受孕”与“图腾转生”观念的直接反映。“魂魄受孕”与“图腾转生”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两个概念,在上古人类都经历过的图腾制当中,两者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图腾信仰的主要部分。原始人并不明白妊娠是成熟男女性关系的结果。在他们看来,婴儿是祖先灵魂迁移或图腾物转生的结果。“魂魄受孕”不是本文所讨论的,本文要探讨的主要是“图腾转生”。祖先在图腾时代是与特定的图腾崇拜物联系在一起的。列维·布留尔说:“那里是祖先们埋葬的地方,是那些能够坐胎的婴儿出来的地方,最后,也是那些以其繁殖保证着氏族生活的图腾动物的灵魂出来的地方。”[6](P330)转生的婴儿与父母之间最根本的血缘纽带,是他们共同的祖先———图腾。图腾部落奉特定的动物、植物或某种自然物为祖先,以它为氏族组织的名号和区别婚姻的界限(同一图腾部落内不得通婚),对它进行血缘崇拜,图腾物与祖先,是二位一体的,它与部落人民之间,是直接的转生关系,也就是说是由动物魂魄进入凡人女体而形成的婴儿。在神圣动物和凡间女人之间,又有了生殖行为、性关系,这就是极为神圣的血缘纽带。一个婴儿的产生,不是妇人与其夫性行为的结果,而是妇女与熊、龙、鸟……任何一种图腾神物间性关系的结果。具体到蛇(龙)
图腾部落,其婴儿的出生是女人与蛇神之间性关系的结果,由此产生了大量蛇(龙)感生神话。蛇神婚以及感生神话的实质是原始先民认为人与蛇之间可以发生性关系及生殖行为,这是原始人认为人兽可以通婚观念的体现。人蛇神之间的性关系,伴随着蛇(龙)图腾信仰,一代一代地重复记忆进入了人类意识的底层,并在后世逐渐形成了人蛇恋故事的母题。在原始时期人兽通婚观念的潜意识影响下,中国文学出现大批的人与异类婚配的故事,他们五彩斑斓,炫丽多彩,构成文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有龙女、田螺、金鱼、孔雀、狐狸等等故事,其中最为有名又独具特色的就是人蛇恋故事。在历代文人笔记所记载的蛇精传说里面,开始出现蛇化女子与人结合的情节,但这种结合的结果,不是蛇精为兽性所驱,加害于人,便是男子因人妖相交而受到残害。《夷坚甲志》所记的一则故事,说一巨蟒化为妇人与僧结合,不数日这个僧人就死去了,这条巨蟒还前后使八人为之丧生。《李黄》及《李》和《西湖三塔记》这三篇故事,同样反映出这种人妖结合必使人丧生的观念。如《李》一文叙述李与一美女稍有接触,“闻名香入鼻”,归家后即“脑裂而卒”《西湖三塔记》也说白蛇所化的。白衣妇缠住奚宣赞,再三想取食其心肝这样的故事情节,既显示出古代人兽通婚观念的影响,又宣扬了后来才有的人妖不能共处的思想意识。蛇精幻化女子与人相恋最终置人于死地,可以看出这83第1期袁益梅: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渊源时的人们已将蛇精视为妖孽,人妖不能共处的观念已有压倒古代人兽通婚观念的趋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兽通婚只不过是先民们的一种虚妄幼稚的幻想罢了,然而,人们并不拒绝给这荒诞无稽的故事模型里添加新的时代精神,借此表达他们新的思想情趣。《白蛇传》传说就是这样一种传统的民间传说故事的框架和要求婚姻恋爱自由的民主精神的巧妙结合。[7](P285)《白蛇传》的核心结构是蛇化女子与人间男子结合,这既与上古蛇神婚以及蛇(龙)感生神话中所反映的原始的人蛇通婚观念有渊源关系,同时又不断汲取营养,获得了新的生命。白蛇传故事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大量富于人情味、现实性情节的加入,使它的内容大大丰富鲜活起来,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前进,受民主思想的冲刷,它的思想性、艺术性日益提
高。白娘子形象凝聚着历代人民的真挚情感,她身上的“恶”性即妖气愈来愈淡,“善”和“美”的本性愈来愈浓,终至成为一个十分理想完美的妇女典型,被誉为东方的爱神,承载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理想,对诗意的追求。白、许爱情故事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爱情故事。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古代神话中的蛇神到后来的蛇精传说直至白蛇传故事,是一脉相承的,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白蛇传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形象都能从古老的神话及传说中找到相似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之中,就蕴含和反映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的遗迹。作为“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故事,并非舶来品,而是在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孕育而成的。[参考文献][1]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A].茅盾说神话[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孙作云.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室壁画考释[J].文物,1977,(6).[4]钟敬文.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A].钟敬文民间文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5]闻一多.神话与诗[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6](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7]程蔷.试论白娘子形象反映的多种古代文化因素[A].中国古典文学论丛(4)[C].北京:人民文学版社,1986.[8](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9]傅道彬.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WhiteSnakeStory’sCulturalOriginsYUANYi-mei(DepartmentofLiteratureandNewsBroadcast,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China)Abstract:Thepaperdiscussedthatwhitesnakeinheritedanddevelopedancientsnakefairies’mythsandsnakedevils’talesintherespectsofman-snakewholeandman-snakelove,andthoughtthatwhitesnake’simpovementhaddeeplyculturalorigins.Keywords:man-snakewhole;man-snakelove;culturalorigins84殷都学刊2003年
篇八: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动画场景色彩设计——以《白蛇:缘起》为例
作者:靳旭莹来源:《设计》2020年第09期
摘要:文章目的是分析動画场景中不同色彩所表达的各类心理感受。采用实例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上映的国产动画《白蛇:缘起》中各种场景色彩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结论是电影各种场景中不同色彩的运用表达了不同视觉心理,动画电影场景所特有的色调、光影对观众的情绪、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对刻画角色、升华主题起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场景色彩视觉心理动画电影动画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5-0050-03
Abstract:ThepurposeofthjoarDcleistoanalyzevariouspsychologicalfeelingsexpressedbydifferentcoloroinanimationsceneoByusingthemethodofcaseanalysis,theuseofvariousscenecolorointhedomesticanimationWhiteSnake:Origin,whichwaoreleaoedinJanuary2019,wasanalyzedTheconcluslonisthattheuseOfdifferentcolorsinvariousscenesofthefilmexpressesdifferentvisualpoychologyTheuniquetoneandlightandshadowoftheanimatedmoviesceneshaveanimpactonthemoodandpsychologicalactivitiesoftheaudience,andplayagreatroleinportrayingrolesandsublimatingthemes
Keywords:SceneColor
VisuaIPsychologyAnimatedfilmAnimationdesign
引言
动画场景的色彩能够营造一种情绪和内容。不同的色彩表达出了不同的心理感受。这种理感受是一种由视觉刺激加大众自身直观情绪的有机结合。色彩所带来的视觉上的影响更多的是大众的认知与理解。色彩心理学中指出人的色彩感受是一种知觉的理解以及情感上的认同,甚至是具体的思想理解。此种心理学中诠释的变化形象是多样性的。
近几年国产动画不断崛起,从2015年暑假的《西游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到2019年1月的《白蛇:缘起》。这些优秀的国产动画,无论是从口碑还是票房,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深受业界的好评。其中《西游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传说故事改编而成。《白蛇:缘起>主要以白素贞和许仙的民间故事为背景,算是“旧事重提”,采取了“另”类的故事描述方式,诠释了一部动画版的《新白娘子传奇》。
一、场景中色彩的作用
(一)营造温馨气氛
不同的色彩组合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感受,通过色相、明度、饱和度表达不同的气氛。一般表现温馨、具有一定回忆效果的场景气氛,通常用暖色调表示,少量使用对比色。这种对比方式在色相环中相差90°左右,明度基调为中中调,纯度适中。在影视剧中,使用暖色调来表达氛围的作品很多,比如上世纪90年代反映改革开放的电视剧《情满珠江》。《白蛇:缘起》中在讲述小白和阿宣的回忆内容时,大量的采用了暖色调来烘托回忆的气氛。其中场景中红色的枫叶树林和金色的余晖,营造出了一种满满的回忆感,让观众产生一种美好回忆的共鸣感。同时也烘托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甜蜜与炙热。
(二)营造神秘气氛
紫色或绿色可以营造出神秘、恐怖的氛围,其中明度较低。在光源方面,主要采用暖黄色,色调主要使用低调。在《白蛇:缘起》中,开篇里小白去刺杀国师的情节中,场景设计为夜晚,色彩主要使用的是黑色和紫色,灯光色彩为暖黄色。其中国师炼药的场景色为紫色为主,光源设计为点光源,灯光颜色为浅紫色。紫色能够烘托出一种神秘诡异的色彩,让观众产生一种恐怖的心理反应。《白蛇:缘起>中,蛇洞的场景色以绿色为主,色调为低短调,为观众创造出一种神秘感,其中绿色的背景和蛇母的金色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蛇母法力高强的特点。
(三)营造平静气氛
一般用来表现平静的心情,寒冷的季节,凌晨、晚上或特定环境等等,以同种或同类冷色为主调,运用少量明度接近的对比色加以丰富变化。在色相环上属于类似色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色相环当中30°左右的范围,明度基调为高中调或中长调。《白蛇:缘起>中在讲述阿宣和小白的前世故事时,尤其是在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的剧情中,剧情发生在傍晚的村庄,场景色
彩采用了暖色调以黄色为主。当画面切换到阿宣带小白去寻找记忆时,画面的色彩以中低调为主,为了让画面有一定的生机,场景中添加了大片红色的枫树、红色的地表植物和绿色的草地,从而营造出一种爱意萌生的绚烂与多彩。在娓娓的叙述过程中,没有复杂的情绪,没有紧张的情节时,运用对比较弱的同类冷色,能够让人心情平静舒畅,引导故事的发展,调节叙事的节奏。
(四)营造忧郁气氛
一般忧郁情绪的营造,以偏冷的蓝绿色调为主调,画面色彩明度、纯度为弱对比,利用弱对比。当纯度和明度降低时,平静变成了忧郁,当纯度和明度持续降低时,气氛变得很压抑,在色相相同的情况下,明度和纯度稍许不同就会影响到整个情绪的变化。在《白蛇:缘起>尾声部分中,当国师到达捕蛇村打算使用困妖阵,吸取白蛇的元气为己所用时,整个场景的色调以低短调为主,色彩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压抑、忧郁的情绪。为了缓和场景和剧情的压抑感,画面中使用金黄色的元气,大红色的血液和墨绿色的法术等来进行调。这种鲜艳的色彩,来缓减观众的视觉疲劳。
二、《白蛇:缘起》场景色彩的应用
《白蛇:缘起》的场景大致可以分为野外、蛇洞、佛塔、村落、宫殿、宝青坊这六个地点。每个场景都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给予了不同的色彩设计,营造出了不同的视觉心理。
(一)宫殿场景
该场景为较早出现的一个场景,也是故事开端的诱因。正是有了宫殿刺杀失败,才有了后续一系列小白和阿宣的相遇、相知、相爱的全过程。该场景出现的时间是夜晚,因此色彩使用以黑色为主,主要是突出了刺杀事件的危险与保密。整个场景中色彩使用是低短调,烘托出了国师残暴以及其所做之事的诡秘感。尤其是国师在吸取蛇的元气时,采用了紫色,更加凸显了法术的神秘色彩。
(二)村落场景
村落也就是捕蛇村,它是阿宣和小白相遇相知的地点,也是两者情愫萌生的场所。在动画中该场景分别有三种色调,主要表现清晨、傍晚和夜晚三个时间段。清晨的村落,采用了冷色调以白色为主,营造出一种山雾缭绕,烟雨蒙蒙的视觉效果,也能够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黄、橙、红的三色树叶,给人一种温暖祥和的心理。傍晚的村落,场景中笼罩着灰色雾气,橙黄色的余晖和红色的枫树相互呼应,给人以一种温馨温暖的感觉,让观众能够体会出爱意萌发时的美好。夜晚的村落,按照剧情发展,主要发生事件是搜村和屠村。搜村时,场景的色调以蓝紫色的冷色调为主,色调为低短调为主。屠村时,场景色调以灰黑色调为主,烘托出恐怖和
阴森的氛围。在屠村时,电影画面中会不时有一缕阳光照射进来,给人以希望和气氛调节的作用,让人在紧张的氛围中得到一丝慰藉。
(三)蛇洞
蛇洞是蛇妖们聚集的场所。在该场景中以幽绿色的光源为主光,给人一种神秘幽暗的视觉感受。这些幽暗的绿光与蛇洞中的岩壁相得益彰,打破了传统认识上洞穴中暗黑的气氛,更增添了几分生机和神秘。这种冷色调的使用与金黄色的彩色蛇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蛇妖的形象更加醒目,让观众在黑暗的环境中能够迅速辨认出蛇妖。
(四)宝青坊
宝青坊是整个电影中最为特别的一个场景,整个电影的色调为低短调为主。宝青坊却以暖色调为主,在锻造间中更是以大胆而夸张的玫红色为背景色,加上色彩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热火朝天、热闹非凡的工作场面。兵器的锻造过程以工人做工的剪影动作表现,给人一种神秘感。当然这种场景色彩的设计也符合了宝青坊坊主狐狸精的本色。狐狸精本身就是一种善变,思想诡异妖的代表,因此狐妖所有的宝青坊也就具备了狐妖的本色即妖艳。用场景色彩采用绚丽的设计,虽然整体沉稳感不足,高饱和度,带给人以一种庸俗印象。这一点完全符合狐妖的本色。
(五)佛塔
佛塔是动画中出现时间较长,也是男女主人公感情迅速升温的场所。佛塔的场景设计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塔中,另一个是塔底。塔底又可分成密道、五行八卦阵和镇妖法阵三个场景。塔中的色调主要是烛火为主的,暖光源所散发的环境光。烛火将塔中的四周呈现出暖橘色。塔底的密道仍然采用的烛火所映射出的暖光,让整个场景呈现出一种安静而又温暖的感觉。五行八卦阵,该场景以中国古代的五行八卦为背景。整个场景采用墨绿色的色调。加上阵中巨龙所吐出的橙红色、浅蓝色及绿色的火焰,给观众制造了一种紧张的心理感受,让银幕前的观众为动画中的男女命运担忧。佛塔低的镇妖法阵,场景色为金色,金色的地面、金色的咒语、金色的佛像,橘黄色的烛光。金色给人以一种庄严肃穆,让人敬畏。也就是在镇妖法阵中阿宣和小白的感情发生了质的变化,两人从相知、相遇到相爱,最后到刻骨铭心永生难忘。其中在阿宣和小白感情深化的同时,场景色彩变得柔和,色调中添加了些许的白色,让原先严肃的氛围,变得更加柔美,让观众感受到爱情的美妙。
(六)野外
《白蛇:缘起》中野外场景较多,有山间、湖面、森林、草地、困妖阵等场景。
山间场景中主要是山的深青色为主,山上红色的树木与青色的山脉形成了对比,产生了一种奇幻色彩。
湖面场景主要是以湖面所反射的灰绿光线为主,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湖面上笼罩了浅灰色的水雾,更为神秘色彩添色不少。碧绿的湖水和灰黑色的悬崖及崖中零零点点的绿色树木,营造出了一种山清水秀,心曠神恰的感受。在这一场景中,阿宣和小白的爱情在不断发展。小白对阿宣的感情从最初的感激到相恋。同时阿宣对小白的不离不弃,尽管人妖殊途,但仍然不能阻挡阿宣的爱情之火。
森林场景中主要有两种色彩一种是以红色枫树林为主的,另一种是以金黄色银杏树林为主。这两种色彩分别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环境情感。前者,红色的枫树林是捕蛇村中树木的主色调,主要能够起到一种调和色彩的作用,尤其是在黑暗的夜晚,红色的枫树显得十分醒目,减少了人们的恐惧感。后者,金黄色的银杏树林。该场景主要出现在阿宣和小白爱情发展阶段和阿宣变成妖时出现。金色调凸显了一种希望和光芒四射的视觉效果。
草地场景中以绿色为主,草地上大片的蒲公英,为草地的绿色添加了生动感,随风起舞的蒲公英种子,与浅黄色的余光,勾画出了一副唯美的画面,让观众流连忘返,沉醉在美丽的风景中,更陶醉于男女主人公的甜美爱情中。草地场景中飘零的桃花,使得小白的回忆充斥着浪漫色彩。这些都是场景设计师们的精心设计的杰作。
困妖阵是结尾处出现的场景之一,场景设计以风雪寒冷为主要环境,使用了冷色调,表现出严寒刺骨的环境特征。凛冽的寒风,四处飞溅的冰刺和巨石。在这种环境中,阿宣为了爱情,为了保护小白宁愿牺牲自己,小白耗尽所有法力护住了阿宣的最后一缕魂魄。他们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经历了恶劣环境的考验,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为后续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三、《白蛇:缘起》水墨画的场景设计
水墨画的场景设计主要出现在影片的三处地方分别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处。
(一)追忆
影片开头处用了将近1分钟的时间使用水墨画风格,呈现了白蛇饱受心魔折磨的画面。其中画面中以白色为主要背景色,用黑色的墨汁扩散效果将女主与现实进行剥离,使其坠落无尽深渊,大量的白色色彩的运用,使人们产生深不见底的空间感。画面随之而来的是由黑色墨汁幻化而成的手形锁链,将女主捆绑起来,让她挣扎,昏厥,下落。让观众不禁思考发生了什么?她怎么了?白色,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心理体验,大范围的白色使用同时又会让人产生不断地思索,营造一种遐想的视觉空间感。大幅的留白,表现了女主思维上的克制与压抑。在白色背景中,使用液体扩散的动画效果,让人的思维与液体的扩散融为一体,观众的思维犹如扩散效应一般展开想象。
二、《白蛇:缘起》场景色彩的应用
《白蛇:缘起》的场景大致可以分为野外、蛇洞、佛塔、村落、宫殿、宝青坊这六个地点。每个场景都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给予了不同的色彩设计,营造出了不同的视觉心理。
(一)宫殿场景
该场景为较早出现的一个场景,也是故事开端的诱因。正是有了宫殿刺杀失败,才有了后续一系列小白和阿宣的相遇、相知、相爱的全过程。该场景出现的时间是夜晚,因此色彩使用以黑色为主,主要是突出了刺杀事件的危险与保密。整个场景中色彩使用是低短调,烘托出了国师残暴以及其所做之事的诡秘感。尤其是国师在吸取蛇的元气时,采用了紫色,更加凸显了法术的神秘色彩。
(二)村落场景
村落也就是捕蛇村,它是阿宣和小白相遇相知的地点,也是两者情愫萌生的场所。在动画中该场景分别有三种色调,主要表现清晨、傍晚和夜晚三个时间段。清晨的村落,采用了冷色调以白色为主,营造出一种山雾缭绕,烟雨蒙蒙的视觉效果,也能够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黄、橙、红的三色树叶,给人一种温暖祥和的心理。傍晚的村落,场景中笼罩着灰色雾气,橙黄色的余晖和红色的枫树相互呼应,给人以一种温馨温暖的感觉,让观众能够体会出爱意萌发时的美好。夜晚的村落,按照剧情发展,主要发生事件是搜村和屠村。搜村时,场景的色调以蓝紫色的冷色调为主,色调为低短调为主。屠村时,场景色调以灰黑色调为主,烘托出恐怖和阴森的氛围。在屠村时,电影画面中会不时有一缕阳光照射进来,给人以希望和气氛调节的作用,让人在紧张的氛围中得到一丝慰藉。
(三)蛇洞
蛇洞是蛇妖们聚集的场所。在该场景中以幽绿色的光源为主光,给人一种神秘幽暗的视觉感受。这些幽暗的绿光与蛇洞中的岩壁相得益彰,打破了传统认识上洞穴中暗黑的气氛,更增添了几分生机和神秘。这种冷色调的使用与金黄色的彩色蛇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蛇妖的形象更加醒目,让观众在黑暗的环境中能够迅速辨认出蛇妖。
(四)宝青坊
宝青坊是整个电影中最为特别的一个场景,整个电影的色调为低短调为主。宝青坊却以暖色调为主,在锻造间中更是以大胆而夸张的玫红色为背景色,加上色彩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热火朝天、热闹非凡的工作场面。兵器的锻造过程以工人做工的剪影动作表现,给人一种神秘感。当然这种场景色彩的设计也符合了宝青坊坊主狐狸精的本色。狐狸精本身就是一种善变,思想诡异妖的代表,因此狐妖所有的宝青坊也就具备了狐妖的本色即妖艳。用场景色彩采用绚
丽的设计,虽然整体沉稳感不足,高饱和度,带给人以一种庸俗印象。这一点完全符合狐妖的本色。
(五)佛塔
佛塔是动画中出现时间较长,也是男女主人公感情迅速升温的场所。佛塔的场景设计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塔中,另一个是塔底。塔底又可分成密道、五行八卦阵和镇妖法阵三个场景。塔中的色调主要是烛火为主的,暖光源所散发的环境光。烛火将塔中的四周呈现出暖橘色。塔底的密道仍然采用的烛火所映射出的暖光,让整个场景呈现出一种安静而又温暖的感觉。五行八卦阵,该场景以中国古代的五行八卦为背景。整个场景采用墨绿色的色调。加上阵中巨龙所吐出的橙红色、浅蓝色及绿色的火焰,给观众制造了一种紧张的心理感受,让银幕前的观众为动画中的男女命运担忧。佛塔低的镇妖法阵,场景色为金色,金色的地面、金色的咒语、金色的佛像,橘黄色的烛光。金色给人以一种庄严肃穆,让人敬畏。也就是在镇妖法阵中阿宣和小白的感情发生了质的变化,两人从相知、相遇到相爱,最后到刻骨铭心永生难忘。其中在阿宣和小白感情深化的同时,场景色彩变得柔和,色调中添加了些许的白色,让原先严肃的氛围,变得更加柔美,让观众感受到爱情的美妙。
(六)野外
《白蛇:缘起》中野外场景较多,有山间、湖面、森林、草地、困妖阵等场景。
山间场景中主要是山的深青色为主,山上红色的树木与青色的山脉形成了对比,产生了一种奇幻色彩。
湖面场景主要是以湖面所反射的灰绿光线为主,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湖面上笼罩了浅灰色的水雾,更为神秘色彩添色不少。碧绿的湖水和灰黑色的悬崖及崖中零零点点的绿色树木,营造出了一种山清水秀,心旷神恰的感受。在这一场景中,阿宣和小白的爱情在不断发展。小白对阿宣的感情从最初的感激到相恋。同时阿宣对小白的不离不弃,尽管人妖殊途,但仍然不能阻挡阿宣的爱情之火。
森林场景中主要有两种色彩一种是以红色枫树林为主的,另一种是以金黄色银杏树林为主。这两种色彩分别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环境情感。前者,红色的枫树林是捕蛇村中树木的主色调,主要能够起到一种调和色彩的作用,尤其是在黑暗的夜晚,红色的枫树显得十分醒目,减少了人们的恐惧感。后者,金黄色的银杏树林。该场景主要出現在阿宣和小白爱情发展阶段和阿宣变成妖时出现。金色调凸显了一种希望和光芒四射的视觉效果。
草地场景中以绿色为主,草地上大片的蒲公英,为草地的绿色添加了生动感,随风起舞的蒲公英种子,与浅黄色的余光,勾画出了一副唯美的画面,让观众流连忘返,沉醉在美丽的风
景中,更陶醉于男女主人公的甜美爱情中。草地场景中飘零的桃花,使得小白的回忆充斥着浪漫色彩。这些都是场景设计师们的精心设计的杰作。
困妖阵是结尾处出现的场景之一,场景设计以风雪寒冷为主要环境,使用了冷色调,表现出严寒刺骨的环境特征。凛冽的寒风,四处飞溅的冰刺和巨石。在这种环境中,阿宣为了爱情,为了保护小白宁愿牺牲自己,小白耗尽所有法力护住了阿宣的最后一缕魂魄。他们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经历了恶劣环境的考验,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为后续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三、《白蛇:缘起》水墨画的场景设计
水墨画的场景设计主要出现在影片的三处地方分别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处。
(一)追忆
影片开头处用了将近1分钟的时间使用水墨画风格,呈现了白蛇饱受心魔折磨的画面。其中画面中以白色为主要背景色,用黑色的墨汁扩散效果将女主与现实进行剥离,使其坠落无尽深渊,大量的白色色彩的运用,使人们产生深不见底的空间感。画面随之而来的是由黑色墨汁幻化而成的手形锁链,将女主捆绑起来,让她挣扎,昏厥,下落。让观众不禁思考发生了什么?她怎么了?白色,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心理体验,大范围的白色使用同时又会让人产生不断地思索,营造一种遐想的视觉空间感。大幅的留白,表现了女主思维上的克制与压抑。在白色背景中,使用液体扩散的动画效果,让人的思维与液体的扩散融为一体,观众的思维犹如扩散效应一般展开想象。
篇九: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白蛇缘起观后感人间多的是长着两条腿的恶人,长条尾巴怎么了?——《白蛇:缘起》二刷白蛇以后我想,果然我还是想写个影评的,权当记录——“人生苦多乐少,多记些美好的事儿,痛痛快快活一回。”《白蛇·缘起》,动画,爱情,奇幻,1月11日上映以来,赞美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人说这是国漫的崛起,被画风圈粉。有人觉得人物塑造出彩,引人入胜。有人觉得制作态度很好,配音精良。当然,批评的声音也有,诸如剧情俗套没有新意,情节节奏不好,铺垫太长,爱情来得过于目的性。也就是所谓的“画风我给十分,但咱能找一个好点的编剧吗?”不过我并不认同此类批评,其一,剧情的过渡既不生硬,也不慢,干脆说十分自然。白蛇与阿宣,从相遇、相识到相爱,一切仿佛渴了就该喝水一样自然而然,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打开方式。其次,我二刷这部电影就是因为它的剧情,一份理想的爱情,可念而求之不得的爱情。我爱你——所以不禁偏袒:“人间多的是长着两条腿的恶人,长条尾巴怎么了?”所以甘心改变:“如此一来,未来有一天,你可能会后悔。”“如果不能在一起,我现在就会后悔!”1
“况且我吸走你的精气,就算你变成妖怪,也只能是天地间最弱最小的妖怪。”“无论如何,我都认了。”所以真心发誓:“人妖两途,天道无情,但你我之间是有的。我会回来的,等我。”所以以卵击石:“我虽然是个最弱最小的妖,但我会拚尽全力去保护你。”所以为你担当:“阿宣,现在我的法力都被吸光了……”“这下你再也推不开我了。”所以无论怎样或大或小的危险,明明是那样弱小的一个人,却总挡在身旁人面前。他是正义的,同时爱给了他勇气。即便是背叛世界,我也不愿与你为敌。虽然是过于理想的事,可遥不可及的'东西总是吸引人。最后,看过他轮回转世,一句“谢谢官人”,《新白娘子传奇》的旋律悠悠响起,画上了一个句点,更不失为一次升华。最后想说,电影很好,但国漫真的崛起了吗?这么多年过去,国漫基本解决了态度不好、制作糟糕、取向低龄等问题。真正摆在国漫面前的桎梏是“写出属于动画的剧本”,而不是一个以真人形式亦能拍摄的故事。动画的意义不是给剧作潦草遮羞,而是为了展现想象力,展现现实世界无法展现的东西。不过,“不妨不妨,我们来日方长。”今天,爸爸妈妈陪我去电影院观看动画片《白蛇。缘起》。
2
动画片《白蛇。缘起》演绎了白蛇和许宣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观影结束后,妈妈提议大家简单明了地写一下观影感受。大家一同亮答案。我和妈妈写的是珍惜,爸爸写的是且行且珍惜。看来英雄所见略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珍惜我们所面对的。我很幸福,有爱我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和小伙伴,我要好好珍惜这一切。虽然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可永远持有这份幸福同样需要奋斗,通过奋斗为这份幸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出现了许多次:人生在世,苦多乐少。我问爸爸:人生在世,苦多乐少。可人为什么还要活着。爸爸一愣,说:用语言告诉你,人为什么活着,太抽象,空洞,不好理解,行胜于言,你观察爸爸平时的所作所为,慢慢就会明白人为什么活着。
开头梦境极具水墨画风格,大幅留白,表达克制。影片中的静物建模真是无可挑剔,人物建模虽然还有进步空间,但看到塔下相拥时头发的特写,小白的头发模型应当是具体到每根了,制作用心如此,质量可期。人物动作打斗流畅,眼神的微动作也有不同程度刻画。其他配角的平常动作稍显帧率不足,比如捕蛇村照顾小白的老婆婆。但是在人工智能生成模型发展势头如此繁华的情况下,自动补足配角的帧率指日可待。
关于剧情方面,线索明显,以一只头钗串起全部故事:作为小白回想五百年前的引子,作为小白暗杀国师的武器,作为小白恢复记忆的媒介,作为与国师弟子的小高潮作战的反败为胜的关键宝贝,最重要的是作为五百年后西湖相遇许仙搭赸用的开场白。
情节流畅,大部份的处境转折也预先留有伏笔,比如屡次许宣说的平时爱看着五行八卦之说,因而在镇妖塔下以八卦找到生门,在最后国师布下的元神具灭阵中以二十八星宿找到生门,虽未能脱逃,但是往生门方向的移动也使得最后才轮到他们俩伏法看起来更加公道,而不是单纯的情节需要。影片中的感情线索,干净爽利,小白与许宣像极了当年的刘亦菲与胡歌,像极了美得不可一世的赵灵儿与李逍遥。
3
春节前先是在电脑上看了个盗版,前两天看见有个影院还在上映,就过去补了一张电影票。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这么好的国产动画片,要支持,而且要真金白银的支持。
从国产动画片这个角度说开来,最近几年国产动画真的很好,而且是一部比一部好。最开始的《魁拔》,剧情还不错,不过其他方面一般般,算不上大制作。后来《大圣归来》,剧情和制作都挺不错的了。借着孙大圣的旗号,剧本改编的也不错,动画效果也很好。我现在办公桌上的鼠标垫还是大圣归来主题的。个人最喜欢的是《大鱼海棠》。虽然这部电影在豆瓣上面褒贬不一,不过个人很喜欢,原因就在于里面有很多的中国元素,如:祝融、贵州客家土楼、中国风的神话体系、人性与爱情、等等。这些电影,都是用心之作。国产的东西,并不是挂上支持国产几个字就能让我心动、支持的。用户又不傻,心是要用心去换的。直到今天这个《白蛇·缘起》,更加惊艳,原因就在于,从制作水平上来看,已经看不出它和好莱坞一流动画电影的区别了。而且,它还是中国的!就像当我们国产手机的性能、工艺、品质已经和苹果手机持平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还要多花钱买苹果呢?
不过真的让我觉得好的是他的剧情。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白娘子的故事、就知道法海、许仙和雷峰塔。到杭州出差的时候,还特意抽时间去雷峰塔看看。不过,没有任何人给我讲过白娘子前传。在传统的故事中,白娘子爱上许仙就是妖精的本性;而在这个故事中,原来另有渊源。这让我想起来另外一个故事:一个痴情女子,为了再见心上人一面,宁愿化身一座桥、忍受五百年的风吹日晒。我看了这个电影才知道,原来,白娘子也是如此这般的痴情女子啊。在众多的妖精故事中,纵然妖精有种种的恶,但我发现,妖一旦动了情,要比人痴情得多。或者换个角度说,妖不像人那样薄情寡义。这么说,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我想起李碧华的《青蛇》,也是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当白蛇在塔底呆了五百年后,到了中国的文革时期,雷峰塔被一个许姓的红卫兵率人推倒,白蛇出来的第一句话是:是他回来找我了。李碧华也给白蛇这样一个还算好的归宿吧。挺好。
《白蛇缘起》是今年出产的一部国产巨作,它讲述了一段奇幻的爱情故事,是根据《白蛇传》改编而来的一部国产动画巨作。
4
一直以来,中国的电影都以武打片而闻名,谈起中国的动漫就觉得很不值一提了。中国的国民看的大部分动画也都是国外的,甚至是伴随着我们这一代长大的《哆啦A梦》、《蜘蛛侠》、《中华小当家》也都是国外的。国产动漫一直不被看好,但就从《大鱼海棠》播出后,不少网友都直呼国漫崛起了!的确,国漫正在以强劲的势头崛起。《大鱼海棠》和《白蛇缘起》都是国产巨作,这两部也是我都看过了的。相较于《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的制作就更加得精致、精良,当然这也有《大鱼海棠》是先播出,专业技术还不够成熟的原因。
《白蛇缘起》的画面处理令人赞叹,人物动作灵活,无停滞感,人物神态细致、耐人寻味,画风采用了中国古代水墨丹青山水画的效果,人物以泼墨的形式出场,画风唯美就拿开场的花来说吧,每朵花的花瓣都很清楚,花瓣细腻,又具有其活力。
《白蛇缘起》讲述了白蛇小白在受伤失忆后被人类少年阿宣所救并收留,在寻找线索的冒险之旅中,两人萌生爱慕之情。可自古人妖殊途,处在对立方的两人结局也确实不怎么美好,可爱情最美不在结局,而在其过程。两人即将魂飞魄散时,村民们来救了他们,小白为了保住阿宣的魂魄,付出了自己几百年的修为。这部电影包含了至纯至真的爱情,封建但淳朴的村民的善良,与坏人的自私、贪婪形成对比,村民之前的愚昧与之后的善良对比,更说明善能唤起他人的善
电影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既然来到这世上,当然想着能在这天地间自由自在地走一遭,在这世上,我们有许多不得已,但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地看待生活,乐观地去对待每一件事,不要让人生留有遗憾。同时,这部影片不仅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而且还表现了许多中国古代的人性,不管是美的还是丑恶的,它都完美地将其展现了出来。无论如何,国漫真的崛起了,这部影片是值得一看的,同时也期待下一部的播出!
【白蛇缘起观后感】
5
篇十: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现代文化时尚和传媒变革的冲击口头讲述的白蛇传正在衰落民间能够完整讲述这个故事的文化传承人寥寥无几且大多年事已高后继乏人而其它文艺形式对该题材的改编再创作则又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白蛇传成了必须面对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蛇传传说
白蛇传又名白娘子传奇、雷峰塔传奇等,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讲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化为白娘子(白素贞),携青蛇小青来到杭州西湖,与药店伙计许仙(宣)相遇相恋结姻,复遭和尚法海横加干涉等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
白蛇传传说
白蛇传故事肇于唐、五代,基本成型于南宋时期的杭州,至迟到元朝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明清以降,民间的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搬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白蛇传最终成为涉及故事、歌谣、宝卷、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以至电影、电视、动漫、舞蹈、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其影响随之不断扩大,最终流布全国、家喻户晓,并远播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等许多国家。白蛇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宝库,它故事奇崛,人物生动丰满,所塑造的白娘子,是中国艺术长廊中一个重要的典型形象。故事所反映出的南宋以来不同时期主要社会思想、信仰与价值观的对立、碰撞、演变,以及对民族深层
心理的展示,也有着重要的历史认知价值。白蛇传传说白蛇传中的民风民俗内容也极其丰厚,多层次地反映了江南的风土人情。而对于这一传说主要的发生地杭州而言,白蛇传与断桥、雷峰塔、与西湖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使杭州、使西湖具有了更为丰厚的文化内涵。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现代文化时尚和传媒变革的冲击,口头讲述的白蛇传正在衰落,民间能够完整讲述这个故事的文化传承人寥寥无几,且大多年事已高,后继乏人,而其它文艺形式对该题材的改编再创作则又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白蛇传,成了必须面对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白蛇传传说“白蛇传”是一个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反封建的爱情悲剧。人们对悲剧女主人公的爱称是白娘子。据说,她原是一条白蛇,和一条青蛇在深山中修炼了一千年,能变人形。由于不甘山中修行的寂寞生活,化为主婢,取名白素贞和小青儿,来到了繁华锦绣的西子湖畔,寻找人间的自由幸福生活。桃红柳绿的清明时节,杭州城里一个药铺伙计许仙去灵隐附近上坟。归途风狂雨骤,难以步行,只得在断桥雇船回家。白娘子和青儿相中了年青的许仙。白在桥边要求搭许仙的船
回家,许仙慨然允诺。在涌金门上岸时,雨不停,许仙将伞借给了她们主婢俩,自己淋雨回城。第二天,许仙如约前来白家取伞,受到了盛情接待。终于由小青说合,二人当晚成婚。故事原是这样发展的:成婚缺少费用,由小青施展法术,盗得钱塘县的官库银两,第二天就被发觉了。许仙被捕,发配镇江。白娘子和青儿最后也赶到镇江,找到了许仙。他们开了一爿药店,施舍药物,为人看病,很受当地人欢迎。生活非常美满。
白蛇传传说镇江金山寺住持法海,是个神通广大的和尚。他知道白娘子的来历,认为江南佛地,岂容妖孽栖身?!于是借化缘登门挑拨离间。许仙原先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的爱妻会是白蛇的化身。但经不起法海苦劝,终于在端午节这一天,硬让白娘子饮了雄黄酒。结果,揭开了罗帐,妻子果然变成了白蛇。许仙晕倒在地,性命垂危。白素贞醒来,不顾千难万险,上蓬莱仙岛盗取仙草救治许仙。许仙病愈后又受了法海的挑拨,上金山寺还愿。法海要许仙随他出家,并软禁了他。白蛇前去索夫,百般哀求无效,反遭辱骂。她和青儿无可奈何,于是就发动了虾兵蟹将,将长江倒流,水漫金山。法海也召来了天兵天将镇压。经过一场苦战,白娘子因为怀有身孕,终于败下阵来,和青儿遁回杭
州。
白蛇传传说许仙趁双方混战之际也逃回杭州,和白娘子、青儿在断桥邂逅重逢。白娘子责备许仙轻信;青儿则恨许仙负心,举剑要杀他。后许仙自认错误,三人言归于好,把仇恨集中到法海身上。由于白将分娩,大家一起到许的姐夫家安身。这就是著名的《断桥相会》。白娘子生了男孩许仕林,正在喜庆满月时,法海赶来了。他祭起金钵,把白蛇镇压在雷峰塔下,宣称要待塔倒时才许她重见天日。但在“合钵”时,青儿逃走了。她在山中修炼了许多年,学得一身法术,终于推倒了雷峰塔,救出白蛇,一起升天。被打败的法海无处容身,只得躲进蟹壳。——吃螃蟹,剥开背壳,里面有个“秃头和尚”,据说,它就是法海。白蛇传传说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
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白蛇传传说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
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白蛇传传说
中国民间代代相传的爱情故事《白蛇传》的“出生地”终于有了结论,在近日文化部公布的《关于公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中》,镇江市申报的《白蛇传传说》榜上有名。据上海《新民晚报》报道,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故事最早发源地在镇江,初唐时镇江就有了金山寺和尚降伏白蛇的原始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已成为中国人民一句流行的口头俗语,并收录进了《汉语大词典》。“金山寺”、“保和堂”、“白龙洞”、“法海洞”等镇江现有的景观,既是《白蛇传》故事的左证,又成为可以印证的“可信物”,是《白蛇传》口头遗产的重要依据。91岁高龄的著名民间文艺学家王骧先生认为:白蛇传的镇江源,“不仅确实存在,而且比杭州一源的产生时代更早一些,故事情节也更为具体。”
白蛇传传说千百年来,镇江已形成了一个以《白蛇传传说》口头传承的文化空间,在民间不停地用各种形式重复展演着《白蛇传传说》文化遗存。每逢端午佳节,镇江有游览金山的习俗,参观白龙洞、法海洞,青年男女跪拜白娘娘,誓表永远恩爱。镇江各个剧场、书场(在农村搭台演出)都轮番演出有关《白蛇传》的戏曲、曲艺,民间戏曲《上金山》、清曲《水漫金山》等就是代表作;在老百姓家里,每到端午节,家家户
户喝“雄黄酒”,演述与《白蛇传传说》有关的故事等;每家中药店门口均发放中草药熬制的免费避暑汤药……所有这些与《白蛇传传说》有关的特异民俗事项,都成为镇江《白蛇传传说》文化空间的文化要素。
篇十一: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浅析大IP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的美学特征潘润【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9(000)019【总页数】2页(P170-171)【关键词】国产动漫电影;IP;《白蛇:缘起》【作者】潘润【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5
一、国产动画电影近些年来的表现国产动画电影中《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被称为“三大”,“三大”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优秀代表,但是也都有缺点。国产动画电影需要的是一部在各个方面都没有短板的代表作,它可以不在各个方面都拔尖或无可挑剔,但是不能有非常明显的短板。《白蛇:缘起》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虽然影片由中美合拍,但是华纳电影公司只负责资金投入,所以我们可以把《白蛇:缘起》当国产影片来对待。大多数的国产动漫电影的内容依旧停留在低龄化的阶段,这些国产动画电影,只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观影要求。《白蛇:缘起》的创作团队充分的将故事扩展到前一世,以此对原有的IP进行了扩展,在原有基础上给观众讲述了一段动人的趣事。
虽然影片取自国人都熟悉的大IP白蛇传,并且作为动漫电影的形式上映,但是并不同于以往的合家欢类型,相反,从影片比较专注在爱情的虐恋,里面又有一些尺度比较大的镜头来看,影片面向的应该是比“合家欢”更大年龄一些的青年,又或者是成人,而实际上,这类非合家欢动画电影在当前的院线中是相当罕见的。[2]二、《白蛇:缘起》的艺术特色分析追光动画在创作《白蛇:缘起》这部影片时立足于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并结合了国内最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影片对于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与技术的结合运用值得同行的分析和学习。在故事创作上也没有归于俗套,在传统白蛇的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保留了传统的框架加入了新的故事元素和人物形象。电影在视听语言上的表现更是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了一个标杆,其画面风格、音乐、剪辑节奏的把握都恰到好处,完美的融合在了影片之中。下面笔者将一一分析《白蛇:缘起》的艺术特色,借此寻找动画大IP电影创作中的可取之处。(一)旧IP基础上故事的创新《白蛇:缘起》的背景主要发生在晚唐年间,大唐皇上痴迷修道成仙,国师命令百姓去捕蛇,白蛇受命于她的师傅去刺杀国师,结果白蛇刺杀没能成功,偶然间来到永州城外的一个捕蛇村里认识了年轻男主许宣。故事里的白蛇就是观众熟悉的白素贞,男主角许宣则是许仙的前世凡人身份。这一主要人物的设定可以体现主创团队在编写剧本时的良苦用心。《白蛇:缘起》在剧情上的改动做到了对传统白蛇IP的颠覆和继承的二者统一。阿宣不是一个读书人,他也不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他是奔跑在大山大河之间的活泼少年,善良、勇敢、调皮可爱,不同于传统的IP设定,其中与传统白蛇传人物设定上的差别十分有趣。《白蛇:缘起》对传统故事的大胆成功改编可以给我们对于传统IP翻拍很大的启示,由于旧的大IP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未免太过熟悉,所以我们可以在不破坏IP整体的基础上对旧IP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此来达到别出心裁的效果,让观众眼前一亮。跳出经典,创造新的故事需
要慎重的对待,并不是意味着随意改编。(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文化吸引力《白蛇:缘起》视觉风格上运用了中国画的艺术元素,通过写意的表现方式,增添了画面视觉的空灵和通透感。[3]在动漫电影《大圣归来》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影片之所以成功,对于中国特色文化的完美表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国产动漫电影必须要在大IP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文化吸引力,这是国产IP本来的优势。[4]国产动漫电影的制作要具备民族性,不能盲目的效仿国外的动漫电影,很多时候只有民族的才能走向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充分的表现出中国特色文化才能更好地让国产动漫电影走出国门,为世界接受。(三)电影美学与先进动画技术结合在国内,追光动画这支团队致力于制作优秀的动漫电影,从一开始的《小门神》,后来的《阿唐奇遇》,再后来的《猫与桃花源》,追光致力于创作兼具美术和技术的优秀作品。影片的打斗分镜切换十分简洁迅速,令人目不暇接,营造了紧张刺激的气氛,在国产同类型作品中脱颖而出。其实国产动漫电影的技术在很多时候都是观众吐槽的地方,这也是很多观众不愿意走进影院的原因。其实,近些年很多国产动漫电影在技术方面都有了十分巨大的进步。(四)高水准的视听语言表现影片的整体制作水平非常高,不管是从人物动作,还是渲染质量,都可以说在国产3D动画中非常领先,甚至接近迪士尼的水准了。在这些年的技术积累中,追光动画在《白蛇:缘起》中的许多地方体现出了其技术的进步。在声音的制作上,《白蛇》以电子音乐、管弦乐器和民族音乐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使声音更加多元、饱满。这样一来,就突出了影片大气的风格,而且在不失中国古典韵味的同时又具有现代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大大拉近了影片与年轻人的距离。影片中,划船的老人带着阿宣和小白在湖上行进时,老人所吟唱的是《新白
娘子传奇》的片尾曲;影片后半部分,阿宣和小白在百年转世后相遇时,配乐也是来自《新白娘子传奇》,这其中的深层寓意便是两个人前世今生不解的缘分和那份直至世界尽头的一往情深。在青白二蛇大战国师,徒弟和主角二人初次进入宝青坊的片段中,影片在这两个风格截然不同、气氛差别很大的语境中使用了非常贴切的背景音乐和音效。前者采用了特殊的琴声表现战斗的激烈和紧张,烘托了气氛,充分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后者通过小狐狸声优语气的妩媚和迷幻的音效,完美表现了宝青坊的诡异和神秘,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在画面的风格表现上,用迪士尼的形式来塑造人物造型,但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中国风,女主的飘飘白衣、随风长发,无不在表现中国神话般的女性形象。《白蛇:缘起》的整体画面风格基于中国传统水墨画和现代审美的融合,在迎合现代观众审美趣味的同时兼具了中国古典美。在故事背景的呈现上,多以山川、田野以及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群为主,在影片剧本上,在改写和原本的IP上掌握的恰到好处,既让观众感到了其中的新意,又不失去原有的趣味,在传统中体现出了没有违和的创意。影片在项目管理上的进步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些进步也是追光一直以来的追求。故事之间没有断裂的点,是一个很好的方面。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在影片的大量场景和画面下,影片的节奏简洁快速,十分明快。影片紧凑的剧情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配合简练的人物台词以及画面的快速切换,极大的保留了观众的观影情绪。在影片结尾处的断桥相遇情节里又把原创剧情和中国观众熟悉的传统故事剧情结合在了一起,十分巧妙。三、《白蛇:缘起》给国产动漫电影IP良性发展带来的启示《白蛇:缘起》对于国产动漫电影来说不只是一部影片,它更像是国产动漫电影界的一次自我发言,是一次国产动漫电影的声明,证明了国产动漫电影有着光明的未来。说到不足之处,《白蛇:缘起》影片宣传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到位,这就导致了
在影片上映初期的票房并不高。其实电影中本来有很多打斗和创新的场面,但在宣传中官方展示更多的则是情感线。四、结语国产动漫电影的发展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不能幻想着一蹴而就,通过对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的美学分析和探究,希望中国动画电影制作人在对传统大IP的再创作时可以得到一定的借鉴,在传统IP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具备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相关文献】
[1]石晶.从国产动漫IP的崛起看当下文化自信[J].新闻战线,2018,(12):135-136.[2]《白蛇:缘起》对于中国动画的爱,“缘起缘未了”[DB/OL].豆瓣网,2019-01-18.[3]戈为,王坤茜.电影《白蛇:缘起》的美学意蕴[J].名作欣赏,2019,(15):173-174.[4]李璇璇.国产动漫电影宣传模式研究——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J].艺术科技,2016,(06):96.
篇十二: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浅析大IP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的美学特征
作者:潘润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19期
摘要:对于本土动画电影IP的挖掘和发展,欧美和日本早已十分成熟,拥有了非常完整的一套系统。在如今泛娱乐化的背景下,我国在网络文学和漫画IP发展方面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前景。而关于国产动漫电影来说,本土大IP的延伸一直没有一个良好的延续性和开拓性。日本在IP运营中以“漫画”为核心,不断地发展和延伸,现在已经在世界上以动漫大国的地位为人们所知晓。[1]2019年初《白蛇:缘起》的脱颖而出,让不少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崛起的希望。本文将主要通过对《白蛇:缘起》这一国产大IP动画电影美学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国产动画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产动漫电影IP《白蛇:缘起》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170-02
一、国产动画电影近些年来的表现
国产动画电影中《大圣歸来》《大鱼海棠》《大护法》被称为“三大”,“三大”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优秀代表,但是也都有缺点。国产动画电影需要的是一部在各个方面都没有短板的代表作,它可以不在各个方面都拔尖或无可挑剔,但是不能有非常明显的短板。《白蛇:缘起》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虽然影片由中美合拍,但是华纳电影公司只负责资金投入,所以我们可以把《白蛇:缘起》当国产影片来对待。大多数的国产动漫电影的内容依旧停留在低龄化的阶段,这些国产动画电影,只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观影要求。《白蛇:缘起》的创作团队充分的将故事扩展到前一世,以此对原有的IP进行了扩展,在原有基础上给观众讲述了一段动人的趣事。虽然影片取自国人都熟悉的大IP白蛇传,并且作为动漫电影的形式上映,但是并不同于以往的合家欢类型,相反,从影片比较专注在爱情的虐恋,里面又有一些尺度比较大的镜头来看,影片面向的应该是比“合家欢”更大年龄一些的青年,又或者是成人,而实际上,这类非合家欢动画电影在当前的院线中是相当罕见的。[2]
二、《白蛇:缘起》的艺术特色分析
追光动画在创作《白蛇:缘起》这部影片时立足于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并结合了国内最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影片对于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与技术的结合运用值得同行的分析和学习。在故事创作上也没有归于俗套,在传统白蛇的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保留了传统的框架加入了新的故事元素和人物形象。电影在视听语言上的表现更是为国产动画电影树
立了一个标杆,其画面风格、音乐、剪辑节奏的把握都恰到好处,完美的融合在了影片之中。下面笔者将一一分析《白蛇:缘起》的艺术特色,借此寻找动画大IP电影创作中的可取之处。
(一)旧IP基础上故事的创新
《白蛇:缘起》的背景主要发生在晚唐年间,大唐皇上痴迷修道成仙,国师命令百姓去捕蛇,白蛇受命于她的师傅去刺杀国师,结果白蛇刺杀没能成功,偶然间来到永州城外的一个捕蛇村里认识了年轻男主许宣。故事里的白蛇就是观众熟悉的白素贞,男主角许宣则是许仙的前世凡人身份。这一主要人物的设定可以体现主创团队在编写剧本时的良苦用心。《白蛇:缘起》在剧情上的改动做到了对传统白蛇IP的颠覆和继承的二者统一。阿宣不是一个读书人,他也不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他是奔跑在大山大河之间的活泼少年,善良、勇敢、调皮可爱,不同于传统的IP设定,其中与传统白蛇传人物设定上的差别十分有趣。《白蛇:缘起》对传统故事的大胆成功改编可以给我们对于传统IP翻拍很大的启示,由于旧的大IP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未免太过熟悉,所以我们可以在不破坏IP整体的基础上对旧IP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此来达到别出心裁的效果,让观众眼前一亮。跳出经典,创造新的故事需要慎重的对待,并不是意味着随意改编。
(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文化吸引力
《白蛇:缘起》视觉风格上运用了中国画的艺术元素,通过写意的表现方式,增添了画面视觉的空灵和通透感。[3]在动漫电影《大圣归来》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影片之所以成功,对于中国特色文化的完美表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国产动漫电影必须要在大IP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文化吸引力,这是国产IP本来的优势。[4]国产动漫电影的制作要具备民族性,不能盲目的效仿国外的动漫电影,很多时候只有民族的才能走向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充分的表现出中国特色文化才能更好地让国产动漫电影走出国门,为世界接受。
(三)电影美学与先进动画技术结合
在国内,追光动画这支团队致力于制作优秀的动漫电影,从一开始的《小门神》,后来的《阿唐奇遇》,再后来的《猫与桃花源》,追光致力于创作兼具美术和技术的优秀作品。影片的打斗分镜切换十分简洁迅速,令人目不暇接,营造了紧张刺激的气氛,在国产同类型作品中脱颖而出。其实国产动漫电影的技术在很多时候都是观众吐槽的地方,这也是很多观众不愿意走进影院的原因。其实,近些年很多国产动漫电影在技术方面都有了十分巨大的进步。
(四)高水准的视听语言表现
影片的整体制作水平非常高,不管是从人物动作,还是渲染质量,都可以说在国产3D动画中非常领先,甚至接近迪士尼的水准了。在这些年的技术积累中,追光动画在《白蛇:缘起》中的许多地方体现出了其技术的进步。
在声音的制作上,《白蛇》以电子音乐、管弦乐器和民族音乐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使声音更加多元、饱满。这样一来,就突出了影片大气的风格,而且在不失中国古典韵味的同时又具有现代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大大拉近了影片与年轻人的距离。影片中,划船的老人带着阿宣和小白在湖上行进时,老人所吟唱的是《新白娘子传奇》的片尾曲;影片后半部分,阿宣和小白在百年转世后相遇时,配乐也是来自《新白娘子传奇》,这其中的深层寓意便是两个人前世今生不解的缘分和那份直至世界尽头的一往情深。在青白二蛇大战国师,徒弟和主角二人初次进入宝青坊的片段中,影片在这两个风格截然不同、气氛差别很大的语境中使用了非常贴切的背景音乐和音效。前者采用了特殊的琴声表现战斗的激烈和紧张,烘托了气氛,充分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后者通过小狐狸声优语气的妩媚和迷幻的音效,完美表现了宝青坊的诡异和神秘,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篇十三: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浅谈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影片创作中的应用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教育的短缺,使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感到生疏。他们可能觉得娓娓道来的历史故事,往往不如现实题材的动画影视作品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带来的冲击力强大。本文重点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影片创作中的应用。关键词:传统文化动画影片应用在人类繁衍生息过程中积累下的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的薪火相传是人类文明稳定延续的根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就是人类文化的积累、发展和进步必备条件之一。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什么是传统文化?是个很难用几句话解释清楚的问题。总的来说,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2传统文化在动画影片创作中的应用2.1动画影片艺术中的传统文化精神1998年美国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优秀传统民间故事《木兰从军》改编的动画电影大片《花木兰》,重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迪士尼的创作者精心地设计了中国韵味所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情节,把中国传统孝女故事演绎成符合现代青年情感上和心理上的镜头语言,在全球取得轰动并传遍世界。动画大片《花木兰》从编剧、人物形象设计、分镜头语言以及剧情设计,均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
图1动画《花木兰》图2动画《功夫熊猫》2008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功夫熊猫》再次风靡全球,尖端的科技和超凡的想象力把中国元素演绎得出神入化;美国动画片一公演,国内一片惊呼,使中国动画人羞愧不已者有之,愤懑不已者亦有之。有一个疑问:熊猫是中国的,功夫也是中国的,为什么我们拍不出《功夫熊猫》?如图2所示。2.2动画艺术主题寻找中的传统文化故事作为四大古国之一,中国拥有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大量的古典名著,正是这些文化沉淀为动画提供了丰富的故事题材。《白蛇传》、《山海经》这些幻想类的神话故事,成为难得的创作题材,它们自身的幻想性给日本动漫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使得创作者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受到日本观众欢迎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白蛇传》就是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虽然谈不上具有世界影响,可是却是日本动漫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始。在其后,日本对中国的《三国》、《水浒》、《西游记》都进行了改编创作,这些包着中国文化外壳的日本动漫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3动画影片创作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动画片一般都是要讲一个有趣或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往往就是从文学作品中改编而来的。动画片故事内容、情节、对话和结构的
安排等都往往与文学有关,当然,并不是说文学家或写文字剧本的编剧就一定是动画片的编导或原创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古到今,动画片的制作都与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国外的《白雪公主》到中国的《大闹天宫》,许多著名的动画影片都是从文学名著改编而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年历久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和民间传说都是很好的故事源泉。
学者型艺术家也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之一的“整体和辩证的管理思维”进行研究,电影市场也需要“运筹和博弈的兵法思维”,单凭“直觉和悟性的经验思维”是不够的。但是,这一点并不能否认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团队对动画艺术高深的造诣。这只能说明,我们不能以为我们中国人就能天然地吃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艺术层面,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向思维的统一体。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一朵奇葩,也一直到现在都是为人们多关注的动画形式,历史上优秀的水墨动画有很多,较突出的代表是运用齐白石墨趣而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李可染笔法的《牧笛》、《山水情》等。在这些水墨动画中,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水墨动画故事情结,还能欣赏到水墨淋漓、诗意无穷、画意无穷的动画场面。重视背景对艺术形象的烘托,是水墨动画的一大特点,“留白”及对“远山”的处理、吸取传统画理中“三远法”,使背景犹如一幅会运动的中国水墨画。影片虽然只有20分钟,但格调清新洒脱,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影
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以虚带实,实中有虚,虚实相合的特点,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结合现代的动画手法,使中国水墨动画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融入我国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不仅是我国动画工作者必须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是国外特别是美国、日本这些动画王国所考虑制作的方向。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各国动画制造商们的热衷,这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中国优秀文化能够给予人深刻的谨慎指引,在这和平年代,人们更热切希望有一股“和趣”、“和谐”的动画氛围,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更因为在这一时代文化融合中,人们已不再是持“文化霸权主义”态度,而是以一种“大和文化”为追求。事实证明,实现“文化霸权主义”已不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他已经游离出现代人的价值追求。世界各民族只有立足于本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勇于吸收他国的文化语言或先进的制作方式,“取长补短,优劣互补”,从而共同为营造优秀的动画电影而付出行动。
结论2l世纪世界经济将更加趋向一体化,但文化恰恰需要民族化,需要个性化发展。如果我们把动画定为一种文化产业,从中可以开发一些有益的创作理念,把中国本土民间的文化艺术传统转化为现代动画原创的基因,以此开发市场,引导观众,就能构建传统与现代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颜慧.索亚斌著.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篇十四: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国产动漫电影《白蛇:缘起》配乐中的中国元素探究
作者:陈丽莎来源:《声屏世界》2020年第11期
摘要:在电影创作过程中,运用音乐体现主人公情感和影片场景是常见的形式。对于国产动漫电影来说,创制者不仅要注重通过美术风格突出表现东方美学元素,且在配乐上亦带有中国传统乐理美学的符号印记,如此方能更加符合中国文化传承的内涵。由追光动画同美国华纳兄弟联手打造的精品国漫《白蛇:缘起》,在2019年的开年之际就引来了一场观影狂潮。作为一部经典的国漫作品,《白蛇:缘起》成为民族性符号的代表,其间充满着民族烙印与时代烙印的表达。文章通过对影片中的配乐的分析,旨在阐释《白蛇:缘起》中的中国元素,借以对当下国漫配乐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白蛇:缘起》中国元素配乐
音乐美学与中国风的完美诠释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音波,音波经由空气传到耳膜,再经过人的大脑感知,最后才变成人们所听到的声音。如果将自然界中的音表达成电影中的音乐材料,就会使人们产生诸多共鸣。音乐起源于日常生活实践,可传递和表达情感,在影片中运用音乐更能抓住观众的情绪。经典国漫《白蛇:缘起》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白蛇传”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讲述了小白与许仙的前世阿宣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其深入人心的配乐实现了现代的审美意趣与传统古典的结合。国漫的崛起是近年来的大势所趋,而以中国元素作为题材的动漫作品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白蛇:缘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影片中,民族性符号成为一个代码,充斥着鲜明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及现代审美意趣。《白蛇:缘起》以其扣人心弦的配乐,在2019年的开年之际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该片向观众营造了一个奇妙且恢宏的华彩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特色的吸引力。
众所周知,配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往往通过多首音乐组合,以更好地表达电影所要表现的内容。优秀的电影配乐应在塑造影视剧角色、促进剧情发展、展现主角内心世界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白蛇:缘起》中的音乐风格十分统一,都是走“中国风”的传统路线。以古筝、古琴、箫、笛、阮相互奏鸣再加以电子音乐,打造了完全贴合影片唯美风格的古典奏鸣曲,瞬间将观众带回神秘的东方世界。笔者将结合主题曲《缘起》及插曲《何须问》《渡情》《前世今生》四首歌曲进行阐释。
首先,从主题曲《缘起》着手进行分析。影片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彩蛋”部分的主题曲《缘起》,该曲由歌手周深演唱,他曾经为《大鱼海棠》演唱过主题曲《大鱼》,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对周深的声音给予了高度评价,评价其声音是“干净到一尘不染”。如果说在《大鱼海棠》中,周深的演唱是一曲田园诗,那么在《白蛇:缘起》里,周深就开始正式涉足“空灵之境”。影片当中远古的中国神话设定、缥缈的意境、缠绵悱恻的情感三者汇聚在了周深的演唱中,有一种独到的缱绻质感。在《缘起》中周深置入了更多的技巧与技法,婉转间尽是凄美的爱情故事,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在此处得以彰显。该曲开头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最为经典的吟唱。宏大的弦乐背景下,歌手的演唱在淡雅的古风诗意之外诠释着更为浓烈决绝的忧伤情思。“你我相隔千里,共浴暮光,是这一生最好的缘分”这种带有传说典故、古风诗意、东方气质的歌曲,是中国元素的最佳体现,“蓦然回首,你浅浅一笑,心弦动,情难了”这两处歌词正是小白与许宣的爱情真實写照,也是影片的点题之处。
其次,《何须问》这首配乐也恰到好处,由郭好为进行作曲,整首歌曲只有十三句话,歌词虽不押韵,但用词用句却是诗词风格。十三句歌词分别出自于唐代诗人贺兰进明的《行路难五首》中的“君不见东流水,一去无穷已”、南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山去,明朝复更出”及唐朝鸟窠禅师的“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歌词中的“君不见,东流水,来时无踪迹,移去无穷已”是被压抑住的情感,而随着时间推移的后几句是情感的突然迸发。这首《何须问》在电影中总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影片开始第24分钟时,这时许宣和小白离开他们的村子,划船去永州,失去记忆的小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影片推进到85分45秒时,这一幕中小白哭着唱着《何须问》而手中紧握的簪子幻化出来的是从前和许宣快乐的时光,“不妨不妨,来日方长”“人间多的是长了两只脚的恶人,长了条尾巴又怎样”,这是许宣留给小白的一场回忆,到最后交响乐齐奏,一瞬间将情感推向高潮。
再次,影片中艄公哼起的《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歌曲《渡情》。“驾一叶扁舟,秉烛夜游”,正好与江上泛舟这一剧情吻合,都是对于经典的致敬。黄梅戏调,戏韵悠长,此曲是影片主人公许宣与小白第一次在船上相遇。众所周知,“渡情”一词最早是出自明代戏曲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意为渡船之情。所谓“下雨天留客”,一个“钱塘江畔”、一个“清波门”,彼此暗生情愫、互通心意,突然让观众觉得许宣与小白确实是“情定三生”才修来“十年同船”。在古典传奇的爱情故事中虽说是顺应天意,有着宿命和轮回,但侧面所表现出的唯美爱情紧扣影片的主题命脉。雨落留人、同船共渡、油纸伞传情,男女之间的唯美爱恋都通过一首《渡情》表达出来,而此曲融合独有的黄梅戏调,悠扬婉转。在《渡情》中,作曲人左宗元巧妙地在音乐中引入传统的戏曲元素和五声音阶,再配合百转千回的转音,韵味十足,令人不禁拍案叫绝,感叹其词曲的扎实功底,在左宗元手中还不乏有《千年等一回》《蜗牛与黄鹂鸟》等佳作。而相较于电视剧版《新白娘子传奇》中艄公放开歌喉与张慧清的对唱,男声豪迈,女生悠长,二人通过对唱,今生的缘分尽在曲调中。新版相较于老版在曲调上与现代音乐相融合,更加欢快。左宗元的音乐风格多变,许多作品都明显融入了小调、评弹、京剧唱腔等传统元素,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音乐人传承和坚守,才得以让古典戏曲重新焕发生机。
“姑娘是何方之人”“说来话长”故事开始于一段巧妙的缘分,结束时一时欢情,却无法忘却。片尾段落,小白再次转身,许宣与小白在断桥上再次相遇,片尾曲《前世今生》响起,一个个音符跳跃出屏幕。“为了这一次的相遇我已经在脑海中演练了千万次”,转身后松了一口气令人深思,为了这一次的相遇已经等了上千年。此时小白的内心一定涟漪重重,她没有直接转过身子,配合这段音乐却又有意外的美妙,似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足够宏大的想象空间。从艺术角度来说,留白即以此处的空白作为一个载体,用以渲染更深层次的意境。
篇十五: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白蛇传》中“伞”与“塔”的文化阐释
作者:马宜民来源:《神州·下旬刊》2017年第11期
《白蛇传》作为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传播范围甚广,其中“借伞”和“封塔”情节更是经典,在舞台上一直被演绎经久不衰。而“伞”“塔”作为故事中的基本元素除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有隐性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试图分析“伞”与“塔”元素不同层面上的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的理解“白蛇传”作品复杂、深奥的象征意义。一、渡情之伞显性意义上,伞是白蛇传故事最重要的情节道具。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借伞”作为最重要的情节之一,已经具有完貌。伞的谐音“散”,这预示了许宣与白娘子悲剧的结局,在《红楼梦》这种草蛇伏灰绵延千里手法中非常典型。由伞衍生出来的“三借三还”情节,将原本毫无关系的男女主角一步步拉近,奠定了全文浪漫曲折的基调。许宣清明保椒塔寺祭先祖之后,回家途中船上初见白娘子,看到美人后,许宣心中泛起涟漪——“许宣平生是个老实之人,见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妇人,傍边又是个俊俏美女样的丫鬟,也不免动念。”但许宣此时还是比较清醒,面对白娘子的第一次邀请——那妇人道:“奴家只在箭桥双茶坊巷口,若不弃时,可到寒舍拜茶,纳还船钱。”许宣很干脆的回——道:“小事何消挂怀。天色晚了,改日拜望。”彼时若是没有后来的“借伞”情节,许宣和白娘子的缘分也只到此罢了。上岸之后,许宣到李将仕的店中借伞,老陈借伞之时,还嘱咐许宣——“小乙官,这伞是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伞,不曾有一些儿破,将去休坏了!仔细,仔细!”此时已埋下伏笔,若是许宣自己的伞或者是一把破伞,许宣一再去拿伞,情节上多有突兀,但若是借别家的且是好伞,许宣去取就顺理成章。第一次借伞白娘子有意巷口等许宣,许宣或许是出于英雄救美的心理为之;次日许宣去取伞时——白娘子道:“官人的伞,舍亲昨夜转借去了,再饮几杯,着人取来。”许宣道:“日晚,小子要回。”娘子道:“再饮一杯。”可以看出,白娘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并再次相邀。——白娘子道:“既是官人要回,这伞相烦明日来取则个。”;第三次许宣上门直言:“娘子还了小子的伞罢,不必多扰。”可见尽管白娘子貌比天仙,许宣一开始对其是不敢有非分之想,在白娘子主动诱惑下,经过三借三要情节,这俩人的命运才纠缠到了一起,伞使他们的感情过渡更为合理,在情节上有着具足轻重的作用。除了情节上的贯穿作用,伞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也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蕴含。民俗活动中,伞有避邪祈福禳灾等巫术功能,很多地方直到现在都保留有伞舞,比如晋西临县的伞头秧歌、福建省的大鼓凉伞、山东聊城运河伞棒舞等都有驱邪纳福之意。很多地方结婚时,也有撑红伞辟邪的习俗,河南洛阳、偃师一带“转花伞”是姑娘出嫁时的祝福仪式。借伞祈求太阳神保佑出门人一路平安,喜事顺顺利利,及新娘娘家对新娘的祝福,希望女儿嫁到夫家不会发愁,撑伞表达了做父母的善良的愿望。在伞习俗和与伞相关的诸多民俗活动里,积淀了大量的各族人民原始的生殖崇拜遗俗,白蛇传中的伞作为男女之间定情之物则是根植于生殖文化中的男根意象。伞在很多具有丰富生殖意义的活动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云南红河县哈尼族支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的叶车人的“姑娘节”、壮族的歌圩、湘西凤凰的傩祭,伞作为最重要的道具,是巫师的重要法器,在湘西在送子的法事中,土地神打伞带领仙姑下凡,将“子”送给还愿者。由此可知,白娘子与许宣以伞定情,是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的。二、化劫之塔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来,便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文学作品也多有体现,相对于明后期才出现的“借伞”情节,将妖怪“封塔”情节却是在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就有出现,塔最早是佛塔形式,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在《白蛇传》相关文学作品中,代表佛教意义的佛塔多次出现。白蛇传中也有明显弘扬佛法的倾向,在《西湖三塔记》中奚真人烧书道符,请神将,铁罐收,镇石塔一气呵成,但到《警世通言》中代表道教的终南山道士却被白娘子“夺过符来,一时烧化,全无动静。”还被白娘子喷口气戏耍了一番,最后仓皇而逃,“只恨爹娘少生两翼,飞也似走了”,最终是象征着佛教的禅师法海收服妖怪,“将二物置于钵盂之内,扯下褊衫一幅,封了钵盂口,拿到雷峰寺前,将钵盂放在地下,令人搬砖运石,砌成一塔。”而许宣则出家为僧,化缘砌成了七层宝塔,还留诗警戒世人,“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这是白蛇传中的“雷峰塔”的显性文化意义“雷峰塔”代表佛法无边,具有镇妖功能,这与明中叶以后,塔逐渐世俗化,在规模和型制上发生根本改变不无相关。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白蛇传中的“塔”象征着权力仪式和政治寓意,身为妖精的白娘子纵使修行三千年人化之后,也无法被人类社会所接纳,这与《西游记》中镇压孙悟空的“五行山”如出一辙。白娘子与孙悟空都是身怀绝技,具有通天本领,最后却都被镇压于人间。在封建男权至上的社会,无论是社会环境本身或者是政治氛围,这种反抗的结果终将是徒劳的。单从故事本身发生的环境来看,这也是当时社会对自由的一种诉求,对专权的反抗,但这种诉求不可能在赤裸裸的事实中找到原型,也只能将这种愿景寄托于故事,寄托于一个修炼了几千年能够呼风唤雨的蛇妖,即便如此,还是被一个恪守着“人是人,妖是妖,妖与人不能在一起”陈规的法海压于塔下,这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与政治氛围的一种折射,更是人们对自由与美好社会环境的诉求。镇压白娘子的“塔”象征着人类社会无处不在的“规训、控制、惩罚”的必然性与普遍性,法海代表的男权话语霸权必须收服白蛇,以“塔”镇之,在公众视野中规训女性的公然反抗。《白蛇传》白素贞与许仙打破人妖界限,追求自由恋爱,反映了人类的共同心声与美好祈愿。然而,“伞”预示了他们最终烟消云散的悲剧结局——自由不羁的女子会被社会无处不在的规则所规范,被“束”进宝塔,最终以完全被容纳进男权社会制度为结局。这既是受时代背景的限制,也是作者在社会中为女子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发出的无声的叹息。
篇十六: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从《白蛇缘起》谈中国动画电影神话传奇叙事中的悲情演绎刁颖【摘要】在神话传说故事《白蛇传》基础上改编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成为2018年度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它既有动画传奇叙事的特征,又延续了中国动画神话传奇叙事中悲情化手法,将矛盾与冲突推到极致,结尾的峰回路转,符合中国人对\"大团圆\"结局的美好想象.同时由于制作手段与游戏的相似性让影片自然融入了\"游戏叙事\",成为一部中国长篇动画电影神话传奇叙事的新代表性作品.【期刊名称】《电影文学》【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5页(P116-120)【关键词】动画电影;传奇叙事;悲情;游戏叙事【作者】刁颖【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
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的今天,《白蛇传》《西游记》等中国传统神怪小说的内容在文学文本、漫画书籍、儿童绘本、电视媒介、戏剧平台、说唱艺术等形式上都有呈现,早已是饱和传播的状态。因此在动画电影市场上创作者们往往会对原故事内容进行全新的IP改编,将小说中原神话人物作为影片中不变的元素,如“门神”“年兽”“白蛇”“孙悟空”等与全新改编的内容拼接,有着明显的后现代主
义特征。《白蛇·缘起》(后简称《白蛇》)与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简称《大圣归来》)、2016年《大鱼海棠》《小门神》《年兽》等作品一样,是近10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神话类型中的佼佼者。影片中悲情色彩的运用,正是承续了中国动画电影传奇叙事中神话类型影片常采用的悲情化叙事手法,将人界、妖界,轮回、来世与不同神话时空进行拼接,并运用与游戏中相同的场景设计绘制手法,以及游戏叙事独立场景串接的表现方式,建构起新的中国动画电影神话叙事风格。一、神话类传奇叙事中的悲情承续中国60分钟以上长篇动画电影题材选择中,神话传说类型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例如:从1941年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到1999年《宝莲灯》,共9部具有完整故事叙事情节的作品,其中8部为神话题材,这里的神话作品包括了民间传说,(1)“然因二者(神话与传说)同是记载超乎人类能力的奇迹的,而又同被告原始人认为实有其事的,故通常也把传说并入神话里,混称神话。”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集团,2011:128.可见中国人对神话传说的喜爱。这个喜爱源自于中国人对文学文本中传奇叙事的习惯性接受,早在民国时期张爱玲先生就已经说过:“中国人太习惯于传奇。”[1]著名电影史家杰·莱达认为中国观众对传统文化喜爱是明显的[2]111。李欧梵为此做了解释,因为“传统指的是像‘京戏、神话、传奇和传说’,而20年代的中国电影则从这些旧的传统资源里汲取了不少养料。”[2]111“这完全是出于(中国人自身的)‘民族性格’,它可追溯至叙述艺术中的传统美学口味。这样的叙述模式强调‘故事性’,倾向于制造浪漫或传奇的魔咒。”[2]112是中国人对人生的情感及生活意志的展现。虞吉在《中国电影“影像传奇叙事”的原初性构建》一文中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1921年《孤儿救祖记》是中国影像传奇叙事的范式文本,并具有诗歌音乐和情节结构的“双重原则”[3]。而动画电影笔者认为应加上自身本质中的“绘制性”[4]
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动画影像传奇叙事的第三原则。高放在《中国动画电影的悲剧特质》中写道:“从新中国成立至1998年,中国生产的4部动画长片也书写了中华民族的痛苦和创伤,呈现出与迪士尼动画电影喜剧性迥然不同的悲剧特质。”[5]本文也认为在中国动画电影传奇叙事中,不少作品的神话故事在奇观化与非现实化的基础上,故事情节中往往会加入悲剧叙事特征,这是中国动画特殊的亮点。因此1979年《哪吒闹海》应该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悲情传奇影片。而之后1980年《天书奇谭》、1985年《金猴降妖》、2003年《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后简称《蝴蝶梦》)、2015年《大圣归来》、2016年《大鱼海棠》、2018年《白蛇》这些神话传奇类型动画电影都延续了悲情的叙事特征。列维·施特劳斯认为:神话故事看似是任意的、“幻想的”,应当是独一无二的,但实际上却似乎在世界各地一再出现,有某种秩序性。[6]在古希腊时期文学作品,如《奥德赛》《伊利亚特》等具有神话色彩的悲剧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往往是悲剧性的,且这种悲剧不能由人控制,甚至不能被神控制,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命运”在背后牵引着它,无法摆脱。它不受人物精神品质与个人意志的影响。西方神话中的悲剧同中国神话中的悲剧是有差异的。中国神话故事,如盘古的身体化为世间的万事万物;女娲为人类支撑起将要坍塌的天;夸父为了让太阳留在人间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中的悲剧往往是神话人物的精神品质、道德伦理、价值观的一种体现。中国神话传说总是以悲剧收尾,但后人却给了它们一个美好人格品质的传承想象。因此即使是悲剧,它过后的结局也是中国人所看重的,人们总是赋予结局后更多美好的想象,以力求化解悲剧的残酷性。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最后的化蝶是他们死后在一起双宿双飞的美好结局;《红楼梦》中贾宝玉遁入空门以佛为伴是内心的解脱。美国迪士尼动画传统中几乎没有悲剧,就连改编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狮子王》,也是美好结局收场。不少影片中即使有悲情色彩也会使它日常生活化,如
《睡美人》《白雪公主》等主人公死亡的表现都是以沉睡来表达。相反,东方动画电影悲情的叙事特性却相对更加明显,如日本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就是一部典型悲剧影片。中国短篇动画《雪孩子》中,雪孩子为救小兔化为了洁白的水,也是一部悲情色彩较浓的影片。同样,中国长篇动画电影悲情色彩的情节也是明显的,它们往往在传奇叙事情节结构的巧合与矛盾关系层层递进中,利用悲情叙事的情节结构强化矛盾、推到极致。吕效平认为现代戏曲故事“它的情节艺术及其提供的审美资源,主要来自这样一对张力与应力的矛盾;张力的一面是尽可能把故事的曲折离奇推向极限,应力的一面则是通过尽可能巧妙地缝合照应,使这种曲折离奇被信服与被接受”。[7]这里讲的戏曲中的情节结构叙事特征,但它却是中国传统叙事中重要的特点,虞吉提出“影像传奇叙事秉承了明清传奇的情节结构原则”。[8]同样,在动画传奇叙事中巧合往往也是将故事逻辑进行缝合的最好方式。《白蛇》中有多个巧合与缝合并存,第一:“白蛇被国师手下打下水失去记忆巧被许宣所救”,“国师手下顺着追到了捕蛇村,两人逃亡,来到了青宝坊恢复了一部分记忆”;第二:“两人被小青追杀碰巧跌落到塔底镇妖道场”“两人感情升华,为与白蛇在一起许宣情愿由人变为妖怪”;第三:“白蛇变为了巨蟒”“蛇精大反转变为最后的大反派”。所有的巧都带有奇,超出叙事逻辑,但却一次次被后续情节所缝合。它们是层层递进关系,强化了两人的情感关系加强,最后在影片结尾处当许宣为保护白蛇已经化为冰人,悲情色彩将分离、生死的矛盾推到了极致,观众的情绪达到高潮。当许宣要魂飞魄散时,白蛇又巧用法器将魂魄留在人间。这些片断看似诡奇没有逻辑,但却通过一个个的巧合将其缝合,加上观众往往会对神话赋予无所不能的超自然想象,反而觉得顺理成章,欣然接受。在情节结构中除了巧合,还要有故事的曲折离奇。影片中曲折点通过“失意”“变妖”“变巨蟒”“对抗国师”“对抗蛇精”一步步将两人的情感推到极限,才会有白蛇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将许宣的魂魄保留,为了来世的相会。可见它是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情感越深入后
面的悲剧色彩越浓烈。表一是从1979年《哪吒闹海》到2018年的《白蛇》中国长篇动画电影神话传奇叙事影像中所有具有悲剧情节的7部影片。以影片中矛盾极致点的比率数据分析悲剧情节对传奇叙事的影响。表一中国长篇动画传奇叙事悲剧矛盾节点对比片名时长(约)主要矛盾矛盾起始点悲剧矛盾极致点比率《哪吒闹海》70分钟人与恶龙10分42分(自刎)1∶6∶3《天书奇谭》90分钟天道与天庭开始结束(袁公被抓)0∶10∶0《金猴降妖》90分钟白骨精与师徒四人6分50分(悟空被赶)1∶6∶3《蝴蝶梦》100分钟封建社会与男尊女卑开始80分(化蝶)0∶9∶1《大圣归来》90分钟大圣与山妖、地精大圣与佛主19分开始80分(江流儿生死不明)2∶7∶10∶9∶1《大鱼海棠》100分钟被救与报恩16分60分(送鲲走)2∶4∶4《白蛇》100分钟人与蛇开始90分(保住魂魄)0∶9∶1首先,所有的悲剧点都是故事中矛盾冲突的最高点,通过不同结局对矛盾进行化解,成为中国影像传奇叙事中悲情叙事最显著特征。其中1979年的《哪吒闹海》中,代表正义的哪吒自刎的片断将悲情叙事推到了极致,是7部影片中最为情感强烈的。影片通过大场景和慢节奏的悲情音乐烘托悲剧气氛,巧妙地将影片中哪吒与龙王的矛盾关系,转向了观众与龙王的矛盾。从哪吒出生在莲花中,神奇、可爱、纯真;当夜叉出来捉小孩时,哪吒的正义与勇敢;龙王上天宫告状时,哪吒的聪明与机智;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勇敢善良、充满快乐与正义人格最美好的形象。每个观众对他都充满了喜爱之情,看到他是快乐的、美好的。当这个美好形象被龙王逼迫自刎时,人们的悲愤之情油然而生,矛盾达到极致。可爱的孩子倒下了,符合“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美感的认识是由乐而及悲的”。[9]118影片树立起的矛盾对立是尖锐的,也是建立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符合中国人对伦理道德的认同感。[5]因此,当哪吒莲花中复活,并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时,观众的情绪达到高点。影片的结
局也符合了观众的情感想象。正如人们追求曲调“悲到了极点,也就美到了极点,高尚到了极点”[9]122一样,由悲伤急转直下的复活是大快人心的,也是曲折离奇叙事中极致的表现。《哪吒闹海》所具有的强烈的悲剧色彩使它成为中国动画影像传奇叙事的巅峰之作。《天书奇谭》中,袁公身背“天道无私,留传后世”的正义形象被天庭抓走;《金猴降妖》中师父人妖不分将悟空赶走;《大圣归来》中,江流儿为救孙悟空而生死不明;《蝴蝶梦》中,祝英台选择与梁山伯同穴;《白蛇》中,白蛇放弃上百年修为保住许宣的魂魄。这些悲剧点都将故事矛盾关系推到高点,完成传奇悲情叙事的转折。从以上几部影片矛盾极致点的比率看出最极致的点都处于影片时间点的后半部分。然而《大鱼海棠》却不同,它的悲情矛盾点较多,且没有突出某一个点,影片在一次次的重复煽情中弱化了矛盾的结尾。《白蛇》作为一部IP改编的作品,在保留原作人物关系的情况下,故事内容均为全新创作,情节结构是多巧合和多神话想象的。在人物设定中《白蛇》将许宣从原作中的医生改为了捕蛇人;还增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包括有迎合游戏观众口味的“狐妖”“蛇精”;西方动画电影主人公常有的附属动物人设狗“旺财”;有在肢体语言上满足成人口味的人设“小青”;一直在暗处操控的反派国师等。在人物的个性表达上,许宣的爱是直白的、大胆的;白蛇是稍显害羞的,一直被剧情推着往前走;“旺财”是负责笑点的。因此《白蛇》中人物的形象定位相比中国20世纪动画电影,更加世俗化、个性化、游戏化与网络化。与其他神话作品反映的道德伦理观一样,《白蛇》中完成的救助村民、救助爱人也体现了最简单、最浅白的道德认知。它延续了《大圣归来》新范式文本中的人物设计、情节结构、悲情叙事、人物道德品质等特征,是一部具有中国动画影像传奇叙事特征的代表性作品。二、由悲转喜的大团圆结局中国动画电影都是利用悲情叙事将矛盾冲突推到极致,但结局往往峰回路转、由悲
转喜。苏丽元认为对大团圆叙事结局的追求是中国人内心体现审美感知的最明显之处,这也是中国长篇动画传奇叙事中显面的特征之一。《白蛇》这部影片的结局迎合了中国人对“讲故事”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喜闻乐见的大团圆。诺斯曾在《中国人的影视口味》一文中的评论说:“总而观之,在中国受欢迎的是喜剧。”[2]113“中国人也喜欢我们绝大多数电影的结尾的‘永恒幸福’和‘邪不压正’,这和许多欧洲电影的悲剧性结尾恰成对照。”[2]113这是一种价值认同,是中国人对完整、圆满的价值认同。它“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积淀,逐渐形成相对稳固的心理结构,在审美过程中,就会形成定向反射,自动指向大团圆结局”。[10]在神话故事中曲折离合后最后大团圆结局是具有一定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的。中国人在传统叙事中追求完满和大团圆是符合“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理念的。朱志荣在《论中国美学的悲剧意识》中认为:“中国戏曲中的悲剧往往以大团圆结局,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求善的文化心理的影响,具有强大的道德感染力,是主体欣赏心态得以平衡的需要,也顺应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要求。”[11]在中国追求的并非如同西方叙事中强烈的矛盾冲突和人物绝对鲜明的自我独立意志,而更注重的是故事结局的完满性,以及完满所带来的“正义战胜邪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道和人伦。向宝云曾说:“中国悲剧是世俗的、伦理的、形而下的、生活的,它的功能是二得的:娱乐性和教化性。”[12]无论是《哪吒闹海》还是《天书奇谭》,它们的结局已经存在于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在结尾设置大团圆,将悲情进行折中、调和,顺应和满足了观众的娱乐要求,满足了观众的渴望,让人们最终在和缓、哀婉中获得美感”。[11]由此可见,《哪吒闹海》《天书奇谭》《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长篇动画电影以及《雪孩子》等短篇动画电影中的悲剧情节,分别有着“由悲转喜”“悲伴随着喜”以及“悲升华为喜”的结局。《白蛇》同样承续了这样的叙事方式,利用“轮回转
世”的中国式的生存理念,将影片与原作传说巧妙对接,满足中国人“由悲转喜”的来世想象。悲剧情节、喜剧结尾正是中国神话传奇叙事动画电影的明显特征。三、游戏奇观化叙事与人物悲剧意志《白蛇》全3D技术让影片奇观化更明显,符合传奇叙事中所追求的“新、异、奇、趣”等。可以说游戏技术的奇观化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传奇的视觉想象。奇观与传奇是两个概念,奇观属于视知觉层面,主要影响心理层面;传奇主要是叙事层面上的,属于文学范畴。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或者可以不太准确地说是叙事目的不同,一个追求视觉感观的奇观性,一个追求叙事内容的传奇性。但周宪则认为:“叙事性本身就是一种时间艺术,一种通过时间来反省过去现实或内心历程的途径。”[13]因此叙事内容也是通过心理感知的,而视觉感观的图像既是视觉奇观化元素又是叙事元素,除了在视觉上的奇观性、惊叹性外它还承担着叙事的传奇性特征,两者是相通的。动画电影从它诞生时的“非真实性”就已经是视觉奇观性的表现。动画电影的奇观性主要是从视觉层面进而影响到心理层面上的。它有“动作奇观、身体奇观、速度奇观、场面奇观”[13]等,由视觉直接感知和心理间接感知组成。同样,游戏中的奇观性同样也具备这几个方面,这些奇观化的表现多来自电脑CG技术的支撑,从一个方面看它们在技术上同出一辙。动画电影的后期制作技术与游戏后期制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软件运用、运作流程、技术分组等方面往往都是相通的。《白蛇》的制作中就明显有着游戏制作的奇观化的表现方式。在场景中设计中,游戏场景往往是相对封闭的和独立的,它要满足一关与一关之间的差异性。相同关卡中场景的设计往往相似,但不同关卡中场景有明显的差异,是为了保持每一关中叙事的完整性。游戏场景叙事中通常每一关都有一个关键性人或事物,作为上一个关卡与下一个关卡之间的逻辑关联。《白蛇》中也存在这样的相对独立如同游戏般“关卡式”的场景,包括“蛇洞”“塔底道场”“青宝坊”“最后战场”等。每个场景还包括“蛇精”“道场神秘力量”“狐妖”“国师”等关键
性人物。《白蛇》影片中的场景像通关游戏逻辑一样,同时满足了动画电影观众与游戏观众的双重视觉奇观性想象,可见影片中这样的场景奇观化设置是明显游戏化的,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以动画电影的传奇叙事与游戏叙事来对比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首先,一个是以叙事性为主,强调故事的完整性,在矛盾与巧合中完成传奇叙事;一个是以互动为主、叙事为辅,故事往往表现出碎片化和多点化。因此动画电影的叙事逻辑的连贯性远远大于游戏。其次,动画电影一般为线性化叙事,讲究故事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而游戏则可以随时停下、随时返回,甚至是随时重新开始。玩家是在创作者所指定的大环境中完成所有的操作,或通关、或停留、或倒退都有着自己一定的可操作性,时间与节点的控制都可以有自己的主观意愿。第三,动画电影往往由作者一人控制,观众只能顺从创作者的指引完成对故事的理解,没有可操作的时空空隙,没有观众的主观性,并且结局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游戏则是由参与者与制作者双向控制,过程与结局有着太多的不可知性。对于动画来说故事情节就像是一点点地向观众陈述,陈述故事内容、影片所传达的观念意识,甚至是导演个人的精神品质等。因此从一定的层面上看,动画电影与游戏的最大区别是虽然故事内容的发展是创作者一开始就固定的,但游戏中观看者就是操作者,不可知性成为游戏叙事的特点,而动画电影中观者不能操作故事情节,只能通过视听感知来获得快感,相对是被动式的。从游戏叙事上看,安德烈·戈德罗曾说到电影中的陈述起到的作用在于:“观众从虚构故事效果中脱离出来,确信电影语言的在场,从被经典方式的肯定的‘我在电影中’变成‘我在电影院’。”[14]从这点来看,游戏与动画电影正好可以分为“我在游戏中”与“我在电影院”两者关系。在《白蛇》这部影片中,游戏叙事与电影叙事两者的区分却并没有如此明确,甚至还有交叉之处。如:白蛇选择“爱上许宣”、许宣“选择变成妖怪”“在影片最后选择保护白蛇”时都是具有个人意志
的。这些意志分别出现在“塔下道场”“青宝坊”“最后法场”三个不同的独立场景中,分别有对抗的力量。同样,“小青选择去带回姐姐”“白蛇选择用最后法力救回许宣的魂魄”等,这部影片中主演人物有太多自己的选择,同时这些选择又是在一个个的类似游戏场景中完成的,利用了游戏叙事的特征,似乎人物意志与玩家一样有着自己可选择的权利。四、结语中国动画神话传奇叙事中的悲情表现是中国长篇动画电影中特征之一,它既有中国人对大团圆结局的美好想象,还将这种悲情式的演绎建立在道德伦理基础上。同时《白蛇》作为一部典型的悲情叙事的动画电影又加入了游戏叙事的特征,丰富了中国动画电影神话的长篇叙事特征,有着后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延续了《大圣归来》新传奇范式中的3D绘制手法、IP全新改编、人物意志的个性化、悲情化的叙事选择,加上游戏叙事的风格,成为新神话传奇色彩悲情演绎影像的代表性作品。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张爱玲.《太太万岁》提记[N].大众报,1947-12-03.[2]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M].毛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虞吉.中国电影“影像传奇叙事”的原初性建构[J].文艺研究,2010(11):80-86.[4]虞吉.像与像化叙述知识体系中的动画基本理论表述[J].艺术百家,2010(04):171-174,155.[5]高放.中国动画电影的悲剧特质[J].电影艺术,2004(01):65-69.[6][法]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神话与意义[M].杨德睿,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08):22.[7]吕效平.论“现代戏曲”[J].戏剧艺术,2004(01):38-48.[8]虞吉.中国电影影像传奇叙事的变异与承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9):67-70.[9]于民.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0]杜奋嘉.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的心理基质[J].中国文化研究,1996(12):63-67.
[11]朱志荣.论中国美学的悲剧意识[J].文艺理论研究,2013(05):169-178.[12]向宝云.悲剧:中国与西方——中西悲剧的文化思考[J].社会科学家,1990(01):37-44.[13]周宪.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J].文艺研究,2005(03):18-26,158.[14][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刘云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56.
篇十七: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国产动漫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与传承动漫属于文化创意产业,随着3D影像技术的日臻成熟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这种经历百年发展的文化产品在发布渠道和制作技术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商业价值与文化在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近些年,在一些经典的动漫作品中,比如《大圣归来》《秦时明月》《大鱼海棠》《镖人》《大护法》《白蛇缘起》等,这些作品虽风格各异,但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注重商业价值的同时,更注重表现和传承传统文化元素,对传统进行创新。
一、国产动漫中传统文化的表达在中国,聊起动漫,也许人们脑海中首先会出现“宫崎骏”“火影忍者”、“迪士尼”等,面对国外动漫的攻城略地,近些年来,国产动漫以反击之势迅速崛起,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产动漫创作的土壤,制作被观众广泛认可的优秀动漫作品。(一)画面风格及场景设置画面风格和动画场景设计是动漫作品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经典的动漫作品离不开精细、典雅和创新的场景画面。不同画面风格和场景的设置会赋予动漫不同的场景设计理念。近年来,国产动漫在画面风格和场景设置上大量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绘画、建筑等,这成为了当前国产动漫场景的设置风格。从画面风格上来看,《白蛇缘起》带有浓厚的东方美学意蕴,在影片以二维效果的水墨动画开篇,又以具有中国色彩的长卷人物画结尾,很好地将观众带入到电影所营造的东方世界之中。影片中许多画面风格和场景设置充满了鲜明的中式意境,比如在去往宝青坊的水路上,暮色低垂,男主阿宣的小船驶出了山洞,通过俯拍镜头对开阔江面上的两叶孤舟进行展现,同时通过淡雅配色以及大面积留白,寓情于景,让观众能感受到画面所营造的中国式诗意和禅境。
《大圣归来》的场景设计与我国传统民间艺术造型相结合,基于此再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来进行创新设计,这使得作品不仅具备了装饰和营造氛围的意义,同时也与我国传统元素相契合。影片中通过展示江流儿逃亡之路,将制作精良的桂林山水画面展现给观众,同时在音乐中融入了中国传统乐器,从而让人能够对其逃亡中的苦与甜进行深刻感受。画面色彩丰富,注重细节变化,与我国水墨画结合,使得影片营造出了一种置身仙境中的感受。而在场景设置上,注重虚实变化,将神话故事中的奇幻之境展现地淋漓尽致,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趣味性。
《大鱼海棠》的场景设置中恰当地运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元素,同时影片以独特的中国风背景、哲理性的诗歌对话、经典悬疑的爱情内涵,充满魅力的东方音乐,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一部国产动画电影无与伦比的高度,填补了国产商业动画圈动画电影的空白。在《秦时明月》中,咸阳宫殿的富丽堂皇,显示出了秦帝国的威盛,而蜃楼的壮丽奇伟,则显示出了中华建筑特有的神秘。
(二)服饰的运用在传统影视作品中,人物服饰能够反映出穿戴者的性格,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时代特征。我国古代服饰或华美精致,或古朴典雅,深合民族特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只有运用好,才能够使得国产动漫作品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中国风格,使观众通过动漫作品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服饰,在《白蛇缘起》中对于服饰的设计非常考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女主小白的白色罗裙,捕蛇村村民的衣服,再到士兵的盔甲,以及侍女的长服等都体现了我国晚唐时期服装的设计风格,而小白穿的凉鞋也是正宗晚唐鞋的样式。关于饰品,《白蛇缘起》中出现最多的就是珠钗,珠钗是中国古代女子用来装饰的饰品。在影片中小青借给小白的碧绿珠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首饰,是可以吸走别人功力的法器,同时也是小白和阿宣五百年后相遇时的“信物”。《大鱼海棠》中椿穿的旗袍,湫的衣衫,还有鲲穿的最淳朴的渔
家人的衣服,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的一小部分。《秦时明月》在服饰上也下足了功夫,影片中遵循了我国古代服装特征,不同人物不同身份,其在服饰上也存在着多样化的特点。比如,主角高月在没有正式确认公主身份前穿着朴素,和普通平民无异,而其回归家族时穿的是华丽高贵的公主装。盖聂的衣服以朴素、实用为主,没有过多华丽,只是在领口和袖口上增加了一些青铜器上龙纹、夔龙纹等纹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剑客、武侠的服饰一向以朴素简洁为主,该影片却很细节性地注意到了文侠和武侠之间的区别,武侠的服装比较粗略,如荆轲;对文侠的服饰和画风则比较儒雅,如张良。
(三)主题曲创作动漫作品创作,除了要完成人物造型和画面场景的设计,还需要进行音乐创作。近年来,国产动漫中国传统音乐素材的成功运用能对整个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主题曲创作来看,《白蛇缘起》的主题曲叫《何须问》,歌词大量化用古诗,基本上每一句歌词都是有出处的,分别改编自贺兰的《行路難五首》、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以及鸟窠禅师的禅诗系列,歌曲淡薄宁静,充满了中国式的人生理想,在塑造人物方面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并且歌词“行路难”也是对影片后半段爱情坎坷的暗示。在《大鱼海棠》中有东方神韵的背景音乐,虽然可以从中稍微看到宫崎骏卡通背景音乐的影子,但并没有完全失去中式风格的魅力,作品将视听画面恰当地结合起来,通过背景音乐和配音,可以将画面的视觉感受淋漓尽致地衬托出来。《秦时明月》非常注重中国传统古典音乐的搭配。影片中的歌曲大都使用的是古典乐曲,给人一种自然而又与时代主题契合的感觉,透露出了浓浓的古典气息,尤其是影片中的主题曲《月光》,优美的古典音乐和画面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场景完美契合,达到了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画乐合一的境界。影片中,中国古典的器乐奏出绝美的乐章,如诗般的歌词引人入胜,再加上演唱者略微带着沙哑的声线,令人陶醉。影片中的每一段配乐都带有其独特的灵魂,体现出传统文化
意韵,阐述了一个个悠长动人的故事。(四)宣传品设计动漫作品宣传品的设计非常重要,其不仅是动漫作品信息传播的
基本形式,也是刺激需求的重要手段。动漫作品的宣传品主要有海报、徽章、玩偶等,其中海报是动漫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宣传品,海报是为了影片的宣传放映所涉及到的一种具有告知目的的平面广告形式。纵观近年来新创作的国产动漫作品,它们在宣传品的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
推荐访问:浅析动画《白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白蛇 浅析 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