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管理不到位16篇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前些年村级三资管理上较为混乱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村级财产损失严重比如违觃収包三资收益管理丌善收支挪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资管理不到位1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前些年村级三资管理上较为混乱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村级财产损失严重比如违觃収包三资收益管理丌善收支挪用丌过败坐收坐支支出丌觃范财务丌公开戒公开避重就轻群众监督麻木村干部存在经济问题三资底数存在瞒报漏报私设小金库资源权属丌明清产核资登记丌实村级缺少与业癿财会人员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过大招待费过高支出票据丌觃范白条报败等现象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篇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通过乡镇经济责任及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农村“三资”管理审计调查等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突出,亟需整治。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三资”监管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监管流于形式。
1.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履职不尽责。各乡镇虽然均以文件形式成立“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但执行中存在部分单位未严格履行《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2.“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履职不到位、监管乏力。一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不及时,资产、资源台账登记信息失真,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二是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对农村财务监
管流于形式,沦为村级财务记账员和会计凭证保管员,不能保证村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三是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不力。村级资金拨付使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通过村支书或会计个人银行卡进行结算;村级资金使用村支书既是审批人、经手人又是报账员,村级资金使用脱离监督。
3.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履职不到位,机构形同虚设。一是乡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人员由财政所人员兼任,缺乏一定数量的专职、专业人员,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活动、建设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只有少部分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发包,各乡镇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不按规定程序交易、发包,管理无序,资产资源收益流失现象严重。
1.资产资源发包、处置不规范。一是未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由各村村支书自行发包、处置现象普遍。二是承包期限过长、承包价格明显偏低。三是超期不缴承包费、提前发包预收承包费、超过合同承包期限逾期发包等现象。
2.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收益流失严重。一是部分村集体资源由于村民强占、权属不清或未按期足额缴纳承包费导
致村集体收益损失。二是发包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承包价格,导致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流失严重。
(三)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极不规范,违纪违规问题多发,乱象从生。具体表现为:违反《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账、报账不及时;村集体收入不纳入“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代管专户统一管理,由村级自收自支;白条报账、借款列支、挪借集体资金、违规开支等问题突出;虚报工程支出套取村级建设资金;收入不上账、私设“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村民权益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表现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未通过招投标,或者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建设项目不通过乡镇产权交易平台违规自行发包;村支书本人或者亲属、无公司法人资质的社会个人违规承包项目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项目违规转包分包;项目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程质量较差;虚报工程量套取项目资金;工程项目支出票据不规范等。
(五)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橡皮图章”,村民民主理财有名无实。按照《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村民民主理财,履行审核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审查集体经济组织开支
并签字盖章、监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等工作职责。目前,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多数未经村民选举推荐产生,而由村干部指定;普遍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对财经法规知之甚少;年龄偏大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一些地方的民主理财小组签章都由村干部掌握保管,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橡皮图章”,村民民主理财有名无实。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以上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存在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村集体“两委”成员素质良莠不齐,法纪法规意识淡薄;三是乡镇农村“三资”监管机构履行职能不够,执行力薄弱;四是各级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对农村“三资”监督处于“碎片化”“应急式”状态,未实行常态化监管,也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三、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近些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村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应切实转变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其存在问题
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强化措施,加强管理。针对部分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法律意识、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与薄弱环节的现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制与财经纪律教育力度,牢固树立对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法纪的敬畏之心,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应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改变目前“监管乏力”“流于形式”的工作现状,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配齐人员力量,切实履职尽责,提高执行力。
(四)部门协同,增强监督合力。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依然存在各种违法违纪问题的现状,各级监管执法部门应改变“碎片化”“应急式”监督管理模式,加大工作协同力度,形成监督合力。尤其是要强化执纪执法与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依法依规处理,绝不姑息。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
前些年村级“三资”管理上较为混乱,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村级财产损失严重,比如违规发包,三资收益管理不善,收支、挪用不过账,坐收坐支、支出不规范,财务不公开或公开避重就轻,群众监督麻木,村干部存在经济问题,“三资”底数存在瞒报漏报,私设小金库,资源权属不明,清产核资登记不实,村级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过大,招待费过高,支出票据不规范,白条报账等现象。
农村集体“三资”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村干部长期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税费改革前,很多村干部对农村集体“三资”观念模糊,甚至一部分干部不懂什么是“三资”,一些村干部经常把集体的当成个人的,致使村集体“三资”流失严重。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收取各种税费,村级资金减少,但因为改革前“三资”管理不善,致使村级债务累累,有些村干部就认为资金少,债务多,无资金可管,后任不认前任账;二、对村集体“三资”监管不严。有些村干部认为,税费改革后财务制度逐渐健全,村干部无机可乘,致使思想上产生懈怠情绪,不愿管,情况复杂,怕得罪人,不敢管,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助长了管理混乱的歪风,给某些投机取巧的干部有機可乘,致使一些集体资产流失;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力量薄弱。由于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一些该登记的“三资”不
登记、乱登记、错登记,办公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令一些工作无法开展;四、村支两委干部不团结。村支两委不能团结共事、做事不从大局出发,在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上优亲厚友或意见不一,造成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到位。一些司法机关和村监委不能尽职履责,乡镇纪检部门疏于管理,处罚不到位,认为熟人之间不好拉下脸;五、群众监督不到位。群众思想麻痹,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去管,一些群众长期在外务工,鞭长莫及,在家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对村集体事情不懂也不问;六、一言堂现象严重。村支部书记一个人讲了算,其他人都不愿发表或不敢发表意见,一些大的开支项目及一些资产资源的处理也只是走个形式,一人表态,众人附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农业部2009年6月29日专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对管理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做出了具体的意见及要求。意见中明确指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充分认识管理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建立健
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有章理事,按制度办事。
该意见颁布后,各地方政府先后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依托镇农经站,在原建立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基础上,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同时依托镇司法所建立农村项目竞标服务中心,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三个中心”为依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意见颁布十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但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长期工作,在“三资”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监管不严、开支不合理、收入漏记、坐收坐支、会计科目混淆、固定资产漏登、账外有账、集体资产资源流失、违规收取罚款、工程不招标或招标不规范等现象。针对“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及漏洞,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及各地“三资”管理措施,结合当地实际及本人近些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一、首先乡镇纪委、“三资”管理中心及村监委在监管和审批及管理上要密切配合,确保“三资”管理不出现漏洞,并成立审计组或请审计部门定期对“三资”进行审计;
二、在资金管理上严把收入支出审批关,资金的来龙去脉一定要捋清,做到不该收的不收,不该给的不给,不坐收坐支、杜绝账外账。各村监委会要尽职履职,收入来源、审批手续、支出去向做到全程监管;
三、会计做账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根据收入和开支情况合理编制会计凭证,会计科目要编制准确,防止固定资产等重要的科目漏登或错登。不能认为资金余额与账相符、报表平衡就万事大吉。随时掌握各村资金数额,按月编制会计报表,协助村监委把好资金出入关;
四、资产管理主要建立资产台帐,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的数量、价值和管理使用情况,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做到账账相符,对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将资产、资源使用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五、资源管理主要实现了对可利用资源登记造册,建档立案,逐项登记,对资源管理实施全程监督,便于随时查询。
六、合同管理主要是建立"合同管理台帐",进行电脑录入,动态管理,通过台帐掌握各村合同的基本内容和合同金额,合同履行情况等,及时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等;
七、统一招投标管理,对招投标过程进行记录和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资源使用合理;八、增强群众监督意识。选派法律意识强,有正义感的群众作为群众代表,对村务公开进行监督;向群众宣传什么是“三资”及“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共同爱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杜绝村集体资源的非法开采,争取集体收益的最大化。
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及义务,需要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努力做好该项工作。做好“三资”管理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同时也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创造条件。是推动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前提。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
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沙洋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开始,沙洋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2、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
3、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4、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5、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
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
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
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二:三资管理不到位
浅谈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15年第4期
刘淑华
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村级组织负责管理的修路、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款项也明显增大。实行“村账乡(镇)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预防农村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到位,诱发出一些村干部的违法违纪现象,疏远了党群关系,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及村民之间的和谐。
一、存在问题及表现
从近期部分地区通报的审计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资”动态管理不到位,账实不符。从账面上看,部分村存在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不符,主要是陈年老账未及时清理核对且未按程序审批后进行调账处理,实物下落不明情况较多。在资源性资产管理方面:部分村存在动态登记不到位情况,有的村存在出租、拍卖土地未纳入台账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备用金管理不严,使用超过核定的额度。
2.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不严,拨付审批程序不到位。有的村超审批额度使用资金;有的村审批程序不到位便拨款,有的村超额度未审批;还有部分村存在大额度专项项目建设事前无协议事后无主管单位验收。
3.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一是存在所拟经济合同不严谨,经济合同主要要素不全。有的签订的合同无标的额;有的未填写日期、金额;有的大小写不一致;还有合同不是单位法人代表签字等现象。二是经济合同兑现力度不够。有的村存在承包户长期拖欠经济合同承包款。三是个别村存在经济合同无“三资”交易所鉴证甚至暗箱操作。四是到期合同不及时续签。
4.村级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居高不下。近年来,一些村干部打着争取上级资金扶助、外援资金以及洽谈招商项目等旗号,公私不分,用途不清,事由不明,混淆事实真相。造成部分村招待费开支数额超过10万多元,个别村年招待费还超过30万元。
5.会计基础工作欠缺,财务手续不规范。部分村存在以下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报账手续不规范,按照现有的农村财务报销制度规定,开支票据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才能同意报销。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票据只有经办人、负责人而无证明人,有的票据只有负责人而无经办人和证明人;二是票据来源不规范,有的用汽油、柴油发票代替运输发票或施工发票;三是票据审核不严格,个别村、组干部为截留部分资金以及报销不合理费用而使用虚假票据,进行虚报冒领,造成假账、糊涂账,致使部分人从中谋取了不正当利益。四是原始发票为不合格或错误发票,如批量开支无清单、所附原始单据不全、不能充分证明该项经济业务、所附原始单据与经济事项不符等等。
6.村务公开制度不落实,村民知情少。虽然政府都规定了比较完善的村务公开管理制度,但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到位。一是村班子不重视。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主要来自上级拨入的一些款项,不再向农民收费,而且实行了“村账乡(镇)管”,一些村干部就认为没有必要再跟群众公示账务。二是公示内容不全面不细化,既使公示,也是避重就轻,大多只公示“村账
乡(镇)管”账务上的收支情况,对详细的收支情况不作说明,村民即使看了,也是摸不着头脑。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未按严格的程序办理。有的村搞建设,事前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不听取群众意见,事后村民闹意见或反馈一些财务问题时,村干部却采取回避态度,置之不理,甚至采取压制措施。村监督委员会监督不到位,使得村级财务无法在阳光下运行。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其主要是因为乡村两级对财务工作重视度不够,监管不到位以及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高造成的。在实践中,乡(镇)政府重经济发展、地方稳定工作而轻财务管理工作,因为村民自治,乡(镇)一般在监管村级财务中有为难情绪,具体原因如下:
1.乡镇对村级财务没有管严、管死。一是乡镇代管的村级账务大多是财政收入补助,对村的非财政性收入(承包费收入、村办企业收入以及村集体经济的房屋租赁收入等)没有管住;二是资源性资产未纳入账务中核算,使得无法对村的资源性资产收益进行监督,容易造成流失,引发腐败。
2.由于制度的原因,乡镇农村财务代理中心对村级财务的核查难度较大。一是认为村集体是自治机构,不易多管,对村干部报上来的支出只是做账、报表。二是对一般支出只要票据正规,审批程序到位就准予入账。由于工作量大,实际支出难以逐笔核实,有时也使得一些不合理的支出“合理化”;三是在例行的对村财务审计监督时,也只是重点审计乡镇代管的村账面情况,账外的情况审计由于数量大、范围广、时间紧,难以做实。
3.村监委会对财务监督职能缺失。现阶段村监委会对村财务工作监督流于形式,不去管也不敢管。村监委会本是村民们选出来代表大家对村委会的各项事务进行审查监督,但实际中,由于村民选举制度实施中的不规范,这些监委会的成员都是被人为内定了的,再加上其待遇由村委会负担,所以他们对村财务工作一般都是不管不问,审查监督职能完全缺失。
4.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够。一是对“村账乡(镇)管”存在认识不清,部分村干部认为农村村级财务是村民自治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改变村所有权和支配权的提前下,实行“村账乡(镇)管”,完全是政府强制行为,加上财务规章制度、办事程序较为复杂,一些村干部把“村账乡(镇)管”当做一种负担和障碍,对这项制度不支持。二是为“官”动机不纯,部分村干部当“官”是为了给自己挣面子,图吃喝,利用职务之便赚取一些利益,如将自家花费混到村开支中一起报销、承包和变相承包村上工程建设项目等。三是霸权思想严重,搞“一言堂”,在村事务财务管理上听不进去其他村干部及群众的意见,自己搞独权,甚至利用自己的权势排挤他人。四是财经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村虽然设有会计、出纳人员,但他们只是充当了记账的工具,没有起到监督管理村财务作用。
三、对策及建议
由于以上的原因,造成村级财务管理不严、不全,诱发了部分村干部违法违纪,群众上访、缠访等事件的发生,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政府要加强对村级财务监管力度。一是乡镇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把村级财务管理当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村账乡(镇)管”各项制度;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手续,会计代理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严把审核关,审查村级报来的每一笔收支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确性及真实性,对不规范的票据坚决不予入账;对未经村监委会审核的票据坚决不予入账;除报账员外,其他人一律不得经手钱物。对不按规定报账、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除对责任人做出处理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三是充分发挥乡镇财政专管员的作用,对大额、非正常的财务开支进行核实证明;四是乡镇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对各村账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篇三:三资管理不到位
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一、“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体制缺陷监管难深入。现行的“三资”管理实行的是资金与财务代管体制,村级自治,是“三资”使用的主体,而乡镇财政所是受村委会的委托,对其财务、资金代为管理。村集体负责人认为自己的钱自己开支,不受代理部门的约束,因此对本村财务支出的制约和监督有抵触情绪,有意无意放松财务管理或者躲避会计监督,导致村集体与财政所代理会计停留于简单的“报账与审核”关系,造成双方财务管理上脱节;村报账时,财政所代理会计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主要看村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却不知道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因此对其经济活动不可能深入监管。2.村级债务问题难处理。村级各项工程完工后,承包方按照招标合同价款一次性开具工程税票,村集体资金支付能力有限,税票入账后,下差工程款往往计入应付款项中,但农业部明文规定不允许村集体新增债务。村级专项资金又必须进行招投标专项使用,村集体为偿还之前大型工程的欠款,往往造成资金使用混乱。特别是通村公路工程,交通部门按照每公里15万元的指标下拨资金,而一公里的水泥路实际要花费24万左右,国家专项拨款不足,又无配套资金,不做白白浪费指标,做了势必要增加债务。还有的村干部不顾集体经济实力,脱离实际搞建设,导致村级举新债。3.人少事多监管难到位。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
接面对千家万户,涉及面广,服务项目多,再加上代理会计工作任务重,“三资”中心主办会计一人管全乡镇所有村的账,需要经常与村集体沟通和对账,费时费力。由于精力不够,很多账上需要调账和转账的也都很难处理到位。财政所代理会计人员少,一个人承担多个村的代理记账工作,目前最多的承担了10个村的记账工作,不堪重负,导致“三资”监管乏力和监管不到位。少数财政专管员业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怕得罪人,报账过程中把关不严、审核不到位,致使部分不合规的业务报账入账,造成了账面上的违规问题。
4.制度办法执行难操作。《湖北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出台后,一些管理办法在乡镇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如由于各村集体现金余额库过大难消化等原因,难以执行备用金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导致村集体不按时报账,经济活动随意性大,甚至坐收坐支资金。
二、对策建议1.分类处置,化解风险。清理发现少数村还有“包包账、断头账”。对现有包包账进行审计核实、分类处置、入账化解。采取锁定往年陈账余额,对当前年度收支进行监管。历史积压的包包账处理以后,从严管理今后的财务,每年开展审计检查,杜绝新的包包账出现,对出现新的积压不报账的从严查处。村级工程类支出因其时间跨度长、利益相关多、发生时间不连续等特点,成为监管的漏洞和腐败风险高危区。由财政和经管部门共同研究工程类支出报账审批流程,实行村级报账前移,凡是工程报账必须村委会、监事会、群众代表三方到面,实地查看确认,确保工程类报账真实规范。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目前各乡镇普遍存在部分报账员业务不熟、年龄大等情况,影响了村级会计工作和“三资”监管质量。对村级报账员实行任职资格审批和岗前系统培训,通过考试考核持证上岗。经管局、财政局及乡镇政府要协调配合,对村报账员、村主任和财政代理会计开展专业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首先要明确乡镇政府的主体责任。乡镇政府是“三资”监管的责任主体,要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县对乡镇综合考评范围,切实履行乡镇“三资”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加强对辖区内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及交易工作的领导和实施,加大“三资”管理在村干部工作考核中的比重,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每年组织一次村级“三资”清理核查,对违反“三资”管理办法人员及时进行追究责任。其次要明确“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工作职责。代理会计核算、代管资金,加强预决算管理,监督村级资金收支和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协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监管。第三是要明确村报账员工作职责。办理村内日常经济业务,负责收入的收取、解缴、经费的支出和往来款项的清算工作,按季公开村级财务运行情况。第四是明确财政专管员工作职责。监督村级收支和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拍卖和处置工作;
对专管村财务实行稽查审计,督促村报账员按季报账,及时向村民公布财务收支、资产、资源运行和变动情况。
4.加强监督,严肃追责。纪检监察部门要督促主管部门健全“三资”监督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督促财政、农业、经管、审计等部门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工作,对问题突出的可以通过下达监察建
议书,督促主管部门限期整改。定期抽调熟悉财务工作的骨干基层纪检委员进行“三资”清理交叉检查,由各乡镇纪委对“三资”大清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核实、按时公示、严格确认并及时上报。由县纪委监察局出台关于“三资”清理的纪律规定,对清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问责追责,对在“三资”监督管理中失职渎职的职能部门及相关责任人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对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的典型按纪律处分条例第111条进行严肃处理,从而在源头上化解村级信访矛盾。
篇四:三资管理不到位
优质文本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开始,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与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与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
优质文本
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王港村对矿山、鱼塘、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4个,未签正式合同10个。应收承包租赁费119.23万元,仅收98.22万元,下欠21.01万元无账面反映。沙洋镇洪岭村发包渔池134亩,4年来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与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
优质文本
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
优质文本
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五:三资管理不到位
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袁卫华来源:《财会学习》2018年第22期
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也随着日益增长,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因此给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所以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本人管理板块的实际,现谈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建议如下: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资金监管不严、管理不到位
一是实行集体资金与财政资金分账管理和使用,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如为他人承兑汇票贴现情况较为普遍,存在较大廉政风险。二是资金核算不完整,主要涉及非生产性开支如餐费、日用品、副食品等无明细清单,开支费用未注明用途,零星费用发票为经办人个人抬头等不合规现象较为突出。三是债权清收不及时。部分村对几十年的债权不进行催讨,一届一届往下挪,均未在任期内制定还款计划,及时催讨等工作。导致存在坏帐的可能,使集体资产流失。
(二)资产管理少规范
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主体责任弱化,资产管理台帐不健全,特别是对部分租赁资产发包、合同签订、租金收缴等存在不规范现象。由于近年来新的商业业态形成导致租赁资产性质发生转变,村对续租资产的价格未调整到位,因此形成目前执行的续租价格偏低市价,同时很多资产也存在部分二次转租行为。
(三)资源管理不健全、不明晰
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三资”家底不清,管理存在混乱现象,有的改变土地用,有的合同到期未续签,存在结合使用现象,损害了集体利益。
(四)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
部分村存在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跑,只强调村级财务公开,不注重村级“三资”管理公开,村级资产续租现严重。
(五)村级账户核算不清晰
核算制度不合理,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有些房屋建筑物已经产生租赁收入,但由于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导致使用多年仍未入账。根据现行的村级会计制度,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在报废前不计折旧,均以原始价格反映,但大量的基础设施、设备等在使用中老化破损已不能使用,仍未办理报废手续,资产的账面价值存在虚高情况。对于赠送的未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使村级资产家底不清,造成账实不符,同时不利于对村级资产进行监管。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建议对村级集体资产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清理村级集体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使用情况,明晰产权,做好确权登记工作,分清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明确非经营性资产和各级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形成的资产,捐赠资产由村自治组织统一管理,经营性资产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等。对清产核资中发现的资产权属等问题,通过现场多方核实等方法进行核对,防止产生矛盾纠纷;对账物不符的需进行汇总,提交上级部门集体讨论决定。
(一)健全“三资”管理的制度,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制度法规来规范行为。
(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
按照“交易范围全覆盖,市场交易全流程、社会监督全方位”的要求,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购置,处置和流转等交易行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产业项目招商等必须经民主决策程序通过后全部进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来公开招标、招租等运作方式,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坚决杜绝场外交易和暗箱操作。
(三)加大农村会计业务能力,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职能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保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应对村级集体财务实行公开招标选聘第三方代理机构,并由其派驻主办会计、出纳会计,实现村集体资金财务管理权与所有权、使用权的分开和传统管理向现代信息管理转变,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迈上新阶。原村主办会计应履行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经济合同管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统计等职责。
(四)推进实行村级集体资金非现金结算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深化农村经济改革,提高村级支出透明度,应全面推行村级集体资金支付银行联动监管的非现金结算管理。积极探索小额支付公务卡制度,除少量必须或无法通过银行转账就使用公务卡,逐步实现村级结算“非现金化”,力争实现村集体现金“零库存”,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资金支付的监督。
(五)强化村务公开、财务透明,建立以村级微信公众号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应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以“互联网+”为手段。向手机推送模式向村民实行村级财务资产信息公开,真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务更阳光。村微信公众号,应以农户个人信息查询,实现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及各项重要事项的公开。全面地向村民公开村级各项财务情况,村级收支决算公开表、债权债务公开表、资产公开表等,使集体财务信息和资产状况随时接受村民监督。财务资产管理更加透明阳光,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增强村民民主监督意识,推动村级廉政建设。
(六)构建“三资”管理监管系统,部门联动并加大惩治力度
切实加强纪委监察部门、财政、审计机关的监督工作,确保审计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村级财务收支、收益分配定期开展审计,同时应当把“三资”管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并严格按照“三资”管理的有关法规来执行,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纪检监察部门也应当加强对村干部及“三资”管理责任人员违纪行为的查处。财
篇六:三资管理不到位
当前“三资”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姚素仁
【期刊名称】《农村财务会计》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姚素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是促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基础。1.认识不到位。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有些村干部认为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部分干部认为现在财务制度全,民主监督紧,干部无机可乘;少数村干部在“三资”管理认识上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的误区,认为只要管好资金就管好了“三资”。存在上述认识偏差和不到位的现象,导致村干部对“三资”管理不重视,工作不主动。2.管理不到位。有些地方村干部变动频繁,新上任干部对集体资产心中无数,家底不清。少数村干部对农村集体资产擅自出租、出借,造成大量集体资产无法收回,侵害了广大村民的利益。有些村没有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集体资产随意无偿占有,农村集体对土地、鱼塘、厂房等资产的发包、出租程序手续欠规范,合同条款不明确或虽有规定但执行不严,导致使用人对集体资产掠夺式、破坏式经营。部分村未建立资产台账,没有如实登记和反映集体资产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造成账物不符、账实不符,上述现象的存在致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混乱、管理不到位。
3.制度落实不到位。目前,村级单位已基本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招投标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决策、事项还是由个别人说了算或少数人暗箱操作,有些制度在实际落实中执行不到位,财务管理制度成墙上摆设,甚至成一纸空文。4.监管不到位。在农村推行税费改革,村、组进行合并后,有的村人口多,区域广,干部职数少,分工片、组大。村、片组干部对其分工范围内的土地、水面、柴塘、林地等资产难以有效对其实施管理;村民代表、村理财小组不了解目前村内“三资”的数量、价值、使用人、剩余使用年限,也无法实施全面监督。目前大部分村会计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懂业务善管理的村会计更是少之又少,有的老会计虽然有很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但由于缺乏专业财务知识和管理能力,真正管理起来也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实施“三资”监管,难以起到真正的监管作用。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三资”管理既是一项业务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稳定工作,更是农村集体的基础性工作,增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形成领导小组牵头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工作机制。通过公开栏、简报、电子滚动屏、网络等方式对“三资”管理进行宣传,提高全体农经干部、村干部、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对“三资”管理的认识。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技能。为配齐配强农村集体财务人员,可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从村干部中选用年富力强人员担任村会计,从应届毕业大学生中招考事业编制人员充实到镇区农经系统,提高农村集体财务人员和农经系统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因其较强的政策性和业务性的特点,确定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后,切勿随意变动,保持农村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定期举办农村财务人员培训,对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
等工作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进行专题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让他们了解“三资”管理政策,掌握程序,熟悉内容。培训人员经考试考核合格后发放合格证,所有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做到爱岗敬业,促进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农村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高也势在必行。3.确权发证,建立台账。按照清理登记、财务审计、账实核对的要求,对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做到账账、账实、账物相符。按照资产评估、据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价值,对于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资产履行相关手续后予以补充登记或核销。村级资源性资产清理小组要进行实地走访、丈量,查实资源的数量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登记。村干部签订“三资”清产核资目标承诺书,确保村片组干部“三资”清查全面到位,因个人原因故意漏报、瞒报“三资”的,造成“三资”清查不实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清查结束后,为使“三资”清理工作数据准确、可靠,还将对“三资”清查结果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公示无异议并经清查小组及村民代表签字确认后,填制《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经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核后发放产权证书,建立台账。4.加强村级集体“三资”管理。⑴建立、完善财务制度。各村要建立健全集体资金审批领用、收支结报、票据使用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村务公开、民主理财、财产清查等财务制度。制定和完善村干部报酬、补贴、通讯等支出的标准和程序,规范和控制非生产性开支。这一系列制度是我们工作的支撑,要加大监督力度,将其落到实处。⑵规范票据管理。村收入款项须开具县级农经部门监制的统一收据,并及时入账,不得使用自制、自购收款收据;同时建立票据核销制度,堵住收入不入账的漏洞。村各支出款项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并须写明用途、经手人,严格审批手续,严禁白条发票入账。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明细核算。近年来,随着省、市对农村集体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农村集体组织单独或与第三方共同投资新办项目所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和非经
营性资产,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填写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⑷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建立债权债务明细账,对村债权债务按其类别、用途、发生的时间、金额等登记入账,特别是2010年以来,省里对部分省级经济薄弱村进行债务化解,已经化债结束的村,要及时进行业务处理,不留账务的死角,及时如实反映村级债权债务情况。对确实已形成呆账、坏账的,按规定程序进行报批审核后予以核销,坚决制止新增债务的发生。⑸加强资源性资产的管理。加强资源性资产的管理重点加强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资源(包括溢出耕地、林地、零地、荒地、滩涂、水面等)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村集体土地流转程序,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完善相关手续,建立村集体土地流转台账,对村集体土地流转单位、时间、地块、面积、价格、补偿资金总额、实际到位总额等情况及时记入台账。5.建立审计制度,强化网络监管。首先,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公开内容,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建立完善村集体组织“三资”审计制度和监督渠道,组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三是通过使用网络“三资”管理软件,建立网络监管平台。在全面清产核资准确核实“三资”数据的基础上,将“三资”数据录入网络软件系统,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实时监控、远程查询“三资”数据,实现坐在班上就可掌握“三资”情况,对“三资”业务进行具体指导和监管,促进农村“三资”管理快速发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本质是民主,监管是手段,关键是机制,宗旨是效益。要不断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做到规范管理,强化监督,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篇七:三资管理不到位
“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一、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领导不重视、工作难以开展“三资”管理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既涉及到村民与村组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了村M与分管领导及乡镇领导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到村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而如果领导不重视、不支持,作为监管第一线的农经干部来说,相当难以处理,签字报销的凭证,作为农经干部来说,如果存在争议,处理和不处理均会得罪领导或村组干部,而上级领导和村组干部的支持对“三资”管理工作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乡镇领导对“三资”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则会不闻不问,对管理工作经费不能及时拨付,对人员配备不能及时到位等等,严重影响了“三资”管理工作的开展。(二)人员配备不齐,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虽然县“三资”管理中心下发了相关的文件,要求各乡镇根据不同情况,配备不同的管理人员,条件不允许的乡镇,可以招聘合同制管理人员。但综合全县情况看,各乡镇情况差不多,事业单位的改革造就事业人员和公务员之间收入的严重不等,编制内人员不足,而县上虽然条件上可以允许各乡镇自行招聘,但也不能解决相应的经费问题。(三)村组集体资产发包不规范,导致部分收入流失土地、鱼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是我乡村组集
-1-
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此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程序欠规范,个别村组主要干部搞暗箱操作,大部分村组进行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不进行招投标,甚至于相当部分资产就发包出租于村组干部或其亲戚好友手中。二是发包出租手续欠规范,致使违约等现象经常存在。口头合同多,书面合同少;即使签定了书面合同,也是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加之村组领导不愿得罪人,所以导致在合同期发生纠纷,均是集体一方受损。
二、进一步加强村组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提高乡XX委政府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可以成立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村组“三资”管理纳入X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村组干部考核的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村组干部的奖惩挂钩。将工作较好的村组作为XX风廉政建设的示范村组,作好带头作用,以点带面的推动全乡的基层XX风廉政建设工作。(二)上级部门加强对“三资”管理的重视,解决“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人员严重不足问题提高财务人员待遇,缩小与公务员之间的差距,加强编制人员管理。完善村组财务人员使用和管理制度,改变现有人员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快,报酬较低,工作较累等情况。建立并实施完
-2-
整有效的奖惩制度,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对积极参加工作或者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等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显著贡献的财务人员,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励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对工作不积极,或者因个人原因造成公共资产损失或重大经济事故的村级财务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以督促村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细心,耐心。
(三)规范村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想要建立完整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先落实好村组的资金监督体系。完整的资金管理监督体系是由资金来源管理,账务报销管理,逐级审批管理及票据理财管理等多方面财务管理制度组成的。村级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账目清晰完整,核算及时,入账及时。而且乡上要协调县级部门出台相应措施,规范村组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相应的标准及核定每年的定额,同时各村组分管领导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村组财务的管理,使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四)清晰完整的财务台帐乡村“三资”管理的基础是资产的清算及清晰程度。要保证乡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相关单位应该组织由群众代表、村级干部及村民委员会和乡村集体经济负责人等不同阶层共同组成的资产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乡村集体资产进行清理、核查。该小组不但要对集体资产进行定期的清算,还要对集体资
-3-
产不定期惊醒摸底清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乡村资产管理台帐,对所有账目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所有账目一目了然。在此过程中,如果有成员对资产的登记或者核实公示等存在异议可以逐级上报复审并由小组成员集体确认后上报上级部门进行核实。清算排查小组要以已有的村级账目为依托,逐一核实,逐一清算,做到账目与实物相一致。对已经存在或者历史遗留的账务问题及时解决、登记在册。所有账目都应当逐级提交上级财政部门进行核实。所有债权能清收的坚决予以清收,对已经形成坏账的要查明原因,写清情况,上报乡“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核准后予以核销。
-4-
篇八:三资管理不到位
浅析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王薇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第6期
王薇
摘要: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历年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农村工作的重难点,处理失当将会直接影响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资金、资产和资源)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管理好农村集体“三资”,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村干部对“三资”管理认识不清,缺乏必要的财务理念,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要么认为“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要么认为现在村民自治,不能管理;有的对“三资”管理的内容和相关政策不了解,也就自然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加之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在利用专项资金实施项目时,缺乏必要的调查论证、预测评估,导致较大的损失;有的甚至于藐视法律法规,以权谋私,对一切事务独断专行,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暗箱操作。
(二)规章制度执行不力
首先,资金管理方面,有的资金违规滞留账外,规避财务监管;有的存在收入不及时入账,支出凭证和手续不规范,财务制度执行不力等现象。其次,资产和资源管理方面,一是存在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的问题,尤其对土地、荒地等村级资源的登记不全、不细,甚至没有建立台账;二是管理和使用等方面没有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如在集体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和出让过程中,由于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整、低价处理,造成大量资产的流失和投资效益低下。
(三)监管不到位
一方面,民主管理不到位。由于村民缺乏一定的文化和财务相关知识,加之对操作程序不清楚等因素,因而对“三资”管理的民主意识不强,水平不高;此外,部分村民因为碍于情面怕得罪村干部,没能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另一方面,财务公开不规范。公布的内容、形式都不符合要求,造成村民不知晓该村的收支情况和重大事项的操作程序。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一)贯彻观念,提高认识
从国家部门到各省市农业厅、财政厅,近年来多次印发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的相关文件,同时,加大涉农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2010年11月至2011年11
月,全国共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5.85万件,给予党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5.79万人。可见国家对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村干部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通过相关政策培训和案例警示,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策解读水平;通过业务知识培训,促进他们转变观念,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其次是要切实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针对村财会人员缺少、素质较差的现状,有关部门要尽快加强对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他们深入学习财务相关法律法规,更新知识,增强会计核算水平。然后要广泛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工作,使广大村民了解“三资”管理的政策,提高民主监督效果。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对于资金的管理,重在两方面:一是规范现金支出凭证,原始凭证要真实、合法、合规,尽量控制“白条”等不规范的凭据。二是健全支出审批手续,第一步,由报账员对经办人员交来的支出凭证认真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原始凭证予以受理;第二步,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原始凭证并签字;第三步,由村书记和主任审批原始凭证并同时签字;第四步,由村财会报账员根据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日记账;第五步,由村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人员根据各村组年度收支预算和季度收支执行计划,审核报销各村组批准的各项支出,并根据已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收支明细表等;第六步,由村财会报账员将收支明细表进行公示。
对于资产和资源的管理,重在两方面:一是摸清家底,建立台账,首先要对现有的资产和资源进行全面清理。坚持账内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簿相结合,以账查物、以物对账、以账对账,全面清点品种、型号、数量,查清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对资源的清理,要采取实地勘测丈量的方式,查明实际数量及其权属;其次,对公示通过的清查结果,以村为单位逐项逐类登记造册,建立健全的资产资源台账,以此掌握资产资源各方面详细情况及变动信息,确保其账面记录的真实完整。二是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操作流程。首先,资产资源的处置和发包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两委会”讨论通过,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形成详实完整的会议记录,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研究的内容和结果,以及与会人员的签名等;其次,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等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合理的原则,采取公开协商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并且签订统一监制的合同文本。
(三)完善机构,强化监督
一是加强民主理财,由民主理财小组负责村集体经济组织日常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审核、监督检查,保证本村财务活动能够按照财务制度运行,并体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的意愿。以“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为例,在利用专项资金进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时,要坚持“四民议事”原则:首先进行民主提议,由村广泛收集村民意见,钱拿来要做哪些事;其次进行民主商议,每组5%—10%的代表集中对提议进行商议,并由村议事会根据群众意见多少,要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确定为拟办事项;然后进行民主决议,各村把拟办事项和项目预算经费初步安排了交给全体村民以户为单位,进行表决,要有过半数户主同意;最后进行民主复议,由民主理财小组全体成员集中起来,对结果进行复议,作出最终决定后,上报县级统筹管理委员会。
二是加强财务公开。凡是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管理和社区管理及社区福利活动中的主要事项,村民关注和敏感的经济事项和财务事项,都应该成为财务公开的内容。以“强农惠农资金”的拨付为例,这笔资金的受益对象是针对规定种植范围内的少数农民,但是由于基础信息
篇九: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我处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以下简称“三资”)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三资”管理一直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易发多发部位。可见,强化对农村“三资”管理,对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1、“三资”管理台账不完善。很多村干部对本村的三资家底不清,一笔糊涂账,有点连基本的台账都没有。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特别是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登记。要求村里做好三资的台账,但村里故意敷衍,不让办事处知道实情。2、合同不规范,损害了村集体利益。一是对于合同的签订随意性大,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造成群众利益损失。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搞暗箱操作,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变更的内容和承包时间群众根本不知情。四是有极少数村搞一言堂,口头说了算,根本不签订合同。五是有的甚至随意__发包期限,降低承包金,造成集体“三资”收益减少,寅吃卯粮。3、“三公开”不全面,透明度不高。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
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有的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4、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有些村对一般性开支不集体研究,大的开支不讨论;民主理财形同虚设,有个别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公章在村干部手中;有的由于村干部自己开据收款、长期不报账,造成无法正常结账。
5、少数村报帐员素质低,责任心差。有的村报帐员对“三资”的概念模糊不清,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有的报帐员故意拖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报帐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1、农村“三资”内容广泛,复__样,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2、对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渠道不畅。一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不便查处。二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由于职能限制、违规金额小等种种因素,司法机关不能、不愿介入村组干部的经济问题。三是群众监督乏力。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有的村的村民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是很关心、有的根本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四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五是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民选的,不为群众说话;有的一干多少年不调整;有的不懂财务知识,没有理财能力;还有的原则性不强。
3、管理职能没有进一步明确。农村“三资”属于村集体所有,应该由处村统一进行管理。但目前对三资的管理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机构来管理,暂时纳入处“三资”管理办公室管理,管理也不严格,流于形式。
4、恶势力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稳,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5、对农村“三资”管理认识不高。有些村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有些村干部认为村民自治,应该由村里自主管理,处里不宜多管。有些村干部不熟悉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建议1、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要加强对村干部和报帐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加强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制定“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对村集体进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3、强化人员培训,充实力量。要对农村“三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精力素质和敬业精神,加强对处村财务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村报帐员的素质。4、推进“三资”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一套真正符合实际的“三资”管理工作软件,使全处的“三资”管理工作进入信息化管理。5、严肃纪律,加大查处力度。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办法的责任追究,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
篇十:三资管理不到位
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三资”管理台账不完善。在调查中,很多村干部、财政所干部对本村、本镇的三资家底不清,一笔糊涂账,有点连基本的台账都没有。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特别是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有的要求村里做好三资的台账,但村里故意敷衍,不让镇里知道实情。
2、合同不规范,损害了村集体利益。一是对于合同的签订随意性大,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造成群众利益损失。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搞暗箱操作,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变更的内容和承包时间群众根本不知情。四是有极少数村搞一言堂,口头说了算,根本不签订合同。
3、“三公开”不全面,透明度不高。对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全市曾经作过一系列的安排和部署,纪检、组织、农经等部门都高度重视,也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是在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有的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4、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有些村对一般性开支不集体研究,大的开支不讨论;民主理财形同虚设,有个别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公章在村干部手中;有的由于村干部自己开据收款、长期不报账,造成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等。
5、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对村里的存量固定资产都通过租赁、转让等形式进行盘活,如学校、砖瓦厂等。但在盘活过程中,存在着租赁、转让收入不入账,或以其它收入冲抵;有的入账后对变现的资金使用也无计划,既没有对村公益事业进行建设,也没有投入村集体水利设施的改造,有的村群众根本不知情;有的甚至随意**发包期限,指标降低,造成集体“三资”收益减少,寅吃卯粮。
6、少数村财会人员素质低,责任心差。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村财会人员对三资的概念模糊不清,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有的财会人员故意拖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1、农村“三资”内容广泛,复**样,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管理力量薄弱。经管机构归并、经管职能淡化、经管人员边缘化是导致对农村”三资”工作管理监督跟不上的重要因素之一。2000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各乡镇农经站并入财政所,叫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由于人员调整,人员减少,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人管理。此外,有些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人员常年围绕乡镇财政所的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3、对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渠道不畅。一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不便查处。二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由于职能限制、违规金额小等种种因素,司法机关不能、不愿介入村组干部的经济问题。三是群众监督乏力。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有的村的村民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是很关心、有的根本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四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五是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民选的,不为群众说话;有的一干多少年不调整;有的不懂财务知识,没有理财能力;还有的原则性不强。
4、管理职能没有进一步明确。农村“三资”属于村集体所有,应该由镇村统一进行管理。但我市目前对三资的管理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机构来管理,有的是在财政所或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在进行管理,但因为没有职能设置和有关制度要求,管理也不严格,流于形式。
5、房头霸势力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6、对农村“三资”管理认识不高。一是一些乡镇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二是认为村民自治,应该由村里自主管理,镇里不宜多管。三是“三资”管理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村干部不熟悉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及建议1、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教育管理。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加强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同时要把“三资”管理纳入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廉政考核内容之一,从机制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违反三资管理制度的党员、干部,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对管理民主,严格执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村干部应给予表彰奖励;对坚持原则,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村财务人员也要进行奖励。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具体有:全面清查界定产权的台账登记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审核审批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产权改革、有序流转制度和“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定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成立“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接受所属村集体组织的委托,进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3、强化人员培训,充实力量。要对农村“三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精力素质和敬业精神,加强对镇村财务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村会计的素质;配足“三资”管理员。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配备总会计、总出纳、信息化管理员、档案管理员、招投标协调员、合同订立管理员等工作人员。
4、推进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依托网络优势,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一套“网上办公+村务公开”系统平台,信息平台由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信息公开系统三部分组成。乡镇政府设立网络管理站,配备网络管理员,接入移动专线光缆。各行政村设立信息网点,村级网点统一由大学生村官管理。没有大学生村官的可配备懂电脑、有一定文化水平、有责任心的青年协助管理,具体负责网络运行和村民对村务询问解答。要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行涉农党务、政务、村务的办公自动化、决策程序化、管理民主化和公开经常化,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事项推行网上公开、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和网上管理。
5、严肃纪律,加大查处力度。要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性的认识和工作的重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重点是纳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与纪检、监察、财政、村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联合下发一个“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开展村务公开,给予工作保障,严肃处理处罚。
篇十一: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通过乡镇经济责任及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农村“三资”管理审计调查等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突出,亟需整治。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三资”监管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监管流于形式。
1.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履职不尽责。各乡镇虽然均以文件形式成立“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但执行中存在部分单位未严格履行《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2.“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履职不到位、监管乏力。一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不及时,资产、资源台账登记信息失真,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二是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对农村财务监管流于形式,沦为村级财务记账员和会计凭证保管员,不能保证村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三是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不力。村级资金拨付使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通过村支书或会计个人银行卡进行结算;村级资金使用村支书既是审批人、经手人又是报账员,村级资金使用脱离监督。
3.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履职不到位,机构形同虚设。一是乡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人员由财政所人员兼任,缺乏一定数量的专职、专业人员,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活动、建设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只有少部分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发包,各乡镇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不按规定程序交易、发包,管理无序,资产资源收益流失现象严重。
1.资产资源发包、处置不规范。一是未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由各村村支书自行发包、处置现象普遍。二是承包期限过长、承包价格明显偏低。三是超期不缴承包费、提前发包预收承包费、超过合同承包期限逾期发包等现象。
2.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收益流失严重。一是部分村集体资源由于村民强占、权属不清或未按期足额缴纳承包费导致村集体收益损失。二是发包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承包价格,导致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流失严重。
(三)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极不规范,违纪违规问题多发,乱象从生。具体表现为:违反《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账、报账不及时;村集体收入不纳入“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代管专户统一管理,由村级自收自支;白条报账、借款列支、挪借集体资金、违规开支等问题突出;虚报工程支出套取村级建设资金;收入不上账、私设“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村民权益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表现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未通过招投标,或者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建设项目不通过乡镇产权交易平台违规自行发包;村支书本人或者亲属、无公司法人资质的社会个人违规承包项目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项目违规转包分包;项目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程质量较差;虚报工程量套取项目资金;工程项目支出票据不规范等。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以上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存在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村集体“两委”成员素质良莠不齐,法纪法规意识淡薄;三是乡镇农村“三资”监管机构履行职能不够,执行力薄弱;四是各级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对农村“三资”监督处于“碎片化”“应急式”状态,未实行常态化监管,也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三、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近些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村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应切实转变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其存在问题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强化措施,加强管理。针对部分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法律意识、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与薄弱环节的现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制与财经纪律教育力度,牢固树立对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法纪的敬畏之心,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应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改变目前“监管乏力”“流于形式”的工作现状,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配齐人员力量,切实履职尽责,提高执行力。
(四)部门协同,增强监督合力。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依然存在各种违法违纪问题的现状,各级监管执法部门应改变“碎片化”“应急式”监督管理模式,加大工作协同力度,形成监督合力。尤其是要强化执纪执法与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依法依规处理,绝不姑息。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大局,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资本收益隐形化的趋势明显,对加强“三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由于工作关系下乡驻村3年多时间,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了切身感受,“三资”管理也是目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一)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公款私款难分、不分,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性资金,由于检查严格,管理较为规范;但对农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则非常松散,坐支或账外结算的问题突出,资金核算不完整,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二)资产管理不规范。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倒闭后集体企业资产、社会捐赠资产等,未纳入会计核算账登记管理;有的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使用多年仍在账外。有的房屋资产产权不明,管理乏力。有的办公设备等资产轻易购置、随意处置,账实不符。(三)资源管理不健全。经过多轮对外承包后,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不愿或不进行资源清查,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的位置、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有的改变了性质,有的资源价值缩水,有的长期被私人占用,损害了集体利益。(四)资本收益不公开。有的村集体以三资形成的股权收益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长期不报账;有的资本收益使用无计划,存在着“小金库”和“寅吃卯粮”的现象,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篇十二:三资管理不到位
三资管理整改方案3篇三资管理整改方案3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资管理整改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资管理整改方案1为进一步加强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强农惠农等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我乡周密组织,认真安排,及时整改,对全乡的“三资”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现将自查情况具体汇报如下:一、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一是资金管理情况。各村(社)都能严格执行国家《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建立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村集体收取各项收入时,都使用统一的专用票据;村集体存款各村只有一个帐户,能严格执行帐、款分管,全乡村级财务帐目、资金都是由乡财政所代管。二是资产资源管理情况。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能够按照有关规定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登记造册,确认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村集体资产的取得、变更或终止,资产经营方式的确定或变更,资产的购置、变卖、报废等事项,大部分经村民(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讨论决定;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一般经村“两委”会议研究。二、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进展情况。一是成立业务指导组,负责对全乡7个村(社)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明确工作职责,切实负起责任。各村也都成立相应的清查小组。二是清理核查农村集体“三资”情况。由乡(镇)组成的“三资”清查小组,按照清理核查的范围全面进行核查,如实填报核查结果,并将这些数据通过召开会议、张贴在公开栏上等方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各村的“三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每册台账一式两份,一份由村委会保管,一份由
乡财政所保管。三是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各村都建立了《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收入管理制度》、《农村集体支出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费用管理制度》、《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等监管制度。
三、存在问题村(社)财务人员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对农村财务和计算机知识掌握欠缺。四、整改意见一是完善制度,规范操作。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原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公开等相关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技术提高“三资”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定期在村(社)开展业务培训,将财务管理、公有资产监管等制度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进一步规范财务档案。三是严明纪律,加强管理。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三资管理整改方案2农村集体“三资”是指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的管理问题,是当前农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三资”管理得到了规范与加强,保证了农村集体资金与资产的安全,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但“三资”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一、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农村的财务大都实行乡镇代理中心委托代理制度,这项工作开展几年来,己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资产、资源的采购、处置、小工程招投程序等逐步规范,这些工作的开展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干群关系,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
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复杂,会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
难度大。资金方面,上级专项资金由于程序严格,管理较为规范,而村集体资金相对来说管理松散。资产资源管理台帐登记不全,固定资产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符现象。村会计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期限等原因导致工作能力不同,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
第二,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仍不到位。有的村大额支出不经集体研究,全凭一个或几个村干部说了算;有的村无视财务管理,随意开支,挥霍浪费,胡乱花钱;有的村收款时不使用统一的收据,账务混乱。
第三,村级集体收入管理仍不够规范。一些村干部法制意识淡泊,无视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收取的资金不及时上交资金收入专户,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有的村干部将审批回的专项资金不按审批用途使用,出现挪用现象。有的'村收取款项后,由村干部保管,长时间不向代理中心报账。
第四,一些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村务公开不规范。个别村抱着应付、走过场的想法,以至于财务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不够规范,对于一些群众敏感问题进行回避或公开内容过于笼统,群众看不明白。
第五,合同管理和资产的采购、处置、小工程招投标程序不规范。一是合同的签订不规范,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二是村干部偷偷发包,暗地里操作,不按照民主程序公开招投标。三是少数村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性较大。有少数村至今还存在着口头合同。四是个别村在对集体资产处置时,违规发包集体资源,村干部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租赁期或降低租赁费。
二、解决村级“三资”管理问题的建议(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范围,强化组织领导要加大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运用到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把“三资”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明确各级各部门的
职责,落实领导责任制。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将村级“三资”管理作为对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要稳定村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村级会计的培训力度,要确保村级财务人员俱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经考核合格后聘任上岗,如无违法违纪行为应尽量保持稳定,不随意变换。其次,村级财会人员必须在代理中心登记备案,以接受监督和考核。代理中心财会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加强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流程,强化内部监督机制。最后,村集体的各项财务计划、收入支出、债权债务等内容要全面公开,特别对于上地征用补偿费等要逐项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必须全面、真实。对于公开的内容,有条件的村庄可以拍照存档备查、上级监管部门要建立按时抽查制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监督村庄纠正。对不按财务规定进行公开的村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加强小工程招投标、资产资源的购置管理,不断强化经济合同管理对于小工程的招投标实行限额招投标,金额少的由村庄自行招投标,招标金额应在当时的市场价格范围内。超出一定金额的由上级部门统一组织招投标,相关部门监督招投标过程。实行村级公共资产资源交易制度。对于集体采购的大额资产由上级部门统一组织招投标,自行购买的不能高于当时的市场价。集体资产、资源的租赁、处置等,应经过具有资质的评估单位,按程序进行评估,参照市场行情确定合理价格,实行公开竞价、招标投标,成交后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村庄必须启动民主决策程序,对涉及金额较大的合同,要反复征求各方意见。经济合同签后在村庄归档保存的同时,报上级监管部门备案。村务监督委员会、上级监督管部门应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对于不按程序办理或私自办理小工程招投标、资产资源处置等事项的,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完善村务监督及民主理财机制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真正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切实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监督权。民主理财成员要按照规定程序产生,能够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并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和民主监督意识,按时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召开民主理财会议。
(五)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状况的审计监督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在做好日常财务收支等定期审计的基础上,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及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对集体上地征用补偿费、小工程等进行重点审计,对于审计出的问题要加大处理力度,确保审计处理结果的落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落实好工作经费,为顺利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就是要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做到管理规范,强化监督,真正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的稳定和谐。三资管理整改方案3今年五月份以来,我村根据上级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村实际,认真开展了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通过此次工作的直接参与,我们触动很大,感受颇深。感觉此次“三资”清理非常重要,作用巨大。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X村辖10个村民小组,238户,总人口95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12人。村耕地面积1584亩,水产养殖面积257亩。通过此次“三资”清理,我们彻底摸清了家底:1、货币资金方面,清理前账面数额万元,清理后实际价值万元。2、资产方面清理前账面价值万元,清理后实际价值万元。3、资源方面,清理前无台账面积亩,清理后实际面积亩。4、债权,清理前台账数额万元,清理后实际数额万元。5、债务,清理前账面数额万元,清理后数额万元。另外对清理结果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赛伍村“三资”台账,有了这本帐,我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债权债务清晰可查,为我村下一步实现“三资”代理服务工作和推进阳光村务
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主要做法:(一)认真开好“三个会”一是开好村两委会。自镇5月5日召开“三资”清理动员会后,
我村及时召开了支村两委会。会上,村两委干部认真学习市、镇两级关于“三资”清理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明确“三资”清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提高对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研究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XXX为组长的村“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并制定了工作制度,明确村干部包组负责,工作人员具体运作,支村两委定期召开会议,十天一调度,汇报交流工作,分析情况,解决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是开好业务培训会,为使“三资”清理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我村特别重视对“三资”清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于5月20日召开业务培训会议,邀请镇“三资”办业务指导员来村,对我村参加此次清理工作的领导组成员、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以及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政策,吃透精神,把握重点,明确方法,掌握程序,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是开好村民代表会,为把“三资”清理工作的政策和方法交给群众,统一思想,清楚顾虑,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我村先后召开三次村民代表会。第一次会议重点是表决通过村“三资”清理小组成员和清理核实小组成员,并传达“三资”清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上级要求,具体部署我村“三资”清理工作。第二次会议重点是表决通过“三资”清理结果,并作第一榜公布,发放汊河镇赛伍村委会“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致全村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信上就“三资”清理的内容、清理前的账务、清理后的账务,接受广大农民朋友的监督咨询。第三次会议重点是村“三资”清理的核实,通过张榜公布7日后和发放一封信,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群众无异议,通过确认后,做第二榜公示。
(二)严格把好“四个关”一是严格清理登记关。对资金和一般资产的清理,坚持以原有的
村账为依据,采取账内账外的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以物对账,以账查物,全面清点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查清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对农用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的清理,我们进行了实地勘测丈量,在资源勘测丈量工作中,把着业务精、作风正的精神,深得群众的信任。事实证明,由次丈量的集体资源真实可信,经过公示,群众无一例异议。在清理登记期间,村所有包工包组干部跟班作业,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确保清理数据的真实性,从而彻底查明了全村农用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实际数量及其权属,同时在清理过程中,认真接受镇驻村指导组的指导和上级组织的督查,并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对集体所有的“三资”,包括账内外、库内外、村内外进行全面清理,做到了不留死角,不重不漏。
二是严把清理核实关。清理登记工作结束后,我村及时组织民主理财组、各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核实小组会议,对已清理登记的集体“三资”进一步逐项逐笔进行了核实,重点对“三资”的数额、权属、台账于实物、处置与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核实。进过核实后的“三资”,做到了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
三是严把清理公示关。村委会对初步核实后的集体“三资”,由清理核实小组负责逐项逐笔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了为期7日的公示,并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向农民朋友征求意见。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进行了初榜和二榜两次公示。公示期间,村委会每次都安排清理核实人员接待农民群众的咨询和反映,认真做好反映情况的记录和解释工作。通过两次公示,全村广大农民群众对“三资”情况没有异议,对清理结果认可满意。
四是严把清理确认关。按照有关规定,我村于9月10日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会上对公示期满后的集体“三资”清理结果进行了表决确认,村民代表一致同意认可,没有异议。经村民代表会议确认通过的“三资”清理结果由村负责人、会计、民主核实组签字按要求上报镇“三资”清理办公室。
(三)扎实做好“四个宣传”一是利用会议形式进行宣传。我村先后召开了支村两委会、业务
培训会、村民代表会。在这些会议上,我们认真学习各级关于“三资”清理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让村干部、业务人员和村民代表首先了解“三资”清理工作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使他们真正能够把握“三资”清理程序要求和政策规定。
二是利用村务公开栏形式进行宣传。我村先后三次在村务公开栏上开设“三资”清理栏,在专栏上进一步宣传“三资”清理工作的工作目标、任务、清理的对象、范围和时限,以及清理的操作程序和实施步骤,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政策。
三是利用致全村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形式进行宣传。在“三资”清理工作中,我村将初步清理的数据以一封信的形式发放到200多户农民朋友的家中,征求意见,广泛宣传。
四是利用广播进行宣传。我村在“三资”清理工作期间,以广播的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三资”清理工作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把政策和方法交给群众,使广大农民群众支持、参与和配合此项工作,让“三资”清理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通过这次“三资”清理。干部、群众都了解到家底、消除了以前的一些误会,化解了有关矛盾纠纷,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为更好地利用“三资”清理结果,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我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一是建章立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村实际,在对前期工作进行小结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和方法,依法与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推行委托代理服务,构建规范有序、经营高效、监督到位的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二是完善机制。按照健全制度、统一流程、规范操作、民主公开的要求,认真树立村内重大事项和一般事物,重点推广村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
两公开”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三是强化监督。按照民主监督、权力制衡、公开透明、村民自治
的要求,整合加强村级监督,健全村级监督组织,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监督工作保障制度,推行村务“点题公开”,公开质询和“双述双评”等有效做法,确保村内公共权力阳光规范运行。
总之,我村这次“三资”清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与兄弟村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下一步我村将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安排,科学把握政策,全力投入精力,更扎实地做好“三资”清理的后续工作,更规范地推进阳光村务工程。
篇十三: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个别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我镇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去年开始,我镇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一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为了保证财务公开的准确性、与时性,一是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二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村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与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的管理难度较大。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台账登记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
1/4
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的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与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法,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1、进一步统一各村对管理好“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个别村不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
2/4
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
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镇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一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
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
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账户的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于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
3/4
权益,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4/4
篇十四: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林泽益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20期
[摘要]“三资”主要指的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三方面。农村“三资”管理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近年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顺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8)20-47-2
农村的集体资产是农村群众辛苦劳动所得,因此,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对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农村基层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非凡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村集体组织在“三资”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地区并没有认识到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一些基层村干部法律意识薄弱等,大大降低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为了保障我国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应认真研究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农村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工作热点和难点,对于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的意见和通知,强调农村基层干部应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实现农村集体组织村务公开,推动我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1]。
2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三资”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首先,大多数乡镇的资产资源监管服务中心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形同虚设;招投标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没有业务技术骨干,组成人员缺乏专业资质。其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是临时机构,代理会计大部分是社会临时人员,会计基础薄弱,待遇低,人员流动频繁,一些地区在长期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工作过程中出现了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程序不够严格、资金管理中报账不够及时等问题。二是对于专项资金存在管理不善的情况,甚至挪用、挤占这方面的资金。三是集体资产资源家底不清晰。大部分村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未纳入账务核算和台账登记管理;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也未进行完整、详细的登记管理。有的原本隶属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由群众自行管理后成了群众所有,或被群众占有,造成集体资产资源流失。受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村民与村集体存在资产、资源方面的争议。四是合同的签订不够规范,如在一些村级书面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合同中必须出现的要素常常达不到标准,进而导致合同履行起来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
3产生问题的原因
3.1对于“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对于“三资”的管理并没有受到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视,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实行税费制度改革后,一些基层管理干部认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大幅度缩水,负债开始增多,没有必要进行资产管理。还有就是基层干部认为我国对于农村财务制度的管理愈发严格,人民群众对于财务制度的监督也越来越严格,对于资产的管理并无漏洞可
言。而且,近年来我国农村基层自治意识愈发强烈,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他们无需插手资产管理,这就导致长期以来基层干部对于村里的财务状况并不了解,对于财务管理也并不重视。在“三资”工作开展之后,我国农村基层对于这一领域所颁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没有进行认真的贯彻落实,而且在传统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下,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我国正在实行和颁布的相关法律与财务并不了解和熟悉,无法对“三资”进行有效管理。
3.2“三资”管理人员不足
村集体“三资”管理主要依托乡镇经管人员进行,而乡镇经管站人员编制最少,很多经管人员是身兼多职或由其他部门人员来兼任,各地的“三资”监管水平极不均衡。自党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后,对各方面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增强,乡镇经管能力显得尤其薄弱。另外,各村务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在“三资”管理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加之培训力度不足,导致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3.3财会队伍不稳定
由于村干部存在换届问题,因此,基层管理单位中的报账员常常会跟着上一届的村委一同换届,这就会导致报账员队伍换届之后无法在短期内熟悉村内的财务状况及一些财务问题,进入引发一系列问题。而且代理会计没有编制,属于兼职人员,报酬偏低,因而流动性较大。
4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
4.1提高基层领导对于“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视度要想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对于农村“三资”工作的认识程度,就要不断加大对于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力度,要将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基层干部考核的重要范围内,并且要完善农村“三资”管理的相关制度,逐渐形成一套严谨的模式,使基层管理人员认识到管理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于基层干部的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2]。
4.2健全制度,加强“三资”管理
4.2.1加大“三资”管理力度。例如,成立“一委三中心”(三资管理委员会辖资金、资产、资源3个管理中心),定职能、定编制,或将工作人员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加强招投标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人员业务培训和廉政建设,将村报账员补贴、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列入财政村干部定补范畴,完善各乡镇“一委三中心”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保证“三资”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4.2.2加强财务业务学习培训。不仅要注重会计代理中心会计的岗前培训,而且要注重对新思想、新政策、新制度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各村(社区)书记、主任、代理会计、报账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规范农村“三资”监管。
4.2.3实行决策公开。严格将农村内部的“三资”管理工作进行公开透明处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实行决策公开,同时还要实施重大事项公开制度,保证农村群众了解农村集体的“三资”状况,实施自身的监督管理权力。4.2.4规范招投标工作。政府要制定招投标操作规范,对乡镇的招投标中心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更好地为各村集体服务。村内的一系列招标事务委托给社会相应的招标单位,政府要建立报备制度。
篇十五: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XX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开始,XX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王港村对矿山、鱼塘、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4个,未签正式合同10个。应收承包租赁费119.23万元,仅收98。22万元,下欠21.01万元无账面反映。沙洋镇洪岭村发包渔池134亩,4年来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
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十六: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杜华【摘要】通过对沾益县西平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调查,总结“三资”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提高认识,加大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村会计队伍;指导民主理财小组履好监督职能等对策.从而更好地惠及农民群众,促进农民增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对策【作者】杜华【作者单位】沾益县西平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沾益655031【正文语种】中文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是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的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才能让农村集体“三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好地惠及农民群众,促进农民增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1现状沾益县西平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共有8个社区,9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2015
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管理模式为“村级委托代理服务制”,即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业务以书面形式委托给街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代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在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西平街道《“三资”管理制度》及《“三资”管理实施细则》,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进行管理。1.1建立代管机构街道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纪工委书记、街道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经、财政、林业、国土等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同时设立由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承担“三资”代理服务工作的部门,将原来的资金代管服务拓展为资金、资产、资源代理服务,具体负责“三资”代理服务的监督、认定指导和协调工作。1.2明确“三资”管理流程1)资金代管。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资金全额纳入“三资”代理服务范围,一切收入必须及时足额存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资金统管专户,严禁设账外账、小金库或坐收坐支。二是财务收支实行账、权、钱分管制度,即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代管村集体资金、代记会计账;资金使用须村民代表及党小组会议、社区“两委”讨论通过后,经社区主任、组长审批签字,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方可支取;村报账员负责收入上缴、现金支取、结算和报账。三是重大工程项目立项投资实行报告制度,必须经村“两委”集体研究,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逐级审核后,实行公开招标。四是加强扶贫、低保、医保、优抚、粮补、转移支付等“政策性资金”管理,确保上级拨付资金不挤占、不挪用。五是坚持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准确,随时接受村民的监督。2)资产管理。一是由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并建立村级资产管理台账,加强监督管理,防止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流失。二是坚持民主管理集体资产,村
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发包、租赁、出售、拍卖等,必须经村民小组全体成员或群众代表、户主代表讨论通过后,向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提出申请,报街道“三资”领导小组审核后方可办理。三是对集体资产实行跟踪管理,定期盘点、清查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资产不漏记、不受损。四是分类管理,属于村组的资产,由村组集体负责管理;属于国家投资的公益项目资产则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范畴,由街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如学校资产、农田、水利工程、农机具等。3)资源管理。西平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坝区和山区共存,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矿藏等集体资源相对较少,主要以土地和山林为主。因此,在资源管理上一方面由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逐一建立台账,注明各种资源的数量、性质,实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发包、流转、征收等,必须经村民小组全体成员或群众代表、户主代表讨论通过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价发包、流转,并签订规范的书面承包合同,进行归档管理。1.3建立监督机制1)街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依据《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的规定,对集体经济组织“三资”进行审计监督。一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农村“三资”专项审计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二是对“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及村民反响强烈的村,进行重点审计;三是在审计中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及时纠正,避免村集体经济组织遭受严重损失。2)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村民主理财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实行民主监督。主要职责一是检查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计划制定及执行情况;二是检查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情况;三是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资产、资源的出售和发包情况;四是审议村集体基建工程的立项、招标、验收以及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五是监督财务公开工作。
3)村级组织在处置集体“三资”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置“三资”行为无效,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纪律责任。一是未按规定经街道“三资”监督、服务部门审查立项,擅自委托评估机构的;二是评估过程中,被评估单位虚报、瞒报、提供虚假证明或与评估人员串通作弊,造成评估结果失实的;三是按照规定应进行资产评估而未评估的;四是擅自改变评估结果的;五是以其评估结果为底价入账,低价转让、出售、发包、租赁资产的;六是其他违背资产评估确认结果行为的。2存在问题2.1“三资”管理工作量大、力量薄弱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郊村、城中村改造的步伐加快,农村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越来越多,村集体资金的有效利用,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不断增加,“三资”管理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西平街道承担“三资”管理工作的是街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而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又由街道农经部门人员兼任,但街道农经部门只有2名工作人员,加之本身的农经工作任务繁重,所以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保证及时做好“三资”管理的相关工作。尤其是农经部门经过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已名存实亡,西平街道农经站与农科、林业、水务、畜牧等7个部门合并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虽然业务依旧独立开展,但没有法人资格,处于有责无权、无执法资格及地位的尴尬境地。2.2基层领导对“三资”管理重视不够村集体“三资”是当前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但基层领导对“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布置轻落实、重眼前轻长远,导致在管理上紧一阵、松一阵。只注重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等农村中心工作、亮点工程,大小会议上只强调看得见、摸得着、能立竿见影的工作,对“三资”管理工作关注较少,很少过问,不理解、不支持,只有出现群众因“三资”问题上访、信访后,才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2.3村组干部处置“三资”缺乏监管1)街道虽然成立了“三资”管理领导小组,但组成人员来自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形不成整体合力,导致监督不到位、不及时。2)村民主理财小组虽然经过村民选举认可,但不能主动积极参与村级“三资”的监管,履职效果不好,有名无实,形同虚设。3)多数村、组干部法纪意识淡薄,官不大、口气大,胆大妄为,在村务管理上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我行我素,损害集体“三资”的案例屡见不鲜,导致党群干群矛盾加剧,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2.4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由于村财务人员业务重,工资待遇低,有文化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目前村组会计多数是有一定财务基础的老同志。加之多数村组会计随着村组干部的换届而被随意更换,导致财务人员不稳定,甚至有少数村财务人员被随意更换而抱着怨气走人,不办理业务交接手续,影响了村级财务管理和账务记载的连续性。3对策3.1提高认识,加大支持力度要使“三资”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对“三资”管理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工作上高度重视。既重安排更重落实,配备机构人员、安排工作经费,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障,又要做到经常关注,适时听取工作汇报,帮助“三资”管理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3.2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村会计队伍一是相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经部门的重要性和工作实际,给予农经部门独立的法人资格,人员编制,配备思想好、品德优、业务精、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专职财务人
员,彻底改变财务人员无证上岗或一人身兼多职的状况。二是要培养一批文化水平高、熟悉会计业务、秉公办事、有责任心的年轻人担任村会计。三是要加强村组干部党纪法规、依法治村、依法理财、遵纪守法的教育,每年要对村组干部进行会计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业务操作等培训,使其明白自己的职责范围,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责任感,从而提高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意识和业务水平,防止违法违纪行为,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当好家、理好财,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3.3指导民主理财小组履好监督职责“三资”代理服务部门和街道纪工委要实行定期监督和不定期抽查,检查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是否到位,财务是否按时按要求进行公开等,防止搞形式、走过场,充分保证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各村建立的民主理财小组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本着为群众负责、为集体负责的宗旨,认真履职、正确履职,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街道“三资”代理服务部门或街道纪工委反映。切实做到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检查,依法依规履行监督职责。3.4明确界定集体“三资”产权,建好台账管理工作一是对清理认定的集体“三资”,逐一建立台账,注明各种资产资源的数量、性质,建立产权明晰的管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二是每年对村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及时登记村集体“三资”增减变化情况,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3.5规范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进一步规范农村民主决策过程,对集体土地租赁承包、集体资产处置以及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建设承包等重大事项坚持按照“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或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公开,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集体决策,形成靠制度治村,按程序办事的民主决策制度,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同时要严肃党的纪律,重点查处以权谋私、私分、挪用、侵吞涉农补
贴、资金和侵害村集体“三资”的违法违纪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过案件的查处,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自觉遵纪守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刘瑾瑜.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福建农业,2009(7):7.[2]谢培河.浅析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强化管理之对策[J].福建农业,2010(1):4-5.[3]高文琼,赵艳.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2015(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