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2023年《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完整文档)

发表于:2022-12-31 13: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摇篮曲》教学反思1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伟大、无私的母爱为主线。将本节教学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一、导入:  创设意境进行导入;用不同的风格的唱法来唱同一句歌曲,让学生对摇篮曲有初步的定位。  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完整文档)

《摇篮曲》教学反思1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伟大、无私的母爱为主线。将本节教学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一、导入:

  创设意境进行导入;用不同的风格的唱法来唱同一句歌曲,让学生对摇篮曲有初步的定位。

  二、新内容教学:

  学习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掌握摇篮曲这音乐体裁的特点,体验并进行升华到感恩教育。

  三、拓展:

  老师演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让同学听不同体裁的歌曲,辨别出各自己的体裁;欣赏广东儿歌《月光光》。

  四、小结。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注意坚持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培养学生勤唱、勤练、大胆展示自我的学习习惯。通过设计一些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律动和表演,使学生在动嘴(唱)、动手(划拍子)、动耳(听)、动脑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音乐美,也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在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冲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积极参与,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纵观全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特点:

  1、全课以*凡而伟大的母爱为主线,音乐与情感相融,给人美的享受。

  2、从歌曲中体验情感,再从情感体验升华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性强。

  4、教师大胆地张扬个性。

  二、不足之处

  1、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顾及到各个方面,还有些容易出现的问题还没解决。讲解知识点不够细,没有注意到个别学生出现的音准节奏上的错误。特别是男同学的声音训练比较欠缺。有些男同学用低八度来唱。

  2、有些班的同学要求要轻声唱,但一轻就没声了。

  3、有些班的同学做律动时不大方,放不开,经老师鼓励有所好转。

  4、由于时间有限,音乐要素处理不够细致。

  经过同行的建议,自己在不断反思——修改——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经过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教学质量更好,效果更佳。

  现在更加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和积极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总之言之,教学中,我由始至终都贯穿一种理念: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美,体验歌曲的情感,让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台,同时让我发现更多好苗子。而且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使得课堂氛更加活跃,课堂效果较好。

《摇篮曲》教学反思2

  音乐欣赏中学生的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谈谈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经历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的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提问法、讨论法等,但要根据课题,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的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而我在欣赏课《摇篮曲》中,就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能用心去听赏音乐《摇篮曲》,感受音乐,并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而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以及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它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我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去欣赏这首乐曲。初听、复听、再分段欣赏、最后完整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整首乐曲的情绪。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之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编故事、演故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们也非常愿意的去想去做!整堂课在此达到了高潮!也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能力,更好的完成音乐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活动。

  而“动”是欣赏作品的一种表现。音乐的律动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欣赏音乐与表演相结合感受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在欣赏乐曲《摇篮曲》时,我让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通过动作的形式进行创编来表现出来。

  上述几点只是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参与的方法还有许多,有待通过以后的教学工作不断的总结,探索。


《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扩展1)

——摇篮曲教学反思5篇

摇篮曲教学反思1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伟大、无私的母爱为主线。将本节教学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一、导入:创设意境进行导入;用不同的风格的唱法来唱同一句歌曲,让学生对摇篮曲有初步的定位。

  二、新内容教学:学习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掌握摇篮曲这音乐体裁的特点,体验并进行升华到感恩教育。

  三、拓展:老师演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让同学听不同体裁的歌曲,辨别出各自己的体裁;欣赏广东儿歌《月光光》。

  四、小结。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注意坚持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培养学生勤唱、勤练、大胆展示自我的学习习惯。通过设计一些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律动和表演,使学生在动嘴(唱)、动手(划拍子)、动耳(听)、动脑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音乐美,也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在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冲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积极参与,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纵观全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特点:

  1、全课以*凡而伟大的母爱为主线,音乐与情感相融,给人美的享受。

  2、从歌曲中体验情感,再从情感体验升华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性强。

  4、教师大胆地张扬个性。

  二、不足之处

  1、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顾及到各个方面,还有些容易出现的问题还没解决。讲解知识点不够细,没有注意到个别学生出现的音准节奏上的错误。特别是男同学的声音训练比较欠缺。有些男同学用低八度来唱。

  2、有些班的同学要求要轻声唱,但一轻就没声了。

  3、有些班的同学做律动时不大方,放不开,经老师鼓励有所好转。

  4、由于时间有限,音乐要素处理不够细致。

  经过同行的建议,自己在不断反思——修改——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经过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教学质量更好,效果更佳。

  现在更加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和积极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总之言之,教学中,我由始至终都贯穿一种理念: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美,体验歌曲的情感,让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台,同时让我发现更多好苗子。而且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使得课堂氛更加活跃,课堂效果较好。

摇篮曲教学反思2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所以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启发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从中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

  我的预设是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爱。可以把这种感情放到表现歌曲当中去。总体来看整节课完成是比较好。首先我给大家欣赏妈妈唱给孩子的一首轻柔、优美的《摇篮曲》来体现出妈妈对孩子的爱,然后以孩子用歌声来表达感谢妈妈的爱,引出一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来导入歌曲。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听歌曲并说出歌曲的情绪,声音,速度,在进行教学时把握歌曲深情、轻柔、宁静的基本情绪,启发学生仿佛妈妈就在你的面前。合理的想象是这节课的亮点所在。

摇篮曲教学反思3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较调皮的特点,对于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成了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1、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言、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不光是听觉,而且学生跟着音乐“摇”起来,用他们的方式去表现儿时熟悉的感觉。令他们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然后教师以亲切、动听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回忆起那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感受静静的夜,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

  2、多种方式聆听,启发深层体验。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培养聆听时的习惯、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成了要解决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创意的回答。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听音乐回忆、听音乐律动、听教师范唱等等,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夜”中,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温暖的怀抱。

  3、“动情”--筑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线。

  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示范,动情的鼓励……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的审美感受。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动情的对唱,以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师生之间的“情”得以体现,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音乐情感的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探索,力求争取做得更好!

摇篮曲教学反思4

  音乐欣赏中学生的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谈谈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经历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的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提问法、讨论法等,但要根据课题,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的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而我在欣赏课〈〈摇篮曲〉〉中,就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能用心去听赏音乐《摇篮曲》,感受音乐,并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而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以及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它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我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去欣赏这首乐曲。初听、复听、再分段欣赏、最后完整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整首乐曲的情绪。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之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编故事、演故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们也非常愿意的去想去做!整堂课在此达到了高潮!也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能力,更好的完成音乐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活动。

  而“动”是欣赏作品的一种表现。音乐的律动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欣赏音乐与表演相结合感受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在欣赏乐曲〈〈摇篮曲〉〉时,我让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通过动作的形式进行创编来表现出来。

  上述几点只是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参与的方法还有许多,有待通过以后的教学工作不断的总结,探索。

摇篮曲教学反思5

  音乐欣赏中学生的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谈谈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经历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的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提问法、讨论法等,但要根据课题,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的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而我在欣赏课〈〈摇篮曲〉〉中,就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能用心去听赏音乐《摇篮曲》,感受音乐,并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而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以及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它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我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去欣赏这首乐曲。初听、复听、再分段欣赏、最后完整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整首乐曲的情绪。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之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编故事、演故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们也非常愿意的去想去做!整堂课在此达到了高潮!也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能力,更好的完成音乐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活动。

  而“动”是欣赏作品的一种表现。音乐的律动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欣赏音乐与表演相结合感受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在欣赏乐曲《摇篮曲》时,我让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通过动作的形式进行创编来表现出来。


《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小班摇篮曲教学反思 (菁选2篇)

小班摇篮曲教学反思1

  音乐欣赏中学生的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谈谈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经历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的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提问法、讨论法等,但要根据课题,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的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而我在欣赏课《摇篮曲》中,就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能用心去听赏音乐《摇篮曲》,感受音乐,并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而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以及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它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我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去欣赏这首乐曲。初听、复听、再分段欣赏、最后完整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整首乐曲的情绪。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之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编故事、演故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们也非常愿意的去想去做!整堂课在此达到了高潮!也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能力,更好的完成音乐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活动。

  而“动”是欣赏作品的一种表现。音乐的律动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欣赏音乐与表演相结合感受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在欣赏乐曲《摇篮曲》时,我让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通过动作的形式进行创编来表现出来。

  上述几点只是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参与的方法还有许多,有待通过以后的教学工作不断的总结,探索。

小班摇篮曲教学反思2

  今天我上了艺术欣赏“爱意摇篮曲”。这是一首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为了让小班的孩子们来接触这首世界名曲。我利用了建构式课程指导所配置的音乐磁带,磁带的音乐是在摇篮曲上配上了浅显易懂的歌词,课前还让孩子们带好毛绒玩具。

  活动开始前,当我在钢琴上弹奏时摇篮曲,孩子们一下子就安静下来,都靠在自己的小椅子上闭上小眼睛。于是我就问:“你们在干吗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在休息。”我又问“为什么要休息呢?”涂婕说:“我听到老师在弹这个音乐,就是要休息了。”杰圣也这样说。原来在小班上学期,为了安定孩子们情绪,或是在课余做小息时,我都会弹上这优美的摇篮曲,虽然没有对孩子们说出这是一首摇篮曲,但是每当孩子们听到这样的熟悉的音乐,他们都会做出同样的动作:休息!趁势我就引入正题,出示图片——摇篮。提问:这是什么?谁会睡在这里?宝宝睡在摇篮里,谁又会在轻轻要着呢?随着老师和孩子们的一问一答,音乐开始播放,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慢慢“睡着”了,感受《摇篮曲》的柔和与宁静。接着孩子们扮演着爸爸妈妈抱着自己心爱的毛绒玩具随着柔美的摇篮曲一摇一摆地哄宝宝入睡!孩子们用身体动作表达了对音乐的理解。整个活动充满着宁静,温馨,浓浓爱意,何不令人陶醉呢!

  其实,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爱意摇篮曲》作为她们的学习内容是不错的选择,幼儿可以在欣赏曲子的时候,安定情绪,并且在理解曲子的同时感受妈妈深深的爱,使孩子更加增进与妈妈之间的情感。


《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扩展3)

——摇篮曲作文

摇篮曲作文1

  前几日,放在花园中的小鱼缸大抵被鸟亦或者是猫盯上了,趁着半夜时分,捞走了三条金鱼,且这鱼还都与我有两三年的情谊。心中愤愤,却又颇感无奈,总不能如旁人所说,将花园布满铁丝网,那或许堵截了猫或鸟,可却将自己囚禁。

  心情烦躁,拿了一本书捧在手中。不知为何对着老师推荐的书目,即使再有趣,也丝毫提不起兴致,随便翻看几页便扔在一旁,翻起自己刚买的村上春树的小说。随手打开音箱,音乐是随机播放的,响起的却是那首摇篮曲。

  说实话,在这种心烦意乱的时候听这种温柔的曲子,着实让人恼火。或许人体之中的某些器官可以在短时间内不受大脑控制。像我*日里便常常觉得自己命运残凄,却要装作倔强,明明不想哭,泪腺却不知为何工作得特别热情。此刻也是如此,或许勾起了记忆中某些残缺的片段。窗外的鸟不论大小,总之但凡一对出来的,总是见它们不断啄食,却从未下咽,原以为这群鸟或许集体患上了某种病毒,后来才看到雏鸟的那颗小小的脑袋,从父母嘴中夺过食物。

  小时候就这么趴在床头,那时生活不比现在,现今回忆起来宛如印度神剧中的黑白画面。我趴在床头,努力用杯子遮住脑袋,总觉得深夜里会有大老虎走进房中,就连看到窗外一只猫的投影都会被惊醒。妈妈的脸上总是挂着眼袋,很深,很黑。却总是不厌其烦地在我耳边哼唱,也就是这首摇篮曲,尽管种种的跑调走心,但或许对曾经那个胆小而又脆弱的小朋友来说,这却是夜晚梦中最美的旋律。或许此刻也尽数原谅了那些在夜晚依旧殷勤的猫与鸟,在它们对子女无私的爱中,我感受到了我的渺小。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我甚至开始假想,如果我是一条鱼,或许我更希望以奉献自己的生命来实现我的价值,而非最终孤独的翻白漂浮在水面上吧。鱼缸中还算干净,若不是细数,丝毫看不出有打斗的痕迹,它们的下手干净似乎也让我的灵魂得到了一丝丝的慰藉……


《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扩展4)

——《摇篮曲》教学设计10篇

《摇篮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

  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四、练习歌曲

  分组演唱歌曲: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摇篮曲》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演绎摇篮曲的不同魅力。

  教学重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CD光盘《摇篮曲》

  学生准备:了解舒伯特的生*事迹和有关故事

  教学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教学思路:以《摇篮曲》为本课中心,以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为导火线,围绕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演中从音乐,戏剧、美术中感受,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人文完美的结合渗透,体验大师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共鸣,激*感,释放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谈母爱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回忆自己的童年

  3、想象为图画选择音乐应该是怎样的?(速度、力度、情趣)

  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

  ――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感,走进舒伯特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

  1、欣赏大师作品《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三、歌曲处理,情感体验

  1、再次聆听,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

  体会母亲的情感

  2、探讨在声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处理(自主发言

  创造情境体验情感,对比感受,在试验中找寻美感。

  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结合大师的要抒发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四、创设情境,戏剧演绎

  1、即兴创作表演母爱的情境(大胆表现)

  2、生生,师生评价

  五、深化拓展,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摇篮曲》

  1、聆听不同演奏形式的.摇篮曲(合唱、小提琴,男女声重唱等)

  2、谈谈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带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总结摇篮曲的风格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愿意去听,还可以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爱,以及美的存在。

  六、释放情感

  1、学生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师:通过你们的欣赏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大师事迹延伸:深入大师的情感世界体验母爱并介绍“歌曲之王”伯特的其他伟大著作和对生活的态度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结束。

  七、课后延伸——进一步走进舒伯特的情感世界

  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创作灵感等方面

《摇篮曲》教学设计3

  教学理念:

  本课教*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通过学生的欣赏与感受,体验、参与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通过学生的演唱与表演,感受母爱的真挚,进行亲情教育。

  教材分析: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其特点是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和伴奏常带有摇篮的动荡感,具有安静、温暖、亲切的特点。这首摇篮曲是作曲家舒伯特十九岁时的作品。歌曲旋律委婉动听,像是一首音诗。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全曲只有四句,第二、第四句完全相同,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二、对歌曲的乐句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

  三、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表现歌曲,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填补上空缺的音符,对歌曲的乐句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播放音乐 《月亮月光光》。

  这音乐那么宁静,那么温柔,大家都沉浸在这美妙的夏夜中了。可是,你听,小宝宝哭了,(播放课件)这哭声吵到了左邻右舍,你能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小宝宝迅速安静下来,并安然入睡吗?

  生:(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反馈)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师:想想能用音乐课相关的方式)

  2、 嗯,同学们列举的方式都非常好。老师这里有两首音乐,我们来比较一下哪首比较好。

  A、先播放《*人民*进行曲》片断。

  师:这首行吗?我们还有一首。

  B、播放《舒伯特摇篮曲》,那么这首呢?

  (引导学生从强弱,情绪上分析。)

  二、学习新歌

  1、随音乐轻声哼唱,分析有什么特点。

  旋律重复、装饰音前倚音、空缺音符填补。

  2、你能用最亲柔的声音来随琴来哼唱吗?

  用“LU”母音哼唱全曲,要求轻柔、连贯。

  3、师弹琴生唱歌曲《摇篮曲》。

  4、引导学生练习装饰音的演唱法及附点节奏唱法:

  装饰音: 5 65 4 。 3 2 5 ||?????

  附点节奏:2 ? 2 3 ? 2 1 ||

  师:让我们随琴准确的把歌曲唱一遍吧!

  5、师:歌曲那么温馨、静谧而甜蜜,从歌曲的演唱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什么?(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 所以我们在演唱时自认而然的就吧速度?演唱力度?为的就是要体现歌曲怎样的情绪?

  师生交流:歌曲速度缓慢、旋律*稳,力度轻柔等。

  6、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世界各国都有很多摇篮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各国的摇篮曲吧!

  三、创作拓展

  从你们的演唱中,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让我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你把自己对妈妈的爱写下来吧!

《摇篮曲》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

  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四、练习歌曲

  分组演唱歌曲: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摇篮曲》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摇篮曲与进行曲的对比欣赏,表现及创作。

  二、教学目标

  ⒈ 情感目标:通过对摇篮曲、进行曲这两类体裁乐曲的欣赏、表现和创作,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并适当提高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激发探究、表现音乐的兴趣。

  ⒉ 过程目标:通过课堂内以及师生互动的体验、探究、合作,进而更好地欣赏、表现及创作。

  ⒊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表现音乐,同时以自主,即兴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区分摇篮曲和进行曲的不同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难点

  表现和创作摇篮曲和进行曲这两类不同体裁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

  ㈠ 导入

  分别出示夜晚妈妈摇篮图片和军装演奏乐队现场图片

  问:你们觉得这里如果这里要配乐,应该用怎样的音乐,你可以模拟一下吗?

  ㈡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进而谈谈所知的摇篮曲和进行曲的知识。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王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听一听,谈一谈,一起来表现一下摇篮曲和进行曲这两类音乐形象完全不同的乐曲。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找一找,去准备一下自己喜欢的歌曲或乐曲,并且搜集相关的资料,不知道都准备的如何啊!”

  ⑴ 在组内同学中进行交流

  ⑵ 那些同学来说臆说?

  分组上来谈一谈,唱一唱,奏一奏。

  《军队进行曲》(舒柏特)

  《摇篮曲》 (莫扎特)

  学生在展示中要提到什么是摇篮曲,什么是进行曲,以及它们的一些特点。

  ㈢ 欣赏、表现《摇篮曲》、《威风凛凛进行曲》,再次强化学生对这两类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谈的也比较具体。在这里,王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两首乐曲。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⑴ 欣赏并表现《摇篮曲》(勃拉姆斯)

  教师:这一首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与1868年创作的《摇篮曲》。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经典乐曲。乐曲采用大调式,3/4拍子,简单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我们来听一听。

  出示曲谱,听范奏熟悉《摇篮曲》旋律

  用哼鸣演唱,表现出乐曲应有的情绪。

  ⑵ 欣赏《威风凛凛进行曲》(爱尔加)

  教师:接下来要感受的是英国作曲家爱尔加于1901年创作的《威风凛凛进行曲》。这首进行曲因为它非常非常的形象,非常非常的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乐曲也是大调式2/4拍,速度较快。它分三个部分表现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和辉煌、庄严、壮丽的场面,是不是呢?我们来听一听。

  ㈣ 理解摇篮曲与进行曲的不同特点

  ⒈ 教师:现在我们又感受了两支乐曲,那么王老师就要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了,什么是摇篮曲?什么是进行曲呢?它们有一些怎样的特点?

  ⒉ 学生分别说一说。

  ㈤ 综合学习活动

  教师:同学们已经感受、理解了摇篮曲和进行曲这两类形象、情绪截然不同的乐曲。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我们知道诗歌、散文这一类文学作品也能够很好的表现人们的思想与情感。那么王老师就要请孩子们来写一段话或一篇短小的文章,它们的整个的感觉,整个的情绪要和摇篮曲或进行曲的情绪相一致。最后选择摇篮曲或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给我们听一听。

  ㈥ 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通过你们自己动手、动口和动脑来欣赏、感受、理解了两类不同体裁的乐曲——摇篮曲和进行曲。在这里,王老师要说,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强的,它是非常奇妙、美好的。今后我们要接触更多体裁,更多类型的音乐,从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

《摇篮曲》教学设计6

  1、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2、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摇篮曲》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设计理念: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是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所以,音乐既是耳朵的美味,又是心灵的净化水。作为音乐教育,特别是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更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设计《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我本着音乐学科所特有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多种学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受、演唱、聆听、创编、制作、绘画等活动,让学生“品尝这音乐大餐的美味”,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引领学生在玩中感悟,在感悟中逐渐升华到行动,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美育和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父母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父母;

  2、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场景布置道具

  教学重点:

  1、感受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2、对学生进行爱心、亲情教育,使之感悟爱、理解爱、体验爱,并能深情地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难点:

  三拍半、切分音、一字多音的准确歌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用“”跟琴练声。要求:声音轻柔,气息连贯,嘴巴微张,面带微笑。

  二、情感导入

  1、聆听《小宝宝睡着了》感受摇篮曲的宁静舒缓音乐的特点。

  2、让学生回忆曾感受到的母爱,说一说自己与妈妈的故事,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感受歌曲

  1、播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学生仔细聆听。

  2、提问:歌曲的特别之处在哪里?歌曲中的小姑娘看着熟睡的妈妈会想到些什么?她是怎样做的?

  3、感受歌曲中小姑娘的一片孝心,随歌曲的旋律深情朗读歌词

  4、紧随学生的动情朗读,教师用歌声将歌曲第一段歌词娓娓道来。

  四、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①请学生跟琴轻声模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②找出歌词中的重难点重点练习。

  练习“妈妈屋里静悄悄”一句中“静”字切分音的演唱,“悄”字“2”的时值唱足。比较拖足3拍半和不拖足3拍半的感情,并在提示在三拍半后轻轻吸气为下一句演唱做准备。

  练习“伏在桌上睡着了”一句中一字多音的演唱,

  加手势练习,唱准低音“5”。

  ③跟琴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提示学生前奏结束加“3”、“4”两个音。

  ④提问: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

  ⑤深情演唱第一段歌词,注意:用心去唱,利用气息控制演唱中的强弱对比。

  2、学唱歌曲二、三两段歌词。

  ①教师弹琴,学生自由模唱歌曲二、三两段歌词。

  ②提问:找出自己唱不准的句子。师生共同解决二、三两段中的演唱难点。

  ③深情演唱歌曲三段歌词。

  3、学唱结束句。

  ①教师弹琴范唱结束句,学生用心聆听

  ②学生跟琴轻声模唱结束句歌谱,唱准附点节奏与尾音“5”

  ③提问“”在歌曲中的作用。

  ④加入歌词,深情哼唱结束句。(提示演唱方法)

  4、跟琴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整首歌曲。

  5、视听结合,观看歌曲FLASH,体会摇篮曲的音乐风格。

  ①提问:视频中的小姑娘是怎么用她的表演去打动听众的?从情感、声音、表情几个方面回答。

  ②出示课件,通过欣赏小姑娘的演唱,说出图片中那些词最适合这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③结合实际,说一说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④体会歌曲意境,与视频中的小姑娘一起在优美的摇篮曲中唱唱对妈妈的爱,并加入简单的动作配合演唱。

  五、拓展与编创

  1、分小组编创情景剧。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场景道具搬上讲台配合表演:桌椅、小花袄等。

  提示:可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母亲与小姑娘,其余学生深情演唱,观众用“”哼唱歌曲。

  2、表演情景剧,评选出最佳表演、最佳演唱的小组与个人。

  六、布置作业

  提问:如果说妈妈的爱的那样的溢于言表,爸爸的爱又是怎样的呢?以《唱给爸爸的摇篮曲》为主题,为歌曲旋律创作新的歌词,下节课进行演唱与表演。

  七、小结

  再次深情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伴随着下课的铃声轻轻走出教室,祝福全天下的母亲身体健康,永远幸福!

  八、课堂小记

  这是一堂以母爱为主题的音乐课,当今的孩子大都习惯了享受父母给予的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让许多孩子忘却了自己也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和回报父母!通过今天学习的以母爱为主题的《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既得到了情感的陶冶,也深深打动了每位孩子的心,对如何感恩图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摇篮曲》教学设计8

  教学理念:

  本课教*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通过学生的欣赏与感受,体验、参与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通过学生的演唱与表演,感受母爱的真挚,进行亲情教育。

  教材分析: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其特点是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和伴奏常带有摇篮的动荡感,具有安静、温暖、亲切的特点。这首摇篮曲是作曲家舒伯特十九岁时的作品。歌曲旋律委婉动听,像是一首音诗。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全曲只有四句,第二、第四句完全相同,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二、对歌曲的乐句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

  三、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表现歌曲,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填补上空缺的音符,对歌曲的乐句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播放音乐 《月亮月光光》。

  这音乐那么宁静,那么温柔,大家都沉浸在这美妙的夏夜中了。可是,你听,小宝宝哭了,(播放课件)这哭声吵到了左邻右舍,你能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小宝宝迅速安静下来,并安然入睡吗?

  生:(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反馈)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师:想想能用音乐课相关的方式)

  2、 嗯,同学们列举的方式都非常好。老师这里有两首音乐,我们来比较一下哪首比较好。

  A、先播放《*人民*进行曲》片断。

  师:这首行吗?我们还有一首。

  B、播放《舒伯特摇篮曲》,那么这首呢?

  (引导学生从强弱,情绪上分析。)

  二、学习新歌

  1、随音乐轻声哼唱,分析有什么特点。

  旋律重复、装饰音前倚音、空缺音符填补。

  2、你能用最亲柔的声音来随琴来哼唱吗?

  用“LU”母音哼唱全曲,要求轻柔、连贯。

  3、师弹琴生唱歌曲《摇篮曲》。

  4、引导学生练习装饰音的演唱法及附点节奏唱法:

  装饰音: 5 65 4 。 3 2 5 ||?????

  附点节奏:2 ? 2 3 ? 2 1 ||

  师:让我们随琴准确的把歌曲唱一遍吧!

  5、师:歌曲那么温馨、静谧而甜蜜,从歌曲的演唱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什么?(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 所以我们在演唱时自认而然的就吧速度?演唱力度?为的就是要体现歌曲怎样的情绪?

  师生交流:歌曲速度缓慢、旋律*稳,力度轻柔等。

  6、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世界各国都有很多摇篮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各国的摇篮曲吧!

  三、创作拓展

  从你们的演唱中,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让我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你把自己对妈妈的爱写下来吧!

《摇篮曲》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透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方法: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播放舒伯特《摇篮曲》。

  师:这首曲子长不长?师:这样一首不长,甚至能够说是比较短小精练的乐曲,居然能卖到4万法郎,大家想不想明白它的名字和来历?

  2.播放视频《舒伯特摇篮曲的来历》。

  3.师:是啊,正是因为这首曲子好听而又简单,才被千家万户所知晓。当我们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就经常摇着摇篮,哄我们入睡,此刻,我们就跟随音乐一齐,轻轻抱起你们的双手,哄你们手中的小宝宝入睡吧。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

  1.初听,跟随歌曲一齐做律动,感受歌曲的宁静,温柔。

  2.师:视频中出现的小宝宝们,他们是几胞胎啊?(三胞胎)。

  师:刚才摇的时候,大家摇得真棒!那么,谁明白哄小宝宝入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

  师:而且,我们的嘴里,还要轻轻地念些什么,来帮忙小宝宝入睡,刚才的歌曲中是怎样来哄小宝宝入睡的呢?(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3.师:此刻,就让我们一齐,跟着老师的伴奏,一齐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来哄这三个小宝宝入睡吧。

  4.师电子琴伴奏旋律,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部分词语念法上节奏的纠正。

  5.大家念得真好!我们的宝宝已经睡着了,它睡着的时候,也会想着它的爸爸妈妈刚刚为它哼唱的旋律呢,让我们一齐进入到宝宝的梦境中,看看它究竟梦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旋律)。

  6.请大家用“la”来轻轻地,温柔地演唱唱这条旋律,同时注意坐姿。然后加入歌词。

  7.摇篮里,还有个宝宝的弟弟,他的名字叫做贝贝,让我们来看看,贝贝,又梦到了些什么呢?

  8.多媒体出示贝贝的旋律,也用la来哼唱,然后加入歌词。

  师:刚才我们一共看到了几胞胎?(三胞胎),所以,宝宝和贝贝,还有个妹妹,她的名字叫美美,让我们也来看看,美美的梦,又是什么样的呢?

  9.出示美美的旋律,跟电子琴,用“la”来学唱这条旋律。然后加入歌词。

  10.师:因为美美是女孩子,所以美美有时还要撒娇,听老师唱,找找看,美美,在什么地方会撒娇呢?

  11.演唱不带倚音和带倚音的旋律(加歌词),让学生找不同点。

  12.大家找得真准!(出示倚音歌谱),此刻,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一下加了撒娇以后的唱法吧。(学生学唱,难点重复练习。)

  13.师:这三个小宝宝真的很可爱,每人记住了一条旋律,如果把他们的旋律连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摇篮曲了。(出示歌谱)。请大家找找看,哪个宝宝记住的旋律,出现了两次啊?(宝宝)

  14.分组跟琴演唱,一组一句。(第一段)

  15.第二、三段全体一齐跟钢琴演唱。

  16.跟伴奏演唱。

  三、歌曲处理,情感体验。

  1.大家明白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吗?(4/4拍)。

  2.大家明白4/4拍的强弱规律吗?

  按这样的强弱规律来演唱,就应怎样演唱?请一两个同学示范一下。全体练习一段。

  (出示三角铁、沙锤),你认为什么时候伴奏比较适宜?

  (多媒体出示)两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请学生试奏。

  下面,我们就请这几位同学轻轻地演奏乐器,我们温柔地唱着歌曲。

  跟伴奏再次演唱。

  四、情感抒发,深化拓展。

  1.大家的歌声很让我感动,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铭记!请大家说说看,妈妈对我们的爱,表此刻哪里?

  2.看视频,感受妈妈的爱。

  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一股清凉的风,是一把遮雨的伞,是一串关怀的泪,是一个甜甜的吻。妈妈的爱,就在这一个个最*凡的细节之中。最后,让我们一齐感受着妈妈对我们的爱,也对这些小宝宝们,轻轻地唱出摇篮曲,让他们也在我们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吧!

  教学反思:

  我在介绍歌曲背后的故事时,学生的兴趣很高,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摇篮曲》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心参加教学活动,用自然圆润、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2、透过分析,感受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3、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编,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习惯与潜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空拍换气及节奏的掌握。

  教学策略:

  感受体验法示范法设问引导法巧设铺垫法教师暗授学法

  教学用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爱尔兰摇篮曲》,学生在温馨柔美的音乐中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

  1=C2/41234│5─│i5.︳i5.│5432│1─‖

  (师)同学们好!(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

  【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体现了声乐课特色,一举两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剧片段

  (播放音乐剧片段《欢乐满人间》)

  师问:家庭教师用什么方法让顽皮的孩子很快安静的入睡了?

  生:催眠曲

  师:这天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首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练习要求:尽力持续喉头稳定,喉咙打开,声音位置统一。

  【设计意图:1、调整发声状态,用良好的声音来歌唱。

  2、为解决歌曲中的八度大跳及高音演唱难点巧设铺垫。】-

  三、新歌学习

  (一)感受与体验

  1、教师播放勃拉姆斯《摇篮曲》,学生聆听歌曲。

  师: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

  2、师:那么我们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及曲式结构?

  生:(讨论)较缓慢,温柔亲切,单二部曲式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把握歌曲风格特征。】

  (二)学唱歌谱与歌词

  1、随琴模唱歌曲旋律

  (1)采用随琴模唱法视谱,掌握歌曲旋律。

  (2)教师呈现乐谱

  学生思考:歌曲有几个乐句?就应在哪换气?

  引导学生标出换气口,引导学生在唱谱时注意吸气和换气。

  (3)强调在八度大跳处,找发声练习中的感觉用气息支持声音。

  2、模唱歌词,初步唱会歌曲,透过比较演唱和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1)感受装饰音的作用并唱好装饰音。

  (2)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对孩子真挚的爱,演唱时要将歌曲中母亲慈爱、安祥的形象用歌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大家带着对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的理解全体跟伴奏齐唱。

  【设计意图:初步唱会歌曲,注意演唱的呼吸,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绪。】

  四、拓展训练,即兴创编

  1、请1-2名学生演唱歌曲,教师评价,学生互评

  2、“换词游戏”,鼓励学生即兴创编

  3、分组汇报演出,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为学生带给一个艺术实践的*台,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表现潜力,并在表演中渗透评价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五、课堂小结:

  1、师:学习本课有何收获?(学生谈收获)。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透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我们能够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期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柔美的声音再演唱一遍勃拉姆斯的《摇蓝曲》。

  【设计意图:知识技能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透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对爱有更深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激发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扩展5)

——摇篮曲说课稿5篇

摇篮曲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

  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

  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3edu,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

  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理解水*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

  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

  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

  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曲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

  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理解水*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曲说课稿3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

  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

  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3edu,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

  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理解水*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

  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

  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

  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曲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歌曲:《摇篮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温暖亲切、贴近孩子生活,歌曲以拟人的手法,充分体现了妈妈爱孩子的亲切情感。教材要求幼儿不仅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出来,还能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

  根据孩子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我把投入情境地演唱、表演,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演唱技能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同时,它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孩子年龄特征,我本着既能让孩子掌握知识,有能达到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制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轻生柔和的,并富有表情的演唱。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根据乐曲节奏做动作,学会创编,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妈妈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准备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本节课我将改变过去幼儿机械模仿教师进行练习的单一模式,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引探尝试教学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独立获取知识,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根据小年龄儿童好玩好动的特点,我准备以角色表演的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活动,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舞台,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说教具准备

  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孩子的学习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集音、形、色、动为一体,有效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洋洋娃娃和小熊》、《摇篮曲》和一些可爱的布娃娃。

  五、说教学程序

  (一)说整体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节课我将以张熊飞教授“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诱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达到本节的预期目标。结合本节教材,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2、启发诱导,引入新课

  3、角色游戏,掌握知识。

  4、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每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众所周知,愉快教学是幼儿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不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能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下主动学习,而且又把他们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一上课将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放录音“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跳着欢快的舞步走进教室,在全部幼儿都已归位时,音乐突然变成“摇篮曲”,这时,我便会轻轻的将洋娃娃放入摇篮中,边唱边轻轻的摇,接着,让他们安静入座休息,并引出了导语:“刚才洋娃娃和我们一起跳舞,现在洋娃娃在做什麽?为什麽洋娃娃跳着舞,突然,就悄悄的睡着了?”

  这些简洁的语言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稳定了孩子们的情绪,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了音乐从欢快到安静的变化过程,使他们深切体会到“摇篮曲”的宁静、优美、舒缓、的音乐意境,接着让他们自然的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边欣赏边一起哼唱,此时,我会轻轻的拍着小朋友的肩膀。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孩子回顾小时侯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睡觉的那种幸福感觉,这样在感觉中就自然地进入了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2、启发诱导、引入新课。

  苏联科学家巴浦洛夫曾说过:“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敏锐的观赏力是创造者的基本功”。而中班的孩子往往对事物的观察缺乏计划性,情绪性很大。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掌握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培养他们对事物能较长时间观察的能力。

  首先,我准备出示课件,然后指出生动形象的画面说:“蓝天是摇篮,白云轻轻的飘,摇着星宝宝,你看!星宝宝都睡着了,如果大海是摇篮,该摇着谁呀?花园是摇篮呢?那麽,大家再想一想,如果妈妈的手臂是摇篮,又该摇着谁睡觉呢?”这些问题估计孩子们通过观察都会很轻松的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我顺势提问:小朋友想一想,此时的妈妈会用什麽样的声音来唱歌呢?由于孩子在上节学过这首歌曲,因此他们不难回答出来(用轻声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接着我就安排他们富有表情的演唱《摇篮曲》,这样既巩固旧知,也发展了情感,自然的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3、角色游戏,掌握知识。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习歌曲《睡吧!小宝贝》

  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你们喜欢布娃娃吗?老师今天也为你们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布娃娃,(教师出示)喜欢吗?想一想谁是布娃娃的摇篮呢?

  说完,教师出示音乐课件,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歌曲《睡吧!小宝贝》。看完后,幼儿会说自己是布娃娃的摇篮。接着,我就让幼儿抱起身边的布娃娃,做妈妈的动作哄布娃娃睡觉,边跟音乐边反复的玩“过家家”的角色游戏。这样,把幼儿带入设定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掌握了歌词,提高了兴趣。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一句一句教的老套教法。在此活动中,幼儿也真正把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人,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妈妈的温情、伟大,同时又无意识的掌握了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兴趣的稳定性差,这样反复的游戏活动,会使他们感到疲倦,有一丝睡意,此时,我设计了声情并茂的表演,来再次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也就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二个层次:教师范跳,提高兴趣。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他们在低沉的情绪中,去欣赏另一种美的享受、改善一下幼儿的激情,并体会每个做妈妈、爱孩子的亲切情感,来进一步体会母爱之情。

  由于活动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智慧离不开思维,而思维离不开动作,活动是一种直观动作,具有形象特点,适合幼儿期思维,使幼儿在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中,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我进一步深化了第四个环节。

  4、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我设计的这一环节,主要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体会,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启发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几对本节课的理解,让孩子去走到大自然中,观察大自然的万物,大胆的去想象,进行创编。比如: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大树是鸟宝宝的摇篮等等。还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图画形式画下来,发展绘画能力,这样从课堂实践延伸,目的是做到课内外结合,进而培养幼儿敢于探讨‘知识的奥妙,同时对大自然产生热爱的良好品德。

  最后,在这首欢快的音乐声中,师生与洋娃娃一起随着音乐走出教室。纵观整节音乐教学活动,我本着“以人为本,敢于创新”的原则,尽可能的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随机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新知,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并获取多方面的感性经验,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

  到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全部结束。

  六、说板书设计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以鲜艳生动的画面衬托,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直观形象,简明完整,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给孩子以美的启迪和享受。

  七、说诱思探究,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教学设计是如何体现诱思探究及新课改理念的。在本课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充分体现张熊飞教授“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教学思想,从孩子的学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设疑激情,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新内容,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体验做妈妈的感觉,激励幼儿会有意义地去玩,在玩中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以诱导性语言,运用孩子天生爱模仿、爱动的特性,来捕捉幼儿的每个灵感,点燃幼儿心灵深处的创新意识,这些巧妙的“诱”,自然开启学生自主探究之门,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去动手做、动耳听、动口议、动脑思。达到教师的善诱和孩子的善思和谐统一,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超越自己,又在心灵体验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摇篮曲说课稿5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

  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理解水*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扩展6)

——《摇篮曲》中班音乐教案3篇

《摇篮曲》中班音乐教案1

  教学目的: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教学准备: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活动反思:

  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摇篮曲》中班音乐教案2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扩展7)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反思1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曲调深情、优美,歌词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对妈妈那种浓浓的、真挚的爱意。现在根据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时,我以《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及创编能力。

  在整节课中,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这一主题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对歌词中关键词的模仿,再加上看照片、送祝福等音乐活动的实践,来体验小朋友们爱妈妈的真挚情感,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并达到了设计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在课堂上,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以情动人、以情促学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要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把握住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而要把握音乐中的情绪和形象,则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音乐实践来感受和体验才能获得,这个过程就是音乐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整课以浓浓的母子、母女情贯穿始终,注重以情动人、以情促学。例如:

  (1)我的开课是以一个学生写日记的形式来表达孩子对妈妈的喜爱;

  (2)引导学生通过对“轻轻走上前”和“我把灯熄了”等动作的模仿,唱出歌中小朋友给妈妈熄灯、害怕打扰妈妈的心情;

  (3)通过播放班里小朋友和妈妈*时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的照片,为妈妈送上一句最甜蜜的话语等活动,激发学生心中对妈妈浓浓的爱意并升华母子、母女之间的感情。学生通过老师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他们从不会唱歌曲到会唱再到能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演唱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妈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最让我惊喜的是下课后还有三个小朋友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我最爱我的妈妈了!”一句轻轻的话语甜进了我的心坎里,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充满了自信!

  二、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领路人。我在教学中努力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尽可能地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授学生学习歌词时,问:“你觉得歌词中哪里最能表现孩子对妈妈的爱呢?”,他们有的说是“给妈妈披上小花袄”这一句,有的`说是“亲爱的妈妈呀”等,通过这样自由选择乐句并指导有感情地练读后,他们比原来更熟练、更富有感情了。设计创编演唱形式时,让学生以自主设计——自主编排——阐述意图——展示的形式进行。结果,有的学生运用了独唱、对唱的形式,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设计出了轮唱、领唱加齐唱的演唱形式,真是五花八门,让我惊喜连连。学生就是在这样宽松、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创编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我还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既关注整体,又关注个别,进行有效的教学。例如:我让学生跟着我随音乐拍四二拍的节拍,感受歌曲的旋律时,有个别学生没有跟着拍,我走到他跟前,用我的表情、我的动作告诉他:“来,和我一起拍”,学生在我的带领下都拍起了他们的小手。

  三、以评激趣,互评互学

  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中,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评价的机制、评价的形式和评价的方法就尤为重要。适当、巧妙的评价能激励、教育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的评价手段,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这一节课,我主要以《课程改革标准》的理念为原则,积极围绕着学生发展性评价为核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我都有针对性的以不同类型、不同手段及形式来激发学生积极评价、学会评价。例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不同层次的评价,制作了小红花作为奖品,大大鼓励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我还在教学中注重了把学生的自评、他评、互评作为评价的重点,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自己、对他人的想法。特别是在创编环节中,给予了学生最宽松、和谐、团结的评价空间,学生能畅所欲言,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结果,有的孩子会说:“我觉得他们设计得很好!”,有的则说:“我觉得XXX小朋友表演得最好,歌声很好听!”,还有的却说:“那个XXX,他唱得不够大声,如果能再大声些就更好了。”等等,这样通过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评、同学评、老师评的评价手段,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自己的学习,让他们更加爱上音乐课,更喜欢、更有信心地表现自己。

  课上完后,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遗憾之处,比如一些学生不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动作创编有些单一等,虽然我关注到了,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还要关注到整体,所以不能在某个环节停留太多的时间。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课已停——意尤存!相信经过后续教学,孩子们一定会唱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感情。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反思2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日的生活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

  为了充分表达孩子对妈妈的深爱之情,上节课学会歌曲后我就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回去后,把《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唱给妈妈听,并让妈妈做评价,这节课反馈。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活动,反馈也不错。有的妈妈说:唱得不错,还需努力;有的还说:听过孩子唱给我的歌,非常感动,孩子懂事了,真的长大了。有的家长听了孩子唱的歌后,都留下了眼泪。到这里,这个环节应该结束了,这时一个孩子小声地问了一句:“老师,你给你妈妈唱这首歌听了吗?”我一下愣住了,教室里也安静极了,当我回过神后,赶紧回答说:“我很幸运,我的老母亲已经93岁的高龄了,本周末回老家我也把这首歌唱给她老人家听”。话音刚落,孩子们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掌声刚停,又有一个孩子问:“老师,是不是你经常唱歌给你妈妈听,所以她才这么高寿啊”!我连忙点头说:“是,是,是”!这时,我的心跳加速,脸颊发热,我真的愧对我的老母亲和学生们对我的期盼。

  课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是啊,我工作快30年了,从来没有唱歌给我的父母亲听过,老父亲是听不到了,但我有机会唱给老母亲听。感谢孩子们的提醒,我也能够为我的妈妈唱首歌。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反思3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所以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启发培养尤为重要。

  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从中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我的预设是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爱。可以把这种感情放到表现歌曲当中去。首先我给大家欣赏轻柔、优美的《摇篮曲》,然后又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爱我们的。然后又让孩子们联想小时候妈妈的关怀。接着导入歌曲。在教学当中,为了启发学生对妈妈的关爱,对妈妈的深情,我先用多媒体播放FLASH展示妈妈因为在辛苦工作在桌子睡着了的情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接着再播放录音,视觉和听觉的交替的展现,引发学生由表象进入形象思维。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歌曲深情、轻柔、宁静的基本情绪,多媒体再次展示:布满星星的夜空,我给妈妈披花袄情境,讲解歌曲中的结束句,虽然只有一个字,是用哼鸣来演唱的,但是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着我们对妈妈深深的感情,因为我们对妈妈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经过画面的展示和老师的启发,学生情弦被拨动了,想象的大门也随之打开,眼前不由自主浮现妈妈工作的辛劳和*时对我们的种种关爱。合理的想象不仅渲染了歌曲的情境,表达了歌曲的情感,而且使学生对歌曲的艺术性、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演唱时,学生能用轻柔的歌声完美地唱出对妈妈的一片挚爱与真情。


《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扩展8)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1

  《摇篮》是一首典型的儿童诗,全文为四句排比诗词,字字尽显童真童趣、重叠之美。它从“蓝天是摇篮、大海是摇篮、花园是摇篮、妈妈的手是摇篮”四个层面喻示摇篮之美。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我的亮点之一就是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这四个大摇篮,形象生动地呈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充分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此诗歌的结构形式,为后面的诗歌仿编做好准备。亮点之二就是让诗歌和音乐的有机结合。巧妙地使用是轻音乐为背景,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美,在音乐中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让幼儿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中。

  我的不足之处就是跟幼儿讨论诗歌内容的环节用的时间太短了,没有很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还有,创编时间也稍微短了些,很多幼儿的创编兴趣正浓,但是到时间结束了此教学活动。能够补足的就是下节课继续补充此创编环节,让幼儿充分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2

  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解决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3、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3

  《摇篮》这诗歌的目标是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表现主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验参与仿编的成功感,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和氛围。儿童诗中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

  在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幼儿感受《摇篮曲》优美、温馨的意境。听完我就提问:“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因为摇篮曲我们小朋友午睡前都要播放的,所以小朋友很自然地说出摇娃娃睡觉。接着我出示自己设计的小图片,让幼儿先欣赏,观察、思考,做出判断。然后找出互相对应的宝宝和摇篮,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帮幼儿完整梳理了整首诗歌。教幼儿“会看”。教师有针对性和递进性问题,“看这个宝宝是谁?”“他的摇篮是什么?教幼儿“会听”。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和教师的支持、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自由朗诵与个别朗诵、集体朗诵充分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激起幼儿朗诵的欲望,掀起他们的朗诵激情。

  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思维。如在创编活动中,让孩子想象蓝天使摇篮,摇着星宝宝,除了星宝宝还有什么宝宝?幼儿说出月亮宝宝和太阳宝宝,放到儿歌中去读一读等等,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4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学习《摇篮》这首诗歌所要求的类比、迁移能力。在活动中我运用了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我做了如下反思:

  本次活动比较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在活动中,我借助语言、音乐、图片、肢体语言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我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诗和歌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儿,引起“我”、“诗歌”、“音乐”的共鸣,使幼儿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歌的学习起到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如老师在引导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我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有效学习。

  (1)运用启发性语言。

  运用启发性指导语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如在学习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谁?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2)充分运用课件图片。

  《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学习诗歌时,我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为幼儿展示了不同色彩漂亮、内容贴切的图片,幼儿能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诗歌,边看边想,边想边学,当他们的学习出现需要个别指导时,我能根据幼儿的困难需要“审时度势”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及适时的引导,让他们体验参与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存在的比较不足之处: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该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活动习惯不是很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

  2、幼儿在学习诗歌时,我发现有的幼儿学习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念,分析原因,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提醒幼儿一边看老师黑板上的句式一边仿编。

  3、幼儿表演诗歌时由于时间关系,大部分孩子都只能重复教学中的内容,表现力方面的潜能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学习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地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5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加强。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6

  诗歌《摇篮》是一首很优美、很容易让人产生遐想的诗歌,其语言精练,以重复性的结构形式抓住摇篮这一关键点,通过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

  针对诗歌《摇篮》,我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环节和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在活动中,我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PPT课件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活动导入部分,我以摇篮曲的欣赏使幼儿很快进入音乐优美的意境,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从开始环节听音乐说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到教师提出:白云为什么是“轻轻飘”?浪花为什么是“轻轻翻”?风儿为什么是“轻轻吹”?歌儿为什么是“轻轻唱”?等问题后,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讨论、模仿,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情感体验更加深入。最后,配乐诗朗诵把诗歌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幼儿体会到诗同时音乐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从而被陶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诗歌创编中,原有环节中小图片的使用可以帮幼儿突破创编诗歌的困难,但有一些限制幼儿的思维。欣赏诗歌的次数略有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彩色文字的作用,而创编环节的时间把握稍显不足,使幼儿的创编活动不够尽兴。特别是仿编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编,有的不知添加什么才能使摇篮摇起来。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阅读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的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7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

  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推荐访问:摇篮曲 反思 教学 《摇篮曲》教学反思3篇 《摇篮曲》教学反思1 《摇篮曲》教学反思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