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整体领悟,圈划关键词句;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哦,香雪》教学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哦,香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整体领悟,圈划关键词句;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中的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把握香雪的形象特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理解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二、作家剪影
*,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作家协会*。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这篇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三、感知故事
1、预习检测:
2、小说是以什么为背景的?
背景——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
3、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4、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5、“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6、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人物——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村少女。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引子:火车开进了深山。
7、指名复述故事情节: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
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
锁定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
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
一句话概括: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四、品评形象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主要用什么手法塑造这一人物的?
主人公香雪,前半部分注重行动描写,后半部分注重心理描写。
2、鉴赏行动描写。
⑴火车开进深山,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生活方面的)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学习方面的)
⑵香雪本来有没有铅笔盒?铅笔盒怎么样?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但是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⑶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自尊的香雪。
⑷为了得到一个铅笔盒,一个小姑娘在夜里走了30里山路,这又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勇敢、执着。
⑸香雪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表明了什么?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文化方面的追求。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知识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所以,和其他姑娘相比,香雪还是一个积极要求上进,有着远大梦想的人。
⑹香雪和其他姑娘的追求本质相同吗?
本质上,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也就是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只不过层次不同而已。(这正是火车带来的现代文明对她们的影响和冲击)
3、鉴赏心理描写。
指名分别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写香雪想到了什么?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
想到了明天向同学炫耀:可能有虚荣心,但又不仅仅是虚荣心,更多的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体现了她自尊心即将得到满足的喜悦和憧憬。
想到台儿沟的明天:对家乡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渴望,这是她热爱家乡的表现。
想到如何向母亲交代:担心,害怕。
拿这个盒子可以考上大学以便向母亲交代:用知识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也许香雪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但我们可以肯定,*一定有,因为这恰巧是她创作本文的意图所在,这正体现了*对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深层次思考)。
总结: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山村现状的朦胧而强烈愿望。这正是香雪和前面我们提到的放羊娃最大的不同。所以人生的可悲之处不在于目标没有达到,而在于根本没有目标。而香雪的这种愿望正是由象征着现代文明的火车所带来的。
4、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的一个女孩子,唯一的初中生,她美丽、纯朴、勇敢、执着、自尊、并有着渴望现代文明,渴望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进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朦胧愿望。
铅笔盒:为得到铅笔盒,香雪付出了四十个鸡蛋和走三十里夜路的代价,在得到铅笔盒后,香雪不仅想到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还想到考上大学和台儿沟面貌的改观。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香雪和台儿沟的自尊的象征,跟火车一样,还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五、鉴赏环境
1、知识要点:环境描写包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2、示例分析:找出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这一情节中的环境描写,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分析其中的作用。
①“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父的声音。”——怕
②“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③“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父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小结: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3、课堂练习:分析下面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①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表面看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其实写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发生在台儿沟这样一个地处偏僻、贫穷落后、封闭保守的小山村。这里的人们安于现状,自甘封闭。
正是因为它的封闭,所以才有了后面这些山里的姑娘对火车的惊喜,才显得香雪对外界文明的追求的可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然而,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拟人、象征。火车的到来给这个封闭的小山村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山里人通过它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火车象征着改革的春风,虽然行程曲折,但它还是刮进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③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这一段描写的景物色调都比较灰暗,但只有一样东西色彩是明丽的,那就是铅笔盒,前面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此时香雪心里的害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突出铅笔盒在香雪看来是十分重要的,珍贵的,甚至是神圣的。
4、小结:综上所述,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且以景写情,直接参与对人物的塑造,可谓一举多得,在小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品味语言
1、老作家孙犁,看过《香雪》之后,给*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作者语言清新淡雅,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对人物的描写,写得都很美,且富有寓意。请同学们迅速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说明理由。
2、示例分析。
⑴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⑵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⑶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⑷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⑸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扎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一组叠词,强调火车对台儿沟的不怜惜,不愿再这里多停一会儿,全句拟人化,从火车的心理写出了台儿沟的小。
⑹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有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挽留”讲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⑺她有点儿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工具。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现代文明对台儿沟的控制。从香雪的心理写出了火车巨大快速强势的特点,写出了乡村姑娘在现代文明面前的无奈。
⑻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两个动词从速度等方面写出了火车的冷漠无情,暗喻现代文明的冷漠。
3、小结: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
七、难点探究
1、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你更赞同哪种观点?
要点:火车,象征开放、现代;深山,象征封闭、落后、传统;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
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课文题目中为什么用“哦”字而不用“哇”、“啊”、“嘿”、“唉”、“嗯”?
“哦”字,一般情况下都作叹词;常见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ò”①表示领会、醒悟②表示惊喜、赞叹③表示提醒④表示承诺、应答;一是读“ó”①表示将信将疑②表示疑问、惊奇。
结合小说的情节来看,“哦,香雪!”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在香雪毅然踏进火车又夜半独自走了30里回到台儿沟时)见到香雪时所发出的惊喜之声。但这只是表层的意思。如果结合整篇小说的内容和主旨来看,其内涵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①香雪,为了那只铅笔盒,而耽误了下车时间,一个女孩在一片漆黑中步行了30里,这种勇气说明香雪已打开心结去接受新生事物,作者为香雪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发出由衷的赞叹。②“哦”字所表达的是一种惊喜与欢呼。作者对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独自踏上火车,走出封闭的农村,追求文明社会新生活的勇气与胆量,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与赞美之情。(“哦”都读去声“ò”,表示赞叹之情、敬佩之意。)
“啊”过分大气,小山村、小姑娘、小火车站、小事情,用“啊”来感叹不妥;“哇”太现代气,洋气,闭塞的山村与之不符;“嘿”,太随意轻松;“唉”变成了叹息;“嗯”只表现了赞许。只有“哦”才含蓄、凝重,充满觉悟,意蕴丰富,既有同情和赞叹,又有对山村姑娘追求现代文明不易的感叹。
八、总结延伸
1、课文总结:《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短篇小说,其特点就在于纯净的诗情与隽永的意境。散文体小说不重在情节上下功夫,而是写人,写人的内心世界,写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美好。小说把农村女孩的善良之心和温暖情怀转化为一种抒情诗的意境,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意境优美,韵味萦回。“生发以情,贯穿以情,旨在谈情,意在动情。”
2、作者*为什么要刻画香雪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眼中的《哦,香雪》:
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我写她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她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作者刻画之一形象:赞美香雪等女孩子的纯洁心灵和美好品性;赞美香雪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赞美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担心在追求现代文明的时候,会失落人性中的尊严、纯真和淳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3、延伸讨论: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这些姑娘们对台儿沟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说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各人的认识理解不同,回答可能也会千差万别。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当火车开来的时候,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了这些单纯质朴的姑娘们展露出了迷人的性格魅力:热情、活力、勇敢。她们渴望美好生活的心多么热诚。山里的风沙没能吹得她们灰头土脸地认命,火车来了,让她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她们并不只是观望和羡慕,而是行动起来了:拿鸡蛋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对凤娇来说,是纱巾和发卡,对香雪来说,是书包和铅笔盒。虽然她们对更好的生活的理解不一样,但焕发着同样的勇于追求的活力和生命力。香雪,更是她们中的最优秀者,她强烈的自尊心、上进心和不服输的顽强劲儿令人惊叹。而这些品质正是在外部力量的刺激下才被激发了出来。倘若不是火车开来,打开了姑娘们的眼界,她们可能就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中简单而单调地活下去,那种兴奋的感觉、那种热望的经历就不会产生,这些优秀的品质、这些美好的性格也不会养成。正是在这种山里和山外的碰撞中,这些姑娘们展示出了更多的优美可爱之处,就如同石子在小溪里激起了美丽的浪花。所以她们应该感谢火车。但是,她们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外面的世界是繁华的、五光十色的,但也是浮华的、虚荣的。而这些单纯的姑娘们并不了解,她们只是像虔诚的向日葵一样对着外面的世界仰起了脸庞,不知道将失去什么。凤娇们羡慕城里人的头饰和手表,而背着家人用鸡蛋换了这些奢侈品回来,不知道几个圈圈套在头上并不就是好看,而手表也不一定越小越好,她们只是盲目的羡慕和追随,就像城市里的姑娘盲目追随潮流一样。而为了这些并无多少价值的东西,她们已经开始把自家不多的鸡蛋牺牲掉而宁愿挨父母骂了,在贪图享受的诱惑面前,对贫穷父母的体谅和爱也不再重要了。香雪受的伤害更加令人难过。她被歧视和嘲讽。她太单纯了,还不具备冷静看待这种嘲讽的能力,更没有批判那些势利冷酷的同学们的意识。她觉得自己受歧视是应该的,因为她穷。所以她唯一想的就是弄到自动铅笔盒,在她们面前也自豪一次,以为这样可以挽回自尊。那只木头铅笔盒,是父亲亲手做的,但在她眼里,却是那么寒碜。其实全世界的铅笔盒都没有比它更贵重的了,因为它凝聚着父亲的爱。可是她的注意力已不在这里了。香雪对尊严的维护让人感动和怜惜,但这种方式却令人忧虑。她将没法获得真正的尊严,因为这次是铅笔盒,下次可能就是书包。她的伤害将越积越多,会不会让她变成冷酷的人呢?现在她就开始骗起母亲了,而且觉得理所当然。这是一个善良纯洁再质朴不过的女孩子,但外面的世界却逼迫她去欺骗母亲了……看着这些女孩子,我们的心里充满喜爱、怜惜、心疼和淡淡的忧伤,这或许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吧。4、香雪的故事给你的最大启发是什么?“我”与香雪比,缺少了什么?
示例1:知识改变命运
华人首富李嘉诚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至理名言早已放之四海、深入人心。古今中外无数鲜活的事例都印证了这句话。
*的华罗庚,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后来因其数学研究屡有重大成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
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张艺谋因为苦苦求学,才得以上了电影学院,才得以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变成为今天带着*电影走向世界的知名导演。
同样真实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样条件、同样环境,最后因知识水*不同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
示例2:知识就是力量,进取改变命运
当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的时候,我们是否有香雪她们那样的机遇意识,香雪她们的那种期盼追求?让青春冲动和生命激情,引发我们队远方生活的憧憬,在骨子里永远保持那份对文明和进步的执着追求。香雪生活的时代正离我们越来越远,香雪的热情和追求却永远离我们很近很近。
《哦,香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从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欣赏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分析探究的技能。
3、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以及人们渴望摆脱贫穷走向文明的迫切心愿。
4、品味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把握香雪的形象特点。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二、作家简介
1、作者简介
*,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后回保定,在《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1984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现为*作家协会*。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的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中篇小说《麦秸垛》《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文集》。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的心灵中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他们渴望走出闭塞,走出传统,走向外面的新世界。本文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用清新婉丽的文笔,赋予了生活严肃的思考,表现了山村少女对新世界、新生活的炽热追求,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故事情节
文体简介: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一)阅读全文,梳理小说情节结构
明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引子: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二、开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向往文明)
三、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渴望知识)
四、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
五、结局:香雪深夜归
(二)再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大山”、“火车”并不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请学生表达观点)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明确: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3、“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明确:“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四、赏析人物形象
(一)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小说塑造哪些人物形象?
明确:面: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迥异的山村少女
点:香雪、凤娇
2.请大家通读课文,思考,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这些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3.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4.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明确: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真纯、尊严、执著与坚毅。
(二)品读人物心理描写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72——78段,用景物描写来烘托香雪的心理,写出了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仔细阅读这几段,看看香雪的内心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1、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景物描写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2、分析人物心理变化
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3、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1)第71自然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父的声音。”——怕
(2)第74自然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5自然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父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6自然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三)问题研讨
讨论: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换来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这是否值得呢?
明确: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无法用40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深山象征:封闭、传统
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
五、品味小说语言特色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
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明确:“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明确:“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明确:“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明确:“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小结:诗一般的语言——清新、婉丽、优美、纯净
明确: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其三,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六、课文小结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七、课后思考
根据香雪用40个鸡蛋换取一个小小的铅笔盒,被列车带出30余里,夜里又独自走30多里山路回家的事例,进行合理想象,然后写一篇小作文:
1.香雪回家后父母会怎么说,伙伴会怎么说,香雪会怎么说?
2.成为大学生的香雪生活会是怎样?
3.根据香雪现在的性格,40年后再访她,她会生活得怎样?
4.“我”与香雪比,缺少了什么?
八、写作特点
1、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他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元素,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2、小说蕴含多种象征意义:
(1)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小说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们国家逐步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冰雪正在融化,禁锢正在拆除,*人民急切的表达对新时代社会的渴望。香雪的理想代表着山民们摆脱贫困和封闭的期望,香雪代表着那个时期纯真、善良、追求上进的进步青年。艰苦生活中的人们渴望过上幸福生活,而香雪所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香雪”这个名字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象征。
(2)小说中的铅笔盒,经香雪的凝视和爱护以及作家的精心渲染,也成为一种心愿,一种追求和一种自尊的象征。
(3)火车,小说中的那个“钢筋铁骨的巨龙”,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火车来自外面的世界,带来外面的消息,也带来了商业的萌芽,还带给香雪美好的心愿。它比铅笔盒更有神力,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九、补充资料
孙犁谈*的《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美好理想的憧憬:《哦,香雪》“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当代评论家陈思和)
*说——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十、总结全文
优秀小说总是形象地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也表现了作家对生活的评价和态度。作者对*的某些山村,一方面深情地眷恋和咏唱,歌唱闭塞、贫瘠、落后的环境中的诗意,尤其是洋溢在其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另一方面又对乡土人生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呈现出二重矛盾心态。
《哦,香雪》教学设计3
一.导语设计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也许祖祖辈辈有着同样的回答,山外还是山。然而幸运地是小山村台儿沟人们的生活因为一列火车而发生了变化,从那以后,他们知道了山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将为我们展现这一划时代的变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小说集》。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在小说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突现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丽的小说和一群美丽的姑娘。
三.复述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课前大家已经充分地进行了预习,有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复述一下它的故事情节?
(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
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
锁定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
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
这位同学复述得很好,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四、赏析人物形象
1.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3.提问: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
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提问:香雪的木制铅笔盒是怎么得来的?
明确: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
提问: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明确:因为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提问:是她爱慕虚荣吗?如果不是,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这并不是因为她爱慕虚荣。首先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的香雪。
其次,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也没有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她知道“北京话”有爱人时“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赶快下去,赶快回家,第二天赶快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她不要别人看不起她,她要从台儿沟带去和同学一样的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
提问:那么香雪所追求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又代表着什么呢?
明确: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4.提问:课文展现了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一群性格鲜明的山里姑娘,但是课文的题目却是“哦,香雪?”作者为什么不将文题改为“哦,凤娇”?
既然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作者有为什么花笔墨刻画凤娇这个侧面人物呢?不写的话不是更能突出主人公吗?
明确:红花应由绿叶衬,作者在首先为我们展现香雪的同伴——以凤娇为代表的一群山里姑娘,是为了衬托香雪的清纯。香雪既是这群姑娘中普通的一员,又有许多和她们不同的地方。她们的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她们的目的都一样,就是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只不过换的东西不同
5.从作者的描述对象来说,小说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群清纯、美丽的姑娘,那她为什么不选择小孩、老者或者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呢?
明确:因为小孩少不更事,他们的思想还很稚嫩;老者们已近垂暮,他们已经不再能担负起台儿沟的发展和兴盛;而青年男人们虽然有年轻的思想,可以很快接受新兴的事物,也有开创新气象的勇气。但是从小说的创作需要来看,小说是通过一群女孩子来衬托香雪这个主人公,而男人一般比较独立,他们很少成群结对地出门。其次,那些拿鸡蛋换东西做买卖的事情一般只有女孩子才能做得来,小伙子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另外,女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充满朝气的感受,乘客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纳她们。
五.小结课文
孙犁评价《香雪》这篇小说时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
《哦,香雪》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品析香雪的形象,感受香雪身上的美;
2、通过比较阅读完善主题理解,自我心灵觉醒;
3、联系现实生活,树立高远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完善主题理解,感悟香雪的自我心灵觉醒。
三、教学难点
联系现实生活,树立高远的人生追求,反思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进取和保留。
四、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言文字作为载体,千变万化内涵丰富,每一个读音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请同学们读小说标题《哦,香雪》,品出感情韵味。
哦,读三声,表惊讶;哦,读四声,表赞美。
(二)美的叩问 香雪之美
1、阅读《哦,香雪》品析香雪人物形象
“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第37段)
善良
“香雪*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第46段)
纯真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第47段)
渴求科学文化知识
“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跨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的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第64段,65段)
坚毅,执着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第69段)
自爱
明确:香雪是一个充满淳朴之美、自尊之美、青涩之美、执着之美的女孩
(三)美的历程 迂回曲折
1、香雪是否有自卑、虚荣的一面?
2、美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符号,它可能会经历虚荣自卑,美的历程本就是迂回曲折的。
(四)比较阅读 寻找共性
作品人物事件人物特点
《*凡的世界》孙少*
《窃读记》“我”
《哦,香雪》香雪
(五)主题阐释 心灵觉醒
生活在遥远的小山村,却向往外面的世界,没有被大山所掩埋,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进步的迫切需要、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主动向外探求,求新求变,积极向上,实现人生价值,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难能可贵。这便是属于孙少*、“我”“香雪”独特的自我心灵觉醒。
(六)现实意义 人生启迪
相比较北上广,有的地方就是远在偏远山区,那里封闭、落后之地,那么当山外的现代文明之风吹进这样尘封的地方,人们会不会像香雪一样抓住机会,改变自己,如何抓住机遇?
(七)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我们又该以什么姿态去接触现代文明,需要改变的是什么?需要保留的又是什么?
(八)小结
香雪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香雪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
《哦,香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整体领悟,圈划关键词句;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中的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把握香雪的形象特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理解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二、作家剪影
*,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作家协会*。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这篇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三、感知故事
1、预习检测:
2、小说是以什么为背景的?
背景——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
3、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4、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5、“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6、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人物——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村少女。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引子:火车开进了深山。
7、指名复述故事情节: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
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
锁定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
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
一句话概括: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四、品评形象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主要用什么手法塑造这一人物的?
主人公香雪,前半部分注重行动描写,后半部分注重心理描写。
2、鉴赏行动描写。
⑴火车开进深山,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生活方面的)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学习方面的)
⑵香雪本来有没有铅笔盒?铅笔盒怎么样?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但是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⑶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自尊的香雪。
⑷为了得到一个铅笔盒,一个小姑娘在夜里走了30里山路,这又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勇敢、执着。
⑸香雪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表明了什么?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文化方面的追求。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知识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所以,和其他姑娘相比,香雪还是一个积极要求上进,有着远大梦想的人。
⑹香雪和其他姑娘的追求本质相同吗?
本质上,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也就是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只不过层次不同而已。(这正是火车带来的现代文明对她们的影响和冲击)
3、鉴赏心理描写。
指名分别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写香雪想到了什么?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
想到了明天向同学炫耀:可能有虚荣心,但又不仅仅是虚荣心,更多的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体现了她自尊心即将得到满足的喜悦和憧憬。
想到台儿沟的明天:对家乡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渴望,这是她热爱家乡的表现。
想到如何向母亲交代:担心,害怕。
拿这个盒子可以考上大学以便向母亲交代:用知识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也许香雪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但我们可以肯定,*一定有,因为这恰巧是她创作本文的意图所在,这正体现了*对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深层次思考)。
总结: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山村现状的朦胧而强烈愿望。这正是香雪和前面我们提到的放羊娃最大的不同。所以人生的可悲之处不在于目标没有达到,而在于根本没有目标。而香雪的这种愿望正是由象征着现代文明的火车所带来的。
4、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的一个女孩子,唯一的初中生,她美丽、纯朴、勇敢、执着、自尊、并有着渴望现代文明,渴望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进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朦胧愿望。
铅笔盒:为得到铅笔盒,香雪付出了四十个鸡蛋和走三十里夜路的代价,在得到铅笔盒后,香雪不仅想到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还想到考上大学和台儿沟面貌的改观。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香雪和台儿沟的自尊的象征,跟火车一样,还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五、鉴赏环境
1、知识要点:环境描写包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2、示例分析:找出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这一情节中的环境描写,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分析其中的作用。
①“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父的声音。”——怕
②“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③“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父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小结: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3、课堂练习:分析下面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①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表面看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其实写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发生在台儿沟这样一个地处偏僻、贫穷落后、封闭保守的小山村。这里的人们安于现状,自甘封闭。
正是因为它的封闭,所以才有了后面这些山里的姑娘对火车的惊喜,才显得香雪对外界文明的追求的可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然而,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拟人、象征。火车的到来给这个封闭的小山村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山里人通过它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火车象征着改革的春风,虽然行程曲折,但它还是刮进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③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这一段描写的景物色调都比较灰暗,但只有一样东西色彩是明丽的,那就是铅笔盒,前面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此时香雪心里的害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突出铅笔盒在香雪看来是十分重要的,珍贵的,甚至是神圣的。
4、小结:综上所述,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且以景写情,直接参与对人物的塑造,可谓一举多得,在小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品味语言
1、老作家孙犁,看过《香雪》之后,给*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作者语言清新淡雅,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对人物的描写,写得都很美,且富有寓意。请同学们迅速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说明理由。
2、示例分析。
⑴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⑵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⑶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⑷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⑸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扎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一组叠词,强调火车对台儿沟的不怜惜,不愿再这里多停一会儿,全句拟人化,从火车的心理写出了台儿沟的小。
⑹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有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挽留”讲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⑺她有点儿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工具。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现代文明对台儿沟的控制。从香雪的心理写出了火车巨大快速强势的特点,写出了乡村姑娘在现代文明面前的无奈。
⑻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两个动词从速度等方面写出了火车的冷漠无情,暗喻现代文明的冷漠。
3、小结: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
七、难点探究
1、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你更赞同哪种观点?
要点:火车,象征开放、现代;深山,象征封闭、落后、传统;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
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课文题目中为什么用“哦”字而不用“哇”、“啊”、“嘿”、“唉”、“嗯”?
“哦”字,一般情况下都作叹词;常见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ò”①表示领会、醒悟②表示惊喜、赞叹③表示提醒④表示承诺、应答;一是读“ó”①表示将信将疑②表示疑问、惊奇。
结合小说的情节来看,“哦,香雪!”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在香雪毅然踏进火车又夜半独自走了30里回到台儿沟时)见到香雪时所发出的惊喜之声。但这只是表层的意思。如果结合整篇小说的内容和主旨来看,其内涵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①香雪,为了那只铅笔盒,而耽误了下车时间,一个女孩在一片漆黑中步行了30里,这种勇气说明香雪已打开心结去接受新生事物,作者为香雪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发出由衷的赞叹。②“哦”字所表达的是一种惊喜与欢呼。作者对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独自踏上火车,走出封闭的农村,追求文明社会新生活的勇气与胆量,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与赞美之情。(“哦”都读去声“ò”,表示赞叹之情、敬佩之意。)
“啊”过分大气,小山村、小姑娘、小火车站、小事情,用“啊”来感叹不妥;“哇”太现代气,洋气,闭塞的山村与之不符;“嘿”,太随意轻松;“唉”变成了叹息;“嗯”只表现了赞许。只有“哦”才含蓄、凝重,充满觉悟,意蕴丰富,既有同情和赞叹,又有对山村姑娘追求现代文明不易的感叹。
八、总结延伸
1、课文总结:《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短篇小说,其特点就在于纯净的诗情与隽永的意境。散文体小说不重在情节上下功夫,而是写人,写人的内心世界,写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美好。小说把农村女孩的善良之心和温暖情怀转化为一种抒情诗的意境,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意境优美,韵味萦回。“生发以情,贯穿以情,旨在谈情,意在动情。”
2、作者*为什么要刻画香雪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眼中的《哦,香雪》:
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我写她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她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作者刻画之一形象:赞美香雪等女孩子的纯洁心灵和美好品性;赞美香雪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赞美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担心在追求现代文明的时候,会失落人性中的尊严、纯真和淳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3、延伸讨论: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这些姑娘们对台儿沟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说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各人的认识理解不同,回答可能也会千差万别。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当火车开来的时候,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了这些单纯质朴的姑娘们展露出了迷人的性格魅力:热情、活力、勇敢。她们渴望美好生活的心多么热诚。山里的风沙没能吹得她们灰头土脸地认命,火车来了,让她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她们并不只是观望和羡慕,而是行动起来了:拿鸡蛋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对凤娇来说,是纱巾和发卡,对香雪来说,是书包和铅笔盒。虽然她们对更好的生活的理解不一样,但焕发着同样的勇于追求的活力和生命力。香雪,更是她们中的最优秀者,她强烈的自尊心、上进心和不服输的顽强劲儿令人惊叹。而这些品质正是在外部力量的刺激下才被激发了出来。倘若不是火车开来,打开了姑娘们的眼界,她们可能就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中简单而单调地活下去,那种兴奋的感觉、那种热望的经历就不会产生,这些优秀的品质、这些美好的性格也不会养成。正是在这种山里和山外的碰撞中,这些姑娘们展示出了更多的优美可爱之处,就如同石子在小溪里激起了美丽的浪花。所以她们应该感谢火车。但是,她们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外面的世界是繁华的、五光十色的,但也是浮华的、虚荣的。而这些单纯的姑娘们并不了解,她们只是像虔诚的向日葵一样对着外面的世界仰起了脸庞,不知道将失去什么。凤娇们羡慕城里人的头饰和手表,而背着家人用鸡蛋换了这些奢侈品回来,不知道几个圈圈套在头上并不就是好看,而手表也不一定越小越好,她们只是盲目的羡慕和追随,就像城市里的姑娘盲目追随潮流一样。而为了这些并无多少价值的东西,她们已经开始把自家不多的鸡蛋牺牲掉而宁愿挨父母骂了,在贪图享受的诱惑面前,对贫穷父母的体谅和爱也不再重要了。香雪受的伤害更加令人难过。她被歧视和嘲讽。她太单纯了,还不具备冷静看待这种嘲讽的能力,更没有批判那些势利冷酷的同学们的意识。她觉得自己受歧视是应该的,因为她穷。所以她唯一想的就是弄到自动铅笔盒,在她们面前也自豪一次,以为这样可以挽回自尊。那只木头铅笔盒,是父亲亲手做的,但在她眼里,却是那么寒碜。其实全世界的铅笔盒都没有比它更贵重的了,因为它凝聚着父亲的爱。可是她的注意力已不在这里了。香雪对尊严的维护让人感动和怜惜,但这种方式却令人忧虑。她将没法获得真正的尊严,因为这次是铅笔盒,下次可能就是书包。她的伤害将越积越多,会不会让她变成冷酷的人呢?现在她就开始骗起母亲了,而且觉得理所当然。这是一个善良纯洁再质朴不过的女孩子,但外面的世界却逼迫她去欺骗母亲了……看着这些女孩子,我们的心里充满喜爱、怜惜、心疼和淡淡的忧伤,这或许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吧。4、香雪的故事给你的最大启发是什么?“我”与香雪比,缺少了什么?
示例1:知识改变命运
华人首富李嘉诚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至理名言早已放之四海、深入人心。古今中外无数鲜活的事例都印证了这句话。
*的华罗庚,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后来因其数学研究屡有重大成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
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张艺谋因为苦苦求学,才得以上了电影学院,才得以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变成为今天带着*电影走向世界的知名导演。
同样真实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样条件、同样环境,最后因知识水*不同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
示例2:知识就是力量,进取改变命运
当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的时候,我们是否有香雪她们那样的机遇意识,香雪她们的那种期盼追求?让青春冲动和生命激情,引发我们队远方生活的憧憬,在骨子里永远保持那份对文明和进步的执着追求。香雪生活的时代正离我们越来越远,香雪的热情和追求却永远离我们很近很近。
《哦,香雪》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从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欣赏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分析探究的技能。
3、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以及人们渴望摆脱贫穷走向文明的迫切心愿。
4、品味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把握香雪的形象特点。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二、作家简介
1、作者简介
*,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后回保定,在《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1984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现为*作家协会*。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的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中篇小说《麦秸垛》《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文集》。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的心灵中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他们渴望走出闭塞,走出传统,走向外面的新世界。本文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用清新婉丽的文笔,赋予了生活严肃的思考,表现了山村少女对新世界、新生活的炽热追求,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故事情节
文体简介: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一)阅读全文,梳理小说情节结构
明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引子: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二、开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向往文明)
三、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渴望知识)
四、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
五、结局:香雪深夜归
(二)再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大山”、“火车”并不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请学生表达观点)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明确: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3、“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明确:“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四、赏析人物形象
(一)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小说塑造哪些人物形象?
明确:面: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迥异的山村少女
点:香雪、凤娇
2.请大家通读课文,思考,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这些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3.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4.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明确: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真纯、尊严、执著与坚毅。
(二)品读人物心理描写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72——78段,用景物描写来烘托香雪的心理,写出了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仔细阅读这几段,看看香雪的内心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1、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景物描写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2、分析人物心理变化
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3、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1)第71自然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父的声音。”——怕
(2)第74自然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5自然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父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6自然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三)问题研讨
讨论: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换来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这是否值得呢?
明确: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无法用40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深山象征:封闭、传统
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
五、品味小说语言特色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
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明确:“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明确:“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明确:“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明确:“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小结:诗一般的语言——清新、婉丽、优美、纯净
明确: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其三,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六、课文小结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七、课后思考
根据香雪用40个鸡蛋换取一个小小的铅笔盒,被列车带出30余里,夜里又独自走30多里山路回家的事例,进行合理想象,然后写一篇小作文:
1.香雪回家后父母会怎么说,伙伴会怎么说,香雪会怎么说?
2.成为大学生的香雪生活会是怎样?
3.根据香雪现在的性格,40年后再访她,她会生活得怎样?
4.“我”与香雪比,缺少了什么?
八、写作特点
1、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他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元素,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2、小说蕴含多种象征意义:
(1)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小说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们国家逐步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冰雪正在融化,禁锢正在拆除,*人民急切的表达对新时代社会的渴望。香雪的理想代表着山民们摆脱贫困和封闭的期望,香雪代表着那个时期纯真、善良、追求上进的进步青年。艰苦生活中的人们渴望过上幸福生活,而香雪所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香雪”这个名字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象征。
(2)小说中的铅笔盒,经香雪的凝视和爱护以及作家的精心渲染,也成为一种心愿,一种追求和一种自尊的象征。
(3)火车,小说中的那个“钢筋铁骨的巨龙”,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火车来自外面的世界,带来外面的消息,也带来了商业的萌芽,还带给香雪美好的心愿。它比铅笔盒更有神力,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九、补充资料
孙犁谈*的《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美好理想的憧憬:《哦,香雪》“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当代评论家陈思和)
*说——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十、总结全文
优秀小说总是形象地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也表现了作家对生活的评价和态度。作者对*的某些山村,一方面深情地眷恋和咏唱,歌唱闭塞、贫瘠、落后的环境中的诗意,尤其是洋溢在其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另一方面又对乡土人生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呈现出二重矛盾心态。
《哦,香雪》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香雪形象。
2、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群少女的梦想-―《哦,香雪》。
二、探讨小说的人物美:
1、《哦,香雪》塑造的正是一群生活在北方小山村台儿沟的少女,她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她们美吗?她们的梦想是什么?
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少女们的内心也因为火车每天一分钟的停留而有了波动。她们以极其浓重的方式迎接这一分钟的到来,她们对火车带来的外面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和美妙的遐想。纯真、率直、清丽、自尊、自爱的山村女孩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热切的梦想和追求。(语言描写)
2、在这一群女孩中有一个作者着墨较多,她是香雪,香雪是这群女孩中的一员,她有同伴们的纯真、率直、清丽、自尊、自爱,但又有同其他姑娘不同的地方,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①香雪的外表是美丽清纯的。“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外貌描写)
②香雪的内心是纯真美好的。
她纯真无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她淳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西山口的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因为凤娇好像有点单恋着“北京话”);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会求上门,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心理描写刻画)
她坚毅执着: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心理描写刻画、环境描写烘托)
3、总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技巧:
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
通过人物描写来刻画人物
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
三、探讨小说的主题: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本篇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
大山――象征封闭落后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铅笔盒――象征文化知识
小说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自尊自爱的山村姑娘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落后贫困的迫切心情,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村摆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的开始。
四、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1)写人,集中笔墨开掘内心世界的细微隐秘,着力于表现人之品德情操的高尚美好,准确把握并生动显示其精神素质的主要特征。
(2)叙事,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表面*淡琐碎,内里深厚新奇的细节,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要充分发挥感官知觉的渲染、烘托作用。
(3)表理,特别讲求含蓄蕴藉,委婉凝重,常采用象征,力求强烈而悠远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小结:总之,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色就于一个“情”字,生发于情,贯穿以情,旨在淡情,意在动情。
五、思考探究
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这些姑娘们对台儿沟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说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各人的认识理解不同,回答可能也会千差万别。设计这一程序意在激发读者作进一步地深入思考。
《哦,香雪》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题目的感叹语调也提示和透露了这一点。《哦,香雪》是*的成名作,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说明: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家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2.“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1.火车打破了宁静。
圈划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2.“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读课文,有明确的目的性,圈划课文也有明确的指向性,由于课文较长,整体预习之后,往往抓不住主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的思考。
快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在大概提炼出了整篇小说中的各个“事件”按“历时性”顺序之后,让我们把它们按照“共时性”事件的排列顺序重新编排:
火车进村——姑娘们打扮—— 姑娘们互开玩笑;
停靠一分钟——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凤娇与“北京话”聊天,做生意——火车开走;
上学被人嘲笑——香雪看到铅笔盒, 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
通过这样的一组排列,你能看清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吗?
1.火车进村,停靠一分钟,姑娘们打扮,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火车开走,姑娘们互开玩笑,做生意,凤娇与“北京话”聊天,香雪看到铅笔盒,上学被人嘲笑,车上的冷漠,香雪错上了车,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与姐妹们相遇。
2.在左一栏的正是属于“城市世界”的话语,而右一栏则是“乡村世界”的话语,中间一栏是“乡村世界”努力向“城市世界”靠拢的表现。
通过复述情节,理清文章结构铺排,思考这样的情节安排对文本有何作用。
再读课文
鉴赏人物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1.小说第五段末尾便提到了两位主要人物:香雪和凤娇。她们俩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说得玄一些——不同的“世界”十分之渴盼,于是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到,香雪比凤娇显得更外向,也更积极主动。
2.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
3.香雪的内心刻画中我们可以发现,香雪的追求其实已经超出了“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而向往着那她自己——甚至包括叙述者——也说不清的那什么超越于一切她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东西之外的那个什么。这种焦虑从叙述者用日常语言对香雪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时可以显现出来:“香雪的心再也不能*静了,她好象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着重为引者所加)我们当然不认为香雪的思考是错误的,但当她的思想用“贫穷”、“不光彩”等属于她的日常语汇来表达出来,却又显得单薄和贫瘠。当然,通过这些词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香雪比她的姐妹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台儿沟需要的不是“完善”,而是“革新”。
4.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等”。
5.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重中之重,而散文化的语言,抒情式的表达,使得分析文本时必需注重关键词句的表面和引申,看出词句背后的深意。注重培养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细读章节
注重景物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1)第66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2)第69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0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1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强调人物描写重方法;环境描写重作用的考察重心。
小结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教师的小结必不可少,通过小节使得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深的探讨。
课后作业
文章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些人物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
学生按照要求,想象完成作业。
作业的开放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思路点拨
*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小说中香雪那洁如水晶的目光,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那飘荡在山谷里的天真烂漫的笑声,还有少女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的特有的美丽风景。小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就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练习举隅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2.孙犁评价《香雪》这篇小说时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
《哦,香雪》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我们课下已经预习这篇课文了,那么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呢?(板书: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板书:火车),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40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可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姻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象征着封闭、传统;开放、现代。
火车的进入,使台儿沟的少女们得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她们的追求相同吗?
(或者:她们的关注点是否一致?)
①凤娇——对“北京话”的情感,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了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非同一般的感情,她们之间的感情很纯洁——依附型。
②香雪——她的追求与被人不同,她更注重的是皮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她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什么?
析: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小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
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板书: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
⑴45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⑵46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⑶46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⑷46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型
③其他姑娘们——她们喜爱的是法卡、丝巾、尼龙袜,追求的是一种物质——享受型
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呢?
析:香雪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讨论:文章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些人物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
析:凤娇和北京话跑了
香雪考上北京的学校了
有的人经商了
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真纯和淳朴。
小结: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淳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当人们在疯狂地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这种淳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板书设计:
大山——火车——变化?
追求“北京话”:情感(依附)
文具盒:*等、知识(自强)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头巾、法卡:物质(享受)
香雪:知识+尊严、知识、淳朴
追求失落
《哦,香雪》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题目的感叹语调也提示和透露了这一点。《哦,香雪》是*的成名作,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说明: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家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2.“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1.火车打破了宁静。
圈划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2.“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读课文,有明确的目的性,圈划课文也有明确的指向性,由于课文较长,整体预习之后,往往抓不住主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的思考。
快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在大概提炼出了整篇小说中的各个“事件”按“历时性”顺序之后,让我们把它们按照“共时性”事件的排列顺序重新编排:
火车进村——姑娘们打扮—— 姑娘们互开玩笑;
停靠一分钟——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凤娇与“北京话”聊天,做生意——火车开走;
上学被人嘲笑——香雪看到铅笔盒, 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
通过这样的一组排列,你能看清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吗?
1.火车进村,停靠一分钟,姑娘们打扮,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火车开走,姑娘们互开玩笑,做生意,凤娇与“北京话”聊天,香雪看到铅笔盒,上学被人嘲笑,车上的冷漠,香雪错上了车,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与姐妹们相遇。
2.在左一栏的正是属于“城市世界”的话语,而右一栏则是“乡村世界”的话语,中间一栏是“乡村世界”努力向“城市世界”靠拢的表现。
通过复述情节,理清文章结构铺排,思考这样的情节安排对文本有何作用。
再读课文
鉴赏人物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1.小说第五段末尾便提到了两位主要人物:香雪和凤娇。她们俩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说得玄一些——不同的“世界”十分之渴盼,于是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到,香雪比凤娇显得更外向,也更积极主动。
2.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
3.香雪的内心刻画中我们可以发现,香雪的追求其实已经超出了“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而向往着那她自己——甚至包括叙述者——也说不清的那什么超越于一切她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东西之外的那个什么。这种焦虑从叙述者用日常语言对香雪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时可以显现出来:“香雪的心再也不能*静了,她好象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着重为引者所加)我们当然不认为香雪的思考是错误的,但当她的思想用“贫穷”、“不光彩”等属于她的日常语汇来表达出来,却又显得单薄和贫瘠。当然,通过这些词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香雪比她的姐妹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台儿沟需要的不是“完善”,而是“革新”。
4.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等”。
5.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重中之重,而散文化的语言,抒情式的表达,使得分析文本时必需注重关键词句的表面和引申,看出词句背后的深意。注重培养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细读章节
注重景物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1)第66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2)第69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0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1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强调人物描写重方法;环境描写重作用的.考察重心。
小结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教师的小结必不可少,通过小节使得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深的探讨。
课后作业
文章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些人物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
学生按照要求,想象完成作业。
作业的开放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思路点拨
*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小说中香雪那洁如水晶的目光,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那飘荡在山谷里的天真烂漫的笑声,还有少女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的特有的美丽风景。小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就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练习举隅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2.孙犁评价《香雪》这篇小说时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