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1 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的亮点和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1
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的亮点和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堂课是“古为今用”的充分体现。以往在讲授百家争鸣时,往往是老师列表,将诸子百家的思想往表里一填,学生课下死记完事。但我们认为这样没有任何的益处,而应该使其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百家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其积极的一面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利用古代的传统思想来解决现代的问题。
3。此课的讨论又为后面的课程做了铺垫。比如:秦朝运用了法家思想;汉初采取黄老思想;汉武帝之后则使用了儒家思想等等。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连贯,更加系统。
4、不足之处:由于初一年学生思考问题较为肤浅,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讨论问题时不够深入。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2
本课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
《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导课到知识的传授一直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穿梭,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大手笔、大跨度的在历史与现实中搭建桥梁,师生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徜徉,感受先贤哲人的思想光辉,增强文化的归属感和历史的责任感,本节课取得良好效果。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扩展1)
——百家争鸣说课稿10篇
百家争鸣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背景、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内容在*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地位和作用:《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有助于把握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及作出的贡献,有助于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
3.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和学法】
通过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温故而知新,ppt展示“四书”的图片,教师采用问答法,启发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四幅图,有哪位同学知道它们是什么么?
生:《四书》
师:很好,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提示:比如说都属于学派)
生:都是中华文化经典,都属于儒家学派
师:没错,《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那大家能不能说出一些四书的名言警句呢? 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师:好的,非常棒。刚刚同学们对儒学名言信手拈来,可见对它十分熟悉。事实上,儒学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扮演着国家统治思想的角色。它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在数千年的潜移默化中已深入到每个华夏子民的骨髓当中。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除了儒家学派,也孕育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学派,比如道家,法家等等,各个学派争奇斗艳,大放异彩,现在,我们统称之谓:百家争鸣。这种文化的大爆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我们不禁要问:是怎样的时代,才能同时孕育出如此纷繁瑰丽的文化瑰宝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走进那个文化爆炸时代。
百家争鸣说课稿2
设计思路
历史教学要为现实服务,搭建历史到现实的桥梁。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从现实出发,引出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在学生掌握了思想家的思想之后,再用他们的思想智慧解决现实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讲述的是春秋战国,这一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空前自由、活跃的思想交锋。这一时期出现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在辩驳中互相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人物众多,各派思想纷呈,思想理论性很强,容易让七年级的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故事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家的思想,从而感受哲人的思想光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学生了解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证关系的能力,利用故事、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评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孔子、老子、墨子、孟子、韩非子、孙武等人的材料,阅读一些有关这些思想家的通俗读物;根据各派的学术观点,讨论校园内破坏公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遏制方法,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并在学习辩驳中互相学习、吸收对方思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
1. 讲述学生熟悉的《塞翁失马》、《苛政猛于虎》 等故事,借助故事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深奥的哲学思想。
2. 让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哲学例子,深入理解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又必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3、利用漫画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辨别各思想派别的政治主张。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并进行分类。
2、将学生分成儒、道、法三个辩论小组,熟悉各学派的思想观点,做好辩论准备。
3、制作相关课件、剪辑有关录像资料。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开幕式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传达了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建设“和*”与“和谐”的人类家园。而这一思想的源头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哲人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我们先人思想光芒至今还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历史,感受春秋战国时期哲人先贤的思想光辉。
2、学习新课:
(一)老子
⑴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在学生说出老子、孔子之后,让学生找到老子的思想。
⑵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福祸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的道理。
⑶独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试着列举一下。如学习成绩的好坏的转化,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利用哲人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二)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是本课知识重点,要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让学生从孔子政治理想以及他为实现理想所做的努力中感受至圣先师的魅力所在。
⑴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孔子“仁”“礼”的思想内涵。《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5次,孔子对“仁”特别崇敬,那么,“仁”到底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学呢?:学生归纳出“仁”就要求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之后问孔子“仁”的理想怎样推广到整个社会呢?引出孔子思想中的“礼”。“礼”就是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⑵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内涵。
⑶但是孔子生逢乱世,他的“仁”“礼”思想会得到崇尚霸术君主们的赏识和支持吗?他的“天下归仁”的理想在当时能得以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孔子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呢?过渡到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
⑷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利用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如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总结教育家的真正含义就是传播一种思想、将理想的火种传遍天下,融入漫漫的历史长河。
⑸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柱石,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生活中“仁”的例子。
⑹20世纪人类文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两次世界大战,人类遭受巨大的灾难。20世纪末获世界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汇聚巴黎,其中一位瑞典物理学家说21世纪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回到25世纪前,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我们应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怎样的智慧呢?从历史又回到现实,学生通过思考感受*先贤哲人的思想光芒,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世界和*发展的历史责任感。
(三)百家争鸣
以图表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出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思想主张,让学具备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局面的初步感知后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学生联系学过的旧知识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空间”。出示漫画,让学生判断漫画中的故事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出示辩论题目,“结合本班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班风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再现百家争鸣的情境。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课堂小结:启发学生谈本课学习的收获和感想,进行知识的加深和情感的深化。
4、板书设计: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自我反思及评价
本课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导课到知识的传授一直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穿梭,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大手笔、大跨度的在历史与现实中搭建桥梁,师生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徜徉,感受先贤哲人的思想光辉,增强文化的归属感和历史的责任感,本节课取得良好效果。
百家争鸣说课稿3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法、讨论法、列表法等,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或提倡“仁”的思想。
教师进而提问:“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从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去理解。教师指导学生看课后的畅想天地中的漫画,引导学生将孔子的“仁”的外延扩展到政治领域。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开放性讨论,联系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畅谈对“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问题的能力。
提问: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之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依照重点分析整理书本内容。
最后采用讨论法讨论课中思考题:“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视讨论情况作启发性的小结,以此结束这一小目的学习。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战国时形成的。然后提问:什么是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指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对激烈的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在政治、学术上展开各种争论,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问: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看书,可以得出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结果。教师进而帮助学生回顾社会大变革的具体表现: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学生填写此表后,教师应指出:
①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无为”的思想和他的辩证法。
②可补充介绍春秋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和《孙子兵法》。
③引导学生比较各派思想主张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思考题点拨与活动提示
1、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提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
①这句话是对的。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不要强加给别人,因为强加于人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人权。
②孔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这一主张,有反对统治者向百姓施暴的一面,因此有进步性。
③在阶级社会,要求统治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无法实现的。
④如果用绝对化的观点看待这句话,它也有不对的一面。例如,一个人喜欢自强,不喜欢别人资助他,但他经常资助一些有困难的人,你能说他不对吗?
2、你能谈谈本课所举各家主张的对立之处吗?
提示:从立言之旨来看,儒法两家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而道墨两家则倾向于被统治者。从治国的手段来看,儒家反对苛政,主张实行“仁政”,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法治”,儒法两家是对立的;道墨两家虽都倾向被统治者,但就“治”的方法来看,也有消极和积极的区别。
百家争鸣说课稿4
相比之下,观念的遗物比物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还要多的多,单从数量上,就不能忽视观念遗产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实上,他们是统一的,互相渗透,无法分开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遗产都不可能没有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从理论上说,思想文化与当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觉地作为一个*人所必须的修养。
1、*古代思想家为什么只单列孔子一人之名?
孔子是*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2、“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指的是什么?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学派或学术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谓“百家争鸣”,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何谓“主要史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阴阳家的邹衍,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兵家的孙武、孙膑,如有可能,讲述与其中某些人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孙膑赛马之类,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谓“百家争鸣”是“各家争鸣”是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
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法、调查评价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对应见下)
新课讲授
(分组阅读)每个同学分别找到自己组对应人物的相关介绍加以阅读,能与自己的课外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相结合。
第1、 2小组——孔子(儒)
[学生活动1]
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简介孔子的生*
(通过假设这一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而达到了解孔子的目的)
(备注)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后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朝政,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播工作。5年后逝世。
[学生活动2] 随堂小品:因材施教
(参考)教材p44上的文字材料(补充)学生公西华的询问与孔子的答复
(提醒)注意表演时的人物性格和神情
(引申)孔子的教育思想:学“习”、学“问”
(说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此外,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联系)语文教学“《论语十则》”
(从进度上看,初一语文教学刚好教到《论语十则》这一课,可与历史教学实现互动,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相通之处,如下面提到的周国*《人生寓言》等,这与历史课向历史与社会课的改革也是一致的)
(启发思考)1、孔子的教学思想给你的学习状态有什么启发么?
2、可能你已经理解并记住了这些言论,但落实到行动中了么?
(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如何更好的实现启发式教学,做好这样的“君子”,是教学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
(简介)孔子的政治思想:“仁”——的道德准则
(说明)“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苛政猛于虎”,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反对*虐民。
(对初一的学生而言,过多直接引用古语加以说明,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一一加以解释,又不为时间所允许,故而在授课过程中只选择具典型意义的言论加以解释,下同)
第3小组——孟子、荀子(儒)
[学生活动3] 知识竞赛
(抢答/备注)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认字写字)、数(算术)
明清时期以四书五经为题的文章叫什么/八股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通过知识抢答这一方式促使学生多接触这方面的课外知识,实现探究性学习,同时通过题目所涉及的知识对本课内容加以补充)
(小结)孟子的生*: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历数国,阐述其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赋税”、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其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舍生取义”……
(简介)荀子:名况,赵国人。在多年的游历中,他接触到各种学派的人物,研究了各派的学说思想,总结了各派学说的成就,吸收其中的积极因素,成为儒学大师和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说明)斗转星移、暑往秋来都是自然现象,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天地官而万物役”)
第4小组——老子(道)
(简介)老子生*: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
思想: 1、“道”——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准则
“无”——无为而治,反对法治和礼治
2、朴素的辨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结合)教材p45“动脑筋”以柔克刚
(说明)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回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学生活动4]
找出你所知道的事物对立面相互转化的事例或理论
(备注)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孔子、韩非子、李连杰、施瓦辛格、周杰伦、丑小鸭、周国*《寓言两则》……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方式,带给学生关于成长的一些启示)
第5小组——庄子(道)
(简介)庄子生*:名周,宋国蒙人,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归隐。著有《庄子》一书。
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更加消极。(无为、无己、绝圣弃智)
[学生活动5]
小调查:你读过《庄子》这本书么,你能给大家讲述其中的寓言故事么?
(备注)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兴叹、吐故纳新、贻笑大方、邯郸学步……
(说明)本活动与下节历史活动课“《庄子》成语故事会”结合进行
(从某种角度而言,历史本身即是由一个个故事组合而成,在历史教学过程 中,利用故事会这一形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6小组——墨子(墨)
(简介)墨子生*: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墨子后学克服了墨子学说中的宗教迷信成分,对认识论,逻辑学,自然科学中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和贡献。墨者组成具严格纪律的团体,服从其领袖“钜子”的指挥,过着简朴的生活。西汉后墨学渐趋衰微。
思想:兼爱(“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节葬……
[学生活动6] 简介墨子和公输班的故事
(备注)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宋。墨子赶到楚国,希望说服公输班和楚王不要以大国欺侮小国,墨子与公输班在楚王面前设置沙盘,演习攻防。公输班用九种方法攻击,墨翟用九种方法防御。公输班不能取胜,最后,公输班说,“我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不说出来。”墨翟说:“我知道你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也不说出来。”楚王听不懂他们的哑谜,墨翟说:“公输班不过以为杀了我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我的三百余门徒已进入宋国,登城协防,等待作战。”楚王于是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第7小组——韩非子(法)
[学生活动7] 简介韩非子和李斯的故事
(备注)韩非子是战国后期韩国人,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他写了《孤愤》等文章,集为《韩非子》一书,这些文章为秦王嬴政读到,极为赞赏。当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时,李斯妒忌其才能,加以陷害,韩非逼迫服毒自杀。
(简介)韩非子的思想:1、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世异事异,事异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统治才能巩固
(说明)秦始皇统一*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第8小组——孙武、孙膑(兵)
(简介)孙武:春秋晚期人,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率军攻破楚国。代表作《孙子兵法》
孙膑:前以介绍,此略,代表作《孙膑兵法》
[学生活动8]
你能给大家介绍《孙子兵法》中有哪些的观点?
(备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十击一,以众击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不战而屈人之兵”……
(联系)对商业,学习的启发有哪些
1—8个小组
[学生活动9] 比较各学派间的异同
(备注)如治国: 儒:仁政,后退的,希望回到西周时期
道:无为而治,消极保守的,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时期
法:法治,以向前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战争观:儒: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墨:反对非正义战争
(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各学派间的异同,从而为思考下面的问题打下基础)
新课小结
[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我是一国国君/班主任,我认为应该以
? 来治理国家/班级
(说明)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班级与治理一个国家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通过这种假定思考和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推荐一套好书)蔡自忠漫画集
(说明)可以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中,非常生动直观的了解诸子百家学说
(介绍一个网站)
(说明)一个很有意思的网络mud游戏,你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然后选用儒、道、墨、法、兵、农六种思想之一来发展自己的国家,不同的思想会带来不同的发展效果,想知道怎么回事?那就试一试吧!
(如何将网络更好的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如何通过游戏这一普遍受学生喜爱的方式,更值得我们思考)
教案说明
本课属于思想史内容,理论性较强。故而教学的关键在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述,及通过多样化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主动性;又由于内容较多,故而通过情境设置等方式,使问题可以作为专题,供学生课后进行探索性学习。如: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在汉代以后被推崇备至,而当时却处处碰壁?作为*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在近代被批判,而现代又为何加以重新认识?作为儒学大师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和李斯为何会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儒、道、法思想多有相对之处,为何常常为历代统治者同时采用?……此外,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些思想的深远影响,在感受这些思想魅力的同时,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所启发。
百家争鸣说课稿5
教学目标
态度、价值观: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解不同观点。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寻找身边事物间的对立关系。利用成语“塞翁失马“,说明事物间的变化,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百家争鸣”时期,哪家学说更适合当时和现在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
基础知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论语》。墨子、孟子、韩非。
学法指导:有目的地查找有关历史资料,通过联系现实学习历史。
教学重点
孔子的学说和思想。
教学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著作。
教学过程
导入: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战乱时期,各国争霸、争雄,互不相让,社会不安,人民陷入苦难之中。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提出自己的理想,开创了*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一、老子
由一组学生介绍老子的生*及其著作(查找工作课前已经完成)。
之后由老师介绍老子画像及其辨证思想——对立与变化的观点(用老子与常从的故事和塞翁失马的故事向学生说明对立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孔子
介绍孔子生*与著作。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突出时代背景是奴隶制社会)
引导学生分析“仁”字的内涵。(这里的“仁”指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情操。)孔子的解释“仁者爱人”。
三、百家争鸣
当时的社会处于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争霸,如何恢复*的统一,结束社会的动乱就成为时代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各个学派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1、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博爱、和*)(止楚攻宋)。
2、儒家:孟子主张“仁政”治国。(解释书上所引的两句话)。
3、道家:庄子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应顺其自然。
4、法家: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实行法治。(韩非的故事)
讲述完后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背诵默写各家提出的主张,并找学生将各家的主张写在黑板上。
出示幻灯片:
三个问题:
1、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说?为什么?
2、哪家的学说更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3、你认为哪些主张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列举)
学生四人为一组讨论完成,如有时间让各组代表发言阐述本组观点。
完成课后的一、二题。
百家争鸣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本 课主要围绕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学说在开放时期下各放异彩的这一主题。主要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几个学派的学说而展开。本课教材在本节《从封建到一统天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正由于处于春秋战国各诸候争霸的情况下,各国都想笼络有才能的人士,都采取了开明的政策,因此各学派能够大放异彩,同时为 后来的秦统一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教材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儒家、道家、法家等代表的讲述,初步了解各家学派的主要学说,同时体现各家学派的主要宗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书指导、讨论、比较,能够深刻地了解各家学派。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孟母三迁”的视频,体现了伟大的教育家和儒家代表孔子重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有针对性引导,使学生能够也“百家争鸣”
(2)对儒家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诚信。
4.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儒家学派的孔孟之道加以分析,并对其他各家如道家、墨家、法家等他们的各家学派的主张的分析。
(2)难点:各家学派的主张对后世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针对初二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思想也有所提升,但由于思想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能一下子很好地理解,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学生的反应,要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分析和学情了解,因而本人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学生分组了解各家学派的学说主张,然后通过比较,突出各家学说主张对后世的影响
(2)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观察法:让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从教材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四、说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本着以下的理念:
1.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家学说的思想,但对于其发展及其所深藏的道理可能没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1)其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于上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导演好 :创设情景和恰当好处的启发。
五、教学流程:
(一)故事、影片导入,创设情景
“烧伤仆人了没有?”、“苛政猛于虎也”、“齐景公问政”的小故事
利用视频,播放《孟母三迁》故事情景。
教师提问:《孟母三迁》展现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情景吗?
生:观看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后联系自己的父母教育作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初二学生很多已了解),来引出一个教育问题——家长针对环境而影响教育的问题,从而引出了伟大的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新课导入:
“烧伤仆人了没有?”、“苛政猛于虎也”、“齐景公问政”的故事引入:
教学流程:
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七雄兼并,社会不安。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国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 许多有识之士也份份提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我国古代一次重大的思想*运动。
(一)播放影片,创设情景
利用视频,播放《孟母三迁》故事情景。
教师提问:《孟母三迁》展现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情景吗?
生:观看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后联系自己的父母教育作对比。
(二)内容探究,目标的落实
1. 先让学生看书3-4分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问题探究
(1)在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教育垄断在____手中?
(2)但后来因*的复杂,哪些有学识的士人们的地位怎样?
(3)他们处于那样的地位,并没有稍沉下去,而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出“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讨论探究:“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春秋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的是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趣味百家: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分晓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总体感知各家学派的思想)
4. 阅读整体感知学习材料,用列表归纳的形式提取重点内容
出示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的头像
“谁——说什么——什么要这样说——说了带来怎样的意义
人物 学派 重要言论 言论的理由 意义
(阅读整体感知学习材料,阅读与归纳,感知材料,用列表归纳的形式提取重点内容,是思想文化课日常教学的传统做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精点讨论;
(1)、孔子的“仁”体现在哪些,“爱”又体现在哪里?与孟子的“仁政”做比较,看看他们的侧重点在哪?
(2)、分析孔子的教育成就
材料:2007年山东大学组织的“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论坛” 和周勇博士撰写的《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教育著作;从今天*治国思想和举措中追寻其历史的渊源,乃至把治国*天下的观点,运用到班级管理的情景假设,过去的历史走到今天就是社会。
当今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与它的历史血脉相连,所以,历史总能在社会中找到印证,社会里常能见到历史的影子。
(3)、孔孟之道的哪些教育理念与主张对我们中学生有哪些启发?
(4)、道家的思想主张哪些对我们现实有意义,哪些对我们没有意义?(学生分小组讨论)
(5)、墨家、法家的主张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6)、“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 设计意图:问题与解决,理解观点。结合情景问题,师生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解读诸子的思想观点。从教学环节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第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测和深化,又是第三环节价值判断的知识、情感的积淀。)
(三)价值判断、情感积淀
教师讲述:虽说诸子与我们遥隔2000多年,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却是恒久的,如对于安全的需要、对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说也正是这些愿望的代代相传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设问: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普通百姓,你最愿意接受哪家治国观点?为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诸侯国君,结合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又会作怎样的选择?
(四)课堂练习:
1.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家(法家 、 道家)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修讲空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反纪律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待学生的自我觉醒。
2. 以史论今 发现历史
祭拜大禹陵 学校积极开办兴趣班
向地震灾区捐款 倡导和*的方式解决争端
超市塑料袋有偿使用 保护濒危动植物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 严惩酒驾 改革开放
3. 课堂总结:通过符合学派的归纳,分析,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盛况,同时了解了各学派的各项主张与思想,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教育意义。
4. 作业:作业本
5. 板书设计:
家 百家争鸣 鸣
(学派) (发表见解)
背景
儒家 意义:*历史上第一次 “仁”“仁政”
道家 思想*运动 “无为”
墨家 “兼爱”“非攻”
法家 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依法治国”“君主专权”
兵家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军事思想
百家争鸣说课稿7
教材分析:
1.本科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的过程。
2、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随之被汉统治者尊崇,去的正统地位。
3.汉代尊儒奠定了儒学在*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社会发展影响至深。
学情分析:
1.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高中历史的学习有较大的难度。所以,教学中能力要求不能过高,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调查,学生对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属于知其皮毛的层次。历史思维能力低。
3.学生对“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无为而治”的情况;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倡儒的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归纳内容,展示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共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完成学案,时间5分钟。
第二环节:简介董仲舒;对新儒学的思想、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和西汉教育状况等内容进行归纳及必要的分析、说明。突破重点。时间15分钟。
第三环节:问题探究。突破难点。时间15分钟。
第四环节:教学评价。问题探究也包括了评价。另外,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进行检查评价。时间5分钟。
(二)教师活动:
教师课前要准备学案。
多媒体展示董仲舒及其代表作简介;展示鲁壁、汉武帝、五经书影、授经讲学图等资料。对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说明。
多媒体展示两个要探究的问题:西汉前期的政治为什么会从‘无为’转向‘有为’?儒学成为正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也可以参加讨论。
(三)预设学生行为:
完成学案。
学生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会有疑问。
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会有较多的疑问。
(四)设计意图:
完成学案,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展示资料增强历史感,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
一、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期,“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积极进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简介:汉代大儒;代表作《春秋繁露》;建立新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思想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
(3)提出“三纲五常”
3、评价:随时代变化而发展,适应了“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
2、西汉的儒学教育
百家争鸣说课稿8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②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⑵、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灵活运用学科整合等形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加强爱国主义情感,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孔子及其主要思想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背景的铺垫,需要学生做到对知识的有效迁移和概括总结,所以被认为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
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学习主体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并且,在一个班中学生的水*参差不齐,有的主动学习,有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与时事联系引导法导入、问题预设法等。在这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分析问题的诱导,做到“因材施教”。
说学法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归纳法、对难点的合作讨论法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把所*用到现实生活中,古为今用,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
学习目标
孔子及其主要思想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北京欢迎你》,同时大屏幕展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提问:这五句话出自哪里?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迎宾用语这一导入设计,在于让学生了解现在孔子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孔子”这一重点。
二、预习反馈
让学生简单介绍孔子,并完成体现学习目标的表格,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三、学习探究
(一)孔子
孔子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课上有所了解,并结合学生刚才谈到的对孔子的了解。教师出示:(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然后分别从四个方面予以补充总结。
(1)孔子生*:展示孔子像及生*简介。
(2)思想主张:孔子思想以“仁”为主。
①提问:“仁”的意思,借以了解孔子的思想。
②提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孔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对吗?
可以让学生辨证的回答这一问题
③畅想天地:孔子倡导的“仁”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学生谈完的基础上以图片的形式作小结。
(3)文化成就:
提问:你知道孔子在文化领域有哪些贡献吗?
在学生看书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以图片的形式作小结,强化记忆。
(4)教育成就:
提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哪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让学生看书中有关内容并结合语文课所学,在谈完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小结:
①创办学校,广收门徒(展示图片、总结)
②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对这些教育方法予以解释。并总结孔子及学说的影响力。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这是本课的难点。应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百家争鸣?再去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难点。
2、表现: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1)提问:“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回答上述问题,教师以图片的形式作小结。
(2)看书填表
让学生自主阅读P60-61页的内容,学会标记知识点,完成图表的填写。
3、影响:促进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4、小结:
再次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主要知识点,加强学生记忆。
四、强化练习
分为知识巩固、问题探究两部分。
五、堂堂清
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六、推荐作业
分为能力拓展、课下练兵两部分
七、板书设计
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
思想主张
孔子教育成就
(春秋)
文化成就
形成原因
百家争鸣代表
(战国)
进步作用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按要求一节课让学生了解五位思想家,内容很多不可能一一理解的特别透。所以我就采取了简化处理,把本课的教学设计成了一个表格的形式。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各位思想家的成就,条理清晰,印象深刻。学生基本都能概括出来,而且当让学生说时学生非常踊跃。本节课的最大收获就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本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觉课堂容量太大,所以这次说课我把本来课上应做的问题留做了课下作业,应该说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百家争鸣说课稿9
相比之下,观念的遗物比物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还要多的多,单从数量上,就不能忽视观念遗产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实上,他们是统一的,互相渗透,无法分开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遗产都不可能没有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从理论上说,思想文化与当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觉地作为一个*人所必须的修养。
1、*古代思想家为什么只单列孔子一人之名?
孔子是*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2、“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指的是什么?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学派或学术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谓“百家争鸣”,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何谓“主要史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阴阳家的邹衍,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兵家的孙武、孙膑,如有可能,讲述与其中某些人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孙膑赛马之类,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谓“百家争鸣”是“各家争鸣”是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
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法、调查评价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对应见下)
新课讲授
(分组阅读)每个同学分别找到自己组对应人物的相关介绍加以阅读,能与自己的课外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相结合。
第1、 2小组——孔子(儒)
[学生活动1]
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简介孔子的生*
(通过假设这一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而达到了解孔子的目的)
(备注)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后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朝政,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播工作。5年后逝世。
[学生活动2] 随堂小品:因材施教
(参考)教材p44上的文字材料(补充)学生公西华的询问与孔子的答复
(提醒)注意表演时的人物性格和神情
(引申)孔子的教育思想:学“习”、学“问”
(说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此外,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联系)语文教学“《论语十则》”
(从进度上看,初一语文教学刚好教到《论语十则》这一课,可与历史教学实现互动,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相通之处,如下面提到的周国*《人生寓言》等,这与历史课向历史与社会课的改革也是一致的)
(启发思考)1、孔子的教学思想给你的学习状态有什么启发么?
2、可能你已经理解并记住了这些言论,但落实到行动中了么?
(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如何更好的实现启发式教学,做好这样的“君子”,是教学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
(简介)孔子的政治思想:“仁”——的道德准则
(说明)“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苛政猛于虎”,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反对*虐民。
(对初一的学生而言,过多直接引用古语加以说明,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一一加以解释,又不为时间所允许,故而在授课过程中只选择具典型意义的言论加以解释,下同)
第3小组——孟子、荀子(儒)
[学生活动3] 知识竞赛
(抢答/备注)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认字写字)、数(算术)
明清时期以四书五经为题的文章叫什么/八股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通过知识抢答这一方式促使学生多接触这方面的课外知识,实现探究性学习,同时通过题目所涉及的知识对本课内容加以补充)
(小结)孟子的生*: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历数国,阐述其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赋税”、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其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舍生取义”……
(简介)荀子:名况,赵国人。在多年的游历中,他接触到各种学派的人物,研究了各派的学说思想,总结了各派学说的成就,吸收其中的积极因素,成为儒学大师和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说明)斗转星移、暑往秋来都是自然现象,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天地官而万物役”)
第4小组——老子(道)
(简介)老子生*: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
思想: 1、“道”——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准则
“无”——无为而治,反对法治和礼治
2、朴素的辨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结合)教材p45“动脑筋”以柔克刚
(说明)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回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学生活动4]
找出你所知道的事物对立面相互转化的事例或理论
(备注)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孔子、韩非子、李连杰、施瓦辛格、周杰伦、丑小鸭、周国*《寓言两则》……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方式,带给学生关于成长的一些启示)
第5小组——庄子(道)
(简介)庄子生*:名周,宋国蒙人,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归隐。著有《庄子》一书。
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更加消极。(无为、无己、绝圣弃智)
[学生活动5]
小调查:你读过《庄子》这本书么,你能给大家讲述其中的寓言故事么?
(备注)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兴叹、吐故纳新、贻笑大方、邯郸学步……
(说明)本活动与下节历史活动课“《庄子》成语故事会”结合进行
(从某种角度而言,历史本身即是由一个个故事组合而成,在历史教学过程 中,利用故事会这一形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6小组——墨子(墨)
(简介)墨子生*: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墨子后学克服了墨子学说中的宗教迷信成分,对认识论,逻辑学,自然科学中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和贡献。墨者组成具严格纪律的团体,服从其领袖“钜子”的指挥,过着简朴的生活。西汉后墨学渐趋衰微。
思想:兼爱(“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节葬……
[学生活动6] 简介墨子和公输班的故事
(备注)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宋。墨子赶到楚国,希望说服公输班和楚王不要以大国欺侮小国,墨子与公输班在楚王面前设置沙盘,演习攻防。公输班用九种方法攻击,墨翟用九种方法防御。公输班不能取胜,最后,公输班说,“我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不说出来。”墨翟说:“我知道你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也不说出来。”楚王听不懂他们的哑谜,墨翟说:“公输班不过以为杀了我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我的三百余门徒已进入宋国,登城协防,等待作战。”楚王于是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第7小组——韩非子(法)
[学生活动7] 简介韩非子和李斯的故事
(备注)韩非子是战国后期韩国人,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他写了《孤愤》等文章,集为《韩非子》一书,这些文章为秦王嬴政读到,极为赞赏。当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时,李斯妒忌其才能,加以陷害,韩非逼迫服毒自杀。
(简介)韩非子的思想:1、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世异事异,事异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统治才能巩固
(说明)秦始皇统一*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第8小组——孙武、孙膑(兵)
(简介)孙武:春秋晚期人,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率军攻破楚国。代表作《孙子兵法》
孙膑:前以介绍,此略,代表作《孙膑兵法》
[学生活动8]
你能给大家介绍《孙子兵法》中有哪些的观点?
(备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十击一,以众击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不战而屈人之兵”……
(联系)对商业,学习的启发有哪些
1—8个小组
[学生活动9] 比较各学派间的异同
(备注)如治国: 儒:仁政,后退的,希望回到西周时期
道:无为而治,消极保守的,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时期
法:法治,以向前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战争观:儒: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墨:反对非正义战争
(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各学派间的异同,从而为思考下面的问题打下基础)
新课小结
[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我是一国国君/班主任,我认为应该以
? 来治理国家/班级
(说明)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班级与治理一个国家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通过这种假定思考和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推荐一套好书)蔡自忠漫画集
(说明)可以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中,非常生动直观的了解诸子百家学说
(介绍一个网站)
(说明)一个很有意思的网络mud游戏,你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然后选用儒、道、墨、法、兵、农六种思想之一来发展自己的国家,不同的思想会带来不同的发展效果,想知道怎么回事?那就试一试吧!
(如何将网络更好的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如何通过游戏这一普遍受学生喜爱的方式,更值得我们思考)
教案说明
本课属于思想史内容,理论性较强。故而教学的关键在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述,及通过多样化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主动性;又由于内容较多,故而通过情境设置等方式,使问题可以作为专题,供学生课后进行探索性学习。如: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在汉代以后被推崇备至,而当时却处处碰壁?作为*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在近代被批判,而现代又为何加以重新认识?作为儒学大师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和李斯为何会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儒、道、法思想多有相对之处,为何常常为历代统治者同时采用?……此外,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些思想的深远影响,在感受这些思想魅力的同时,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所启发。
百家争鸣说课稿10
教学目标
态度、价值观: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解不同观点。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寻找身边事物间的对立关系。利用成语“塞翁失马“,说明事物间的变化,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百家争鸣”时期,哪家学说更适合当时和现在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
基础知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论语》。墨子、孟子、韩非。
学法指导:有目的地查找有关历史资料,通过联系现实学习历史。
教学重点
孔子的学说和思想。
教学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著作。
教学过程
导入: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战乱时期,各国争霸、争雄,互不相让,社会不安,人民陷入苦难之中。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提出自己的理想,开创了*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一、老子
由一组学生介绍老子的生*及其著作(查找工作课前已经完成)。
之后由老师介绍老子画像及其辨证思想——对立与变化的观点(用老子与常从的故事和塞翁失马的故事向学生说明对立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孔子
介绍孔子生*与著作。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突出时代背景是奴隶制社会)
引导学生分析“仁”字的内涵。(这里的“仁”指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情操。)孔子的解释“仁者爱人”。
三、百家争鸣
当时的社会处于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争霸,如何恢复*的统一,结束社会的动乱就成为时代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各个学派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1、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博爱、和*)(止楚攻宋)。
2、儒家:孟子主张“仁政”治国。(解释书上所引的两句话)。
3、道家:庄子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应顺其自然。
4、法家: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实行法治。(韩非的故事)
讲述完后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背诵默写各家提出的主张,并找学生将各家的主张写在黑板上。
出示幻灯片:
三个问题:
1、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说?为什么?
2、哪家的学说更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3、你认为哪些主张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列举)
学生四人为一组讨论完成,如有时间让各组代表发言阐述本组观点。
完成课后的一、二题。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3篇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1
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正义、自强,法家的公*、公正、公开等思想足以闪烁古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但老庄的避世消极,墨子的鬼神专制,孔孟的等级虚伪,法家的残忍苛刻,也是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思想体系都有其独有价值和历史进步性,否则便不会有较多人信服、接受,很难引起反响而成为思想或主义,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导的除去其时代色彩后,抽象地继承其内核价值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建立形成新时代的新思想。顶礼膜拜并着力推行过去或许正确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准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无知者的浅薄妄想,或是当惯了奴才者的懒惰行径。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3篇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观点,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史料进行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提高合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儒家和道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感受古代学者的思想智慧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难点】
百家争鸣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庙及衍圣公府的图片,提问: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家始祖。
之后我会进一步追问,那孔子到底有哪些成就才能获得人们如此的尊敬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世界档案》的中百家争鸣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战国时期,旧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进一步瓦解,新的封建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过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思想领域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中儒家、道家等学派影响较大,那他们的观点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主要学派
1.孔子及儒家学说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孔子的纪录片,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以历史小记者的身份介绍:孔子的一生是怎样的?
学生明确:孔子,名丘,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过渡:孔子的一生周游列国,著书立说,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那孔子有哪些思想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呢?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论语》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又有哪些思想主张?
学生结合史料及教材明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同时在政治方面主张德政,反对苛政;教育教学方面提倡“有教无类”,还提供了很多教学原则及方法。
教师总结:后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成为*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过渡:相对于儒家的积极入世和强调仁义道德,老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那么他的观点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2.老子和道家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照片和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老子的生*。
学生明确: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著有代表作《道德经》。
过渡: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道德经》的史料节选,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学生明确: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和民心,强调精神自由。
教师补充:儒家和道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其他学派也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治国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于是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我们把这种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三)意义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百家讲坛》中百家争鸣的片段,提问:百家争鸣是*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那么它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请学生结合视频内容,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8分钟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它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教师补充总结:百家争鸣为*古代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采用系统归纳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
2.作业:思考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哪些继承和发展的体现,搜集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
四、板书设计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扩展4)
——百家讲坛的观后感5篇
百家讲坛的观后感1
我很喜欢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里面给我们分析了书里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智深系列里拳打镇关西那段。我最喜欢的是描写鲁智深打镇关西的那段话。
那段话是这样写的:“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这段话让我记忆犹新。鲍中山教授讲,它把鲁智深打人的情节描写得生动具体。鲁智深一共打了三拳,第一拳里面“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把那血肉模糊的画面描写了出来。
鼻子,是用来闻味道的,所以打到鼻子,才会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在眼睛那里,“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打到了眼睛,色彩就全出来了。第三拳是打到太阳穴上。“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打到了太阳穴上,又会怎样呢?磬儿、钹儿、铙儿的声音都出来了。为什么《水浒传》里每写到搏斗厮杀的地方,总写得很血腥呢?鲍中山教授说,作者施耐庵生长的时代,战火不断,充满了战争。所以他才会把厮杀的画面写得那么血腥。我们一定要热爱和*,制止战争,世界才会更美好。
我很喜欢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更喜欢看书,喜欢了解历史。我以后一定要多看《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的观后感2
《百家讲坛》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节目,在这里,教授们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演讲,常常使我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以前我看过了《百家讲坛》的一个系列片,是《跟司马懿学管理》,主讲是赵玉*。其中的两个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空城计”这个故事相比大家都熟悉。别人看了这个故事,都只为诸葛亮的机智勇敢而称赞不已,但谁会想到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的一个特点——谨慎。他是因为害怕诸葛亮有埋伏,而令自己和十五万大军,被仅仅拥有两千余人给吓走了。这足以看出司马懿的谨慎,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去冒险去做任何事。若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整天靠领死工资过日子,积攒下来的钱,要么存银行,要么买国债,连房子有时都怕贬值不敢买。相反就是一些敢于投资的人,这种人占社会的小部分,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搏一搏,这种人要么落入人生中的最低谷,要么一举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这种人是敢于冒险的。司马懿就是现在的普通小市民,畏首畏尾,当他听说诸葛亮的实际兵力时,就像一个不肯投资的小市民,当听说自己不肯投资的东西现在能够赚一大笔钱一样,肠子都悔青了。
司马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忍耐。《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是这样的: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于是便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司马懿的部下纷纷要求出战,可是司马懿却忍住了,一直等到诸葛亮死,司马懿才放心大胆地调兵攻击。同样,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司马懿是个能干大事的人,他能伸能缩.,有时能有大丈夫的气概,有时又能给人装孙子,等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再一拳把你打翻在地,反咬一口,这种人,用“心狠手辣”来形容毫不为过,可正是这种像司马懿一样心狠手辣,能伸能屈的,在当今社会才是干大事的人。
《百家讲坛》是一个精彩的节目,它让我们收获知识,做人的道理,我爱看《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的观后感3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与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等与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与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百家讲坛的观后感4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与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等与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与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百家讲坛的观后感5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和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扩展5)
——《百家姓》读书心得体会3篇
《百家姓》读书心得体会1
《百家姓》是一本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一本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当作少年儿童的启蒙教材。我们经常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小孩子在学堂里背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今天我读了《百家姓》,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知道了为什么要叫百家姓,而不叫千家姓,万家姓。之所以叫百家姓,是因为在以前的时候算出大概只有400多个姓氏,所以才叫百家姓。《百家姓》使我知道了*人的姓氏非常多,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姓,我还知道了*人的姓氏中有57个是复姓。如:司马、诸葛等,这样的姓。通过查阅《百家姓》,我知道了我的班主任谈老师的姓排在第117位,我的姓排在第64位,妈妈的姓排在16位。真是太有趣了!而且*的每一个姓都有一个小故事。比如“赵”这个姓的故事是这样的:周穆王到昆仑山见王母,乘坐的是8匹骏马拉的车,驾车的人就是造父。造父因为有功,后来就被封在赵城,造父的后代就封地为姓,世代姓赵。造父的第五代世孙赵虽作了晋朝的大将军,而赵虽的后代又建立了赵国。赵国是战国时期最强盛的七个国家之一。这就是“赵”的故事。
《百家姓》记载了华夏子孙的来历和姓氏名称的来由。阅读《百家姓》,不光知道了*到底有哪些姓氏,还了解到祖先的生活,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百家姓》读书心得体会2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儿童读物《百家姓》,作者是北宋年间吴越钱塘地区的一位儒生,全书一共涉及到504个姓氏,以此排列,宋朝的皇帝姓赵,所以赵排在了第一位。《百家姓》里从各姓的来源、名人、名事来演说他们的历史和名人故事。比如说我爸爸姓谢,关于谢氏起源有3种说法: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
2、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
3、为他姓改为谢姓。
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主要以广东、江西、湖南等分布较多,约占全部谢氏人口的36%,安徽的谢氏人口分布相对较少,但我的家乡有一个村子全部是谢氏家族,听爸爸说,我们就是爸爸的爷爷辈从那里迁来的,现在我们都还有联系呢。
谢姓历史悠久,杰出人才不绝于史,从古到今出了不少名人呢。如古时候东晋的谢安,曾率领弟谢石、侄谢玄、子谢琰迎战苻坚的百万大军,在淝水一战中大获全胜,使晋室赢得偏安于江左的机会,谢氏家族从此也成为东晋的高门世族;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一派,世称“大谢”,其后人谢朓,则为永明体作家中的代表诗人,世称“小谢”,二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等、当代有*音乐人、歌手、词曲唱作者、演员、老板、商人、特效制作人、青年企业家、朝霆创始人的谢霆锋;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的著名主持谢楠及著名的模特谢东娜等等许多名人。我们学校也有几名谢姓的同学,想不到我们谢氏家族有那么多杰出人物,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好好生活,要对得起自己的姓氏,不给自己的`祖先丢脸,立志长大后为家族争光,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读了《百家姓》,我感觉有了动力,有了奋斗的目标,对自己的谢氏产生了自信和自豪。
《百家姓》读书心得体会3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有各种各样姓氏的起源,非常有意思。此外,我感到受益匪浅。
《百家姓》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读了《百家姓》,我知道了每一个姓氏都有不同的历史和故事。我们周围的各个不同姓氏的同学,不管家里条件如何,学习成绩怎样,可都是名人之后啊!所以我们不可以小看自己,要以那些历史中的杰出人物为榜样,不怕困难,努力学习,给自己的祖先争光。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姓氏吧。我叫徐雅茹,姓徐名雅茹,我就给大家讲讲“徐”这个姓氏的来历吧!远古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儿子,因为父亲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封在徐地,建立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为了时刻牢记祖先的.功绩,就用国名“徐”作姓氏了。
现在,大家知道“徐”这个姓氏的起源了吧?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姓氏的起源,就来看《百家姓》吧!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扩展6)
——百家姓作文3篇
百家姓作文1
*的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一名*人,将中文学好事一件不容易的事。
你听说过《百家姓》吗?那可是一部记载*人姓氏的巨著。姓氏氛为单姓和复姓,我姓姚,姚为单姓,语文老师姓尹,尹也是单姓,还有林、朱、王、方、章等诸如此类的众多单姓。单姓大家一定都知道,但复姓你了解吗?我国著名的三国时期的蜀国宰相诸葛亮,他并不是姓诸,而是姓诸葛,诸葛就是复姓哦!复姓不止一个,还有司马光的司马,上官婉儿的上官,欧阳修的欧阳等等,他们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说起姓氏的读法,很多人并不了解,如宁露的“宁”是应该读“níng”还是读”nìng”呢?这种时候,大家就要请教字典老师了,经过部首查字法查出,当“宁”用于姓氏时,应读“nìng”。当然,多音字姓氏不只是“宁”一个,还有其他的。比如“文”,文的早期读法为“ ”,那“文“应该怎样读呢?让我们用部首查字法查不到时,又该怎么办?这时,我们要注意观察“文”的结构特点,“文”是一个独体字,查了字典后,我才知道“文”应该读“ ”,说起这个姓氏的名人,肯定是文天祥啦!多音字姓氏还有“解”、“朴”等。
姓氏的奥秘还有很多,我就先为大家介绍这么多,请大家自行研究《百家姓》吧!
*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人,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去学语文。把语文学好,是*人的骄傲!
百家姓作文2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互动节目《百家姓》中,一个小女孩在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其超凡的记忆力——主持人和观众随便选出百家姓中某个姓氏,小女孩就可以报出该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在那个位置。看了节目,我不但佩服小女孩的记忆力,而且对《百家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姓啥?我姓啥?他姓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你知道你的姓里包含着有趣的知识吗?你研究过你的姓吗?
有的人是以动物为姓的,比如姓龙、凤、熊、马、牛、羊、燕等,有的人是以植物为姓的,比如姓柏、柳、麻、梅、松、杨、桂、李等,还有人以颜色为姓的,比如姓红、黄、白、蓝、绿、黒等。
哦,时间差不多了,该吃午饭了。我先舀了一碗“米”,把它煮成了“范”,我还烧了一碗“蔡”,又做了一碗“汤”。别以为我在烧饭哦,这可都是我们的姓呀!
吃完了午饭,我们再来认认字吧:区、单、万俟。你会认吗?哈哈,这些字你是不是这样念的:qu、dan、wansi?告诉你吧,这些字到了姓里,都有了新的读音,分别念做:ou、shan、moqi,怎么样,你念对了吗?是不是很有趣?
如果留心,你会发现我们不同的姓,他们往往成对出现,有的能组成反义词(谐音)呢!比如有姓文的,就有姓武的;有姓史的,就有姓钟的";有姓方的就有姓袁的……还有一些姓的读音是相同、写法不同。比如姓张和章的,姓余和于、俞的,姓程和成的,姓严和姓阎、言等等等等。
我们的百家姓里还有一些来自于少数民族,比如呼延、慕容、宇文、尉迟、万俟等。我们的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些独特的姓源自于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是历史长河里一朵小小的浪花,记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人,百家姓。百家姓,一家人。我为伟大的祖国而骄傲,我爱我的祖国!
百家姓作文3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互动节目《百家姓》中,一个小女孩在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其超凡的记忆力——主持人和观众随便选出百家姓中某个姓氏,小女孩就可以报出该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在那个位置。看了节目,我不但佩服小女孩的记忆力,而且对《百家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姓啥?我姓啥?他姓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你知道你的姓里包含着有趣的知识吗?你研究过你的姓吗?
有的人是以动物为姓的,比如姓龙、凤、熊、马、牛、羊、燕等,有的人是以植物为姓的,比如姓柏、柳、麻、梅、松、杨、桂、李等,还有人以颜色为姓的,比如姓红、黄、白、蓝、绿、黒等。
哦,时间差不多了,该吃午饭了。我先舀了一碗“米”,把它煮成了“范”,我还烧了一碗“蔡”,又做了一碗“汤”。别以为我在烧饭哦,这可都是我们的姓呀!
吃完了午饭,我们再来认认字吧:区、单、万俟。你会认吗?哈哈,这些字你是不是这样念的:qu、dan、wansi?告诉你吧,这些字到了姓里,都有了新的读音,分别念做:ou、shan、moqi,怎么样,你念对了吗?是不是很有趣?
如果留心,你会发现我们不同的.姓,他们往往成对出现,有的能组成反义词(谐音)呢!比如有姓文的,就有姓武的;有姓史的,就有姓钟的;有姓方的就有姓袁的……还有一些姓的读音是相同、写法不同。比如姓张和章的,姓余和于、俞的,姓程和成的,姓严和姓阎、言等等等等。
我们的百家姓里还有一些来自于少数民族,比如呼延、慕容、宇文、尉迟、万俟等。我们的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些独特的姓源自于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是历史长河里一朵小小的浪花,记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人,百家姓。百家姓,一家人。我为伟大的祖国而骄傲,我爱我的祖国!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扩展7)
——《百家姓》教案3篇
《百家姓》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百家姓》,知道自己的姓是百家姓之一,并学习关注周围的事物。
2、让幼儿了解*古老的文化史,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作为*人的自豪感。
3、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姓氏卡片、空白卡片、笔、黑板、*名人图卡等。
活动过程
一、找自己的姓。
1、请幼儿给客人介绍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姓什么。
2、小朋友自己找一找,你的姓在哪里?幼儿自由认找,老师观察指导。
3、小结: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姓,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姓?(集体认读)。
二、找同姓的人。鼓励幼儿与他人大胆交流。
1、在小朋友中间找同姓的人。
2、在家人中找同姓的人。
3、在客人中找同姓的人。
三、统计活动
1、同姓的人数。
2、姓的数量。
3、检查统计结果,并讨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姓氏的人?。
4、小结:我们发现,有些人的姓是相同的,也有很多人是不同姓的,*有五百多个姓氏,都收集在《百家姓》这本书里。这个《百家姓》是古代一位学者根据不同的姓而编写成的。人们发现他收集、编写地非常完整,所以这个《百家姓》被一代一代相传下来,流传至今,这本《百家姓》只有我们*人才有,是*的文化宝贝,作为*人应该感到自豪。
四、和自己同姓的名人。
1、出示名人图片,说出他们的姓名。
2、说说名人的了不起的事。
3、寻找和自己同姓的名人,并说说他们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为自己的姓氏,为自己是*人而骄傲。
教学反思:
《百家姓》作为*的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文化宝藏,源远流长。此活动,并不是让孩子们去研究,也不是让他们去背所有的姓,而是通过引导孩子们去关注我们周围的事物,让幼儿感觉美好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让他们用美好的心灵去关注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感悟他们。
《百家姓》教案2
活动目标:
1、大胆地交流关于名字的由来,了解自己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
2、通过讲解、讨论,了解百家姓的含义。
3、感受*姓氏的丰富,激发幼儿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事先请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名字的写法、含义和取名字的小故事。
2、写有幼儿名字的海报,贴在黑板上。
活动过程:
一、出示写有幼儿名字的海报导入
1、教师: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哪里吗?
2、幼儿到海报上找出自己的名字。并学习用“这是我的.名字,我叫ⅹⅹⅹ”的句式表达。
3、教师:我们的名字都一样吗?
4、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每个人的名字都不一样,有的名字有两个字,有的名字有三个字,还有一部分是四个字的。
二、寻找姓的秘密
1、教师:名字中的第一个字是什么?你们的姓是怎么来的?能不能改姓呢?为什么?
2、教师小结:宝宝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以,有的孩子是跟爸爸姓,有的孩子是跟妈妈姓。
3、教师:你姓什么?你知道有哪些姓吗?
4、幼儿讲述,教师记录。
三、巩固认识自己的姓氏
1、教师:你的周围有没有和你同姓的人?你知道哪些人和你的姓一样吗?
2、教师:我们*的地方可大了,一共有十几亿人口,所以有好多姓,那么多的姓在古代就编成了一本书,我们就叫它《百家姓》。
3、教师出示《百家姓》的书,并读一读百家姓的内容,让幼儿感知丰富的姓氏。
四、探索名字的奥秘
1、教师:我们小朋友的姓是跟爸爸或妈妈的,不是随便起的,那你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小秘密吗?
2、鼓励幼儿讲述家人给自己取名字的过程或意义。
3、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爸爸妈妈 不是随便给我们取名字的,我们小朋友的名字是有一定意义的,表达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对我们美好的祝愿。
五、结束活动:《我为朋友取名字》
教师:喜欢自己的名字吗?你除了这个名字,还有别的名字吗?别人会怎么叫你?你愿意为朋友取一个既特别有好听的名字吗?
对于这一知识的接受,幼儿还是较容易的。对自己的姓的认识,及其含义也较有兴趣。一个个七嘴八舌的要讲一讲。
在这一结束活动中,幼儿能很积极地说出自己名字的好,发言较热烈。
活动反思:
《百家姓》原本是很复杂的,特别对于孩子来说,由于知识的匮乏,更是很难理解这其中的由来与奥秘。那作为老师应该诠释的使它变得简单明了,让孩子轻松与之碰撞、对话、并产生情感!而我的这堂课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说孩子只是在我的讲解中,粗略的了解了一下,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并产生兴趣。我想首先是我没有重视这堂社会课,总觉得就是一堂副课,稍稍讲讲就行。有了这样的心理,我就再也没有事先去查阅相关的知识。那么一个连自己都不太明白的老师还怎么去给孩子生动的讲好这一课呢? 我想我应该去弥补一下。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扩展8)
——《百家姓》全文3篇
《百家姓》全文1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仁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鹰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博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後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百家姓》全文2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顾孟*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蒲邰从鄂
索咸籍赖卓蔺屠蒙
池乔阴鬱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冉宰郦雍
卻璩桑桂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广禄阙东
欧殳沃利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晁勾(句)敖融
冷訾辛阚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丌官司寇仉督
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跋夹谷
宰父谷梁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况郈有琴
梁丘左丘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年爱阳佟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扩展9)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菁选3篇)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都有谁1
百家争鸣是对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学术主张的总称,其中每一个派别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是后人熟知的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是对中国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贤。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家学派了,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就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有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孔子,还有他的弟子孟子,后代合称“孔孟”,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对他们思想主张最精炼的概括。还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荀子等。
道家是中国最具有哲学思想的门派,他的创始人老子非常神秘,只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就不知所踪,老子还是孔子的老师。庄子也是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学者。他们被后世合称为“老庄”。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善于搭建云梯;名家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等,他们非常善于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就是名家的著名论断,有点诡辩的意味;法家的主要有韩非子和秦国丞相李斯,主张严刑峻法,非常苛刻;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有邹衍,他可是中国风水文化的祖师爷,现在还有很多人非常相信风水;纵横家主要有苏秦张仪,靠着一张巧嘴,纵横捭阖,巧舌如簧,搅乱天下大势;杂家有吕门客吕不韦,他组织下手门客写《吕氏春秋》,网罗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言论,所以称为杂家;还有农家,它的代表人物是许行,为后世重农抑商奠定了基础,最后就是小说家,代表人是楼晶阁,以文采见长。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都有谁2
百家争鸣的作用首先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滥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百家争鸣确立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主题思想,影响了中国每一个人尤其是读书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一个民族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民族便是有其共同认同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之所以不会灭亡便是因为他的文化没有消亡,这个民族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其深深的文化烙印。这点在中国人身上有着很深的很明显的表现。
中国人一向主张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家庭观念和与人为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有别人西方人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人非常注重团体,重视家人,这与西方人个人主义有着截然相反的理念,这就是儒家交给我们的东西。
还有中国人在处世哲学上一向讲究顺其自然,达观知命,积极乐观,看淡得失,便是老庄的智慧了,人生在世,不必过分苛求,便会少了很多烦恼,什么都自然最好了,其实何止是为人处世,就连中国人的绘画、书法、盆景、雕刻、家具布置都很多时候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
还有中国人现在都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时候,都要先吃饱饭,才能安定民心,农业才是立国之本,这便是农家教给我们的法宝。中国人一向不善言辞,不善辩论,名家就教给我们如何与人辩论,如何取胜,总之百家争鸣的作用非常大,也非常有用,学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大的促进作用。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都有谁3
百家争鸣的作用首先在于它是*传统文化的滥觞,是*传统文化的起源,百家争鸣确立了*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主题思想,影响了*每一个人尤其是读书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一个民族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民族便是有其共同认同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之所以不会灭亡便是因为他的文化没有消亡,这个民族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其深深的文化烙印。这点在*人身上有着很深的很明显的表现。
*人一向主张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家庭观念和与人为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我们*人有别人西方人的一个重要特征,*人非常注重团体,重视家人,这与西方人个人主义有着截然相反的理念,这就是儒家交给我们的东西。
还有*人在处世哲学上一向讲究顺其自然,达观知命,积极乐观,看淡得失,便是老庄的智慧了,人生在世,不必过分苛求,便会少了很多烦恼,什么都自然最好了,其实何止是为人处世,就连*人的绘画、书法、盆景、雕刻、家具布置都很多时候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
还有*人现在都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时候,都要先吃饱饭,才能安定民心,农业才是立国之本,这便是农家教给我们的法宝。*人一向不善言辞,不善辩论,名家就教给我们如何与人辩论,如何取胜,总之百家争鸣的作用非常大,也非常有用,学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大的促进作用。
推荐访问:百家争鸣 反思 活跃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篇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1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