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全文完整)

发表于:2023-02-25 10:40:06 来源:网友投稿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1  告别是一种心情,  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  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  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山重水复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全文完整)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1

  告别是一种心情,

  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

  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

  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告别;

  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

  或激情燃烧,

  或凄美动人,

  或惊心动魄。

  告别不是遗忘,

  而是转身,

  告别不是放弃,

  而是开始!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2

  一个喜欢孩子的人是心地善良的,一个坚持为孩子写作的人是内心纯净的。作为儿童文学家,他用精雕细琢的诗化语言撰写童年,让优雅的思想内涵启蒙未来。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他桃李天下,培养了刘震云、陈建功等一批优秀学生;作为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主编之一,他用行动催生着阅读的成长。曹文轩,*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一具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作家。而他多年创作的根基、引路人是自己的父亲。在《朗读者》,他要讲述儿时与父亲的回忆、告别家乡的父亲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曹文轩朗读《草房子》节选献给父亲。《草房子》一书是曹文轩童年的缩影,父亲在他的一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这一条幽静深远的人生长路上,父爱伴随着他一步步走向远方。曹文轩将与父亲绵长的回忆一点点记录在《草房子》当中,用这次朗读怀念父亲。

  朗读者:姚晨

  她是“微博女王”,“时髦孕妇”、“时尚辣妈”。她勇敢的秀出自己的幸福,自信、踏实、快乐写满她的笑容。回首青春的过往,从《武林外传》到《潜伏》,从舞蹈到电影,从福建到北京,一路走来,一路精彩!她将怎样告别生命中萍水相逢的人?

  初来北京求学,是胖姑娘给了姚晨一个栖息之所,让她在这个大城市中有了一片温暖的天地。这个天地很小,却是姚晨在北京的一个“家”。她不记得最后一次见胖姑娘是何时,人生中有一些人就是这样默默不再相见。

  姚晨朗读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献给那些萍水相逢却给了我们温暖的人。阿长是鲁迅家的保姆,她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大大咧咧,却也心细。月嫂魏姐与姚晨朝夕相伴三个月,短短时间,却让一个家庭收获很多温暖。姚晨希望小土豆记住,他的一生会遇到千千万万人,而在他出生时便有一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一直爱着他。

  朗读者:维和英雄

  别人都在问“为什么是我?”的时候,他们在问“为什么不是我?”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不仅参加了联合国从筹划到成立的全过程,而且在推动联合国维护世界和*与安全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自1990年以来,*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数万人次。在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军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做事拼命、认真是他们的习惯;“绝不放弃为祖国和军队去战斗的机会”是他们的誓言。又是谁,怎样用生命中最后37秒,挽回了战友们的*安?

  朗读嘉宾张国强和六名维和战士朗读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献给所有维和战士的家人们。“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这是战士们对家人,对祖国许下的承诺。在维和战士的身上,永远没有“为什么是我”,而是抱着为什么不是我的决心,用血肉之躯保卫着人民安全

  朗读者:程何

  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剧中文版,像《音乐之声》《猫》《妈妈咪呀》,几乎全部都是经由她之手翻译而来的。程何是一位年轻的译者。而她翻译的对象,是近些年逐渐被大家熟悉并喜爱的艺术形式——音乐剧。她被保送清华生物学博士,却放弃了这条道路。她告别安逸,选择冒险:音乐剧这条路看不到结局,但“要为心而工作,而不是为生活”。

  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的程何,走上了音乐剧译配的道路。上学时因兴趣开始接触音乐剧,在数学课上她翻译了第一首歌。但程何还是选择了生物专业,一年过后,她发现这并不是她想要的。大二,她重拾音乐剧译配,选择为梦想奋斗。音乐剧译配是程何最开心的一件事,也是她不确定的事,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她还在坚持。

  朗读者:王蒙

  时代裹挟着一颗不老的心灵,困苦折不断梦想的翅膀。历经苦难后的永不言败是他的个性,乐观、风趣、激情、睿智,令人感佩。风雨后的一唱三叹,腾挪跌宕中的沁人心脾,他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呐喊着《青春万岁》;他经历了伟大也咀嚼了渺小,品透了《一辈子的活法》,八十多岁《这边风景》依然独好,他就是*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

  告别北京,告别新疆,再告别妻子,79岁的王蒙回头打量39岁的自己,也让他思考在新疆度过的16年时光。他觉得今天的作家王蒙与那16年大有渊源。“维族人有句极端的话:‘人生在世,除了死亡以外,其它都是塔玛霞儿(玩耍)!’”他说,“这样的人生态度,对我影响深远。”

  有一种告别是背井离乡,王蒙人生中几次告别养育自己的土地。带着妻子孩子从北京离开前往新疆,16年后,他又从新疆离开返回北京。在新疆的生活,给王蒙留下太多,他亲眼看到这片美丽的土地,看到维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告别让王蒙见识到更多的风景。

  王蒙朗读自己所著小说《明年我将衰老》选段献给妻子和三个孩子。告别虽然有酸楚,但也在丰富着生活。王蒙将青春挥洒在新疆,告别新疆后他一直在想念那片土地。年岁已大,但心却不老,在王蒙的朗读中、文字中,是他对生活的理解,是人生不悔的信念。

  朗读者:李立群

  李立群是受到戏剧文艺青年们顶礼膜拜的大师,会说相声、能演小品,电影电视拍了无数。他是活跃在荧屏上的不挑戏、不等戏的拼命三郎,也是在西餐厅做过表演秀的影帝,他说“酸甜苦辣都是享受人生”,面对告别,他又会与我们分享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李立群朗读老舍先生的《我的理想家庭》献给母亲。北*的家,一儿一女,惬意的生活在老舍先生笔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李立群的母亲告别故乡北京已多年,李立群多次邀请母亲重回北京,但她始终不愿,只愿铭记心中刻画出的故乡。在母亲的心里,故乡依旧是红墙绿瓦的样子。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扩展阅读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扩展1)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3篇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1

  又到清明时分,雨落人间伴离殇。本期的《朗读者》也以借“告别”为主题词,和大家一起体味世间百态的告别。

  这一期董卿请来的嘉宾有姚晨、曹文轩、程何、李立群、维和部队英雄、张国强以及王蒙先生。告别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总是带着一些忧伤,告别的人有很多,不仅仅是血缘之别。

  微博女王姚晨,要诉说的"告别是曾经在自己家待了三个月的保姆。在初为人母的时候,她请来一个强势又会批评自己保姆,虽有不甘,却在在离开之时不舍落泪。这是生的告别,是萍水之中的相逢之别。

  以一本《草房子》而名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借《草房子》的选节来怀念自己的父亲,他的朗读不仅仅是读,让人觉得更像是聆听,或许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青年翻译家程何要告别的是和她一样热爱音乐剧的罗颖珊,因为自己未能在和她诀别前完成《堂吉诃德》而留有遗憾,而今天的朗读,献给她,告诉她自己已经做到了,相信她也看到了。

  著名演员李立群最难忘的告别是与母亲最后的诀别,未能见上一面,却能说出“不遗憾”,我们可以理解他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而更加思念母亲的心情。

  *维和部队的英雄们要告别的是自己的战友申亮亮,因为一场突然的袭击一个年轻的生命被定格在呢个黑暗的夜晚,和他们一起朗读的还有我们演员张国强,这是与英雄的告别,饱含泪水与崇高的敬意。

  当代文学作家王蒙先生的朗读要献给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超乐观主义让他笑对离别,我们看不出他的一点儿伤感,他说因为他读的,他们都懂。

  就像董卿说的,告别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告别。也像曹文轩说的,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离别。惟愿我们珍重彼此,不枉相遇。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扩展2)

——朗读者开场白第七期 (菁选3篇)

朗读者开场白第七期1

  节目卷首语: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

  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

  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告别;

  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节目开场白: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同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琬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静超然的和这个世界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道来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朗读者开场白第七期2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

  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

  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告别;

  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朗读者开场白第七期3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同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琬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杨绛先生*静超然的和这个世界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道来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扩展3)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告别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告别1

  “虚拟告别”让他理解了爱

  当主持人董卿在介绍完曹文轩后问道:“《草房子》中的小男孩桑桑和校长桑乔这两个人物,是你和你父亲的原型吗?”曹文轩回答说:“您完全可以把里头的桑桑,看成是一个叫曹文轩的男孩,也可以把那个小学校长桑乔看成是我的父亲。”

  曹文轩14岁那年生了一种“怪病”,脖子上有一块肿块,城里医院诊断为不治之症。

  “我记得回到家的时候,邻居二妈问我爸,宝宝的病没事吧?”曹文轩说,父亲本来是个非常强大的人,可是就在那一刻他崩溃了,眼泪“唰”地就流下来,哽咽着说:“二妈,我没福气!”从那个时候,曹文轩就以为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此后很长时间,他一直在想象着到时和家人会怎样告别。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父亲背着他到处求医。当人们看到父亲不停地把他背出去,又不停地背回来的时候,“他们想到了,在我父亲心中,有比他个人荣誉更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他儿子的生命。”曹文轩说。

  最后父子两人去了上海,一个老大夫确诊这只是淋巴结核,会好起来的,“父亲再一次泪流满面”。这一次的“虚拟告别”,让曹文轩更深刻地理解了生死,理解了告别,理解了爱。

  为求学与父亲第一次告别

  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这位带着水乡童年记忆的北大教授,有着作家与学者双重身份,谈起家庭对他的影响,他说:“对我一生来讲,父亲给我打了灵魂的底子,让我喜欢写作,让我能够写作的,是我父亲。”

  曹文轩认为,如果不是父亲,大概他也不能到北大读书。上了北大之后,曹文轩面临着和故乡和父亲的第一次告别。

  “那个时候家里非常穷,穷到一个随行的箱子都没有,然后父亲用一块珍藏了很多年的木材给我做个箱子。”曹文轩在节目说,至今他也不太明白,父亲留着这块木材究竟是干什么用的,“我当时就是觉得,父亲好像有一种预感,他的儿子有一天会求学上路,他的儿子得有一只箱子。”

  父亲后来就请一个木匠,把这块木材给做了一只非常非常漂亮的箱子。曹文轩能够去北大上学,对他的父亲来讲也是一生的荣耀。“他那个时候唯一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怎么让他的儿子非常体面地上路去远方。”曹文轩说。箱子做成后,父亲亲自刷的油漆,刷了好几遍油漆。那箱子装了他的书本,也装了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

  后来,曹文轩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那时候他坐在船上,看着父亲在岸上对他挥手道别,他的视线渐渐模糊……曹文轩知道,告别无处不在,也不必难过,该难过的只怕是无处告别。

  诀别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告别

  然而,曹文轩与父亲真正的告别,就那样突然就来了……

  1997年11月17日,曹文轩正在家里看书,他的大妹夫从家乡盐城打去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说,“爸爸心脏病发了,爸爸要跟你说话!”

  “我父亲就在电话的"那一头,声音听上去并不是很痛苦,但是比较微弱。他说自己会好起来了,劝我不要急着往家赶,继续写我的东西。”曹文轩说,父亲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人家都说你家文轩是个大孝子!

  当曹文轩收拾完东西正要拉开门出发的时候,电话铃又响了,他拿起电话,那端是一片哭声,父亲已经走了。

  曹文轩至今想不起来自己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回的家。他只记得从盐城到家乡的公路已经修得非常*坦了。“这不是分别,是诀别,是分别里头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告别。其实,这个大自然,在这片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满满的各种各样的告别。”曹文轩说,作为一个作家他知道,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在得知自己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第一时间,曹文轩打电话给盐城的妹妹,让他们去乡下父亲的墓前告知一声。

  在节目的最后,曹文轩为远在天堂的父亲朗读《草房子》片段。他说,小说《草房子》就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写的,而且父亲就是这部小说里的主角。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扩展4)

——朗读者开场白台词第二期3篇

朗读者开场白台词第二期1

  第二期的主题便是“陪伴”,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朗读者》“陪伴”的开场白吧!

  人生,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

  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

  一篇好文,一个好故事,一次真诚的分享。

  朗读,也是一种陪伴。不喧哗,自有声。

  “草 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俩站着不说话,

  在顾城的诗里,

  陪伴就是这么简单而美好.....”

  第二期《朗读者》,我们一起来“卿”听,蒋雯丽、郑渊洁、乔榛,林兆铭,杨乃斌他们人生中不一样的“陪伴”。

朗读者开场白台词第二期2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

  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说这会儿,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时代,和我们的同学,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那么,下面,我们有请第一位嘉宾……

朗读者开场白台词第二期3

  《朗读者》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推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于2017年2月18日起每周六黄金时间,CCTV-1和CCTV-3播出。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扩展5)

——最新央视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 (菁选3篇)

最新央视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1

  中央电视台于2月18日起每周六、周日晚8点在CCTV-1和CCTV-3联合播出大型情感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主持人董卿首任制作人兼主持人,集结柳传志、斯琴高娃、濮存昕、乔榛等朗读者,带给观众一场关于文学与情感的“碰撞”盛宴。《朗读者》用文字、声音加故事的三位一体文艺表现形式,旨在打造一档“慢综艺”节目。( 2月19日《光明日报》)

  2月18日晚看了央视播出的大型情感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笔者认为,这是央视继《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后又一展现文化魅力节目,它从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让观众品味人生价值,值得继续热情关注。

  《朗读者》的嘉宾都是名人明星,但《朗读者》是用文化魅力打动人心的。《朗读者》虽然以“朗读”命名,但并不是一档普通的读书节目。《朗读者》展现了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比如濮存昕很有味道的朗读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等,节目用文字抵达情感,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浓度和价值,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众所周知,文化综艺类电视节目,是一道观众的精神大餐,要满足观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其传递的情感和精神。可近年来有些地方台的文化综艺类节目,靠的是煽情刺激观众,不适合普通观众的口味,所以很快就失去了观众。而央视在其《中国诗词大会》热度还未散的情况下,又策划播出了《朗读者》节目,《朗读者》内容选择的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封家信,一段电影戏剧剧本等,再由嘉宾的二次加工下带着自身的情感再次传递出来时,把观众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从而震撼心灵,产生共鸣,让心灵受到感动和愉悦。

  虽然《朗读者》现在只播出第一期,可已经彰显出其文化魅力打动了观众,“有意思、有意义”的《朗读者》节目值得受众继续热情关注,并对国人的阅读起到引领作用。

最新央视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2

  文化类节目受追捧,使得央视也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央视,真人秀时代的落后者,出现在央视*台上的真人秀显得那么水土不服,以至于灿星《了不起的挑战》播出一季后就换了*台。此番《朗读者》开播,并且挤掉了《星光大道》的排期,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几近全面沦陷的央视综艺,在娱乐化浪潮中前后失据的央视综艺,似乎明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找准了与*台调性相契合的节目类型。凭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在综艺林立的山头,央视顺利安营扎寨。对《朗读者》,央视也给出了极大的*台礼遇,节目在中央一套和三套周六日晚八点黄金档播出,开播当晚《新闻联播》特意作了节目预告推介。

  天时地利之外,《朗读者》成事更有人和。这是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制作的节目。作为央视一姐,董卿并不高调,13年主持央视春晚的经历,敌不过《中国诗词大会》上仿佛是信手拈来的吟诵为她在社交网络吸的粉。腹有诗书气自华,媒体似乎发掘出一个新的董卿,争相献上赞美之词。杨澜之后,中国电视荧屏上要论知性、落落大方的"主持风格,董卿确是独一份。这样的主持人,与《朗读者》的节目气质是契合的,二者互相成就。董卿也把自己的文化趣味带进了节目中,《朗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过去一年准备的结果,也不是之前一年在美国学习的结果,它是二十年的积淀。"

  话虽如此,《朗读者》的诞生之路亦不乏坎坷。策划一年多,即使有董卿和央视的背书,找冠名商、拉赞助还是一样难。文化类节目要怎么做得抓人?这是横在节目制作方和广告商面前的难题。文化类节目的呈现出口有限,汉字书写、诗歌吟诵、成语接龙、国学典故、猜灯谜等形式几乎已被穷尽;而若不包含竞技、pk元素的话,则节目形式又将更为简单。

  《朗读者》以"朗读"为切入口,它很像一个读书沙龙,董卿是知性的女主人。国外有作家朗读自己作品的传统,巴黎街头,随意走进一家书店,里面就可能有一个作家,在面对听众朗读自己的新书。电影《成为简.奥斯汀》的最后就是作家朗读的镜头,《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马丁兴致来时也会自己读一段。与《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一样,朗读是一种颇雅的文化活动,但其实并不是作者的特权。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朗读者》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首期的主题是"遇见",邀请了许渊冲、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鲜花山谷夫妇、无国界医生蒋励等六组嘉宾来作朗读和分享。有明星有企业家有学者有素人,出国留学网嘉宾类型丰富又有层次感。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和意义。"濮存昕带着小时候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故事而来,以一段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来感谢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荣国威医生。别人对你的帮助,不是理所应当;在有能力帮助别人时,不要事不关己。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之后上场的是无国界医生蒋励,中国版"姜暮烟",她远赴阿富汗进行医疗救助。从炮火中走来的蒋励和她的同行者们,共同朗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bob dylan的《答案在风中飘扬》("blowing in the wind"),美国六、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阿甘正传》中珍妮在舞会上演唱的歌曲。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出现在《朗读者》中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柳林婚礼上的致辞。致辞写得很好,"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幽默开场,勉励他们"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强大的心脏去面对未来"。带着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这是企业家的另一面。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成都的鲜花山谷夫妇,一千两百亩花田是爱的承诺,结婚26年还保持着为对方读情诗的习惯。他们为观众带来了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世界小姐张梓琳刚刚生下女儿,她朗读的是作家刘瑜写给自己女儿的文章《愿你慢慢长大》,年轻妈妈非常动情。

  96岁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压轴登场。现场朗诵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别丢掉》,动情处热泪盈眶。他是"诗译英法唯一人",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100岁前翻译完莎士比亚所有作品。董卿为了烘托,问场下观众:"床前明月光都会背,怎么翻?哪个英文好点的跟我说你敢翻?"许老可爱极了,忙不迭地接茬"这个不难翻的",然后开始解释,场上场下笑声一片。许老桃李满天下,节目的最后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学生朗读他翻译的作品。

最新央视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3

  文化类节目受追捧,使得央视也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央视,真人秀时代的落后者,出现在央视*台上的真人秀显得那么水土不服,以至于灿星《了不起的挑战》播出一季后就换了*台。此番《朗读者》开播,并且挤掉了《星光大道》的排期,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几近全面沦陷的央视综艺,在娱乐化浪潮中前后失据的央视综艺,似乎明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找准了与*台调性相契合的节目类型。凭借《*汉字听写大会》、《*诗词大会》等节目,在综艺林立的山头,央视顺利安营扎寨。对《朗读者》,央视也给出了极大的*台礼遇,节目在中央一套和三套周六日晚八点黄金档播出,开播当晚《新闻联播》特意作了节目预告推介。

  天时地利之外,《朗读者》成事更有人和。这是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制作的节目。作为央视一姐,董卿并不高调,13年主持央视春晚的经历,敌不过《*诗词大会》上仿佛是信手拈来的吟诵为她在社交网络吸的粉。腹有诗书气自华,媒体似乎发掘出一个新的董卿,争相献上赞美之词。杨澜之后,*电视荧屏上要论知性、落落大方的"主持风格,董卿确是独一份。这样的主持人,与《朗读者》的节目气质是契合的,二者互相成就。董卿也把自己的文化趣味带进了节目中,《朗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过去一年准备的结果,也不是之前一年在美国学习的结果,它是二十年的积淀。"

  话虽如此,《朗读者》的诞生之路亦不乏坎坷。策划一年多,即使有董卿和央视的背书,找冠名商、拉赞助还是一样难。文化类节目要怎么做得抓人?这是横在节目制作方和广告商面前的难题。文化类节目的呈现出口有限,汉字书写、诗歌吟诵、成语接龙、国学典故、猜灯谜等形式几乎已被穷尽;而若不包含竞技、pk元素的话,则节目形式又将更为简单。

  《朗读者》以"朗读"为切入口,它很像一个读书沙龙,董卿是知性的女主人。国外有作家朗读自己作品的传统,巴黎街头,随意走进一家书店,里面就可能有一个作家,在面对听众朗读自己的新书。电影《成为简.奥斯汀》的最后就是作家朗读的镜头,《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马丁兴致来时也会自己读一段。与《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一样,朗读是一种颇雅的文化活动,但其实并不是作者的特权。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朗读者》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首期的主题是"遇见",邀请了许渊冲、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鲜花山谷夫妇、无国界医生蒋励等六组嘉宾来作朗读和分享。有明星有企业家有学者有素人,出国留学网嘉宾类型丰富又有层次感。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和意义。"濮存昕带着小时候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故事而来,以一段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来感谢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荣国威医生。别人对你的帮助,不是理所应当;在有能力帮助别人时,不要事不关己。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之后上场的是无国界医生蒋励,*版"姜暮烟",她远赴阿富汗进行医疗救助。从炮火中走来的蒋励和她的同行者们,共同朗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bob dylan的《答案在风中飘扬》("blowing in the wind"),美国六、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阿甘正传》中珍妮在舞会上演唱的歌曲。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出现在《朗读者》中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柳林婚礼上的致辞。致辞写得很好,"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幽默开场,勉励他们"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强大的心脏去面对未来"。带着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这是企业家的另一面。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成都的鲜花山谷夫妇,一千两百亩花田是爱的承诺,结婚26年还保持着为对方读情诗的习惯。他们为观众带来了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世界小姐张梓琳刚刚生下女儿,她朗读的是作家刘瑜写给自己女儿的文章《愿你慢慢长大》,年轻妈妈非常动情。

  96岁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压轴登场。现场朗诵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别丢掉》,动情处热泪盈眶。他是"诗译英法唯一人",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100岁前翻译完莎士比亚所有作品。董卿为了烘托,问场下观众:"床前明月光都会背,怎么翻?哪个英文好点的跟我说你敢翻?"许老可爱极了,忙不迭地接茬"这个不难翻的",然后开始解释,场上场下笑声一片。许老桃李满天下,节目的最后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学生朗读他翻译的作品。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扩展6)

——朗读者开场白台词第五期 (菁选3篇)

朗读者开场白台词第五期1

  人生中,许多“第一次”的经历,难忘而宝贵,

  无论是苦是甜,都为人生留下烙印。

  忆往昔,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第一次”,=

  都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诗篇,

  更是一副精彩的人生画卷。

  《朗读者》第五期嘉宾

朗读者开场白台词第五期2

  刘震云回忆起第一次给《安徽文学》投稿的情形,拿到了70多元稿费,被问到用在哪了,“请女朋友吃饭!”他风趣的答道。

  2016年,刘震云的两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莲》和《一句顶一万句》电影版上映,掀起热潮。《一句顶一万句》由他的女儿刘雨霖执导,这是父女两人的第一次合作。睿智又风趣的刘震云朗读了《一句顶一万句》选段,我们看到了这位*优秀作家、编剧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朗读者开场白台词第五期3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真的圈粉无数,在本周将播出第四期节目,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五期的主题都是什么吧!

  第一期主题“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撩动人心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朗读者》开启了与我们第一次的“遇见”。

  第二期主题“陪伴”:人生,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

  第三期主题“选择”: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第四期主题“礼物”:这个词让我浮想联翩,当我们仰望星空,放眼浩瀚,这蔚蓝色的星球是宇宙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当我们低头思索,凝神注目,自然界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礼物;孩子是父母的礼物;江河是大地的礼物;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多娇江山的礼物;五千年的锦绣华章是悠久历史的礼物……

  第五期主题“第一次”:人生中,许多“第一次”的经历,难忘而宝贵,无论是苦是甜,都为人生留下烙印。忆往昔,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第一次”,都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诗篇,更是一副精彩的人生画卷。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扩展7)

——董卿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 (菁选3篇)

董卿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1

  由名嘴董卿主持的央视人文类综艺节目《朗读者》于4月2日播出最新一期,第七期节目这期的主题词是“告别”。人这一生早晚会遭遇告别,好好告别也是为了更好的新开始。本期嘉宾中最令大家熟悉的自然是大嘴女神姚晨,提到姚晨就浮现出郭芙蓉的形象。那么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这期嘉宾都有谁?姚晨读的文章和分享的故事是什么?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朗读者第七期姚晨分享内容

  在我们的一生中,要告别的人有太多太多,大部分人印象最深的都是与至亲的告别。但对于姚晨来说,提起“告别”,她首先想到的却是那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在《朗读者》第七期节目中姚晨与我们一起讲述她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4岁那年,姚晨就独自一人北上来到北京求学。二十多年来,在火车旅途中、在小影楼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在刚生完孩的那段时光里,姚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遇见与告别,结识了一波又一波陌生人。这些在姚晨生命中短暂出现的面孔到现在都时常出现在她的脑海中,现场姚晨坦言:“我觉得可能没有这些人,我的人生轨迹会被改写,会是另一番景象。”

  当年报考北影之前,姚晨曾有一段时间无处可去,好在之前勤工俭学时认识的一位“胖姑娘”收留了她。直到现在,姚晨还记得那个名叫王栋的“胖姑娘”的小屋在北京六环外的一个远郊小村里,当时一进门,姚晨直接吓了一跳,“我觉得那个房间的宽度可能就这一张沙发这么宽吧,摆了一个木板,下面用一些东西垫起来,就是一张床。”在那个现在看来甚至“不太适合人居住”的小屋里,姚晨和“胖姑娘”一起挤了一个月,“基本她睡就占了三分之二的床,然后我占了三分之一,趴在墙上睡。”虽然时隔多年,但谈起那段经历姚晨依然记忆犹新。

董卿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2

  昨日《朗读者》播出最新一期节目,在本期《朗读者》以“告别”为主题,姚晨、李立群、曹文轩、王蒙、维和英雄等嘉宾,为观众讲述他们经历过的一次难忘的告别。

  2013年姚晨生下儿子小土豆,初次当妈妈的她请来了有经验的月嫂魏姐。每每看着魏姐抱着小土豆,听着魏姐批评自己,姚晨都会心有不甘。然而又是何故,她会在《朗读者》的舞台上将朗读献给她的月嫂呢?姚晨会带来什么样的读本?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王蒙先生,著有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2012年,王蒙先生与妻子永别。一生坎坷颠沛,妻子始终陪伴在王蒙身边,他会在《朗读者》的舞台上带来怎样的朗读呢?

  中国维和部队——一个庄重神圣的名称。2016年6月1日凌晨,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遭到火箭弹袭击,三级士官申亮亮不幸遇难,年仅29岁。维和部队战士来到《朗读者》的舞台,将朗读献给兄弟。

董卿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3

  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于近日再度推出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首期节目中嘉宾们朗读的书信,瞬间传遍网络,成为热点语录,引发人们对文学、对情感、对人生的讨论。

  “只要你是一个正值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生命不是你过了多少天,而是你记住了多少天。”

  《朗读者》首期,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许渊冲以及四川一对夫妻朗读的书信播出后,便被网友们整理成语录,传遍网络。不少人形容这档节目是电视综艺的“一股清流”。

  说它“清”,是因为《朗读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内容“清新”、让人内心“清净”。主持人与嘉宾简短的对话后,嘉宾们分享文字,并朗而读之。看似简单的节目设置,实则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每一篇文字的选择和朗读,其实传递的是个人成长、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观。

  这种需要静下心来感受和品味的节目,在泛娱乐电视生态下,难免会被认为是小众的。节目组不讳言,策划之初并不被看好。但当下许多风行的阅读公众号、听书软件,还是让他们看到了受众需求,并坚持下来——事实证明,即使在碎片化时代,安静的阅读和认真的聆听也从未远去。

  首度担任制片人的董卿更是坚信这个节目的意义。在她看来,很多人觉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其实不然,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800多年前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字字读得响亮。朗读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风化人,也正是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初心。”董卿表示。

  为了让《朗读者》能拥有期望中的独特气质,董卿邀请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导演陈维亚、《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作家刘震云、导演陆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划。在朗读者的选择上,不管公众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标准是必须具有阅历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情感。而至于读什么,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人连接到一起。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扩展8)

——朗读者开场白第十期

朗读者开场白第十期1

  如果你要问我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什么?

  我可能会想到《红楼梦》。

  因为在《红楼梦》里,

  既有着让刘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只鸡配着烧的茄鲞,也有着元妃省亲的时候,派专人赏了宝玉的糖蒸酥酪,这些都是能够在饭桌边上尝到的味道。

  《红楼梦》最触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

  《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无奈。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为人处事的一份智慧。

  一个是妄自嗟呀,一个时空劳牵挂,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命中注定的 爱断情殇。

  味道落到笔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刻在心上那就成了 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

  就像法国作家法朗士曾经说的,“让我们尽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 ,我们感受到的越多,我们便生活得更长久。”

推荐访问:开场白 朗读 告别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3篇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1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开场白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