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观后感> 正文

京剧观后感

发表于:2023-02-14 14:45:10 来源:网友投稿

京剧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京剧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京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京剧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京剧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京剧观后感1

  京剧是我国的艺术之粹,它从乾隆年间就开始流传了,他的行当很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今天,我们去上中观看了由上海京剧院的叔叔阿姨们带来的表演,真可谓是精彩绝伦阿!

  主持人非常风趣,在他的一段幽默的介绍后,各个节目开始了。我们看了《挑滑车》,《拾玉镯》,《四杰村》,还有《火凤凰》尤其是是最后的《火凤凰》,这是我最为欣赏的,几位大姐姐轻盈活泼的身姿,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讲述了几个白鹭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与雕奋力拼搏,最后几只雕在攻击白鹭时把手中的武器向她扔去,但白鹭仍是准确无误地接住了每个武器,并攻击了回去,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演员功底之深厚,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去看京剧也收获到许多的知识,了解到京剧的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各个角色都有一位京剧家来扮演,他们每人还唱了一段,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那位耿露大姐姐,她模仿声音的本领让我不由得敬佩。当然各个形象也十分的鲜明,栩栩如生。

  通过今天观看京剧,我收获到了许多,我了解到了国粹的由来,还有深刻的回忆。

京剧观后感2

  在本周三,学校请了校外的京剧团来演出,带来了三出折子戏,分别是武旦戏《扈三娘》、花旦戏《拾玉镯》、武生戏《孙悟空斗罗汉》。

  第一出戏是武旦《扈三娘》,表演的是扈三娘与宋江打斗的场面。在演员上场后,台下的小观众们都情不自禁的赞叹,“哇,穿的太漂亮了!”一条花枪耍的是枪缨乱抖带着风,台下的小观众们不时拍手叫好,看着表演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底,让我想起了我们*时京剧社团的训练中,老师带我们一丝不苟走台步、跑圆场、练唱腔、学动作,虽然有时候会有同学一句唱腔怎么也学不会,但是老师依然努力,专心的教他,直到他学会为止,也更加理解了京剧演员的不易,让我对台上的老师更加钦佩。

  第二出戏时是花旦戏《拾玉镯》,演员通过开门、缝布、拾镯子等动作,刻画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角色。

  第三出戏是武生戏《孙悟空斗罗汉》,讲了孙悟空与众罗汉打斗的场景,演员老师把一条金箍棒耍的虎虎生风,让我十分倾佩。

  京剧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学习他保护他,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喜欢他。

京剧观后感3

  按照市纪委安排部署,1月11日下午,广阳区纪委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在明珠影院观看新编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区四套班子领导同志、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及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共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脚印》以“新*反贪第一大案”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建国初期贪污犯刘敬山被执行枪决及其生前身后的故事。该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人性的角度来塑造剧中人物,艺术地再现历史,是一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力作。台下观众被这部京剧的精彩绝伦的唱念做舞、悦耳动听的音乐唱腔、质朴大方的舞美灯光、细腻传神的服装化妆所吸引,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演出结束后,区领导与演员亲切合影留念。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观看现代京剧《脚印》,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政警示教育,一定以反面典型为鉴,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做人,为广阳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京剧观后感4

  以前我看京剧总是觉得枯燥乏味,而这一次看京剧表演后,我才知道京剧是怎样的有趣。京剧还是*的国粹,东方的歌剧。

  京剧开始了,我看到的是一些猴子们他们活蹦乱跳的,一会儿侧翻,一会儿倒翻,很神气!“猪八戒”是主持人,在他给我们讲知识的时候,猴子们来玩“猪八戒”,“猪八戒”只好把他们赶走了。随后“猪八戒”又向我们介绍了生。旦。净。末丑。生有小生。老生。武生,旦有花旦。青衣。刀马旦。老旦。丑有文丑。武丑。四大名旦其中有“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四大须生有“马连良。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京剧,第一个是红灯记主要写了老旦和花旦。第二个是三岔口,讲的是武丑和文丑在一个黑屋子里打斗。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说明了剧院的人们十分辛苦,由此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

  看完这次京剧后,我的感想是:“我们的京剧是多么的好看呀!让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吧!”

京剧观后感5

  4月17日星期四,我们来到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观看了大型原创现代少儿京剧《少年*梦》,剧中一个个动人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受益匪浅。

  看了这部剧,我们知道了在淞沪抗战时期,顽皮贫穷的报童“小东北”,遇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使他不仅有机会在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里读书识字,还被“爱满天下”的情怀所感染,成长为一个勇敢正直的少年。这部剧让我们了解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了解了在淞沪抗战时期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这部剧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陶行知先生教“中”字变“日”字,“中”字躺倒变成断手断脚的“日”时,很可怕,鼓励我们要争气。

  是啊,回忆以前战争时期,小孩都不认识字,只能在街上卖报纸,而且他们的日子也过得很苦,不像我们现在,每位同学都能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我们的印象中,京剧都是蓝脸的窦尔墩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可这部剧就截然不同,它栩栩如生地演绎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在演绎的过程中,也会加入一些京剧的元素,显得相得益彰。

  当我们在台下,看到京剧演员帅气地翻着一个又一个的跟头时,心里是由衷地羡慕,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演员*时也肯定训练得很辛苦,真是了不起!

  这次观看的这部京剧,真是改变了原来在我们心中京剧的概念,突破了传统,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部京剧!

京剧观后感6

  今天,吃过早饭,姥爷打开电视搜台,无意中看到中央11有《七品芝麻官》,姥爷说这戏很好看,于是,我看了一场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的戏曲。

  豫剧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种,豫剧里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说河南乡土话,听起来特别亲切好听。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七品知县唐成的两句开场台词把我吸引住了,这个小芝麻官长得很丑,可他丑的可爱,幽默风趣,一举一动都能把人逗得捧腹大笑,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说的有滋有味,这戏是越看越有意思。

  《七品芝麻官》讲述了七品知县唐成,机智大胆,法办权高势大的诰命夫人的故事。在审案当中,遭到这个诰命夫人的辱骂,阻力很大,但唐成义正辞严不怕权贵,把诰命夫人审的.哑口无言,成功的将他押到京城,为百姓伸张正义,受到老百姓的称赞。

  看了这出戏,我有很多感受,戏曲不但给我们带来欢乐,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正义感的好人,当官要当为民做主的好官。通过这次看戏,我对戏曲有了了解,也更喜欢上了戏曲。

京剧观后感7

  上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这对于我这个艺术“文盲”来说是个不错的活动。

  初次见到京剧的我无不兴奋起来,刚开始由一位老爷爷上台演讲,京剧做为“*国粹”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听了他的演讲我几乎是大开眼界,于是在听的同时,我也用心的记下了笔记。

  过了几分钟后,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第一个节目———————《变脸》出现了。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大汉后,表演开始了,音乐响起了,只见那大汉两手空空,在宽阔的舞台上随意游走,就当我们感到无聊的时,他缓缓的走到了舞台中央,“唰”一下,瞬间就变成了另一张脸,把我们从呆滞的目光中托出来,似乎觉的还不够,他又缓缓向我们走来,好似要与我们握手,可是突然一下,那鬼魅的脸又变成了另外一张,使我们不禁鼓掌起来,赞叹起来。

  继《变脸》之后,令我们为之赞叹的应该是《金猴贺喜》这个节目了,五个猴子中有一个年仅八岁的表演者不由让我们赞叹有加,年纪虽小,但表演天赋并不比其他猴子差。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最后翻跟斗的时候,我数了一下,足足做了二十多个!!想想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翻了那么多筋斗,做了那么多特技,他在台下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流下了多少汗水!!真可谓“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京剧是我国四大名剧之一,它也是我国的国粹,看了这场京剧表演我仍不忘记,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京剧观后感8

  但是,如果你坐着看,静下心来听,仔细地品味,的确还有不少欠缺之处。懂历史、爱文学的人大都知道花蕊夫人的故事。花蕊夫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诗人,是难得的才女,史上颇受人称道。从写历史戏的角度,花蕊夫人完全可以当一位历史人物去展开描述。如果与赵匡胤联系起来,应当不只限于爱情。历史上也没有与赵光义三角关系的说法。花蕊夫人之死是赵光义射杀的,但好象是因为皇位继承之争。不是像剧中演的赵光义借打猎欲射杀其兄赵匡胤,是花蕊奋勇当先,为遮挡赵而受箭身亡。把戏这么一演,就基本上算不上个历史剧了。从演花蕊夫人的角度看也不够份量。于是,从编剧到几个主要演员唱念做打表演的全部景象,给人的印象是这台戏份量不足。故事主题选择欠妥,情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从舞台表演上看比较多地显得浮躁些,只有两节觉得比较沉稳感人。即花蕊夫人持团扇在宫中的那一段和最后的一大段唱腔与表演,让人觉得吃功夫,有味道。

京剧观后感9

  以前我看京剧总是觉得枯燥乏味,而这一次看京剧表演后,我才知道京剧是怎样的有趣。京剧还是*的国粹,东方的歌剧。

  京剧开始了,我看到的是一些猴子们他们活蹦乱跳的,一会儿侧翻,一会儿倒翻,很神气!“猪八戒”是主持人,在他给我们讲知识的时候,猴子们来玩“猪八戒”,“猪八戒”只好把他们赶走了。随后“猪八戒”又向我们介绍了生.旦.净.末丑。生有小生.老生.武生,旦有花旦.青衣.刀马旦.老旦.丑有文丑.武丑。四大名旦其中有“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四大须生有“马连良.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京剧,第一个是红灯记主要写了老旦和花旦。第二个是三岔口,讲的是武丑和文丑在一个黑屋子里打斗。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说明了剧院的人们十分辛苦,由此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

  看完这次京剧后,我的感想是:“我们的京剧是多么的好看呀!让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吧!”

京剧观后感10

  京剧《少年*梦》读后感 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在剧中陶先生的影响下,报童们开展了从不识字到学习识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长的小先生。互帮互学,通过行来学知识,通过行来掌握技能——做长凳,通过行来救国救民。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不仅学识字,学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本剧始终贯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说,剧情设计新颖、巧妙,以几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观看此剧,过程中有两点我的感触很深。第一点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思想”在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东北”不会,大家一起教,家长不会,由小孩教。


京剧观后感扩展阅读


京剧观后感(扩展1)

——京剧观后感10篇

京剧观后感1

  中央戏曲学院导演的这一部《霸王别姬》剧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几分钟。介绍说这个剧获得了亚洲大学生戏剧节的优秀作品奖。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京剧。和第一部看的京剧《倾国》一样,都是在繁星戏剧村坐在第一排超近距离看的。看了这两部剧,发现*的戏曲文化真的有一种别样的优美,演员精致的妆容、挥舞衣袖时翩翩起舞、配乐中琵琶等乐器动听的声音、演员没说完一句台词后鼓给它增加更多动感。《霸》相比《倾国》,更加有动感,因此看着更欢乐。《倾国》节奏有点过于缓慢。演出结束后,演员请导演上台,最惊奇的发现竟然坐在我右边的是导演。我知道导演应该也是一个本科生,只是没有想到我离导演是那么近。演出时我看到她拍照,我觉得看剧不是不能拍照的么,有人拍我也拍。回想起来原来是导演拍自己的演员的照片!她说这是她们第一届京剧班,都是一些大四的学生。这些大四的学生演的虽然只是京剧,但仍充满动感。那四名演士兵的演员,在舞台上蹦来蹦去,腾空翻跃,即使要传达的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总体感受是一个喜剧故事。剧中用两面巨大的白布来当幕布,也当做河流的舞动,也给予舞台不一样的动感。总之,这个京剧赋予了传统京剧不一样的色彩。

  结局有点仓促,我以为虞姬死后,虞姬的故事就结束了。但是她死后又重新出现在项羽面前,我不明白项羽仰望站在高台的`虞姬,传达的是虞姬是一个梦了,他们人鬼世分隔了么。最后项羽的死亡也是用旁白叙述的,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有点仓促。

  项羽、虞姬的表演者动作有点僵硬,虽然厚厚的妆容让人看不出表情的变化,但是延伸是犀利还是游离不定还是可以看出,毕竟只是学生,达到这样的创意也不错了。

京剧观后感2

  上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这对于我这个艺术“文盲”来说是个不错的活动。

  初次见到京剧的我无不兴奋起来,刚开始由一位老爷爷上台演讲,京剧做为“*国粹”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听了他的演讲我几乎是大开眼界,于是在听的同时,我也用心的记下了笔记。

  过了几分钟后,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第一个节目———————《变脸》出现了。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大汉后,表演开始了,音乐响起了,只见那大汉两手空空,在宽阔的舞台上随意游走,就当我们感到无聊的时,他缓缓的走到了舞台中央,“唰”一下,瞬间就变成了另一张脸,把我们从呆滞的目光中托出来,似乎觉的还不够,他又缓缓向我们走来,好似要与我们握手,可是突然一下,那鬼魅的脸又变成了另外一张,使我们不禁鼓掌起来,赞叹起来。

  继《变脸》之后,令我们为之赞叹的应该是《金猴贺喜》这个节目了,五个猴子中有一个年仅八岁的表演者不由让我们赞叹有加,年纪虽小,但表演天赋并不比其他猴子差。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最后翻跟斗的时候,我数了一下,足足做了二十多个!!想想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翻了那么多筋斗,做了那么多特技,他在台下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流下了多少汗水!!真可谓“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京剧是我国四大名剧之一,它也是我国的国粹,看了这场京剧表演我仍不忘记,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京剧观后感3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认为全剧有两个主线,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地方,一个是被困在苇荡中的18个伤病员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脱险。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庆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张,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和“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还有郭建光唱的“阿庆嫂她怎么不来探望”。等到第二个主线出现时,也就是如何和汉奸作斗争,如何*沙家浜,刚开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词“伤病员安全转移!”一荒而带过前面的情节,马上转入后面的主要矛盾:审问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后面的郭键光的“飞兵奇袭沙家浜”。

  《沙家浜》的唱词,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曲尽人情,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也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在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

  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妙语联珠,亦庄亦谐;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阿庆嫂这个形象精明干练、态度稳重,演员身姿优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圆,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凭着丰富的阅历、练达的观察,将剧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丝丝入微。常常通过简明易懂的语句,画龙点睛,出色地勾画出剧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在情绪与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大众文化”的本色唱词,生动自然,形象鲜明,观众听了,完全能心领神会,感到无限的亲切。这是京剧《沙家浜》的成功之处,也充分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美唱词的艺术魅力!

  By yaodanni

京剧观后感4

  京剧是在2000多年前开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的。生、旦、净、丑各种人物的角色使男女老少看起来趣味盎然。

  这一次京剧表演使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天女散花》与《沙家浜》。

  《天女散花》还没开始,我就开始兴奋起来,几乎每一根神经都活跃起来。天女散花,顾名思义,一定是一个美若天仙的青衣在花中飞舞着。

  表演开始了,一个身穿粉红衣裳的大姐姐从幕后款款走来。粉衣裳上缀着几个小花球,粉色与蓝色的小花球相衬相映。这位大姐姐舞动着一根长丝带。丝带飘动着,乍一看,哎呀,丝带不止一种颜色,有粉、白、蓝三种颜色有规律的排列着。丝带默契的配合着正在舞动的大姐姐,三种色彩的丝带绕着她的身体一圈一圈飞动着,好像置身于万花飘零之中。突然一圈圈舞动的丝带换了一种花式,变成了花型,每当丝带甩到她的正面,都会交叉一下再落地,好像是在告诉大家下面有个新的花式要进行,请大家拭目以待。大姐姐轻盈的步伐,伴着优美的音乐,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沙家浜》选段中,我最喜欢沙奶奶,她的优点数不胜数。被她照顾过的士兵们称赞她:“沙奶奶缝洗浆补天天操心,每天三餐有虾有鱼,每天吃的很尽兴……”可沙奶奶认为每天有虾有鱼吃得好养伤,缝洗浆补是为人民、国家服务的,这是理所当然的。沙奶奶让士兵们把沙家浜当做自己的.家。由此可见,沙奶奶很无私、用心的在为人民服务。

  这次京剧表演展现了美轮美奂的飘带舞,我们还从沙奶奶那里学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会到了我们国粹的精彩。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弘扬民族文化。

京剧观后感5

  陪奶奶看京剧节目的时候,有一出京剧叫《朱砂痣》。

  乍一听戏名,我想起了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那段关于朱砂痣的描写: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只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我当时还有些纳闷,京剧是国粹,很多戏剧都是很久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而张爱玲的小说才是近代的,这戏剧应该不是和她写的朱砂痣有关的吧。

  果然,戏剧一开展,我就发现我想的太远了。

  戏剧中的朱砂痣,讲的是一个姓韩的太守,告老返乡后,因着是孤家寡人,所以让媒婆帮说一门亲事,再讨个妻子,生个孩子延续香火。

  可媒婆竟是帮他找了一家有夫之妇的人家,那位年轻妇人的丈夫外出做生意,回家后便生病了,因为看病花光了积蓄,丈夫的病也不见,媒婆竟找年经妇人的丈夫给他的妻子说媒,说卖了钱也可以给他看病,而且如果他的病治不好,他的妻子的后半生也有了着落。

  这一段的剧情,怎么看着,都有点儿觉得媒婆不道德。

  后来妇人嫁给太守,洞房花烛夜时,太守问了年轻妇人的家境,听闻她是卖身为夫治病。心存仁厚的太守竟是烧了婚书,不仅让妇人回家去与丈夫团聚,不收回聘礼钱,还额外地送了年轻妇人一百两银子给夫君治病。

  好人总归是有好报的,年轻的妇人的夫妻有了银子治好了病,上太守家登门致谢。知道太守没有子嗣,年轻妇人的丈夫决定帮太守买一个孩子。

  做为一个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年轻女人的丈夫很快就为太守买回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

  在小男孩与太守相见后,几经询问,太守竟意外地发现,这个买回的儿子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新生儿子,两人不仅相貌形似,而且小男孩的脚心有一颗朱砂痣,正是太守当年记忆中的自己儿子的脚心的胎记。

  太守为人正直,不夺人所爱,仗义施财,他的好心,终是得到了好报。

京剧观后感6

  按照市纪委安排部署,1月11日下午,广阳区纪委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在明珠影院观看新编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区四套班子领导同志、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及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共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脚印》以“新*反贪第一大案”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建国初期贪污犯刘敬山被执行枪决及其生前身后的故事。该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人性的角度来塑造剧中人物,艺术地再现历史,是一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力作。台下观众被这部京剧的精彩绝伦的唱念做舞、悦耳动听的音乐唱腔、质朴大方的舞美灯光、细腻传神的服装化妆所吸引,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演出结束后,区领导与演员亲切合影留念。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观看现代京剧《脚印》,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政警示教育,一定以反面典型为鉴,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做人,为广阳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京剧观后感7

  上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这对于我这个艺术“文盲”来说是个不错的活动。

  初次见到京剧的我无不兴奋起来,刚开始由一位老爷爷上台演讲,京剧做为“*国粹”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听了他的演讲我几乎是大开眼界,于是在听的同时,我也用心的记下了笔记。

  过了几分钟后,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第一个节目-------《变脸》出现了。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大汉后,表演开始了,音乐响起了,只见那大汉两手空空,在宽阔的舞台上随意游走,就当我们感到无聊的时,他缓缓的走到了舞台中央,“唰”一下,瞬间就变成了另一张脸,把我们从呆滞的目光中托出来,似乎觉的还不够,他又缓缓向我们走来,好似要与我们握手,可是突然一下,那鬼魅的脸又变成了另外一张,使我们不禁鼓掌起来,赞叹起来......

  继《变脸》之后,令我们为之赞叹的应该是《金猴贺喜》这个节目了,五个猴子中有一个年仅八岁的表演者不由让我们赞叹有加,年纪虽小,但表演天赋并不比其他猴子差。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最后翻跟斗的时候,我数了一下,足足做了二十多个!!想想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翻了那么多筋斗,做了那么多特技,他在台下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流下了多少汗水!!真可谓“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京剧是我国四大名剧之一,它也是我国的国粹,看了这场京剧表演我仍不忘记,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京剧观后感8

  中央戏曲学院导演的这一部《霸王别姬》剧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几分钟。介绍说这个剧获得了亚洲大学生戏剧节的优秀作品奖。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京剧。和第一部看的京剧《倾国》一样,都是在繁星戏剧村坐在第一排超近距离看的。看了这两部剧,发现*的戏曲文化真的有一种别样的优美,演员精致的妆容、挥舞衣袖时翩翩起舞、配乐中琵琶等乐器动听的声音、演员没说完一句台词后鼓给它增加更多动感。《霸》相比《倾国》,更加有动感,因此看着更欢乐。《倾国》节奏有点过于缓慢。演出结束后,演员请导演上台,最惊奇的发现竟然坐在我右边的是导演。我知道导演应该也是一个本科生,只是没有想到我离导演是那么近。演出时我看到她拍照,我觉得看剧不是不能拍照的么,有人拍我也拍。回想起来原来是导演拍自己的演员的照片!她说这是她们第一届京剧班,都是一些大四的学生。这些大四的学生演的虽然只是京剧,但仍充满动感。那四名演士兵的演员,在舞台上蹦来蹦去,腾空翻跃,即使要传达的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总体感受是一个喜剧故事。剧中用两面巨大的白布来当幕布,也当做河流的舞动,也给予舞台不一样的动感。总之,这个京剧赋予了传统京剧不一样的色彩。

  结局有点仓促,我以为虞姬死后,虞姬的故事就结束了。但是她死后又重新出现在项羽面前,我不明白项羽仰望站在高台的虞姬,传达的是虞姬是一个梦了,他们人鬼世分隔了么。最后项羽的死亡也是用旁白叙述的,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有点仓促。

  项羽、虞姬的表演者动作有点僵硬,虽然厚厚的妆容让人看不出表情的变化,但是延伸是犀利还是游离不定还是可以看出,毕竟只是学生,达到这样的创意也不错了。

京剧观后感9

  陪奶奶看京剧节目的时候,有一出京剧叫《朱砂痣》。

  乍一听戏名,我想起了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那段关于朱砂痣的描写: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只是衣服 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我当时还有些纳闷,京剧是国粹,很多戏剧都是很久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而张爱玲的小说才是近代的,这戏剧应该不是和她写的朱砂痣有关的吧。

  果然,戏剧一开展,我就发现我想的太远了。

  戏剧中的朱砂痣,讲的是一个姓韩的太守,告老返乡后,因着是孤家寡人,所以让媒婆帮说一门亲事,再讨个妻子,生个孩子延续香火。

  可媒婆竟是帮他找了一家有夫之妇的人家,那位年轻妇人的丈夫外出做生意,回家后便生病了,因为看病花光了积蓄,丈夫的病也不见,媒婆竟找年经妇人的丈夫给他的妻子说媒,说卖了钱也可以给他看病,而且如果他的病治不好,他的妻子的后半生也有了着落。

  这一段的剧情,怎么看着,都有点儿觉得媒婆不道德。

  后来妇人嫁给太守,洞房花烛夜时,太守问了年轻妇人的家境,听闻她是卖身为夫治病。心存仁厚的太守竟是烧了婚书,不仅让妇人回家去与丈夫团聚,不收回聘礼钱,还额外地送了年轻妇人一百两银子给夫君治病。

  好人总归是有好报的,年轻的妇人的夫妻有了银子治好了病,上太守家登门致谢。知道太守没有子嗣,年轻妇人的丈夫决定帮太守买一个孩子。

  做为一个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年轻女人的丈夫很快就为太守买回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

  在小男孩与太守相见后,几经询问,太守竟意外地发现,这个买回的儿子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新生儿子,两人不仅相貌形似,而且小男孩的脚心有一颗朱砂痣,正是太守当年记忆中的自己儿子的脚心的胎记。

  太守为人正直,不夺人所爱,仗义施财,他的好心,终是得到了好报。

京剧观后感10

  中央戏曲学院导演的这一部《霸王别姬》剧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几分钟。介绍说这个剧获得了亚洲大学生戏剧节的优秀作品奖。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京剧。和第一部看的京剧《倾国》一样,都是在繁星戏剧村坐在第一排超近距离看的。看了这两部剧,发现*的戏曲文化真的有一种别样的优美,演员精致的妆容、挥舞衣袖时翩翩起舞、配乐中琵琶等乐器动听的声音、演员没说完一句台词后鼓给它增加更多动感。《霸》相比《倾国》,更加有动感,因此看着更欢乐。《倾国》节奏有点过于缓慢。演出结束后,演员请导演上台,最惊奇的发现竟然坐在我右边的是导演。我知道导演应该也是一个本科生,只是没有想到我离导演是那么近。演出时我看到她拍照,我觉得看剧不是不能拍照的么,有人拍我也拍。回想起来原来是导演拍自己的演员的照片!她说这是她们第一届京剧班,都是一些大四的学生。这些大四的学生演的虽然只是京剧,但仍充满动感。那四名演士兵的演员,在舞台上蹦来蹦去,腾空翻跃,即使要传达的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总体感受是一个喜剧故事。剧中用两面巨大的白布来当幕布,也当做河流的舞动,也给予舞台不一样的动感。总之,这个京剧赋予了传统京剧不一样的色彩。

  结局有点仓促,我以为虞姬死后,虞姬的故事就结束了。但是她死后又重新出现在项羽面前,我不明白项羽仰望站在高台的虞姬,传达的是虞姬是一个梦了,他们人鬼世分隔了么。最后项羽的死亡也是用旁白叙述的,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有点仓促。

  项羽、虞姬的表演者动作有点僵硬,虽然厚厚的妆容让人看不出表情的变化,但是延伸是犀利还是游离不定还是可以看出,毕竟只是学生,达到这样的创意也不错了。


京剧观后感(扩展2)

——京剧观后感10篇

京剧观后感1

  去民族文化宫之前,还对《新白蛇传》之前罗列的一大堆形容词感到困惑:什么叫视觉交响京剧啊?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新名词啊?京剧就京剧,干吗叫视觉交响京剧呢?有炒作的嫌疑。

  不过看了以后真喜欢上了,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展现背景之后,使得多幕之间有了过渡。这个用相机无法拍出来,只能现场感觉了。除了传统的唱念做打之外,《新白蛇传》还大胆创新,引入了现代舞蹈、杂技多种表现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许仙和白素贞初会的这一幕,令我想起恋爱的感觉。背景音乐众人唱,“雨儿飘,雨儿飘”情景很是浪漫。两人撑着伞在下着细雨的西湖边一见钟情、心心相印……很美好的感觉~~白娘子的服装很美,连换了好几套,我最喜欢的是她那套白色的。飘逸,如仙子。

  其实,我的音乐启蒙就是戏剧。幼时很喜欢京剧或越剧里的扮相,头饰、服装都极美。那时幻想自己未来也能学习戏剧。

  杂技。

  由于戏剧形式的原因,两人从偶遇到结婚发展迅速,貌似闪婚~~这一幕把我看乐了~~没想到许仙和白素贞还挺前卫得嘛~~看着这大红喜字,真是为他们高兴啊:有情人终成眷属。

  现代歌舞。出现在两人初会之前。

  当法海请来天兵天将,捉拿白素贞并将其镇压到雷峰塔下,眼看爱侣分离,我差点掉下眼泪。

  想念妻子的许仙独自在西湖边徘徊。音乐响起,那是他们互许终身时许仙的誓言:“你若是游鱼,我愿是江海……”

  此时此刻,我多想穿越到他们的那个时代,改变他们的命运,将白素贞从雷峰塔下解救出来,让她跟许仙团聚……

京剧观后感2

  5月9日晚,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在壹佰剧院隆重展演。学校领导韩同银、李士杰、郭洪博、袁鸿昌及全体中层干部、纪委委员、各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基层党支部*、部分机关干部代表、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代表、鸿鹄戏社学生代表等200余人观看了演出。

  京剧《脚印》以“新*反贪第一大案”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建国初期大贪污犯刘敬山被执行枪决及其生前身后的故事。作为反腐题材,该剧没有直接描写贪腐者劣迹,摒弃了司空见惯的高声教化,而是另辟蹊径,着重刻画了贪腐分子给家庭、亲人带来的巨大痛苦与长久磨难。全剧情节紧紧围绕刘敬山妻子樊惠兰的命运主线展开,从人性的角度来塑造剧中人物,艺术地再现历史。剧情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引发观众深深的思索。思考之余触动警醒那些行为上、意念中走向贪腐的人,挽救自我的人生。

  演出现场高潮迭起,气氛热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韵味醇厚的音乐唱腔、精细传神的妆容装饰,无不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现场观众。全剧综合运用多种舞台艺术技巧,揭示了主人公从迷茫、苦闷、纠结到坚定信仰、真诚奉献的心路历程,发人深省,警示意义深远。

  作为我校“两*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观看活动由学校纪委组织,是学校纪委创新宣教载体,以宣促教的工作实践。旨在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京剧观后感3

  但是,如果你坐着看,静下心来听,仔细地品味,的确还有不少欠缺之处。懂历史、爱文学的人大都知道花蕊夫人的故事。花蕊夫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诗人,是难得的才女,史上颇受人称道。从写历史戏的角度,花蕊夫人完全可以当一位历史人物去展开描述。如果与赵匡胤联系起来,应当不只限于爱情。历史上也没有与赵光义三角关系的说法。花蕊夫人之死是赵光义射杀的,但好象是因为皇位继承之争。不是像剧中演的赵光义借打猎欲射杀其兄赵匡胤,是花蕊奋勇当先,为遮挡赵而受箭身亡。把戏这么一演,就基本上算不上个历史剧了。从演花蕊夫人的角度看也不够份量。于是,从编剧到几个主要演员唱念做打表演的`全部景象,给人的印象是这台戏份量不足。故事主题选择欠妥,情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从舞台表演上看比较多地显得浮躁些,只有两节觉得比较沉稳感人。即花蕊夫人持团扇在宫中的那一段和最后的一大段唱腔与表演,让人觉得吃功夫,有味道。

京剧观后感4

  在本周三,学校请了校外的京剧团来演出,带来了三出折子戏,分别是武旦戏《扈三娘》、花旦戏《拾玉镯》、武生戏《孙悟空斗罗汉》。

  第一出戏是武旦《扈三娘》,表演的是扈三娘与宋江打斗的场面。在演员上场后,台下的小观众们都情不自禁的赞叹,“哇,穿的太漂亮了!”一条花枪耍的是枪缨乱抖带着风,台下的小观众们不时拍手叫好,看着表演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底,让我想起了我们*时京剧社团的训练中,老师带我们一丝不苟走台步、跑圆场、练唱腔、学动作,虽然有时候会有同学一句唱腔怎么也学不会,但是老师依然努力,专心的教他,直到他学会为止,也更加理解了京剧演员的不易,让我对台上的老师更加钦佩。

  第二出戏时是花旦戏《拾玉镯》,演员通过开门、缝布、拾镯子等动作,刻画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角色。

  第三出戏是武生戏《孙悟空斗罗汉》,讲了孙悟空与众罗汉打斗的场景,演员老师把一条金箍棒耍的虎虎生风,让我十分倾佩。

  京剧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学习他保护他,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喜欢他。

京剧观后感5

  今天,我和爸爸在电脑上一起观看了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的代表作------贵妃醉酒。

  梅兰芳大师他男扮女装饰演的的贵妃杨玉环,从演唱、眼神到走路都像极了女人。

  爸爸这时给我介绍说:在以前,唱京剧是没有女人参与的,因为戏中角色的需要,所有女角的戏都要由男生来演,为了演好戏,通常都要下很大的苦功才能演好。听了这话,我对梅兰芳大师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近段时间,李玉刚上春晚争议很大。李玉刚的男扮女装不同于梅兰芳的反串,梅兰芳男扮女装的旦角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据说京剧界的“男旦”也正逐渐被淘汰。而李玉刚的反串不是戏曲,只是歌曲,或称之为戏歌,他的成名只是观众出于好奇。试想,不看他这个人,只听他演唱的《新贵妃醉酒》,李玉刚还会引人围观吗?所以很多人认为,李玉刚上春晚,会给人在性别和性格意识上产生误导。

  纵观整场这39个节目,可以说,春晚在整体结构和节目形式上几乎依旧,依然是在大演播厅里,台上的演员,台下是观众;仍旧是歌舞、小品相声、魔术杂技、戏曲等的大杂陈。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舞台更炫了,节目形式比较活了,老面孔少了,相声小品少了,广告据说没有了。而最大的变化就是本山大叔缺阵了。

  京剧《贵妃醉酒》是一出典型的*古典歌舞剧,也是梅派经典剧目。

  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时代。唐明皇(玄宗)与贵妃扬玉环相约在百花亭设宴,饮酒赏花。到了这天,贵妃在百花亭候驾多时,未见驾临,太监来禀,皇帝已转至西宫。贵妃闻知此讯,心中极为不悦,万端愁绪无以排遣,只得一人独自饮酒,赏花解闷。宫娥太监轮流进酒,不觉喝得大醉,醉后更觉烦闷,命高力士到西宫请唐明皇来此共饮。经高、裴二人婉言相劝,才满怀怨恨,独自回宫。

  该剧唱、念、做、舞俱佳,情味婉约,表演含蓄,尤其梅兰芳的表演历经磨砺,臻于化境。剧中对醉态之下悠绵的宫怨的表现深具古典美韵味,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尤其卧鱼闻花、衔杯醉饮等舞蹈范式具有迷人的魅力。京剧《贵妃醉酒》渊源长久,经历代戏曲表演艺术家改良修订,到梅兰芳时期定型,该剧以旦角应工的歌舞表演体式、典雅雍容的审美韵味、所秉承的艺术精神,以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使其成为传统戏曲的代表。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获得了世界性声誉。

京剧观后感6

  4月17日星期四,我们来到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观看了大型原创现代少儿京剧《少年*梦》,剧中一个个动人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受益匪浅。

  看了这部剧,我们知道了在淞沪抗战时期,顽皮贫穷的报童“小东北”,遇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使他不仅有机会在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里读书识字,还被“爱满天下”的情怀所感染,成长为一个勇敢正直的少年。这部剧让我们了解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了解了在淞沪抗战时期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这部剧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陶行知先生教“中”字变“日”字,“中”字躺倒变成断手断脚的“日”时,很可怕,鼓励我们要争气。

  是啊,回忆以前战争时期,小孩都不认识字,只能在街上卖报纸,而且他们的日子也过得很苦,不像我们现在,每位同学都能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我们的印象中,京剧都是蓝脸的窦尔墩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可这部剧就截然不同,它栩栩如生地演绎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在演绎的过程中,也会加入一些京剧的元素,显得相得益彰。

  当我们在台下,看到京剧演员帅气地翻着一个又一个的跟头时,心里是由衷地羡慕,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演员*时也肯定训练得很辛苦,真是了不起!

  这次观看的这部京剧,真是改变了原来在我们心中京剧的概念,突破了传统,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部京剧!

京剧观后感7

  以前我看京剧总是觉得枯燥乏味,而这一次看京剧表演后,我才知道京剧是怎样的有趣。京剧还是*的国粹,东方的歌剧。

  京剧开始了,我看到的是一些猴子们他们活蹦乱跳的,一会儿侧翻,一会儿倒翻,很神气!“猪八戒”是主持人,在他给我们讲知识的时候,猴子们来玩“猪八戒”,“猪八戒”只好把他们赶走了。随后“猪八戒”又向我们介绍了生.旦.净.末丑。生有小生.老生.武生,旦有花旦.青衣.刀马旦.老旦.丑有文丑.武丑。四大名旦其中有“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四大须生有“马连良.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京剧,第一个是红灯记主要写了老旦和花旦。第二个是三岔口,讲的是武丑和文丑在一个黑屋子里打斗。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说明了剧院的人们十分辛苦,由此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

  看完这次京剧后,我的感想是:“我们的京剧是多么的好看呀!让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吧!”

京剧观后感8

  上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这对于我这个艺术“文盲”来说是个不错的活动。

  初次见到京剧的我无不兴奋起来,刚开始由一位老爷爷上台演讲,京剧做为“*国粹”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听了他的演讲我几乎是大开眼界,于是在听的同时,我也用心的记下了笔记。

  过了几分钟后,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第一个节目-------《变脸》出现了。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大汉后,表演开始了,音乐响起了,只见那大汉两手空空,在宽阔的舞台上随意游走,就当我们感到无聊的时,他缓缓的走到了舞台中央,“唰”一下,瞬间就变成了另一张脸,把我们从呆滞的目光中托出来,似乎觉的还不够,他又缓缓向我们走来,好似要与我们握手,可是突然一下,那鬼魅的脸又变成了另外一张,使我们不禁鼓掌起来,赞叹起来......

  继《变脸》之后,令我们为之赞叹的应该是《金猴贺喜》这个节目了,五个猴子中有一个年仅八岁的表演者不由让我们赞叹有加,年纪虽小,但表演天赋并不比其他猴子差。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最后翻跟斗的时候,我数了一下,足足做了二十多个!!想想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翻了那么多筋斗,做了那么多特技,他在台下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流下了多少汗水!!真可谓“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京剧是我国四大名剧之一,它也是我国的国粹,看了这场京剧表演我仍不忘记,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京剧观后感9

  京剧是在20xx多年前开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的。生、旦、净、丑各种人物的角色使男女老少看起来趣味盎然。

  这一次京剧表演使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天女散花》与《沙家浜》。

  《天女散花》还没开始,我就开始兴奋起来,几乎每一根神经都活跃起来。天女散花,顾名思义,一定是一个美若天仙的青衣在花中飞舞着。

  表演开始了,一个身穿粉红衣裳的大姐姐从幕后款款走来。粉衣裳上缀着几个小花球,粉色与蓝色的小花球相衬相映。这位大姐姐舞动着一根长丝带。丝带飘动着,乍一看,哎呀,丝带不止一种颜色,有蓝、白、粉三种颜色有规律的排列着。丝带默契的配合着正在舞动的大姐姐,三种色彩的丝带绕着她的身体一圈一圈飞动着,好像置身于万花飘零之中。突然一圈圈舞动的丝带换了一种花式,变成了花型,每当丝带甩到她的正面,都会交叉一下再落地,好像是在告诉大家下面有个新的花式要进行,请大家拭目以待。大姐姐轻盈的步伐,伴着优美的音乐,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沙家浜》选段中,我最喜欢沙奶奶,她的优点数不胜数。被她照顾过的士兵们称赞她:“沙奶奶缝洗浆补天天操心,每天三餐有虾有鱼,每天吃的很尽兴……”可沙奶奶认为每天有虾有鱼吃得好养伤,缝洗浆补是为人民、国家服务的,这是理所当然的。沙奶奶让士兵们把沙家浜当做自己的家。由此可见,沙奶奶很无私、用心的在为人民服务。

  这次京剧表演展现了美轮美奂的飘带舞,我们还从沙奶奶那里学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会到了我们国粹的精彩。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弘扬民族文化。

京剧观后感10

  5月9日晚,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在壹佰剧院隆重展演。学校领导韩同银、李士杰、郭洪博、袁鸿昌及全体中层干部、纪委委员、各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基层党支部*、部分机关干部代表、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代表、鸿鹄戏社学生代表等200余人观看了演出。

  京剧《脚印》以“新*反贪第一大案”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建国初期大贪污犯刘敬山被执行枪决及其生前身后的故事。作为反腐题材,该剧没有直接描写贪腐者劣迹,摒弃了司空见惯的高声教化,而是另辟蹊径,着重刻画了贪腐分子给家庭、亲人带来的巨大痛苦与长久磨难。全剧情节紧紧围绕刘敬山妻子樊惠兰的命运主线展开,从人性的角度来塑造剧中人物,艺术地再现历史。剧情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引发观众深深的思索。思考之余触动警醒那些行为上、意念中走向贪腐的人,挽救自我的人生。

  演出现场高潮迭起,气氛热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韵味醇厚的音乐唱腔、精细传神的妆容装饰,无不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现场观众。全剧综合运用多种舞台艺术技巧,揭示了主人公从迷茫、苦闷、纠结到坚定信仰、真诚奉献的心路历程,发人深省,警示意义深远。

  作为我校“两*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观看活动由学校纪委组织,是学校纪委创新宣教载体,以宣促教的工作实践。旨在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京剧观后感(扩展3)

——京剧观后感10篇

京剧观后感1

  去民族文化宫之前,还对《新白蛇传》之前罗列的一大堆形容词感到困惑:什么叫视觉交响京剧啊?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新名词啊?京剧就京剧,干吗叫视觉交响京剧呢?有炒作的嫌疑。

  不过看了以后真喜欢上了,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展现背景之后,使得多幕之间有了过渡。这个用相机无法拍出来,只能现场感觉了。除了传统的唱念做打之外,《新白蛇传》还大胆创新,引入了现代舞蹈、杂技多种表现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许仙和白素贞初会的这一幕,令我想起恋爱的感觉。背景音乐众人唱,“雨儿飘,雨儿飘”情景很是浪漫。两人撑着伞在下着细雨的西湖边一见钟情、心心相印……很美好的感觉~~白娘子的服装很美,连换了好几套,我最喜欢的是她那套白色的。飘逸,如仙子。

  其实,我的音乐启蒙就是戏剧。幼时很喜欢京剧或越剧里的扮相,头饰、服装都极美。那时幻想自己未来也能学习戏剧。

  杂技。

  由于戏剧形式的原因,两人从偶遇到结婚发展迅速,貌似闪婚~~这一幕把我看乐了~~没想到许仙和白素贞还挺前卫得嘛~~看着这大红喜字,真是为他们高兴啊:有情人终成眷属。

  现代歌舞。出现在两人初会之前。

  当法海请来天兵天将,捉拿白素贞并将其镇压到雷峰塔下,眼看爱侣分离,我差点掉下眼泪。

  想念妻子的许仙独自在西湖边徘徊。音乐响起,那是他们互许终身时许仙的誓言:“你若是游鱼,我愿是江海……”

  此时此刻,我多想穿越到他们的那个时代,改变他们的命运,将白素贞从雷峰塔下解救出来,让她跟许仙团聚……

京剧观后感2

  中央戏曲学院导演的这一部《霸王别姬》剧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几分钟。介绍说这个剧获得了亚洲大学生戏剧节的优秀作品奖。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京剧。和第一部看的京剧《倾国》一样,都是在繁星戏剧村坐在第一排超近距离看的。看了这两部剧,发现*的戏曲文化真的有一种别样的优美,演员精致的妆容、挥舞衣袖时翩翩起舞、配乐中琵琶等乐器动听的声音、演员没说完一句台词后鼓给它增加更多动感。《霸》相比《倾国》,更加有动感,因此看着更欢乐。《倾国》节奏有点过于缓慢。演出结束后,演员请导演上台,最惊奇的发现竟然坐在我右边的是导演。我知道导演应该也是一个本科生,只是没有想到我离导演是那么近。演出时我看到她拍照,我觉得看剧不是不能拍照的么,有人拍我也拍。回想起来原来是导演拍自己的.演员的照片!她说这是她们第一届京剧班,都是一些大四的学生。这些大四的学生演的虽然只是京剧,但仍充满动感。那四名演士兵的演员,在舞台上蹦来蹦去,腾空翻跃,即使要传达的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总体感受是一个喜剧故事。剧中用两面巨大的白布来当幕布,也当做河流的舞动,也给予舞台不一样的动感。总之,这个京剧赋予了传统京剧不一样的色彩。

  结局有点仓促,我以为虞姬死后,虞姬的故事就结束了。但是她死后又重新出现在项羽面前,我不明白项羽仰望站在高台的虞姬,传达的是虞姬是一个梦了,他们人鬼世分隔了么。最后项羽的死亡也是用旁白叙述的,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有点仓促。

  项羽、虞姬的表演者动作有点僵硬,虽然厚厚的妆容让人看不出表情的变化,但是延伸是犀利还是游离不定还是可以看出,毕竟只是学生,达到这样的创意也不错了。

京剧观后感3

  5月9日晚,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在壹佰剧院隆重展演。学校领导韩同银、李士杰、郭洪博、袁鸿昌及全体中层干部、纪委委员、各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基层党支部*、部分机关干部代表、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代表、鸿鹄戏社学生代表等200余人观看了演出。

  京剧《脚印》以“新*反贪第一大案”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建国初期大贪污犯刘敬山被执行枪决及其生前身后的故事。作为反腐题材,该剧没有直接描写贪腐者劣迹,摒弃了司空见惯的高声教化,而是另辟蹊径,着重刻画了贪腐分子给家庭、亲人带来的巨大痛苦与长久磨难。全剧情节紧紧围绕刘敬山妻子樊惠兰的命运主线展开,从人性的角度来塑造剧中人物,艺术地再现历史。剧情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引发观众深深的思索。思考之余触动警醒那些行为上、意念中走向贪腐的人,挽救自我的人生。

  演出现场高潮迭起,气氛热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韵味醇厚的音乐唱腔、精细传神的妆容装饰,无不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现场观众。全剧综合运用多种舞台艺术技巧,揭示了主人公从迷茫、苦闷、纠结到坚定信仰、真诚奉献的心路历程,发人深省,警示意义深远。

  作为我校“两*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观看活动由学校纪委组织,是学校纪委创新宣教载体,以宣促教的工作实践。旨在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京剧观后感4

  在本周三,学校请了校外的京剧团来演出,带来了三出折子戏,分别是武旦戏《扈三娘》、花旦戏《拾玉镯》、武生戏《孙悟空斗罗汉》。

  第一出戏是武旦《扈三娘》,表演的是扈三娘与宋江打斗的场面。在演员上场后,台下的小观众们都情不自禁的赞叹,“哇,穿的太漂亮了!”一条花枪耍的是枪缨乱抖带着风,台下的小观众们不时拍手叫好,看着表演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底,让我想起了我们*时京剧社团的训练中,老师带我们一丝不苟走台步、跑圆场、练唱腔、学动作,虽然有时候会有同学一句唱腔怎么也学不会,但是老师依然努力,专心的教他,直到他学会为止,也更加理解了京剧演员的不易,让我对台上的老师更加钦佩。

  第二出戏时是花旦戏《拾玉镯》,演员通过开门、缝布、拾镯子等动作,刻画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角色。

  第三出戏是武生戏《孙悟空斗罗汉》,讲了孙悟空与众罗汉打斗的场景,演员老师把一条金箍棒耍的虎虎生风,让我十分倾佩。

  京剧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学习他保护他,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喜欢他。

京剧观后感5

  5月9日晚,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在壹佰剧院隆重展演。学校领导韩同银、李士杰、郭洪博、袁鸿昌及全体中层干部、纪委委员、各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基层党支部*、部分机关干部代表、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代表、鸿鹄戏社学生代表等200余人观看了演出。

  京剧《脚印》以“新*反贪第一大案”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建国初期大贪污犯刘敬山被执行枪决及其生前身后的故事。作为反腐题材,该剧没有直接描写贪腐者劣迹,摒弃了司空见惯的高声教化,而是另辟蹊径,着重刻画了贪腐分子给家庭、亲人带来的巨大痛苦与长久磨难。全剧情节紧紧围绕刘敬山妻子樊惠兰的命运主线展开,从人性的角度来塑造剧中人物,艺术地再现历史。剧情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引发观众深深的思索。思考之余触动警醒那些行为上、意念中走向贪腐的人,挽救自我的人生。

  演出现场高潮迭起,气氛热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韵味醇厚的音乐唱腔、精细传神的妆容装饰,无不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现场观众。全剧综合运用多种舞台艺术技巧,揭示了主人公从迷茫、苦闷、纠结到坚定信仰、真诚奉献的`心路历程,发人深省,警示意义深远。

  作为我校“两*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观看活动由学校纪委组织,是学校纪委创新宣教载体,以宣促教的工作实践。旨在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京剧观后感6

  4月17日星期四,我们来到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观看了大型原创现代少儿京剧《少年*梦》,剧中一个个动人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受益匪浅。

  看了这部剧,我们知道了在淞沪抗战时期,顽皮贫穷的报童“小东北”,遇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使他不仅有机会在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里读书识字,还被“爱满天下”的情怀所感染,成长为一个勇敢正直的少年。这部剧让我们了解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了解了在淞沪抗战时期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这部剧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陶行知先生教“中”字变“日”字,“中”字躺倒变成断手断脚的“日”时,很可怕,鼓励我们要争气。

  是啊,回忆以前战争时期,小孩都不认识字,只能在街上卖报纸,而且他们的日子也过得很苦,不像我们现在,每位同学都能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我们的印象中,京剧都是蓝脸的窦尔墩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可这部剧就截然不同,它栩栩如生地演绎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在演绎的过程中,也会加入一些京剧的元素,显得相得益彰。

  当我们在台下,看到京剧演员帅气地翻着一个又一个的跟头时,心里是由衷地羡慕,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演员*时也肯定训练得很辛苦,真是了不起!

  这次观看的这部京剧,真是改变了原来在我们心中京剧的概念,突破了传统,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部京剧!

京剧观后感7

  中央戏曲学院导演的这一部《霸王别姬》剧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几分钟。介绍说这个剧获得了亚洲大学生戏剧节的优秀作品奖。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京剧。和第一部看的京剧《倾国》一样,都是在繁星戏剧村坐在第一排超近距离看的。看了这两部剧,发现*的戏曲文化真的有一种别样的优美,演员精致的妆容、挥舞衣袖时翩翩起舞、配乐中琵琶等乐器动听的声音、演员没说完一句台词后鼓给它增加更多动感。《霸》相比《倾国》,更加有动感,因此看着更欢乐。《倾国》节奏有点过于缓慢。演出结束后,演员请导演上台,最惊奇的发现竟然坐在我右边的是导演。我知道导演应该也是一个本科生,只是没有想到我离导演是那么近。演出时我看到她拍照,我觉得看剧不是不能拍照的么,有人拍我也拍。回想起来原来是导演拍自己的演员的照片!她说这是她们第一届京剧班,都是一些大四的学生。这些大四的学生演的虽然只是京剧,但仍充满动感。那四名演士兵的演员,在舞台上蹦来蹦去,腾空翻跃,即使要传达的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总体感受是一个喜剧故事。剧中用两面巨大的白布来当幕布,也当做河流的舞动,也给予舞台不一样的动感。总之,这个京剧赋予了传统京剧不一样的色彩。

  结局有点仓促,我以为虞姬死后,虞姬的故事就结束了。但是她死后又重新出现在项羽面前,我不明白项羽仰望站在高台的虞姬,传达的是虞姬是一个梦了,他们人鬼世分隔了么。最后项羽的死亡也是用旁白叙述的,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有点仓促。

  项羽、虞姬的表演者动作有点僵硬,虽然厚厚的妆容让人看不出表情的变化,但是延伸是犀利还是游离不定还是可以看出,毕竟只是学生,达到这样的创意也不错了。

京剧观后感8

  期间,有幸在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京剧,两个折子戏:一为《三岔口》,二为《游龙戏凤》,由北京京剧院演出。

  这两出戏,过去曾看过,好长时间了,今天再看,又是优秀青年出演,当然十分关注。这两出戏,前者是武打戏,后者是唱功戏,一武一文,配搭适当,相得益彰。不论武打也好,唱功也好,演出相当精彩。

  我对《三岔口》特别感兴趣。剧情故事是说北宋时,大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元帅杨延昭爱将如子,恐途中有错,特派任堂惠暗中保护。行至三岔口,住进刘利华店中,任赶到后亦住进该店。店主刘利华夫妇都是江湖好汉,因刘与任互不认识,互起猜疑,误以为对方要加害焦赞,夜半时分,两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这个戏,主要是看两位演员打斗的武功和技巧。这场演出,原定任堂惠,由CCTV电视大赛金奖获得者、青年京剧研究生班研究生詹磊扮演,刘利华由李丹扮演。因为詹病了,由梅兰芳京剧院一优秀青年演员出演的。虽然主要演员换了,但演出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演员演艺精湛、演出认真,功夫出众,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大家赞叹不已。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此剧是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功折子戏之一,舞台上仅一桌一椅,场上亦只二人,没有对话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是武生行的看家戏。看了此剧,我对世代忠于国家的杨家将十分钦佩。杨家是世代卫国忠臣,先后出了杨令公、佘太君、杨家七郎八姐和杨宗保、穆桂英等世代忠臣,虽然屡遭奸臣陷害,忠君卫国之心不变,而且勇于保护忠良。三岔口故事就是一例。

  看了此剧,我感触良多,口吟四句,赞曰:做人应学杨家将,忠心卫国世代传。警惕奸臣耍鬼计,保国更要爱忠良。

京剧观后感9

  11月1日下午,我们学校组织了六年级全部师生感受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视觉盛宴,听觉洗礼——京剧表演。

  正式演出之前,一位“老生”扮演者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发展,行当,腔调等,使我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讲述期间,一位旦角演员穿插了一些京剧演出中的经典步伐和简单的腔调,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京剧的乐趣。

  表演怎么还不开始?同学们都有些急不可耐了。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锣打鼓声使在场三百多名观众激动起来。一声气壮山河的“嗬!”随着一个矫健的侧空翻牢牢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京剧《三岔口》开始了。《三岔口》虽短,但它的精华便体现在其之“虚拟”。两位演员在只有一张红桌,两把大刀,灯火通明的舞台上,却能生动地表现出摸黑打斗的感觉,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整场演出我们却感觉不到任何的异样之处,这是因为京剧源于生活,加上了艺术化的夸张之后,化实为虚,借用一名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三岔口》配有锣鼓声乐,演出中气氛紧张,增强了开打时的紧张和激烈,紧紧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随着锣鼓节奏融合于剧情中。

  《三岔口》结束了,同学们意犹未尽。紧接着,第二场《卖水》又开始了。整体来说,京剧《卖水》节奏慢了许多,欢快活泼的表演达到了极致,以丫鬟梅英为主角,着重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聪明伶俐。特别是在“表花”时载歌载舞,眼神灵动,配合扇子、手绢的表演,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天真可爱的小丫鬟形象。

  演出结束了,梅英那如黄鹂般的嗓音仍萦绕在我耳边。京剧,我爱你!

京剧观后感10

  《白蛇传》作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曾被改编成多个版本,除了大家熟悉的电影、电视剧外,几乎所有剧种都对《白蛇传》进行过改编,包括木偶戏、皮影戏等,京剧版则是最具特色的,融合了文武开打,唱做并重,非常受观众的喜爱。

  非常有幸能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看了由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展演的京剧《白蛇传》,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丝毫不输前辈,大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趋势,演员不仅有高颜值的外在条件,更有超强的内在功底,扎扎实实稳扎稳打,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刚柔并济,把角色塑造的十分鲜活有灵气。

  其中,我非常欣赏小青的扮演者张淼,从头到尾表演细致而有变化,将小青的灵动和情绪波动大表现得淋漓精致,扎实的功底在水斗中表现得出场出色,观众反响热烈。

  演出两个半小时,演员丝毫没有展现出疲态,时刻保持状态,全身心的投入,让角色成了有血有肉的生命,非常受教。

  演出结束后到了后台无意中听到了演员们的谈话,表演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之处进行讨论,自我反思,*常心又虚心倾听他人意见,令我心生敬畏。

  唱词中“最爱西湖三月天,斜风细雨送游船,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雨过天晴湖山如洗,春风暖暖拂罗衣”,“释门中积善根功德无量,对众生应同怀慈心柔肠。可怜我七月胎就要生养,恳求你发慈悲还我许郎”等。句句经典,句句动人,就连外国友人都忍不住叫好。

  京剧版的《白蛇传》唱词流畅优美,戏中还有对双剑、走旋子、大开打等戏曲特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仅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传统神话故事所带来的感动,也让大家对京剧的技艺有了更加了解。


京剧观后感(扩展4)

——《京剧》观后感3篇

《京剧》观后感1

  3.11我们来到了中华大剧院,在那里我们观赏到了三部京剧。分别是《天女散花》《卖水》《闹龙宫》。这三部京剧可谓各有各的特点。

  《天女散花》这部戏开始放了很多的云雾,让我们如同在天上一般。接着一位仙女出场,看她的穿着行当应为青衣,穿着十分漂亮。然后,她开始唱起来,唱戏人的声音十分尖,有着一副好嗓子,让我们台下的人不由得惊讶,连声喝彩起来。接着,仙女做出了漂亮的动作,神态也是活灵活现,再加上表演者的好嗓子,一起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如同深入其境,被这出戏剧深深地吸引着。最后,这出戏快完了,表演者以一个舞蹈动作谢幕。场下连连鼓掌,都被这部戏深深地吸引着。

  正当我还沉浸在上一部戏中,下一部戏《卖水》又开始了。一位小丫鬟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的行当是花旦,虽然她的穿着不算特别华丽,样子却显得很机灵。她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起因:原来一位小姐的丈夫被人诬陷,小姐因见不到丈夫十分忧愁,小丫鬟小姐的丈夫在卖水,希望小姐能和卖水人见面。这是,小姐出场了,她的行当是青衣。丫鬟希望为小姐解愁,又想让小姐见到卖水人,于是就让小姐去出门散步。却看到卖水人还没有来,只好为小姐报花名。她开始唱了起来,表演的活灵活现,唱的也是十分动听。让观众与戏似乎融为了一体。最后有以一个情节谢幕。又引来观众一声声喝彩。

  下一部戏可谓精彩,是《闹龙宫》,孙悟空上场,正和牛魔王结拜兄弟。需要一件兵器,便去东海龙宫去借,前几件兵器都不趁手,拿走了东海的定海神针。龙王舍不得,两边开始了争斗。其中武打场面十分精彩,演员表演了各个武打动作,杂技手法,翻跟头等动作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个精彩的京剧动作,让我们目不暇接,还有那武打动作真让人惊心动魄。让我们大饱眼福。

  看完这三部剧,我想对大家说,京剧可是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戏剧情节是安和的,在*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它不用紧张、激烈、刺激的剧情吸引观众;京剧的音乐伴奏是安稳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不断进步,将*几千年的文化都融入在一起,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所以我们应该支持京剧,支持我国的国粹,用心去欣赏京剧,用心去感受京剧别有的韵味。


京剧观后感(扩展5)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3篇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1

  过去的我并不喜欢京剧,但是就在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具体的理由却说不上来,或许是因为江南,或许是因为戏曲,又或许是因为《白蛇传》。

  《白蛇传》就是对白素贞生命轨迹的记载,她虽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她却已经成为江南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人格结构的一部分,她的传说不是神话,而是民间大众心中的历史,是*人的精神疆域一种更宏大的切实存在。多少年来,她的故事经历了不少演变,从恶到善,从贬到褒,从民间传说到戏曲,从戏曲到电视剧,白素贞的形象一直保持了一致性,人们也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文化苦旅·西湖梦》)然而,做人不易,天地不容,她也注定做不了人。白素贞来到人间首先是为了报恩,但是当她品尝到做人的滋味之后,就再也难以割舍那段情缘,那种人性的快乐,于是她死死抓住了许仙作为她的恋眷。

  许仙也许可以算作是白素贞悲剧的"一个重要缔造者,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却并不真正懂得人的高贵,更加没有一颗包容万物,接纳众生的心。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在许仙身上才真正感受到这句话的真义,书生的无用就在于他们的迂腐、保守和天真。而且,《白蛇传》中白素贞的执著与许仙的软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表现了积极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封建社会的男权意识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这也是《白蛇传》的现代性表现之一。

  《白蛇传》之所以能够被大多数民众所喜爱,正是因为它不仅昭示了人之为人的高贵,而且揭示了人的高贵就在于人间有爱长存,《白蛇传》是戏曲界的一朵艺术奇葩,我很庆幸的是我一睹了它的全貌。西湖见证了一段千古奇恋,只有体会了这段情,才能更好的体会西湖之美。一阵阴雨,一面湖水,一段断桥,一池荷花,一叶扁舟,一柄破伞,一介书生,一袭白影,一场感人至深的情,也创写了一段很好的京剧片段。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2

  作为一名青年观众,有幸在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了一场精彩的京剧《白蛇传》。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剧场里欣赏京剧这门国粹艺术,深受震撼颇有感触,因此不禁想一畅胸怀,谈谈自己的观剧感想和一点体会。

  一、此场演出亮点纷呈

  1、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十分投入,声情并茂入戏很深,感染力很强,给观众很强烈的带入感,让在场的观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具体表现在演出中有些对白是演员的临场发挥,根据剧情的需要自然而然的说出,虽然和字幕有些出入但是这种临场发挥的效果让人十分满意。

  2、演出中演员的肢体语言十分到位,一些场景在没有道具的情况*现的惟妙惟肖,很是生动形象,让在场的观众赞叹不已。具体表现在许仙与白素贞小青在西湖首次相遇遇到大一起乘船的桥段,虽然没有船这个道具但是演员通过肢体语言很好的表现了上船、乘船、下船时的情景,演的十分到位,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此之外在许仙逃出金山寺与白素贞小青相见的桥段中,肢体语言表现的也十分到位,许仙的悔不当初、白素贞对许仙的又怨又恨又不舍、小青对许仙的愤怒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尤其当许仙给白素贞下跪白素贞扶他起来的桥段,两人相对互相抽泣的情景表现的更是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3、戏中对白设计贴近大众,很“接地气”,不会让人觉得太文绉绉而拒人千里,虽然演的是古装戏但是没有距离感,让观众容易欣赏。并且尤为难得的是对于尺度的把握又没有过于现代,毕竟这是古装戏要符合当时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分寸拿捏确实是恰到好处。

  4、演出服装设计精美华丽,每一章演员出场的服装都有所不同,带给观众新鲜感的同时赋予美的享受。同时演出道具设计精美巧妙,配合服装相得益彰。并且在武戏的章节对道具的使用也很恰到好处,当然这也是和演员的演出功底密不可分,例如在白素贞在金山寺与神将对打的武戏中,两人手握红缨枪攻守互换的桥段,两人手中长枪相互击打的声音铿锵有力,这种兵器相互击打的声音真实且富有临场感,让观众觉得演员们是在真刀真枪的对打而不是单纯的演戏做做样子,这让在场的观众大呼过瘾,心潮澎湃。

  二、几点个人拙见

  1、舞台布景略显陈旧,和演员服装道具相比有些差距,如能加以改善则显得更加协调统一。

  2、提字器在演出的过程中有些情况下字幕跟不上演员的戏词和对白,等字幕出现时演员已经在唱下一句戏词,让观众有些跟不上演员演唱的节奏。

  3、在观众视角舞台右侧负责现场奏乐的区域,戏台大幕收起时偶尔会碰到舞台右侧的演奏人员,需要演奏人员手动协助收起大幕,是否会影响演奏人员的演奏。

  4、在武戏的一些细节中,在白素贞盗仙草的桥段,白素贞与鹿童交手时,鹿童不敌白素贞,手中兵器被白素贞击落,此时白素贞用脚两次才把兵器勾起还给鹿童,不禁让观众莞尔。

  《白蛇传》的演出精彩纷呈,观众的掌声、叫好声贯穿整场演出,这是对演员们精彩表演最充分的肯定,体现了观众对这次《白蛇传》复排重现首场演出的高度认可。演出结束后我遇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家长带着小女儿正要往外走,在下楼梯的时候小女孩的爸爸问他女儿:“这场《白蛇传》好不好看呀?”小女孩大声的回答道“好看!”爸爸又问:“以后想不想再来看京剧呀?”“嗯,想!”。听到这儿我会心的笑了,同时也倍感欣慰,这场演出不仅仅是精彩的表演,更是一种影响和传承。演出中青年演员把从老一辈京剧艺术家身上学到的技艺与精髓通过戏台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从他们的身上仿佛可以看到老一辈京剧艺术家当年的风采,在继承经典的同时让传统京剧艺术的精髓在他们身上又焕发出新的光芒。与此同时,他们的精彩演出也深深的影响了在场的每一个青年人和祖国的下一代,在他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京剧的种子,待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京剧文化又将枝繁叶茂代代相传。这场精彩的演出让人印象深刻,国粹京剧的魅力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京剧的魅力正是在这种影响和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在此对付佳、张兵等演员精彩的演出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京剧《白蛇传》。同时表达对杜近芳、叶少兰这两位艺术指导老师的感谢,感谢你们为京剧《白蛇传》复排重现做出的不懈努力,在此向两位京剧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3

  近日观看了京剧《白蛇传》中的《游湖》选段,那来自西子湖畔的天籁之音,那与天堂山水融为一体的曼妙舞姿,那震撼人心的艺术美感再一次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江南情怀。

  我与江南遥遥相望,江南与我天各一方!那一瞬间,京剧的灵性成为我们之间唯一最接近的纽带。

  事实上,过去的我并不喜欢京剧,但是就在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具体的理由却说不上来,或许是因为江南,或许是因为戏曲, 又或许是因为《白蛇传》。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的灵魂在于苏杭,而苏杭的灵魂在于水。苏州的运河、园林,杭州的西子湖、钱塘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都孕育了灿烂的人文内涵。江南的文化就是水文化。水文化是女人的文化,是温柔的文化,是唯美的文化。所以我想像中的江南文化是与女人息息相关的:西施、苏小孝柳如是,当然还有白素贞等一大批女性都使我久久不忘。

  《白蛇传》就是对白素贞生命轨迹的记载,她虽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她却已经成为江南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人格结构的一部分,她的传说不是神话,而是民间大众心中的历史,是*人的精神疆域一种更宏大的切实存在。多少年来,她的故事经历了不少演变,从恶到善,从贬到褒,但是自从明天启年间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中将其定型之后,其思想内核就再也没有改变。从民间传说到戏曲,从戏曲到电视剧,白素贞的形象一直保持了一致性,人们也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文化苦旅·西湖梦》)然而,做人不易,天地不容,她也注定做不了人。白素贞来到人间首先是为了报恩,但是当她品尝到做人的滋味之后,就再也难以割舍那段情缘,那种人性的快乐,于是她死死抓住了许仙作为她的恋眷。

  依我看来,许仙也许可以算作是白素贞悲剧的一个重要缔造者,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却并不真正懂得人的高贵,更加没有一颗包容万物,接纳众生的心。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在许仙身上才真正感受到这句话的真义,书生的无用就在于他们的迂腐、保守和天真。而且,《白蛇传》中白素贞的执著与许仙的软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表现了积极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封建社会的男权意识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这也是《白蛇传》的现代性表现之一。

  也许《白蛇传》为我展示的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江南,而是一个现代的江南,又或者那根本就不是江南,因为从白素贞的身上我似乎找不到想象中江南女性的那份柔弱与水性。盗仙草、斗法海,为了丈夫的生命,为了自由的做人,她不惜水漫金山、奋起抗争。在命运面前,她具有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人们有时候习惯于亲切地喊她白娘娘,但是我却更乐意坚持叫她白素贞,不为其他,只为她对为人的执著、对爱的忠贞、还有如火的热情。

  《白蛇传》之所以能够被大多数民众所喜爱,正是因为它不仅昭示了人之为人的高贵,而且揭示了人的高贵就在于人间有爱长存。

  京剧《白蛇传》的《游湖》一场主要表现了白素贞姐妹二人初下峨嵋、来到杭州城并与许仙巧遇的情景,气氛活泼、轻松,充满了喜剧色彩,在舞台艺术呈现上体现了戏曲独特的“写意”美学表现手法,也就是“程式化”的歌舞意象创造。而在思想内容上则表达了二女初临人间、欣喜万分的心情以及白许二人一见钟情的少年情怀,如诗的天地姻缘。

  毫无疑问,《白蛇传》是戏曲界的一朵艺术奇葩,但是我却未曾有机会一睹全貌,引为憾事。就像余秋雨先生的感慨一般:我欠《白蛇传》一份情,就是没有完整的看过一次,但是终究还是要看一回的。


京剧观后感(扩展6)

——《八佰》观后感

《八佰》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佰》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佰》观后感1

  昨天我看了八百这场电影,剧情开始当时的四行仓库和英法租界只一河之隔,租界里灯红酒绿,赌场、戏院正常营业,街道上熙熙攘攘。然而就在河对岸团副谢晋元告诉大家:这里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

  坚守在这里的四百多人并不是想当英雄,也不想呈英雄,而是经过战火的洗礼变成勇敢的壮士,致死抵抗日本侵略者。对岸观战的大学生看到战士们的英勇战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们的队伍。战争不是浪漫,而是用生命去拼搏。谢团长明知坚守就是死亡,但他不甘心,希望战斗能重新激发战士们的信心,激发对岸民众的抗战激情。

  他们都想活着,其中的人当了逃兵,把对生的希望刻画的淋漓尽致,哪怕仅仅是四百号人,在这种情况下,毅然对外宣称八百,明知道升旗会让他们更早的死亡牺牲,但他们毫不畏惧,以一种坦然面对,这是在向这个世界证明,我们还没有撤退,为的就是唤醒*人最后的希望与血性。

  这场战役我们输了,但是这群革命先辈以他们自身来唤醒了这个病态的国家,当我看到那个中俄混血的女人捐款时,她身边伴随着阵阵辱骂,她一句,我的父亲也是*人让周围哑口无声,我在这想起了金陵十三钗,她们同样的,为了他人,为了国家。无论何等身份,大家都在为救国努力

  所有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写得真好。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所以我觉得我们得珍惜当下,对得起那些年那些人的牺牲。

《八佰》观后感2

  20xx年9月9日,包材事业部党支部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到太*洋影城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八佰》。

  影片背景是淞沪会战后期,*军队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侵略者,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剧中被硬召入伍小人物心系民族气节,抱定卫国捐躯之伟大壮志决心,壮士们甘心以自我牺牲唤醒当时中华四万万同胞奋起反抗之心、坚定华夏发展之心、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向上之心!一帧帧通过*电影人提炼和还原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壮烈画面,无时无刻不令观众为之动容!

  心怀敬意地看完两个半小时影片,心中充斥着意犹未尽,最后镜头切换到当今之上海,身为*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身为和*时代的*员,应为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尽献自已力量,为今日来之不易的和*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八佰》观后感3

  十点多,和朋友看完点映《八佰》。

  大概有半年多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以至于疫情前最后一场电影和谁看的、看的什么,完全没有一点印象。时间流淌得真无情,不久之前鲜活的记忆竟然会消失不见。

  因为买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开始出现的音效让我对朋友一直说:“我害怕。”现在不自觉惊叹,害怕这种感受,我是多久没有拥有过了。

  说说电影。仅仅一河之隔,对比强烈,炮弹声此起彼伏,一面*军人在流血流泪,一面租界百姓在犹唱后庭花。经历炮火的*军人让人心疼,那么多英勇无畏甘心奉献的,那么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让“大无畏精神”不单单是形容词,更成为了*军人纵身一跃、牺牲自我的动词,“大无畏精神”背后浮现着的*军人形象让这个词语永远饱含力量。另一面看热闹的百姓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从一开始不允许*军人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帮扶的双手,“商女不知亡国恨”渐渐消失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认同支持、奋不顾身越来越多。的确,日本的炮弹伤了多少同胞、*军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让国人不得不警醒:国不太*,何以为家?

  说到如今。一个民族对我国伤害如此之深,但是我们的历史那样客观地讲给人们,我们的观点那么正确地引导人们,是要多么大的胸怀才能这样毫无恩怨色彩地教育子子孙孙千秋万代:赞美和*。

  影片结束时,朋友边哭边说非常感动,我倒是很久没有过想哭的感动了,等拥有这样的感动我一定第一时间记下来。

《八佰》观后感4

  最近,最火的电影非《八佰》莫属了,也经常看到同学写《八佰》的观后感。正好妈妈单位发了两张票,趁今天下午没事,就把电影看了。

  《八佰》改编于真实事件,电影取材1937年发生在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讲述了中日淞沪会战交锋近三个月,彼时的国民心中遍布恐惧和迷惘,军人畏战,人心涣散。在上海濒临沦陷的时候,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奉命带领420余人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他对外谎称仓库内有800人,“八百壮士”因此得名。

  一面天堂,一面地狱。当时还有英国等国家的租界,所以日军打的时候,不能打租界,轰炸也是如此。苏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为二,虽只有一河之隔,但有天壤之别,一面到处是硝烟、废墟、千疮百孔的建筑,衣衫褴褛的人们,而对面灯红酒绿,有唱戏、赌场玩牌,人们有时髦的发型和名贵的衣物。

  日军用钢板阵掩护工兵爆破墙体,手榴弹无法击破,壮士们就将炸药捆到自己身上,从楼上跳到日军的钢板阵中。一位赌场老板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一个女孩冒着生命危险,从河对面游了过来,送**,升旗必定会激怒日军,可在自己地盘上,为什么不升?民国*升起来了,日军战斗机扫射,人肉来挡,死一波,上一波,无论如何,*不能倒!

  致敬英雄,*人民永远会记住你们!

《八佰》观后感5

  今天去看了电影“八佰”,期间哭得我直抽搐。拍得是真好,也非常感谢电影这样的媒介,跨越时间,跨越现实和想象,把内容记录和展现出来,供人们观看欣赏。

  看完我终于理解了些*和*的意义了,太沉了,因为背后是无数先人们的鲜血和尊严。教科书上有写,老师也有讲,但直到我自己看到这部电影了,我才切身领悟到了。同时也领悟到初中做操升旗时教导主任为何大骂来回走动的学生,还有战士们对*的那一份感情。数不清的先人们前赴后继所捍卫的他,在何时何地都是沉甸甸的。

  再有就是这部电影让我觉得他很客观,片中面对日军的侵占和枪林弹雨,有顽强反抗的、有逃跑的、有崩溃的、更有在租界处唱戏的、卖艺的、拍照的、做买卖的、翻译的,等等等。看时虽可让人觉得恨其不争,但确实也是世间百态的真实写照。难道现在不是这样吗?未来又怎会不是呢。

  看的时候最大的冲动就是我也要做点什么,再不想只是一味的赚钱花钱,而是想做点能够让周边人们变好的,*变好的,全世界变好的一些事情来做做,dosomethingbetter,makesomethingbetter.

《八佰》观后感6

  《八佰》这部电影近期上影,一周时间票房几近20亿,势头仍然猛烈,作为“后疫情时代”的第一部商业电影大片,无疑是成功的,而且有冲顶之势,也许可以与当年的《战狼2》并驾齐驱,伯仲之间。

  军事题材,爱国情怀,在*是最不缺乏资源与市场的",*历史久远,经历坎坷,战争一直都搅动人们热血的魔法棒。壮怀激烈之士愫裹家国情怀,不能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在“银幕前”过一把英雄的瘾,而《八佰》恰好让这个时代的“英雄”与那个时代的壮士相遇,于是,花点小钱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体验一番热血奔涌,过一把家国情怀的“瘾”。

  电影的内容与场面无疑震撼人心,“河界”*,一边烈士喋血,“瓜怂”奋勇,一边歌舞升*,纸醉金迷之中良知触动,由漠不关心到揪心隐痛进而化为果敢行动,管它三教九流,不分三六九等。“捐躯赴国难,视死复如归”之慷慨悲歌终于奏响时代最强音,这是一部“唤醒”之作!这里没有“娘炮”,有的是铁血男儿与巾帼英雄!

《八佰》观后感7

  在假期和我最好的朋友去我们那儿的电影院看了新上映的电影《八佰》。总体来说非常的震撼。让我们的内心激动万分。

  战争让我们的民族国家陷入了炮火之中,尽管这样也并不会让*人退缩,反而是奋勇前进。*80,80刚开始的800人,为了抵抗日军,他们把炸药捆绑造捆绑到了自己的身上。跳楼去炸日本兵,用自己的身体去换来安宁,他们一个接一个,站在窗户高处喊着他们自己的名字,那是他们唯一可以让自己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

  相反,在河的*租界内,歌舞升*,灯红酒绿,繁华的街角,动人的音乐。一片祥和,而在河的这头炮火连天,枪声震震,活命的时刻,就像天上的恩赐一样,他们对河这边的渴望全部转化为了爱国奋斗的意志。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刚进入战场中的人们的软弱,恐慌以及想要逃离。这些再真实不过了。人不是完人,每一个人都会有困难的一面,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可我更看到了他们最后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为了国家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不是苟且存活,是明知道把旗子升上去,就会招来炮轰,也要升起的决绝,他们守护的单单是一面旗子吗?不是,是信仰,是希望。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隔岸乡故判,愿再无喧闹。

《八佰》观后感8

  今年暑期档有一部大热影片——《八佰》,听说好评连连,妈妈迫切地在上映一周后就带我去观影了。一开始并不热衷的我,看完以后深受触动。

  这是一部讲述淞沪会战末时在上海四行仓库,国军顽强抵御敌军的一场战斗。是以微弱的420多名士兵以少敌多对抗30万日军倭寇的惨烈战争。然而为了壮大声势,迷惑敌军,当时的团长对外宣称抵抗士兵有800余人,这也是《八佰》这部影片的由来——不是“八百”,而是“八佰”!

  这样人数悬殊的战斗无疑是十分艰难的。其中有一个片段是最让观众震撼的:有重要人物要与仓库里的指挥官通话,有人捐了电话线却苦于无法送进仓库,爱国人士排队主动请缨跑过桥送电话线,然而无一例外都*军射杀于桥上,这时看赌场的刀子自报姓名,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跑上桥,拾起前面英雄掉落的电话线向桥那头跑去,一枪,他倒下……又站起来跑出去,接二连三的子弹飞射而来,他无处躲避,两枪,三枪,他已经跑到桥那头,用尽最后力气将电话线抛向仓库,最后倒下……那边的战士终于顺利拿到电话线。仅仅是为了一通电话,仅仅为了跑过一座桥,就是数条人命……我的耳边一片沉寂,还有隐隐的啜泣声……

  我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无法感同身受。但是这部影片让我知道今天的和*安宁来之不易,没有战争不惨烈,没有牺牲不让人痛心,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要了解历史,好好学历,走科技强国的道路!少年强则国强!

《八佰》观后感9

  看完这部电影,心里会涌动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过屏幕,我亲眼看见这些勇敢的战士,民族的英雄,用鲜血,用生命唤醒了我。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准确的主人公;确切地说,每一位奋战到最后战士都是主人公。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一名战士毅然选择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面对子弹,迸开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牺牲绝不是无谓的挣扎,无用的表演。每一位高声报下自己的名字,伴着轰炸声消失在血烟中的战士,都是无畏的英雄。

  一开始,百姓隔岸观火,硝烟弥漫到眼前,却依旧毫无警戒之心;但这其中有一直忧心耿耿的民众,他们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这让所有人都看见,这场战斗不是这单单四百人的战斗,是全中华民族的战斗。

  而在最后,向租界撤退之时,他们面对弹雨无所畏惧;我坐在椅子上,看见他们身后溅起的血雾,脑中忽然浮现鲁迅先生的话:“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是的,在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见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时间,燃烧在我胸口之左;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人,他们前行在血雾之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八佰》观后感10

  现在有一个电影特别火,那就是《八佰》,暑假快结束时,这个电影上线,随后就掀起了热潮,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谈论这部电影,我也想看看这部电影,昨天晚上,写完作业,就去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了抗日时期,上海*军轰炸,只有上海租界没有被炸,日军想进入上海租界,可却被四行仓库里的四百名国军守着(文中说八百),四百对几万,多大的差距,人们说他们守不过半天,可是他们却守了四天,最后他们的长官下达命令,让他们进入上海租界,放弃坚守。

  这是一部抗战剧,也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不难想象那时有多困难,在第三天时,日本扬言要在三个小时内攻下四行仓库,日本立马发起猛攻,日本为了打破墙体,组成了一个铁皮阵,也就是日军头顶一个大铁皮,让国军枪打不进去,手榴弹扔不到。这时一位国军做出了自杀的举动,他身上拿着好几个手榴弹,跳了下去,成功炸到了日军,其他几个国军见到之后纷纷效仿,最后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死不如赖活,能活为什么要死,可有这样一群人,不怕死,困难来临之时,冲杀在最前面,他们就是抗日军,如果不是他们,我们泱泱大国早已沦陷。

  让我们铭记历史,从惨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好好学习,报效*。

《八佰》观后感11

  整场电影看完,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复。

  回想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说白洋淀百姓在日军侵略时对枪炮声的恐惧。至今还记得他们最喜欢看电视剧是《长征》。

  电影《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谢晋元为首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他们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仓库,一个特殊的战场,苏州河*,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陆离,歌舞升*;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四百战士,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场历史直播战役,通过电影形象描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战士们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决心,电影中微观战场的刻画,击爆无数人泪点,蝼蚁尚且贪生,影片中就连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却在赴死,为抵挡日军进攻,陈树生抱着两捆炸药包,纵身一跃,留下*:“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他之后,一个个战士拉响身上的炸药包,大喊着自己的姓名,跳下仓库。“护旗手”坚毅的守护旗帜,整个过程,就像是接力赛,那面飘扬的旗帜却更显悲壮。

  电影的燃点与泪点太多,战士们保护的不是旗帜,而是民族尊严,战士们激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血性!这场电影用历史警醒我辈,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八佰》观后感12

  这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看了电影《八佰》,在之前没做过任何功课的情况下,到了才知道讲的是战争片,而且是很沉重的片子——八百壮士。

  影片中有几处剧情另我颇为感动,尤其是欧豪饰演的端午一角,由起初的想活下来,想当逃兵,到后来的英勇护旗,他那句“飞机被我们打跑了!”是发自内心的呐喊,令我的内心触动,也是因端午的蜕变,他在弟弟小湖北心中的形象才变成了一个身披战袍,骑着白马的英雄。

  影片中还有一处,是战士们争先身捆炸药包,跳下楼以身炸敌人的一幕幕,此时,对面租界里姚晨实验的角色(忘记了名字叫啥)含泪喊道:“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引起我诸多感想,真的是国人胆怯懦弱吗?回忆起,八国联军侵华时,仅不到两万外军,面对我国16万清军,只死伤几人就能获得“满载而归”,真的是我国人无能?懦弱?胆怯吗?远非如此,武器——实乃我国人之硬伤!骑兵、弓箭对战枪弹、飞机,战果可想而知啊!所以,也不怨士兵们胆怯,实在是曾经的代价太大,心中的恐惧太深;也不怨我国的创造力不行,实在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等创新,武力装备急需啊!

  遥观古今,只有正确的领导统治,上下一心,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八佰》观后感13

  6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八佰》的一场内部交流观影。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战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八佰》观后感14

  很早就期待《八佰》这部电影,如今终于上映了。今天,我和姑姑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末期,八十八师的战士们坚守四行仓库的真实故事。他们抱着为国捐躯的决心,在地狱般的环境里守了四天四夜,最终打退了敌人多次疯狂进攻。

  其中,让我最震撼的是战士们升*的场景。为了表明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决心,他们决定在四行仓库的顶层升起*。*刚升起来,敌人就像发了疯一样,派飞机轰炸我们的战士和*。飞机经过的地方,尸横遍野,很多战士受了重伤。可是他们依然用最后的力气把同伴的尸体堆在旗子下面,不让*倒下。一个年轻的军人,看起来还是个孩子,他的肠子都被打出来了。可是他没有害怕,没有胆怯,仍然举着枪对着飞机扫射,最后,这位战士也壮烈牺牲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潸然泪下。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军人的精神,那种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八佰》观后感15

  晚上去看了八佰这个电影,感觉还是挺好的。讲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后期*大部队撤退,只剩一个师独自留守一个仓库里跟日本军交战的几天。仓库地处市区和租界一河之隔,河这边是士兵应对日军残酷围剿,河那边是各种百姓生活,有商铺戏院也有各国使馆人民,大家都在观望河对岸这场战役。

  几次交锋的战争场面很震撼,士兵们身绑炮弹与日军同归于尽往下跳的时候,瞬间泪崩。但也有临阵脱逃,临时收编的百姓摇摆不定,对于*对于战场充满畏惧,不敢迎敌。感觉挺真实的还原了士兵们的各种心态状态,包括他们聊天时那些话语。不同于之前看过的战争题材的电影。还有一匹白马出境,不太明白寓意什么。

  河对岸有战地记者不顾风险进入仓库拍摄,也有召集募捐的女同学冒着枪弹游到对岸送旗子,有老外对赌下一场交锋输赢率,也有对岸高楼里用望远镜观察局势的知识分子。

  电影里有一句:战争的背后就是政治,类似这样的一些话。

  还有一个片段记得很清楚,有很多百姓排队要支援(需要冒着敌人枪林弹火跑到对岸,很壮烈的行动)报名时需要报哪里来的,听见一人大喊:聊城东昌府区某某某。把我惊了,这不我家乡的人吶~

  总之电影拍的很好,很真实。各种视角描述都有。战争场面也挺震撼。值得一看。

  突然想起十几年前在二环胡同里和管虎导演有过几句近距离聆听和面谈。全然已忘当时的状态模样。


京剧观后感(扩展7)

——早熟观后感

早熟观后感1

  恋爱,不仅仅是大学里的主旋律,对于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来说,永远是不可忽视的主题。《早熟》是一部很接近生活的电影,这样一部电影能让你明白如何去承担责任。

  《早熟》讲述的是香港的一对男女青年,女孩刚满十八周岁,他们恋爱的故事。女孩家庭背景富裕,而男孩家庭并不是很好。但他们却真心喜欢着,并发生了关系。于是便离家出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过自己的世外桃源生活。但没有经验的年轻人,终究要尝试过辛苦痛苦之后才能明白,责任并不是那么容易承担的。

  男孩天天出去找工作挣钱,受尽各种折磨和痛苦。但这并不能维持他们两的正常生活,生活的压力,一次又一次压向他们!很难解决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没有父母的支援,就像一只断了翅膀的小鸟,想飞也非不高!只有以泪洗面……

  这样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对于“承担责任”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几个同学,也像电影里的所发生的事情一样,但他们没有电影里的结局好,这就是现实与电影的不同。对于一个女孩来说,遇上这样一个这么负责人的男孩是她一生的幸福。

  对于我们来说,真的能有多大能力来负担起这份责任呢?扪心自问,自己现在到底还是几斤几两?在大学里,有那么一些人,的确已经相当的成熟了,所以,他们谈恋爱,没问题,因为他们能过挑起这个担子!

  《早熟》里,他们把孩子生下来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双方的父母。对于我们来说,谈恋爱也是父母方面的问题。父母作为过来人,有了这样的一些经历,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相同的弯路,用心是好的。但是,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没有这样一个经验教训,走向成熟是比登天还难!就不会懂得“责任”这个胆子到底有多重了!

  很现实的一部电影,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很现实的一个想法。“早熟”有弊,同时也有利。恋爱主题是永恒的,遇上一个责任心强的人,才会幸福一生。


京剧观后感(扩展8)

——春草观后感

春草观后感1

  以前总以为上学时我们青少年的权利,它是在*凡可是的,可……哎!想不到电视剧《春草》中的一幕竟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

  也许是因为从来都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所以从来都不知苦滋味,想不到竟有人上不起学,想不到竟有人想上学,更想不到有人会为了上学而闹绝食,这所有的“想不到”都化成了羞愧,烧红了我的脸庞。

  曾几何时,我因为想看电视,把那无辜的作业扔到一边;曾几何时,我因为肚子饿,上课想着那丰盛的午餐而分散注意力;曾几何时,我因为想逃学,而装病……所以看着这部令我自惭形-的电视剧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每个人都要对自我的工作负责,而我从没有过。从来都不明白世间竟有“我要学”三个字,听到的都是些“要我学”的话。

  我以往给自我定下过无数次的目标,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此刻开始,为时不晚,我要惜时为金,狂吸猛饮知识的甜浆,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我明白还有许多孩子在山区挣扎、祈祷,我要替他们学下去,我要不辱使命地学下去!

  春草,真的很感激你,让我明白了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让我明白了要想把短暂的自我定格为历史之链上永恒的存在,靠的就是学习,你的坚毅是我永恒的榜样。

  人生步履匆匆,在踩过春夏秋冬的肩膀时,我们是否会问彼此一句:“学了吗”在今后,无论忧越、艰苦都要切记:我要学!

  同学们,衣食无忧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拼搏,为了祖国明天的辉煌,掌握过硬的本领——学习,学习,再学习!


京剧观后感(扩展9)

——迷雾观后感

迷雾观后感1

  一切就像一团迷雾,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了,所以负重前行,一路累积。越是光鲜亮丽的人,活得更加千疮百孔,我何尝不喜欢像姜太昱那样的人呢,绅士、有风度、有情感,但是,人总不会是完美地,像石拓,陈崧眼中的理想男人,不也有不为人知、无法遮掩的缺点吗?谁还没有想要遮掩的过去呢?只是人生在世,实在是不易。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握不住的东西。都市之中,我们的追求都十分的可笑。高慧兰说“他们想踩你一次,第二次就会觉得更加容易一些”

  但是谁不用服软呢?

  嫉恨、爱情、斗争、金钱、地位,我们究竟那么努力地求生存,是在求什么?

  那些看起来,像赵总那样看起来颇有地位的人,不也是一样柴米油盐地辛苦生活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是人与人之间,不也是没有把对方当人看待吗?肆意践踏,为所欲为。

  高慧兰设计韩之源,设计李在英,明明知道欠了何明宇的青春,却可以一直威逼利诱地爬向青瓦台代言人的位置,不惜利用新闻之便,去把竞争者拉下台。

  老张说“记者选择发什么不发什么其实就已经是立场了”都是人,谁的立场没有私心,那么记者所捍卫的可怜的真相,究竟又是什么呢?

  大雄之类的人比比皆是,人生在世真的很没有意思,都是蝇营狗苟,互相算计,今天没过完已经得开始想明天,明明知道最后走的"时候什么都不会留下,却还是一直向前奔跑。

  高慧兰说,我从一个卑微的家庭走出来一直努力地生活才到现在这个地步。我又何尝不是呢?虽然我并不成功,但是生活,本来就没有优劣。

  我选择做一个尽量纯粹,可以不被孤立有人支持的生活,我知道只能靠我自己所以一直在寻求进步,仅此而已。如果有一天可以出现一个人跟我说,你跟着我就好了那又是什么光景呢?

  我不知道,太遥远了,今天比较实在,毕竟,两心相系,太过虚无缥缈了。

推荐访问:观后感 京剧 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1 京剧观后感100字 京剧观后感150字 京剧观后感100字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