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源亟需建设的背景下,微课程逐步兴起并日益成为热点,许多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都对此进行了实践尝试。文章结合自身微课程教学实践,以《英语口语》课程为例,对微课的设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研究了高职微课程资源构建的方法。首先,对微课程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讨,针对英语口语微课程学习资源的构建提出了微课的设计原则;其次,以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微课设计步骤,以期给同类微课程建设提供相关实践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 英语口语 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0,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86-03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资源已经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分享;微博、微信等微事物的兴起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更使得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趋势。微型视频课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2011年广东佛山市教育局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推行“微课”教学模式,使得学校教学瞬间跨入了“微时代”。2012年12月,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微课教学竞赛。浙江省自2013年起已连续举办两届高校微课教学大赛,涌现了一批受师生喜爱的微课资源。那么,究竟什么是微课?高校微课应该如何设计与应用?笔者连续两年都参加了浙江省举办的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和微课作品征集活动,以期通过在高职英语口语课堂中的研究与亲身实践,分析总结目前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高职英语口语微视频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二、“微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一)“微课程”的概念
“微”概念并非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产生才出现,早在1960年国外就已有了微型课程的概念{1}。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了60秒课程{2},这是微课的最初形式。在国内师范院校中也有微格教學的实践训练{3}{4}。虽然学术界对“微课程”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学者们对微课观点和定义不尽相同。
国内微课概念首创者胡铁生认为,微课的主要载体是微型教学视频,是以某个知识难点、重点、疑点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并支持多种移动终端学习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5}。{6}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7}焦建利教授把微课定义为“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8}。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微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将“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5~10分钟)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教师开展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二)“微课程”的特点
1.时间短,内容精。一节“微课”只侧重于讲解某一知识点,一般时长为5~8分钟,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这一教学时间长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它既能让教师将知识点讲透,又不会使学生感到视觉疲劳和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最佳。但也因其教学内容少而精,就更需要精心设计。
2.容量小,易分享。因“微课”教学时间短,其资源容量就小,而且支持网络在线播放,可随时随地下载,实现基于移动设备的在线自主学习与资源分享。
3.资源多,应用广。“微课”不仅包括微型视频,还有一系列与其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练习等资源,营造了与教学活动紧密关联的“教学生态环境”。这些资源不仅可用在课堂教学,也可延伸至课堂外教育教学,如孩子的德育教育、成人教育及成人工作培训等方面。
三、高职英语口语“微课程”设计
《英语口语》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班级均为50人左右的大班,在教师讲授完口语理论知识后,课堂上供学生锻炼口语的时间人均仅为1分钟不到。而微课在很大程度上能将教师给学生的口语语言输入转化成视频,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将课堂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进行答疑与口语实践,能实现初步的翻转课堂。因此,在《英语口语》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微课程的核心是承载教学内容的微视频。一次微课资源的建构还需包括与该微视频教学相关的教案、教学课件、教学习题、教学反馈以及教学反思等其他辅助性教学材料。所有资原共同营造了一个主题突出的教学资源“生态环境”{9}(如图1)。因此,在构建英语口语“微课程”时,需要对“微课程”生态环境中的这6+1要素进行精心设计与构建。
(一)英语口语微课程设计原则
学生在微课程的学习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但是学习时易受到周围人或事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再则,英语口语课程注重口语交流学习,其课程要突出轻松、易懂、易学易掌握的特点。对此,笔者对英语口语微课程的构建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原则。
1.明确教学对象原则。一次良好的45分钟课堂教学需在课前认真分析授课对象,包括其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学习能力等,微课教学亦是如此。需要研究每节英语口语微课的学习者特征,从而设计相应的微课教学安排。同时,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对教学内容也应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如宴请外商时的“西餐礼仪”知识属于有具体做法和步骤的良构性知识,学生内在的认知负荷较低,因此教师在讲授该节微课时,对知识点简单讲解即可;但是与海外买家现场“讨价还价”属于需要实际交流的非良构性知识,其交互复杂度较高,需要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策略。
2.内容聚集原则。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有限,学生一次接收的学习内容过多会使其认知超负荷超载,最终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而,在设计英语口语微课学习内容与资源时,必须要遵循知识内容结构化、时间短、高度聚焦的原则,每次微课教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短时间集中讲解某个知识点,内容高度聚集,通过系列化的小模块口语学习实现其知识意义的建构。
3.合理排序原则。Haido Samaras{10}的研究表明,要减少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最有效的途径是合理安排学习材料顺序。根据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先安排认知负荷率较低的学习内容或元素,进而再给出有较高难底的完整材料,这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因此在设计英语口语微课程资源时,先对口语微课学习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排序,如先口语词汇、句型,再到口语交流呈现,最后口语表达练习,从而更好地减少学习者认知负荷,使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英语口语微课程设计主要步骤
本研究制作的是高职《英语口语》系列微课程,以整个英语口语知识的重难点展开,制作单独的微视频,及与之相关联的教学资源包,包括教学课件、教案、作业等。每个微视频及课后作业可采用阶段测试的方式进行,学生需通过一个阶段的测试后方可进入下一知识点的学习。测试不合格需重新返回前一阶段进行二次学习,直至通过测试。下面以英语口语微课程制作为例进行微课程设计步骤的阐述,其制作方式为“本土化可汗学院”模式,整体制作步骤如图2所示:
1.分析授课对象。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基础普遍较弱,学习主动性不强,但学习愿望强烈,课内外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关注。将微课设计成口语测试闯关形式,既能让学生巩固知识,测验其学习效果,又能增加自我学习成就感,树立英语口语学习信心。同时,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口语微视频,可以自主规划学习进程,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
2.选取教学内容。基于目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口语》课程采用的教材——《剑桥国际英语教程》,经过课程组成员的仔细分析探讨,将教材中的主题分别进行罗列,并将每个主题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再进行细化,现以口语微课程中的日常对话为例,分列其每个主题中的知识点,具体如图3所示。另外,需提前选取好每个知识点的微课类型,以便后期有安排有计划地开发微视频教学资源。
3.撰写教学设计。鉴于英语口语课程性质与特点,口语微视频的教学设计必須要将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结合,力求授课氛围轻松有效;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学生感兴趣、易听懂、掌握的语言和形式来呈现知识;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创设口语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口语场景化授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地场景录制微课。如在讲授英语“讨价还价”这一知识点时,可在商店录制;讲授“宴请外商”知识点时,可在西餐厅录制等。所有的微课教学设计都可以故事或生活场景呈现,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学习,实现学生愿讲、能讲、乐讲英语的教学效果。
4.编写视频脚本。根据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目标与性质,依托该课程教材,对口语知识点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应用场景进行详细分析。在确定场景后,将场景编演成一幕仿真的口语对话脚本(见表1)。
5.整理视频素材。在微课录制中,教学素材作为“道具”能为口语场景教学提供良好的视觉感与仿真感。素材包括微课程开发中所用到的声频、图片、动画、视频等,可通过网络下载、手工自制或租借等方式收集素材,同时需提前对这些表征知识的素材进行编辑与处理。如在“讨价还价”的微课中,教师需提前准备一件商品作为素材道具;在“宴请外商”的微课中,需提前准备西餐餐具、西餐礼仪视频等素材。
6.录制微课视频。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点脚本,利用所收集的素材道具,使用视频录制软件或者手机、DV等录制工作将知识点制作成一些轻松活泼、口语剧情精彩的教学短视频,全面调动学习者对英语口语视、听、说三者结合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逐个攻破口语学习重点难点。
四、英语口语微课程设计的难点
(一)英语口语微课程教学设计
微课程的核心是微视频,而微视频的难点则在于教学设计。根据注意力10分钟法则,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一般只能保持10 分钟左右。因此传统45分钟课堂的教学思路与设计将不再适用于短时、精炼的微课,需要在传统教学设计基础上不断地加以调整修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在5~10分内呈现完整又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专注力的微视频;同时,教学设计还需要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修正,以找到最合适学生学情的微课程教学设计及其设计方法。
(二)英语口语微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以微课教学设计为基础,需有效整合所有的《英语口语》微课程资源,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微测验等所有资源。资源的建设只是过程,如何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广泛应用才是建设的最终目的,不能走上“重建设轻应用无研究”的老路。刘荣等研究者认为,资源的建设要形成“为用而建、以建促用、用中提建”的良性循环{11}{12}。因此,需要进行微课平台的同步开发,形成微课教学资源库。各高校之间可实现微课课程开放,资源共享,达到微课资源利率的最大化。目前微课资源主要应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组教研以及区域性网络教学研讨等方面。
(三)英语口语微课程的评价及反思
微课程的评价标准与维度是多元化的。2012年,全国微课大赛官网制定了微课程的评价标准{13}:(1)作品规范——材料完整、技术规范;(2)教学安排——选题价值、教学设计与组织、方法与手段;(3)教学效果——目标达成、教学特色、教学规范;(4)网络评价。简言之,微课评价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技术支持和效益效果这四方面考量。但这个评价标准仅针对于参赛的微课作品,而微课程的评价维度是多元化的,包括教育评价、师生评价等。及时的评价反馈和教学反思能实现优秀微课程资源的不断完善与构建,并为后续的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五、结语
微课程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产物,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微学习彻底改变了知识原有的存在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原有的社会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形式等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本文以《英语口语》课程为例,详细探讨了微课程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对同类微课程的资源建设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教育中,微课程学习以全新的学习方式与体验,会逐步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区教育、企业培训等领域,最大化地实现微型视野下的资源开放共享。
注释:
{1}Engel, R.a., Jr. L.D. Weller, Mini-course: Maxi-Morale [J].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1972, 56(3): 142-149
{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3}Dwight W. Allen. Micro-teaching: A New Framework for In-service Education[J].The High School Journal,1966,(8):355-362
{4}夏惠贤.论教师的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资料,2000(5):44-48
{5}胡鐵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6}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7}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8}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9}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10}杨进中.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6-90
{11}刘荣,张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资源建设与应用探究[J].教育研究,2009(12):40
{12}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5):19-22
{13}评价标准:全国微课大赛官方网站,http://weike.enetedu.com/bisai_guize.html,2014(3)
(作者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作者简介:高亚红(1983—),女,浙江绍兴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英语口语》课程负责人;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主持的《英语口语》课程列入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责编:若佳)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