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提高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需做到与学生的心理情感相融合;了解学生对高数排斥的原因,做到从原因入手,与学生多沟通从而让其明确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而且教学过程中尽量增强这门学科的生动性,与实际问题相秉承。利用数学发展中的趣味故事及其在生活中实例的应用,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来龙去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思考多练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教师的作用;沟通;排斥高数的原因;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10-02
一、引言
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几乎所有专业都会学习高等数学,并且其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普遍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烦琐难懂的,对于理论性的知识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学生处于被迫的学习状态,为了应付考试,机械地记忆公式以及解题方法。针对这种状况,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知数学的重要性;又如何使一堂数学课生动有趣,简单易懂成为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关于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如何产生兴趣这一课题做了初步探讨。上好“第一课”,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传授精确、严谨的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索创新、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将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唤起他们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了解学生内心排斥高等数学的具体原因,各个击破;培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讲解数学发展史中的有趣故事,强调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二、教师的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第一堂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机[1]。第一次上课,教师应该利用学生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认真备课,树立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不都是有趣的。一个成熟的、有经验的教师能灵活地应用教材,从不同的方面增加学生对教材本身的兴趣。交给学生的方法具体有:(1)教学生正确使用学习工具,如,查阅图书资料,上网等;(2)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最后解决问题,并能触类旁通。老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胆小的“老实”学生或者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对待这些学生,教师要做到三个尽量:(1)尽量把信任的眼光多投向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的重视;(2)尽量把热情的笑脸多展现给他们,让他们没有学习的恐惧和压力;(3)尽量把发言的最佳时间让给他们,给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即使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牛头不对马嘴”,让人莫名其妙,或者是别出心裁,教师千万不要不理睬,更不要嘲笑或者挖苦,而是要宽容并认真对待,要多鼓励他们继续探讨,这时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共享探讨的乐趣,师生成为学习、探讨、发展的伙伴。学生在这样宽松、信任、关注的氛围中,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4)老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知识的学习不能通过呆读死记,而是要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解释或解答问题上的应用。这个过程与为知识而积累知识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所能凭借的知识,是在思维中获得的知识。有些书本知识不多的人,却能充分运用他们所有的一点点知识,就是因为这点知识是通过思维并从实际的需要上得来的。而一些学问“渊博”的人,反而被其学问所淹没,因为他们这些“学问”是靠死记硬背而不是靠理解得来的。这个事实应引起教师的充分注意。凡能理解的知识,都应该通过思考而不是通过死记来学习。
三、培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就学生反感高等数学的学习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以下几个具体原因:一是不了解高等数学中知识的来龙去脉;二是纯理论的东西太枯燥,太抽象,没有兴趣;三是课时少,内容多,课堂任务太紧,课堂内容一时吸收不了;四是不了解学习高等数学能用于何处。
关于以上问题,此文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函数”[2]一词是最令同学们头疼的一个概念,想象不出“函数”具体是个什么样子,其实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尽量的把“函数”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想必大家会对“函数”多些了解和理解,这样就不会对“函数”有更多的抵触思想了。教师在讲解“函数”之前,首先说明“函数”最初是怎么提出的,为什么有了函数这样的概念,等等这些使学生疑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都要一一地讲解明白,这样同学们才不会对函数产生陌生排斥的感觉,自然会比较亲近函数,从而将函数的知识学习明白、透彻。关于纯理论的知识,同学们也觉得没有趣,自然没有心思去听课,学习。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穿插一些数学中的趣事,既可以让同学们心情愉悦,也可以让同学们在这个轻松的状态下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授课过程中我会讲一些数学上的笑话或者趣闻,如这样一个数学笑话[5]: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头,把火浇灭。”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最后一个问题:假设您走进小巷,而货栈没有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终于答道:“我就把货栈点着。”消防队长大叫起来:“什么?您为什么要把货栈点着?”数学家回答:“这样就把问题化简为一个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这个笑话虽然有些荒唐,但调节了学生的听课状态,并使之印象深刻。
大家都知道数学上的微积分理论是各个专业应用广泛的重要内容,但是有时候求解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这时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讲些微积分的历史背景,如,牛顿和莱布尼茨的故事。在教学中讲述一些微积分创立的历史,也能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应用的道理。极限理论是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面临的第一堂高等数学课,其实极限的思想我国古而有之。庄子曰:“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3,4]。说的就是以1为首项,■公比的数列,它的极限是零,但永远也达不到零,这其中就蕴含着数学中的极限与哲学思想。还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千古绝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极限思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朋友看不见了,舟也看不见了,只有隐隐约约的一点孤帆,而一江春水,依旧东流。说的也是当距离越来越大时,朋友的身影却越来越小,这里数学极限的思想与文学的意境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所以讲极限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用这样的文学语句来举例,学生不但理解了极限的本质,还可以活跃气氛,这样就在数学的第一次课上激起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结论
调动大学生学习高数的兴趣,要从教师自身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这些问题不是一语两言的事情,是每位高等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学经验中以及从对学生的了解中总结方法,从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学生不爱学习高等数学的原因。建立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大学教育的宗旨,让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学习新事物、研究新事物及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荣军.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1):12.
[2]官群.自我调控学习:研究背景、方法发展与未来展望[J].心理科学,2009,32(02):394-396.
[3]加侬(Georgew.GagnonJr),柯蕾(MichelleC。11ay),宋玲.建构主义学习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张小俊.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及激励对策探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5]吴宝科.启动学习动力的5大推进器[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卫华(1985-),女,河南郑州人,工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组合数学;黄海松(1983-),男,河南三门峡人,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李代数表示论。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