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振兴乡镇> 正文

2022村级乡村振兴汇报材料(完整资料)(2022年)

发表于:2022-10-31 15: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村级乡村振兴汇报材料(完整资料)(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村级乡村振兴汇报材料(完整资料)(2022年)

村级乡村振兴汇报材料(完整资料)3篇

第一篇: 村级乡村振兴汇报材料(完整资料)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资料汇编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次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

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

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

施乡村振兴,并提高到战略高度,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

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

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

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

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

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

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

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

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

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表明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

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摆上优先位置。

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导思想,就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

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

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

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

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

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十分丰

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

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具体说主要包

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

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领域的问题,

是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共同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充分体现了

我们党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在新时代

必须坚持。


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

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

步加以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

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两相对比,虽然同样是五个方面 20 个字,但除“乡风文明”

外有四句话不一样,这四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

是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

的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

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比以前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

更加宽广,这是一个崭新的表述,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就涉及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

农村的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

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加快振兴农村产业,

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

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

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面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

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

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

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

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巩

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

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

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这将有利于推

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

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完

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战略的重要意义

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一)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大乡村振

兴。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乡村衰落问题

也逐渐显现。就目前来看,我国村落数量不断减少,与此同

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使乡村人口数量下降趋势明显。

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往往以青壮年人口的迁移最为

突出,导致留守农村的大多以老人和小孩为主,造成农村老


龄化、兼业化、空心化严重。这一情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消减农村生产发展活力,而且使农村社会也由于高质量人口的流失而活力不足,引发城乡差距并使之呈现扩大趋势,成为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和优先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较为明显。

如果将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纳入福利测算的指标体系,则城乡之间的实际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逆转这种趋势,则不仅对社会和谐造成严重制约,而且对社会发展的健康度和公平性形成负面冲击。为此,必须通过发展和振兴乡村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并切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让农业更发展、农村更美丽

和农民更幸福。

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事关我国经济发

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巩固并不

断提升农业基础地位。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自 2004 年以来实

现连续增长,目前保持在 6.16 亿吨以上的高位水平,但粮

食安全问题仍不可存在丝毫的放松与麻痹,需要继续加强并

促使农业持续兴旺发展。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为此,要在严格保障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稳定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


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劳动生产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农民队伍专业化;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培育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为主导的新型经营主体,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效应。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农村环境好坏对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直接影响。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不仅只有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应该更加关注群众生活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因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一个高度关联的有机体,农村作为绿水青山的主体,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必须更加重视,需要构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践行绿色生产方式,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污染问题;
不断强化绿色生态观的宣传教育,使青山绿水的理念深入人心,诱导并激发人们建设“山更青、水更绿、村更美”的生态环境美好景观。要真正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人民的富裕生活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是在精神上的满足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此,踏上新征程,既要加大经济与物质文明建设,实现农民收入增长,更要推进文化与精


6


神文明建设,优化农村文化资源配置,依托优秀传统文化,

发掘乡村特色,不断提升农村文化供给能力,促使农村社会

的全面发展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全面丰收。

(三)“乡村振兴”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催化剂。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意义深远、深得民心。

“没有农村地区的脱贫,就没有乡村振兴。”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关系到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极大提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标准和要求,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长期政策支持,同时也为中国农村人口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而美好的蓝图。因此,“乡村振兴”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催化剂。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良好生态是优势,更是财富。要通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村基础环境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向美好乡村转变。完善提升服务功能,坚持把农村像城市一样投入、建设、管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旅游热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释放出巨大的民生效应和经济效益,真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工作中,坚持让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增收致富,无疑是


7


“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因此,各级政府要坚持以市场为

导向,围绕现有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加大扶持力度,

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改变贫困

群众精神面貌。同时,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乡

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强规划设计和统筹安排,将乡村

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

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努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

情,着眼于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好这一战略,

必须科学制定规划,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

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

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

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

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8


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

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

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

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

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

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

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

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

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

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在实践中,推进乡

村振兴,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拓宽农民就

业创业和增收渠道;
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

村优先的原则;
必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

风貌。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党的十九大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作出了重要部署,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

尽快采取措施,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弥补农村现代化

这一薄弱环节,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

农民充分分享现代化成果。

1、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9


(1)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是这一轮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核心,尽快构建明晰、健康、有序的农村产权体系,对农村农业以及新时期城乡互动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一是要充实和保障集体产权的市场属性,加快落实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功能,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抵押难、担保难问题。

二是要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理的市场价格,给予集体建设用地平等的市场要素地位。

三是要加快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重点解决功能不完善、交易品种单一、交易形式冗杂等突出问题。

四是要加快建立农村产权退出机制,引导撂荒耕地、空置宅基地等“沉睡”的资产资源重新复苏。

(2)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总的方向是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形势,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为核心。

主要是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更加注重支持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和科技研发等,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以市场化为方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

革,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保护生产者合理收益。


10


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和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促进产

业健康发展。

2、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

手中。解决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

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保护耕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

田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

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

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

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

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

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种植业、林业、畜

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

合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升

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

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增强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


11


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

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转

型升级。

三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集成创新为动力,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要从重点开发农业生产功能,转向全面开发农业复合功能,提升农业的文化、科技、教育、旅游观光(见附 2)、休闲度假和运动养生价值,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

要瞄准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产生的全新市场空间,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产品和品牌升级、企业管理和营销升级等措施,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推动价值链跃进式升级,促进农村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扩展和产业形态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注入新动力。

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强化质量兴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2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当前要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

构调整,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

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以农产品

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

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

态。

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强化湿地

保护和修复,推进轮作休耕、草原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

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四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

业发展有机衔接。

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

走向现代化的引领力量,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

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

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水平。

我国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普通农户仍是农

业生产的基本面,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让小农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分

享现代化成果。

要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完善农资购买、


13


机种机收、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基

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与经营性技

术服务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3、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当前,我国经济

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顺应我国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尽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工作

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

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农村社

会治理,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作用,要


14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

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

础设施建设。要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

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二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结合”是加强乡村治理的思路创新。

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见附 1),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

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

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

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

风尚,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

失范,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见附件 3)

三要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支撑“三

农”发展的人才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全面振兴乡村,就必须

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资金

投入,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

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15


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要激励更多优秀的城市人才下乡创业。

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要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县乡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

要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

“三农”工作队伍要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传承

“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

附 1

聚焦基层党建短板 推动乡村振兴

编者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很长

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主阵地,中

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

校院广大干部学员中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深

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

丰富内涵,教育和引导干部学员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九大


16


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上来。学员们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心得体会、思想认识,谋划工作新思路、新举措。人民网福建频道为此推出他们的系列文章,推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更好地落实见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给亿万农民提振了信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内容。振兴乡村首先要补齐农村党建“短板”,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实现农村提速发展。

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这不仅事关基层政权的稳定与否,也直接影响农村自治、法治和德治建设进程。当前,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关键是突出问题导向,抓薄弱补短板,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同时,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推动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重要引擎。

一、当前基层农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1、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偏弱。“上面千条线,下面

一根针”,党的中心工作要落实到基层农村,关键在支部。在


17


部分农村,村支部班子在力量配备上适应不了形势发展需要,

班子成员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结构不平衡,加上事多人少、待遇不高等,直接影响整体战斗力的发挥。受农村党员流动性大、主动抓党建意识薄弱等因素制约,导致村级党组织在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代表大会方面效果欠佳,影响党的政策及中心任务及时有效落实。

2、支部班子领富带富能力不够。部分农村党支部班子受年龄老化、缺乏常态化培训等影响,在带领农民发家致富、脱贫攻坚上措施、办法不多,甚至存在等靠要思想,缺少开拓创新、实干苦干的精气神。乡村产业发展难度较大、门路不多,自身“造血功能”明显不足,“空壳村”仍不同程度存在。

3、基层基础保障不力。村级组织建设投入不足,政策资

金配套存在“撒胡椒面”现象,难于捆绑统筹使用,造成硬件

建设滞后,如村部建设、远程教育、党建配套设施等较为落

后;
村级财力、村干部报酬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党建经费投入等明显不足,削弱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

的能力。

4、履行“两个责任”虚化、形式化不同程度存在。农

村党建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党建任务内容及标准制定

注重形式,考评偏重内业材料,不够“接地气”,导致基层干

部执行、操作难;
落实“两个责任”督查、考评体系尚未形


18


成,加上基层干部事务性多且杂,抓党建积极性、主动性欠缺, “最后一公里”难以有效打通。

二、分类施策、创新引领,虚功实做“补短板”

1、抓龙头、带队伍,强基固本促提升。当前,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发掘、培养力度,选准配优致富带头人。同时,紧

紧围绕“党员像党、党员在党”,全力打造基层党建 2.0 版

本,补足短板。要严格村级党组织生活、严明组织纪律,坚持

“三会一课”,推动基层“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把党内政治规矩立起来,促进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形成最大合力,

发挥最大优势。

2、重点整治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

团结带领群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在新时代历史任务的战斗堡垒。当务之急是要逐步整治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通过脱贫销号先行村建设,抓两头带中间,推进党组织晋位升级,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做到固本强基、凝聚人心,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盯住基层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不断提高薄弱村、后进村的党的思想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同时,不

再仅满足于硬件建设、送钱送物,而是要实行部门挂钩帮扶、结对共建,实现思想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并内化为党员干部内在的、自觉的精神追求,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


19


造力。

3、深化党内关怀机制,创新党员“积分制”管理。针对

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干部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缺少有效保障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党内关怀机制,探索推广党员

“积分制”,建立工作台账及绩效考核评分制,同时对扶贫攻坚、任职时间等进行累加计分,实行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激励村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百姓。

4、注重资源要素下沉,提升基层党建保障力。针对村级党组织建设普遍缺少人才、经费保障等问题,要健全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党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提高村级运转经费及村干部待遇报酬,实行绩效奖惩制度,加大对优秀村官的培养、选拔力度;
设立为民服务基金,赋予村级更多自治权;
大力实施“村级活动阵地改造提升”行动,完善办公场所等配套设施,营造留才聚才氛围。

5、严督严查,力促“两个责任”落地生根。要结合学习

贯彻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主动把党建工作责任扛稳压实,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以铁的担当和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把每个环节工作抓具体、抓深入。要成立督导检查组,开展明察暗访,结合检查情况列出问题清单,并实行量化考核,推行村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及时


20


约谈、处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

总之,要紧紧围绕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强化帮扶、评星定级、完善考评、巡查监督等措施,明确任务,协同发力,实现党建工作由抽象概念变为具体清单,把定性要求变成定量指标,把单项任务变成责任体系,确保落实、落细、落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晋位升级,为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附 2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有大作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希望的田野上必将谱

写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的崭新诗篇,让农村更加美丽、

农业更加兴旺、农民更加富庶、生活更加幸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社会基本矛盾转化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的一项重大

战略决策。振兴,“振发兴盛,增强活力”也。随着乡村振

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希望的田野上必将谱写农村农业农民

“三农”问题的崭新诗篇,让农村更加美丽、农业更加兴旺、


21


农民更加富庶、生活更加幸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乡

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重要引擎。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村旅游要有新作为、大作为。

在乡村文化振兴上发挥引领作用。乡村美,首先是文化

美;
乡村振兴,文化引领;
乡村旅游,文化为本。目前,在

一些地方存在着乡村文化凋敝甚至“消失”的问题,乡村旅

游担当着保护和振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乡村旅游要

更加注重保护、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乡村民俗、乡村非物

质遗产,以更加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让人们体验乡

村文化;
让乡村文化在共兴共享的乡村旅游中发扬光大,再

续辉煌。

在生态生产生活上发挥促进作用。关注“农村、农业、

农民”问题,关键在于保护农村生态、发展农业生产、提升

农民生活质量。事实证明,乡村旅游发展真正实现了“农村

增美、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积极的

促进作用。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在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促进农

业生产转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上聚焦,有更多担当。

在乡村旅游扶贫上发挥推进作用。“小康不小康,关键

看老乡”。没有农村地区的脱贫,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旅

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

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业打造成地区性

的支柱产业是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要把在贫困


22


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精准发展、集

聚发展、加快发展;
让农民既是乡村旅游的建设者、经营者,

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得益者、乡村美好生活的享受者。同时,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也将为城市居民和旅游者提供多样

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乡村生活,进而促进和增加乡村旅

游生活消费,必将大大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一起奔小康”

的步伐。

在城乡一体发展上发挥融合作用。提升乡村的自身价值,实现“三农”要素的重新定位和组合,促进城乡之间资本、人力、知识、消费等各种要素的相互流动和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使得农村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城乡之间各种要素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促进农民身份、职业的转换和“就地城镇化”,

吸引城市居民融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的幸福事业。同时,在乡村旅游中,农民实现与城市文化、生活的交流,城市居民实现“回归乡村生活”的梦想。乡村旅游在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融合作用将日益显现。

在创造美好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旅游即生活。今天,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乡村旅游,说到底是在创造一种生活方式,是改

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

重要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在优化乡村生活环境、丰富乡


23


村生活产品、拓展乡村生活空间、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上更有

作为,在创造美好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

担当起在乡村振兴中的新使命,有新作为、大作为,乡

村旅游需要新思维、新举措:

实施集聚发展,创造美丽的乡村生活空间。在乡村振兴

的大局中,聚焦“农村农业农民”,关注“生态生产生活”,

在发展路径上要实施集聚战略,把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

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田园综合体、旅游风情小镇、

乡村旅游度假区等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整合城乡各种要

素集聚发展,创造更多的美好乡村生活空间,让乡村旅游在

乡村振兴中集聚发力。

注重产业培育,提升供给和带动双重效应。产业兴,旅

游兴,农村兴。把握人们对于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的变化和升

级,以“乡村+”“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促进

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在开发乡村民俗、乡村美食、

乡村特产、农事体验、农家生活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因地

制宜积极发展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等产业;
通过“+文创”“+

电商”“+养生”“+养老”“+体育”“+健康”“+研学”“+文艺”

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培育多样化、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业态。

在增加乡村旅游有效供给的同时,带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乡

村振兴中多做贡献。


24


激活发展主体,实现乡村旅游的共建共享。乡村振兴,

直指人心;
乡村旅游,根植于人。多元的发展主体,充满活

力的发展主体,是建设“幸福产业”的关键所在。要发挥农

民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作用。一些地方的经验告诉我们,

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的重组,建立农民旅游合作社等是

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途

径。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投入乡村旅游的发展;

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政策引导,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附 3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在人们的乡愁中,

不仅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土社会中邻里互助的社会关

系、祖先崇拜的仪式和庙会、乡村戏剧的热闹,这些规则、

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乡村社会。

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

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

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

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至少不是农民的乡

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

兴。

首先,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25


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许多农耕社会有庆祝丰收的节日,比如藏族的旺果节,是沟通人与自然,祈求风调雨顺、保证农业丰收的节日。春节是家庭、家族和社区共同庆祝周而复始,新的一年开始的节日。清明节和七月节是供人们缅怀逝去的亲人,沟通生者与亡者的节日,通过与亡者的交流,逝去的亲人仍然活在现实的世界中。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许多农民即使远离家乡,也要长途跋涉在节日回到家乡,参与这些节日,是因为有了这些节日,他们的生活才有意义。

其次,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尽管我们是个法治

社会,但是在乡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法律所无法

管,或管理成本很高的地方。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

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

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

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

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

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

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比如互联网,老年人在知

识上的优势已经没有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尊重,就需要


26


文化力量,有文化的乡村可以看到长幼有序,秩序井然,而

文化的断裂经常会导致乡村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

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最近,笔者在瑞典南部传统的农业地区考察,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乡村社会的消亡过程。在一个世纪以前的传统农业地区,围绕着教堂形成了不同的农村社区,这些农村社区由数十户农民组成,社区的农民相互依存。但是到二战以后,大量农民开始放弃农业进入城市,土地被出售或出租给大农户经营。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少,大量房屋被丢弃,目前从事经济活动的农村仍然存在,但是从事社会活动的乡村则不复存在。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文化建设,

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比如编辑整理村庄历史、

建立村庄博物馆、组织文化演出等等。但是,物质层面乡村

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

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

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要

通过物质层面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自信,认识到乡村生

活的美好,推动村民参与乡村事务。

其次,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

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不

能是乡村居民仍是一盘散沙,各过各的生活,而是相互之间

协作,创造更好的生活。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

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

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

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

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

最后,将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

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

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

气。

重复

附 2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有大作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希望的田野上必将谱

写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的崭新诗篇,让农村更加美丽、

农业更加兴旺、农民更加富庶、生活更加幸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社会基本矛盾转化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的一项重大

战略决策。振兴,“振发兴盛,增强活力”也。随着乡村振

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希望的田野上必将谱写农村农业农民

“三农”问题的崭新诗篇,让农村更加美丽、农业更加兴旺、


21


农民更加富庶、生活更加幸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乡

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重要引擎。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村旅游要有新作为、大作为。

在乡村文化振兴上发挥引领作用。乡村美,首先是文化

美;
乡村振兴,文化引领;
乡村旅游,文化为本。目前,在

一些地方存在着乡村文化凋敝甚至“消失”的问题,乡村旅

游担当着保护和振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乡村旅游要

更加注重保护、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乡村民俗、乡村非物

质遗产,以更加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让人们体验乡

村文化;
让乡村文化在共兴共享的乡村旅游中发扬光大,再

续辉煌。

在生态生产生活上发挥促进作用。关注“农村、农业、

农民”问题,关键在于保护农村生态、发展农业生产、提升

农民生活质量。事实证明,乡村旅游发展真正实现了“农村

增美、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积极的

促进作用。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在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促进农

业生产转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上聚焦,有更多担当。

在乡村旅游扶贫上发挥推进作用。“小康不小康,关键

看老乡”。没有农村地区的脱贫,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旅

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

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业打造成地区性

的支柱产业是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要把在贫困


22


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精准发展、集

聚发展、加快发展;
让农民既是乡村旅游的建设者、经营者,

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得益者、乡村美好生活的享受者。同时,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也将为城市居民和旅游者提供多样

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乡村生活,进而促进和增加乡村旅

游生活消费,必将大大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一起奔小康”

的步伐。

在城乡一体发展上发挥融合作用。提升乡村的自身价值,实现“三农”要素的重新定位和组合,促进城乡之间资本、人力、知识、消费等各种要素的相互流动和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使得农村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城乡之间各种要素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促进农民身份、职业的转换和“就地城镇化”,

吸引城市居民融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的幸福事业。同时,在乡村旅游中,农民实现与城市文化、生活的交流,城市居民实现“回归乡村生活”的梦想。乡村旅游在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融合作用将日益显现。

在创造美好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旅游即生活。今天,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乡村旅游,说到底是在创造一种生活方式,是改

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

重要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在优化乡村生活环境、丰富乡


23


村生活产品、拓展乡村生活空间、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上更有

作为,在创造美好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

担当起在乡村振兴中的新使命,有新作为、大作为,乡

村旅游需要新思维、新举措:

实施集聚发展,创造美丽的乡村生活空间。在乡村振兴

的大局中,聚焦“农村农业农民”,关注“生态生产生活”,

在发展路径上要实施集聚战略,把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

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田园综合体、旅游风情小镇、

乡村旅游度假区等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整合城乡各种要

素集聚发展,创造更多的美好乡村生活空间,让乡村旅游在

乡村振兴中集聚发力。

注重产业培育,提升供给和带动双重效应。产业兴,旅

游兴,农村兴。把握人们对于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的变化和升

级,以“乡村+”“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促进

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在开发乡村民俗、乡村美食、

乡村特产、农事体验、农家生活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因地

制宜积极发展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等产业;
通过“+文创”“+

电商”“+养生”“+养老”“+体育”“+健康”“+研学”“+文艺”

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培育多样化、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业态。

在增加乡村旅游有效供给的同时,带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乡

村振兴中多做贡献。


24


激活发展主体,实现乡村旅游的共建共享。乡村振兴,

直指人心;
乡村旅游,根植于人。多元的发展主体,充满活

力的发展主体,是建设“幸福产业”的关键所在。要发挥农

民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作用。一些地方的经验告诉我们,

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的重组,建立农民旅游合作社等是

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途

径。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投入乡村旅游的发展;

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政策引导,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附 3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在人们的乡愁中,

不仅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土社会中邻里互助的社会关

系、祖先崇拜的仪式和庙会、乡村戏剧的热闹,这些规则、

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乡村社会。

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

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

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

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至少不是农民的乡

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

兴。

首先,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25


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许多农耕社会有庆祝丰收的节日,比如藏族的旺果节,是沟通人与自然,祈求风调雨顺、保证农业丰收的节日。春节是家庭、家族和社区共同庆祝周而复始,新的一年开始的节日。清明节和七月节是供人们缅怀逝去的亲人,沟通生者与亡者的节日,通过与亡者的交流,逝去的亲人仍然活在现实的世界中。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许多农民即使远离家乡,也要长途跋涉在节日回到家乡,参与这些节日,是因为有了这些节日,他们的生活才有意义。

其次,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尽管我们是个法治

社会,但是在乡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法律所无法

管,或管理成本很高的地方。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

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

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

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

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

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

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比如互联网,老年人在知

识上的优势已经没有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尊重,就需要


26


文化力量,有文化的乡村可以看到长幼有序,秩序井然,而

文化的断裂经常会导致乡村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

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最近,笔者在瑞典南部传统的农业地区考察,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乡村社会的消亡过程。在一个世纪以前的传统农业地区,围绕着教堂形成了不同的农村社区,这些农村社区由数十户农民组成,社区的农民相互依存。但是到二战以后,大量农民开始放弃农业进入城市,土地被出售或出租给大农户经营。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少,大量房屋被丢弃,目前从事经济活动的农村仍然存在,但是从事社会活动的乡村则不复存在。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文化建设,

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比如编辑整理村庄历史、

建立村庄博物馆、组织文化演出等等。但是,物质层面乡村

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

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

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要

通过物质层面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自信,认识到乡村生

活的美好,推动村民参与乡村事务。

其次,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

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不

能是乡村居民仍是一盘散沙,各过各的生活,而是相互之间

协作,创造更好的生活。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

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

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

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

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

最后,将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

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

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

气。

第二篇: 村级乡村振兴汇报材料(完整资料)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

去年以来,顺利通过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验收,被认定为首批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位列全省8个示范县第4名;
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省发改委等7部门批准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承担的省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验收;
阎什镇被自然资源部批准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田园综合体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
获批创建“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试点县”。陈王街道西曹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董口镇军屯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张兆江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观礼。县在全省20xx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一等”考核等次。

一、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高位推动,着力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各项任务。一是建立政策规划体系。编制印发了《县乡村振兴五年战略规划(20xx—2022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xx-2022)》《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县的实施意见》,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更加清晰。二是建立统筹联动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名县级领导任组长,负责推动工作落实。印发了《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明确牵头推进单位的职责、重点任务清单,全面压实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今年3月,将全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开在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看、现场讲、现场学,明确方向、鼓足干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严格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和乡村振兴五个专班定期调度,督促加快重点任务落实。坚持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考核比重仅次于“新旧动能转换”,并与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级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聚焦聚力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延伸整合产业链条,推动乡村产业向高水平转型提升。

一是加大农业领域“双招双引”力度。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农业招商,成立由分管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积极与万华集团、益客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每个重点项目成立一套班子,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靠上推进工作开展,全县现代农业项目质量水平、投资规模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投资20亿元的益客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加紧建设,培训中心、接待中心建设基本完成,肉鸭分割车间、职工宿舍近期将投入使用,羽绒车间主体钢结构已经完成,100万吨的饲料加工车间即将开工建设,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同步推进。投资13.54亿元的田园综合体被纳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范围,目前农业板块设施农业大棚已基本完成,文旅核心区主场馆室内外装饰完成,工厂化猪舍部分投入使用。投资100亿元的国药康养文旅小镇、投资30亿元的烟台万华无醛板材项目、投资5亿元的舜耕农业文化生态园、一期投资3.5亿元的县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等一批农业新六产项目建设顺利。同时,我县正以益客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为龙头,加快培育百亿级农业“新六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振兴的坚固支点。目前,全县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23家。

三是全力打造产业融合载体。依托益客产业园、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大埝镇等3个乡镇、53个村,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托国药康养小镇、舜王城中药材市场,规划建设了“一场两园一基地”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省发改委等7部门纳入第二批省级创建范围,对推进城乡要素资源有效对接和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省土发集团合作设立的1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基金,作为全省首支省、市、县三级财政与企业资本合作设立的基金,开辟了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筹集新路径。

四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62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8家,家庭农场总数420家,旧城镇葵堌堆村卢景生等3人被评为省级乡村之星。利用金丰公社、登海道吉、为民服务中心等,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县规模流转土地45万亩,流转率达到44.6%。大力发展特色畜牧养殖,加快斗鸡保种养殖基地、鲁西黄牛文化展厅建设,统筹养殖用地1805亩,新建现代化肉鸭养殖基地12个、智能化密闭鸭舍225栋,肉鸭出栏规模近1亿只,今年可达到2亿只。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种植业,全县中药材、瓜果蔬菜、毛木耳等种植规模继续扩大,成为全国毛木耳四大产区之一,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是加快推进农业多元融合。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启动“村播计划”,优化提升京东馆、天猫优品等电商品台,自建社群电商平台“七步生活”,发展淘宝镇9个、淘宝村35个、电商企业1100余家,开辟了农特产品销售新渠道。大力发展网红经济,与北京隆娱文化传媒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创办隆娱网红学院,打造网红直播基地,并邀请籍唱作歌手祁隆为农特产品代言,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产业”,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互联互动。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发展旅游强乡镇3个、旅游特色村9个,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塑造乡村环境新风貌

不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一是积极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改革试点+龙头企业+美丽宜居乡村”的新路径、新模式,着力推动三产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堵点”,收到了“一通百通”的初步效应。其中舜耕历山社区是县与省土地发展集团合作的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目前东区1938套多层住宅楼、西区600套庭院式住宅大部分主体已完成,流转土地6000亩建设的舜耕农业文化生态园项目,正打造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有机无公害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扎实开展专项“回头看”,对全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视、全面摸底、全面整改,努力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百姓满意、安心、放心的民生工程。二是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1075个,乡村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认真对照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七个专项行动方案设定的目标,找差距、补短板,定计划、抓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全县集中清理存量垃圾1.02万吨,清理卫生死角1.8万处,清理乱搭乱建5800个,清理村内坑塘750个,村内沟渠625公里,参与整治的镇村干部5000多人,累计参与整治群众投工投劳20万人次。在全市创建“清洁村庄”星级村的评定工作中位于前列。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县拥有农村公路2505.8公里,1084个自然村全部通公路,完成通户硬化里程1223公里,88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处理任务,累计实施农村改厕10.2万户,新建和改造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共厕所518处,农村面貌持续提升,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三是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贫困村为重点优先打造,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市级示范片区3个,20xx年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启动创建市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片区3个,各项工作正积极推进。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干部“回乡村、靓庭院、助振兴”活动,完成示范户建成数6923户,建成率11.92%(全年任务13%),居全市第1。深入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植树造林,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村居1个、省级森林村居3个,申报市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19个、特色休闲村5个。

四、培育乡村人才队伍,增强乡村振兴新活力

坚持把乡村人才培育放在首要位置,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一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行动,建立乡村振兴培训基地5个,省级四型就业社区达到5个,数量居全市第一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启动实施“就业扶贫车间”技能提升培训、黄河滩区迁建居民培训等活动,去年累计培训9328人,着力培育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新农人。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大多成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主要成员,流转土地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三分之二。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推选各类好青年479名。二是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建有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3个,鼓励更多在外工作人员回乡务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00万元。加大急需人才引进力度,公开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3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招聘乡镇事业工作人员45名、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35人、乡镇中小学教师340名,及时补充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建立乡村振兴专家信息库,入库专家21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1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5人。三是建立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研究制定《籍在外地工作人员回鄄工作的意见》《县人才购房补贴申请发放实施细则》《县人才新政30条(修订版)》,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职称岗位设置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合理划定和分配中高级职称比例数,乡镇中级岗位设置比例提高了20个百分点、高级岗位设置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乡镇高、中、初级职称岗位达到17254个,首次开展16名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

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坚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大力挖掘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是强化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分中心17处、实践站150处、教育基地20处,被列为第二批全省试点县。积极选树身边典型,推选出好人7人、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2人、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个,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基层理论宣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为契机,组织专家讲课团、基层宣讲员、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宣讲400余场。二是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组织举办馒头文化节、曲艺大赛、农村文化艺术节等传统活动的同时,创新组织了西瓜节、摸鱼节、全民沿黄健康跑等一系列贴近百姓、接地气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精品文艺创造,编排的《商羊舞》被选送国家大剧院演出,创作的戏曲《爱在人间》和歌曲《强军路上有你有我》在省农村题材文艺汇演中分获一等奖、三等奖。三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继续推行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6项服务全免费制度,火化率达到100%,薄葬厚养、丧事简办等新风尚深入人心。加快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城区建设四德公园、广场、街道,162个行政村建设了四德主题广场,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新体系

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基层党组织延伸,通过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读书班等形式集体学习582次,916名党支部书记、21928名村(社区)党员全部完成集中轮训。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行星级量化管理,全县五星级村党组织136个、占35.3%,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已全部消除。严格落实《关于正向激励农村(社区)干部的十条意见》,组织全县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635人进行了健康查体,村级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二是实施“头雁工程”创建。面向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优秀人才,公开遴选村党支部书记33人,打造一支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作风更优、纪律更严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立了1580人的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从中选配了党支部书记28名、“两委”成员98名;
评选挂牌县乡两级头雁工程示范村230个,申报市级“头雁工程”示范村88个。摸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9个,全面实行了县级领导联村、乡镇领导包村、第一书记驻村、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四个一”工作措施,已基本完成整顿。三是夯实农村组织基础。选派县直第四轮第一书记126名、挂职乡镇(街道)副书记17名,实现了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强化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全县村级活动场所楼房化率达到94%。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方案,积极推广党支部书记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把农民组织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村均6.37万元。三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雪亮工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选聘网格员802名,全面推行网格化手机APP,切实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村“两委”成员进行“二次体检”,严厉打击侵占农村集体专项行动,坚决防止涉黑涉恶人员侵蚀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下步,我们将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加快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努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 村级乡村振兴汇报材料(完整资料)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

去年以来,顺利通过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验收,被认定为首批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位列全省8个示范县第4名;
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省发改委等7部门批准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承担的省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验收;
阎什镇被自然资源部批准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田园综合体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
获批创建“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试点县”。陈王街道西曹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董口镇军屯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张兆江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观礼。县在全省20__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一等”考核等次。
一、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高位推动,着力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各项任务。一是建立政策规划体系。编制印发了《县乡村振兴五年战略规划(20__—2022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__-2022)》《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县的实施意见》,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更加清晰。
二是建立统筹联动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名县级领导任组长,负责推动工作落实。印发了《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明确牵头推进单位的职责、重点任务清单,全面压实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第1页共7页

三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今年3月,将全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开在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看、现场讲、现场学,明确方向、鼓足干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严格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和乡村振兴五个专班定期调度,督促加快重点任务落实。坚持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考核比重仅次于“新旧动能转换”,并与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级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聚焦聚力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延伸整合产业链条,推动乡村产业向高水平转型提升。
一是加大农业领域“双招双引”力度。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农业招商,成立由分管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积极与万华集团、益客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每个重点项目成立一套班子,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靠上推进工作开展,全县现代农业项目质量水平、投资规模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投资20亿元的益客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加紧建设,培训中心、接待中心建设基本完成,肉鸭分割车间、职工宿舍近期将投入使用,羽绒车间主体钢结构已经完成,100万吨的饲料加工车间即将开工建设,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同步推进。投资13.54亿元的田园综合体被纳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范围,目前农业板块设施农业大棚已基本完成,文旅核心区主场馆室内外装饰完成,工厂化猪舍部分投入使用。投资100亿元的国药康养文旅小镇、投资30亿元的烟台万华无醛板材项目、投资5亿元的舜耕农业文化生态园、一期投资3.5亿元的县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等一批农业新六产项目建设顺利。同时,我县正以益客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为龙头,加快培育百亿级农业“新六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振兴的坚固支点。目前,全县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23家。
第2页共7页

三是全力打造产业融合载体。依托益客产业园、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大埝镇等3个乡镇、53个村,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托国药康养小镇、舜王城中药材市场,规划建设了“一场两园一基地”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省发改委等7部门纳入第二批省级创建范围,对推进城乡要素资源有效对接和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省土发集团合作设立的1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基金,作为全省首支省、市、县三级财政与企业资本合作设立的基金,开辟了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筹集新路径。
四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62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8家,家庭农场总数420家,旧城镇葵堌堆村卢景生等3人被评为省级乡村之星。利用金丰公社、登海道吉、为民服务中心等,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县规模流转土地45万亩,流转率达到44.6。大力发展特色畜牧养殖,加快斗鸡保种养殖基地、鲁西黄牛文化展厅建设,统筹养殖用地1805亩,新建现代化肉鸭养殖基地12个、智能化密闭鸭舍225栋,肉鸭出栏规模近1亿只,今年可达到2亿只。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种植业,全县中药材、瓜果蔬菜、毛木耳等种植规模继续扩大,成为全国毛木耳四大产区之一,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是加快推进农业多元融合。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启动“村播计划”,优化提升京东馆、天猫优品等电商品台,自建社群电商平台“七步生活”,发展淘宝镇9个、淘宝村35个、电商企业1100余家,开辟了农特产品销售新渠道。大力发展网红经济,与北京隆娱文化传媒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创办隆娱网红学院,打造网红直播基地,并邀请籍唱作歌手祁隆为农特产品代言,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产业”,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互联互动。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发展旅游强乡镇3个、旅游特色村9个,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塑造乡村环境新风貌
不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改革试点+龙头企业+美丽宜居乡村”的新路径、新模式,着力推动三产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生产
第3页共7页

生活生态融合,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堵点”,收到了“一通百通”的初步效应。其中舜耕历山社区是县与省土地发展集团合作的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目前东区1938套多层住宅楼、西区600套庭院式住宅大部分主体已完成,流转土地6000亩建设的舜耕农业文化生态园项目,正打造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有机无公害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扎实开展专项“回头看”,对全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视、全面摸底、全面整改,努力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百姓满意、安心、放心的民生工程。
二是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1075个,乡村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认真对照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七个专项行动方案设定的目标,找差距、补短板,定计划、抓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全县集中清理存量垃圾1.02万吨,清理卫生死角1.8万处,清理乱搭乱建5800个,清理村内坑塘750个,村内沟渠625公里,参与整治的镇村干部5000多人,累计参与整治群众投工投劳20万人次。在全市创建“清洁村庄”星级村的评定工作中位于前列。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县拥有农村公路2505.8公里,1084个自然村全部通公路,完成通户硬化里程1223公里,88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处理任务,累计实施农村改厕10.2万户,新建和改造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共厕所518处,农村面貌持续提升,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三是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贫困村为重点优先打造,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市级示范片区3个,20__年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启动创建市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片区3个,各项工作正积极推进。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干部“回乡村、靓庭院、助振兴”活动,完成示范户建成数6923户,建成率11.92(全年任务13),居全市第1。深入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植树造林,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村居1个、省级森林村居3个,申报市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19个、特色休闲村5个。
四、培育乡村人才队伍,增强乡村振兴新活力
第4页共7页

坚持把乡村人才培育放在首要位置,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一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行动,建立乡村振兴培训基地5个,省级四型就业社区达到5个,数量居全市第一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启动实施“就业扶贫车间”技能提升培训、黄河滩区迁建居民培训等活动,去年累计培训9328人,着力培育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新农人。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大多成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主要成员,流转土地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三分之二。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推选各类好青年479名。
二是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建有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3个,鼓励更多在外工作人员回乡务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00万元。加大急需人才引进力度,公开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3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招聘乡镇事业工作人员45名、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35人、乡镇中小学教师340名,及时补充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建立乡村振兴专家信息库,入库专家21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1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5人。
三是建立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研究制定《籍在外地工作人员回鄄工作的意见》《县人才购房补贴申请发放实施细则》《县人才新政30条(修订版)》,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职称岗位设置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合理划定和分配中高级职称比例数,乡镇中级岗位设置比例提高了20个百分点、高级岗位设置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乡镇高、中、初级职称岗位达到17254个,首次开展16名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
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坚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大力挖掘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是强化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分中心17处、实践站150处、教育基地20处,被列为第二批全省试点县。积极选树身边典型,推选出好人7人、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2人、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个,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
第5页共7页

强基层理论宣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为契机,组织专家讲课团、基层宣讲员、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宣讲400余场。
二是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组织举办馒头文化节、曲艺大赛、农村文化艺术节等传统活动的同时,创新组织了西瓜节、摸鱼节、全民沿黄健康跑等一系列贴近百姓、接地气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精品文艺创造,编排的《商羊舞》被选送国家大剧院演出,创作的戏曲《爱在人间》和歌曲《强军路上有你有我》在省农村题材文艺汇演中分获一等奖、三等奖。
三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继续推行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6项服务全免费制度,火化率达到100,薄葬厚养、丧事简办等新风尚深入人心。加快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城区建设四德公园、广场、街道,162个行政村建设了四德主题广场,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新体系
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是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基层党组织延伸,通过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读书班等形式集体学习582次,916名党支部书记、21928名村(社区)党员全部完成集中轮训。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行星级量化管理,全县五星级村党组织136个、占35.3,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已全部消除。严格落实《关于正向激励农村(社区)干部的十条意见》,组织全县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635人进行了健康查体,村级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是实施“头雁工程”创建。面向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优秀人才,公开遴选村党支部书记33人,打造一支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作风更优、纪律更严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立了1580人的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从中选配了党支部书记28名、“两委”成员98名;
评选挂牌县乡两级头雁工程示范村230个,申报市级“头雁工程”示范村88个。摸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9个,全面实行了县级领导联村、乡镇领导包村、第一书记驻村、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四个一”工作措施,已基本完成整顿。
第6页共7页

三是夯实农村组织基础。选派县直第四轮第一书记126名、挂职乡镇(街道)副书记17名,实现了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强化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全县村级活动场所楼房化率达到94。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方案,积极推广党支部书记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把农民组织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村均6.37万元。
三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雪亮工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选聘网格员802名,全面推行网格化手机,切实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村“两委”成员进行“二次体检”,严厉打击侵占农村集体专项行动,坚决防止涉黑涉恶人员侵蚀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下步,我们将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加快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努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第7页共7页

推荐访问:村级 振兴 乡村 村级乡村振兴汇报材料(完整资料) 村级乡村振兴汇报材料(完整资料) 村级乡村振兴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