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振兴乡镇> 正文

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调查意义与实施【完整版】

发表于:2022-11-21 1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调查意义与实施【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调查意义与实施【完整版】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调查的意义与实施5篇

第1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调查的意义与实施

试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实施
作者:张福贵
来源:《山西农经》2018年第08期

        摘 要:在党和国家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影响下,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使得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更大的激发,“三农”已经向着积极的一面快速发展。这对促进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战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8-0043-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1 “三农”问题的现状

        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很多乡村,特别是边远落后的乡村开始慢慢没落与消亡。每每提到乡村儿童留守、农村村庄空心化现象和农业人口的不断减少和流失等话题,这些已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当前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征程中,要实现我们国家现代化强国的梦想目标,“三农”所面临的问题就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2 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2.1 它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党和国家在十九大基于对当下我们国家所处历史时期现状的研判,也是我国主要社会矛盾的基本要求,即:不平衡城乡之间的发展和不充分乡村之间的发展。因此,通过乡村战略的具体实施,来更好地解决我国主要社会矛盾问题。

        2.2 五为一体总体布局延伸到了乡村区域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实现“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它恰好契合了我国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的建设(“五位一体”)布局要求。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承担的责任也必将愈来愈大,为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稳步推进,就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全部展开乡村振兴战略

        2.3 我国现代化空间布局向着乡村延伸

第2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调查的意义与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后,党提出的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理念。这对建

设美丽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

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各个方面和层次的部署。假以时日,必将实实在在惠及农业、农村、农民,缩小城乡差

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与各项事业同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12年连增,农民收入增长较快,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等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农村出现凋敝,个别农民增收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因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种田主要依靠留守的老人和妇女等。因此,乡村振兴战略

的提出,不仅非常重要、极为必要,而且充分体现了党始终情系农民、关心“三农”。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使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让城镇化发展和村镇化发展更加协调,能够实现更多的资源双向流动,形成更好的城乡良

性互动,促使农村跟城市一样美好,推动城乡同步迈向现代化。所以,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是立体式的、全方位的重大发展战略,是从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角

,把“三农”工作放在了与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

  当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还是保证大宗粮食产品供给充足,也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从农产品供给市场看

,一直以来,同样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农产品特别是大宗粮食商品,具有市场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

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基础,更是重要标志。

  这就告诉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道远,不仅需要直面未来谁来种粮的问题,更应不断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向深入。一方面,要促进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另一方面,也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农村稳定涉及广

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镇化与城镇化实现同步,农业现代化赶上工业现代化步伐,必将极大地改变传统农业、乡土农村的面貌,真正让农村成为吸引

城里人的地方,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业成为和工业一样强大的产业。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让“三农”看到美好明天,更将为国家现代

化带来深远影响。

第3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调查的意义与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村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指导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
一、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城市共生共荣的美好奋斗目标。
二、实践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呼应老百姓新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实现全国脱贫,决胜期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广大的农村,以农村为中心,把农业产业搞好,把农村保护建设好,把农民发展进步服务好,提高人的社会流动性,扎实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发展进步遇到的现实问题的重要内容。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一方面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乡村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等方面发力,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另一方面,落实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合同订单、股份合作、托管寄养、联耕联种等办法,带动小农户特别是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多渠道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进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十九大把乡村振兴作为党和国家战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完善体制,搞好建设,加强领导和服务,不仅呼应了新时期全国城乡居民发展新期待,而且也将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教育科技文化进步。


第4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调查的意义与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重点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为了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缩小乡村与城市的距离。本文首先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然后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旨在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
战略;
意义;
重点 引言
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既可以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又可以有效促进乡村发展,继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了解其存在的意义与发展的必要性,就可以明确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更加重大。该战略具有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特点,十分看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并且进一步加快了乡村建设的步伐[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因此更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的经济与农民的收入,这就更有必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1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当前,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也更加进步。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层出不穷的矛盾。这些矛盾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矛盾是:虽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其所在地区的发展可能与人民需求不相适应。简而言之,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人民所在地区经济和各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相对滞后的局面[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解决这一明显的社会矛盾,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的经济,改善农村环境;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的科教文化卫生水平,使社会更加稳定,缩短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距离。

1.2解决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的矛盾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大大促进了人们就业,使得人们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但由此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随着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多,各种分工越来越细,人们承担的责任日益增大,相应的矛盾也会产生。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解决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常见矛盾,注重外部环境与内部市场环境的双重改善,加强对外开放,使市场中的各项合作进一步深化,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构建更加合理的市场经济体系。

1.3促进新农村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迫切需要改革,农业也需要从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而这则需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使农村从传统走向未来。在农村,农民需要提高收入,才可改善生活质量,如果不能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农业状态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就会影响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见,促进乡村振兴更显得尤为重要。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2.1重视区域差异化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需要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尤其是要结合乡村的特征,这样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我国乡村大多处于偏远地区,这就注定了乡村的特征会有很大不同,若是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必然会影响到乡村振兴的进度。要明确乡村发展目标,做到以人为本,结合乡村的功能开展针对
性建设。
首先,建立完善的粮食主产区,使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民以食为天,重视粮食主产区的建设就可以与民生有机结合。其次,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区域的建设,使农业迈向产业化发展。通过强大的农业产业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乡村经济体系,使该产业与其他产业加速融合[3]。再次,改善环境,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的改善与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大的关系,使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协调,不会互相制约,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样就可以提高广大农民工作的积极性,使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实质性的效果。

2.2实现高水平乡村发展
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时,需要考虑到乡村的实际情况,抓住细节,明确目标,以提高乡村经济水平为前提,进一步加大投入,解决农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引进优秀的人才,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贡献。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人群就是农民,注重对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这样就可以弥补农民知识有限、仅凭经验进行生产的现状,从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为了实现高水平农村发展,还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从资金到技术均需要高度重视。重视对土地的高效利用,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改革,一方面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延长土地承包的期限。为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还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好铺垫。
2.3拓宽乡村建设发展主体
要明确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其并不是某一种主体,而由多种主体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因此,明确建设主体,才能加强各部分之间的合作,明确分工,达到相应的乡村振兴目的。首先,明确三农问题,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改善三农问题。其次,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主体的作用,结合市场的规律协调分工。再次,发挥社会力量,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各个角度改进农村建设。
2.4将乡村发展规划与市场机制落实
为了要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的效果,就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建设完善的市场机制。首先,要加强对乡村的调研力度,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这样就可以对振兴的操作步骤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近期和长远的发展目标[4]。其次,完善的市场机制建设离不开城乡一体化建设,及时缩小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激励广大人员共同参与其中,这样就可以结合完善的市场机制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5创新乡村振兴体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新乡村振兴体制。一是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重点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重点研发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技术,优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结构与布局,以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为抓手开展联合攻关,推进产学研融合;
三是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重点在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经营风险分担、金融支农、农民培训等方面求突破。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操作性,使乡村真正得到振兴的同时,缩小与城市的距离,必须了解这一战略实施的意义,明确实施重点,才可以结合
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对策,提高乡村经济与农民的收入,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802. [2]唐安来,翁贞林,吴登飞,胡智.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江西的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803-808. [3]李铜山.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J].中州学刊,2017(12:1-6. [4]朱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2:32-36.


第5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调查的意义与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教育
摘要: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三农”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在最近几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工作的未来点在于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明确表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青年人的参与,而青年人的培养关键就在于教育,只有重视教育的国家才能成为强盛的国家。只有切实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才能够培育出一大批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实现和谐新农村的基础前提。
关键词:乡村振兴;
战略背景下;
农村;
教育 引言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去农化日益明显。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撑下发展既与时俱进又根植于乡土文化,既实现教育公平又促进身心发展的教育是当今时代乡村教育的新课题。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本上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因此,乡村教育也是振兴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育一方面要解决如何在新时代下结合乡村特色发展具有乡土文化蕴含的乡村教育,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储备农村人才。另一方面要着重关注乡村少年的精神和人格发展,培养乡村少年乡土情感与乡村文化自信传承乡村文明,同时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城市的现代文明,做乡村文明的传承者,现代文明的接纳者。
一、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教师队伍相对匮乏
虽然政府近年来在农村教育方面的投入较大,但实际上由于农村学校所在位置都较为偏远,很多有能力的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导致其教师老龄化现象极为明显、师资力量较为匮乏。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完全不会利用互联网来开展教学,而随着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兴起,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除要求教师在线直播之外,还要求教师在线布置作业、在线批改作业、在线课程同步辅导等,而且要求教师要通过微信、QQ、微博等多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导致农村教师都不能很好地利用网上教学方式,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必将会对农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二)办学条件差,优质资源供给量不足
办学条件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农村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是衡量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基础。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丞待改善,面临学生少、学校少、距离远、资源不平衡的问题需要解决。硬件设施是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硬件是否能够覆盖,性能是否能满足需求,网络是否足够畅通,这些都将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在推动“教育信息化2.0”的基础上,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方面,但离全面覆盖现代化信息化教学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农村地区多数学校依然存在教学设备满足不了教学信息化要求的实际情况,除了部分被重点扶持的学校信息化设备较为完善之外,其他大多数学校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教具,根本谈不上“信息化”。有些学校虽然获得了一些捐助设备,但因为设备老旧、损坏、系统不兼容等各类原因,没有投入使用。
(三)照搬城市教育模式,无法发挥乡村教育特色

我国城乡经济、生态环境、文化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采取的都是一体化的思维模式,没有发挥出农村的乡村文化特色,更多体现的是城市化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区别于城市,农村的发展有自身特色,农村农业发展也区别于城市工业发展,因此教学应该有自己所特色。同时,乡村教育除了帮助农村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积极、有效地促进乡村青少年精神品格的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充分利用好乡村儿童的本土优势,培育出有强烈的乡村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既可积极主动融入城市现代化生活,又愿意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的乡村人才。
二、推动农村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与措施 (一)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者与组织者,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各地可基于“专职化”“专业化”的原则来培养出一支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农村教育师资队伍。首先,要提升农村教师的理性认知。新农村建设的大趋势下,迫切需要提升农村教师的理性认知。农村教师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与参与者,更需要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既有利于农村教育质量,又有利于实现农村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农村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素养与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树立起开放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创造性理念、人本主义理念、主体性理念等。农村教师不能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合作者与引导者,要主动与学生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次,要通过业务技能培训、岗位培训、校本课程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整合农村师资力量,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让他们不仅会用网上教学方式,还要用好网上教学方式。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要适当地向农村教育倾斜,鼓励有知识、有激情、有能力的年轻人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之中,适当提高其经济待遇,有针对性地培养出农村学校师资紧缺专业的教师,如计算机专业、美术专业等。
(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教育环境
农村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件是农村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大为改善,但是仍有需要加以改进的环节。首先,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开端,但是长久以来农村教育忽略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农村幼儿园在各省市农村已经逐渐建立,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幼教的水平却仍待成熟和完善。其次,体育健身设施存在不足和老旧的问题。城市学校大多都有体育场地,但是对于有的偏远农村学校来说,这些都还缺乏。当今我国教育一直倡导的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农村教育对于体育课不够重视,有的学校体育课的授课方式可能也没有融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最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也是改善农村教学的一个重要设施。“互联网+教育”式的优质数学教育资源,既可以解决乡村学校学科没有教师的困境,帮助学校开展正常教育工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科知识,有效解决了农村教育的信息壁垒问题,向农村学生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优化课程
乡村学校弱在课程建设,差在实施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校本化,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鼓励支持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让课
程贴近乡村儿童。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和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学科教学创新与育人方式改革,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实现均衡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让儿童“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区教育局成立“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各校设立分校,不定期开办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同时开设“家庭教育公益讲堂”,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经常聘请区内外专家、名师为家长做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升家教水平,密切亲子关系,形成家校合 结束语
总之,当前农村教育工作的发展并不完善,还需要秉承“敢于有为”“勇于作为”的观念来认真落实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要求,让农村教育走出“雾霾”,迎来发展契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温志强,刘楠.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教育[J].大陆桥视野,2020(07:86-87+90. [2]巴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现状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121-122.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调查意义与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调查的意义与实施 对某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