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振兴乡镇> 正文

乡村振兴主题发言稿

发表于:2022-09-02 1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主题发言稿,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主题发言稿

 

 乡村振兴主题发言稿精选 4 4 篇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为了早日达到全面小康社会,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国在各个乡村开展扶贫工作,为了带动乡村的经济,关于乡村振兴的主题演讲稿你写好了吗?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

 篇一 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 实现乡村振兴,维护和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前提。乡村文化是熟人社会的文化,崇尚邻里互助、关系和谐、诚实守信,它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仅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村社会的睦邻关系、祭祀活动、乡风民俗和宗族姻亲关系等,这些关系、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乡村社会。这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潜藏着深沉的精神文化资源,它们在稳定农村社会、凝聚百姓民心、维系乡村和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乡村文化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就物质层面而言,乡村的青山绿水,山环水绕,鸟语花香,古老建筑,

 阡陌农田,既是农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就精神层面而言,乡村承载着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道德力量,乡村文化通过当地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社交礼仪、传统服饰等展现出农民的精神信仰、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念,是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具有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谋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是农民精神的伊甸园 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也在于“人”。乡村文化赋予农村生活以价值与意义,乡村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乡村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当农民对自己的故乡无比眷恋、对生长于斯的乡村文化心有所系、魂有所牵,他们才能对乡村从内心里生发一份热爱、对乡村的振兴发展有一份担当。

 篇二 1 改善文化民生,创建“有品质”的新乡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文化小康路上,也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为此,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在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

 “以人为本”,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镇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上来,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提升村民思想素质,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的乡风民俗。乡风文明提升的主体是村民,营造文明乡风,关键在于教育,**镇始终坚持引导广大群众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利用文艺队、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推动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举办艺术培训班,民间艺术团体得到长足发展;在诗词文化的影响下,人民情感凝练而丰富,为当地百姓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

 “文化阵地”,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是必需的重要条件。新时代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内涵不仅仅是场地以及设施建设这样简单,而是包括政治导向、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场地设施、实际效果、作用及影响力等方面在内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文化阵地是文化传播的主战场,是连接着抽象的概念与现实表现的一个桥梁,是一种人人可参与、村村可建成的文化传播长效机制。

 “文化惠民”,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和电视进万家工程等重点项目。近年来,

 各级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上完成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的建设,**镇建立了村级文化网格群,各村的党建联络员既是文化联络员,负责日常文化活动宣传,组织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XX 年初,**镇党委政府提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群众文化惠民指导思想,并举办了一系列惠民活动。

 2 营造乡风文明,创建“有风骨”的新乡村 移风易俗,重塑精神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湖南省承接十九大精神,也制定出台了《湖南省文明办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意见》,对移风易俗做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近年来**镇开展移风易俗文化宣导,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风俗教化。

 村规民约,撬动乡村善治 移风易俗的方式既有文化宣教手段又有规约治理手段。从治理论视角来看,移风易俗主要依赖基于“地方性知识”而形成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指村民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村规民约是一种介于国法与家

 规之间的生活规则,具有民间性、乡土性、自治性、成文性等特点,村规民约结合村域实际将国家法律地方化具有推进村民自治、整合农民利益、促进文明乡风建设等重要功能。村规民约正是乡村自治的重要形式,通过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切实推行“风俗之治”,是乡风礼俗参与“善治”的过程,更是传统中国移风易俗的治世价值当代传承与弘扬的过程。

 见贤思齐,引领文明乡风 弘扬乡贤文化,倡导文明风尚 儒家伦理在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上有“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的价值设定。乡贤一词系指在民间基层本土本乡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的人。地域性、知名度和道德观是构成乡贤的三个基本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镇培养、挖掘新乡贤,进一步发挥新乡贤垂范乡里、涵育乡风的作用,以乡贤带动广大群众树立见贤思齐、崇尚典型的意识,提升全民素养,培育淳朴民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成立慈善协会,送温暖树乡风 “大善为官,小善为慈”。**镇放羊坪村慈善协会,于 XX 年 9 月 9日成立,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各业人士组成,为依法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盈利公益社会团体,专为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贫困户及不

 幸者提供救助。目前协会成员共有 97 名,截止 XX 年 9 月,慈善协会已募集捐款 14 万元,救助特困群众上百人,发放救助资金 9 万多元。

 3 开展文明创建,打造“有灵魂”的新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营造文化氛围 美丽乡村建设是在营造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基础上,通过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农村文化和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社会有序运行的农村整体性发展的过程。以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去年,**镇放羊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三角堆、陡惠渠、教门冲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兴隆街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镇”,市“诗词之村”。今年,**镇被列为常德市“最美乡镇”、鼎城区“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片”、“美丽乡村示范片”。

 培育“书香家庭”,传承优良家风 在我国,“耕读传家”和“书香门第”一直是传统家庭建设的重要方向。“耕读”,是在求生存之余,读圣贤书,在日常生活里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化;“传家”则是指“耕读”是家庭传承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在物质条件逐渐充裕的当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一个时代课题,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就变成了传承的最小实体。在**

 镇第一届“书香家庭评选”中,共有十四个家庭荣膺该称号,代表性的有:“国艳山庄”、“耕读人家”、“香兰雅室”、“枫林竹简”,“枉渚苑”,这分别为五大书香家庭的雅称。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建设书香家庭,把文化的根芽深植于家庭这个个体之中,通过家庭的孵化,濡染家人的品质和心性,最终提升家庭的素养,进而养化书香社会,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这不仅是时代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国内涵发展和提升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挖掘文化资源,创新魅力乡村 成立了放羊坪村诗词协会、妇女儿童之家、村民自治调解委员会。成功举办了首届“好家庭、好丈夫、好婆婆、好妻子、孝老之星”评选活动。XX 年被评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村,被鼎城区妇女联合会授牌为“鼎城区妇女儿童之家”示范村。今年年底,《放羊坪村志》即将出版发行。

 4 联动文化产业,创建“有活力”的新乡村 起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镇民间艺术团,近年来在政府的因势力导下,不断激发活力,至 XX 年全镇发展民间剧团达 37 个,从业人员有900 余,年均演出 400 多场,观众达 500 万人次,演出收入 XX 多万元。**镇民间艺术团的“**歌舞”逐步成为了展示**,推介**的重要文化品牌和**镇积极探索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速,以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惠及群众的重要跳板之一。

 不断发展壮大的**镇民间艺术团队是**歌舞的“生力军”,其演出内容主打地方特色的小戏、小曲、小品,贴近群众,辐射较广;演出团队多次参加省、市、区宣传部组织的文艺演出并获奖。村村有剧团,组组有演员。**歌舞的“排头兵”则是**演艺集团、**文学艺术联合会等演艺集团。**演艺集团于 XX 年 10 月正式注册为常德市鼎城区**演艺有限公司,现有演员 40 余人,自导自演的节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文化立镇、产业兴镇”为发展目标,引导民间文艺团队向民营剧团转型升级,制定了《关于支持民间剧团发展的决定》,并设立了“文化产业引导专项资金”,助力民营剧团发展提速。

 聘请市、区文化部门等专业老师来**授课,研讨指导文化工作,促进**民间文化提质;镇党委、政府对每个民间艺术团体,建立诚信档案,动态了解艺术团体、从业人员的现实表现,及时对不良从业人员纠偏。同时,支持 30 个歌舞艺术团队,组建**镇民间艺术联合会,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机构,成立了民间艺术联合会,推选出会长,各个团体都要求以**镇民间艺术联合会的名义对外演出;统一形象,从艺术团演出底幕到演出着装,各个团体都要求在形象上保持一致;统一水准,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所 有演出人员和团体的水平。

 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基于语言文字,而诗歌则是语言成就的巅峰。自XX 年起,**的诗词爱好者们就自发组织诗词活动,XX 年 9 月正式授牌成立**诗社,现已发展社员近 300 人,其中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3 人、世界汉诗协会会员 3 人、省诗词协会会员 3 人、市诗词学会会员 20 人。**诗社可以说是**镇文学的起点,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诗社工作,给诗社配备专门的办公场所、作品展览室,每年安排采风活动,极大调动了广大诗友们学诗、写诗的热情。这些年来,共写出各种诗词作品 5000余首,其中有近百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在品牌传播中**镇首先注重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文化产品:搭建微信公众号和创办年刊图书,以多元化形式构建全方位立体传播。今年 9 月,“印象**”微信公众号建立之后,第一期《与你相遇“印象**”》一经推出,点击量便过千,成为了一个新的重要的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另一个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化老品牌——《**人》,也在今年正在筹办第 13 期。这两个品牌都能够在低成本运营的前提下,共同培养和塑造乡镇文化的精神内涵。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艺创作、演艺业健康发展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相互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 XX 年至今, **镇先后举办了四届民间文化艺术节。今年,以“讴歌新时 代,迈向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四届民间文化艺术节在**镇文化广场隆重举行,节目包含当地民俗表演、民间歌舞、传统技艺、“移风易

 俗”等内容。今年,**特邀请了鼎城区尧天坪镇、周家店镇,桃源九溪镇,临澧合口镇,澧县大堰垱镇,石门罗坪乡六大文化特色乡镇进行文艺展演,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大力弘扬乡村振兴唱响主旋律,为百姓带来了一场丰富的视听盛宴。

 篇三 1 内生动力不足 有数据表明:近 15 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 92 万个,并正以每天1.6 个的速度递减,一些地方出现空心房、空心村,乡村文化的土壤正在萎缩。农民工纷纷涌向城市,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和跨区域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要素不断流失和农村的“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乡村文化的根基,从而严重影响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在客观上造成了乡村文化中坚力量的削弱乃至流失,削减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后劲。这主要包括诗词文化的“老龄化”、青年干部的“去留”问题以及民俗技艺的“危机感”。

 2 外部供血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现有乡镇 4 万多个,行政村总数达 69 万个,自然村就更多。作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农村公共文化

 建设主体的政府,面对如此巨量的乡镇、行政村,政府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在中央财政层面,国家文化建设资金主要流向城市而不是农村,农民人均投入不足市民的十分之一;在地方政府层面,限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上也出现不均衡的情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普遍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以致乡村文化的管理比较粗放,公共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乡村文化缺乏生机与活力,政府投入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远没有达到预期...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研讨会发言材料 乡村振兴主题发言稿 发言稿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