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满足公众获得感是党执政的价值诉求,提高公众获得感是党奋斗的动力源泉。实现公众获得感不能停留在“满足”和“提高”的一般认知上,把党治国理政与公众获得感切实地对接起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满足和提高公众获得感创造丰厚充裕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正公平,建构和完善保障公众获得的制度;建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安全系数;制定倾斜政策和采取扶助措施,纾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以法治保障公众权益,使公众获得具有安全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紧密相结合,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满足和提高公众获得感。
【关键词】公众获得感 治国理政 改革 五大发展理念 “四个全面”
【中图分类号】D6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2.003
公众获得感具有时代和历史内涵。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社会的历史演变看,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获得,公众从摆脱民族耻辱和国家纷乱中深切感受到国家和民族命运对每个人利益获得的重大意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治国理政的使命,迄今为止68年来领导国家建设和推动民族进步的实践,尽管历经坎坷,遭遇曲折,多有磨难,但公众获得感的提高是不争的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一系列重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展示人民福祉的美好前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着眼满足人民的期待,必须实现治国理政与公众获得感的对接。
公众获得感与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公众获得感不是价值范畴的概念,而是一个事实判断,它基于鲜活的生活,存在于每个人的实际感觉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是党中央领导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获得感”这个接地气的通俗词语,社会反响十分热烈。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强调人民是历史一切活动的力量主体,人民具有创造和享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相统一的权利。保证历史活动中人民群众利益的获得,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优势之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党中央领导人都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必须奉行的圭臬。求一党之利、谋个人私利、与民争利,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质格格不入、冰火不容。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没有给中国提供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机会,社会主义以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本质,给中国人民带来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景描述。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理由,就在于它与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和享有财富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比,能够提供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普遍获得。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大不大,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获得多不多;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度高不高,取决于获得感强不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测量仪和显示器。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诉求。如果说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是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来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感的话,那么,在执政条件下实现人民幸福就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要求。这个认识的思想逻辑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已经形成,尤其是1956年党的八大以“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判断,作为揭示社会主要矛盾的结论,显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认知。邓小平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突出强调执政条件下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新要求,同样表达了党在执掌政权后注重人民利益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党中央领导以许多创新的语言表达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立场和观点,邓小平关于党的一切工作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为标准的思想,江泽民关于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论述,胡锦涛关于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观点,习近平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强调,这些一脉相承的思想都鲜明地表达了党的执政诉求,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相吻合。中国共产党只有切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才能真正巩固执政基础。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经验证明。党的事业与人民事业的一致性在于利益同质和目标统一,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努力使国家繁荣富强、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来自人民;党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习近平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为人民造福的事业,它的成功与否以人民感受幸福多少、获得程度高低为衡量标准。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个现实话语,涵义就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段揭示党治国理政使命的话,覆盖了公众获得感的方方面面,是公众獲得感实实在在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