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迫在眉睫。将环境意识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适时渗透环境意识;巧妙设计化学实验不断强化环境意识;在习题设置时,关注环境问题;通过课外活动培养环境意识。
关键词:化学教育 环境 环境意识培养
一、培养环境意识迫在眉睫
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是21世纪的建设者,使他们从小学习环保知识,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对于我们中学化学教育者来说责无旁贷。加强中学化学中的环境教育,我们义不容辞。
二、培养环境意识的具体途径
1、因势利导,适时渗透环境意识
在学习空气成分时,向学生交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这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空气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吗?会给人类什么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给学生增加相关的内容:大气有自净作用,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或是向广阔的空间扩散稀释,使浓度下降,或是受重力作用,使较重粒子沉降于地面,或是在雨水洗涤下返回大地,或是被分解破坏等,从而使空气净化。这种大气的自净作用是一种自然环境的调节的重要机能。当大气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即出现大气污染。排放到大气里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粉尘类、金属尘类、有害气体类(如炭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从大气污染发展的历史来看,可以分二氧化碳,烟尘污染,二氧化硫,金属尘污染和光化学污染三个时期。
当学习元素化合物中的二氧化碳时,适时介绍二氧化碳的污染: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正常组分,其体积分数约为0.033%,它直接存在于动物植物生命的摄取和排放物中,一个人每天大约要排出1kg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常不被人们认为是污染物。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天然气,石油和煤等的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火灾、火山爆发,一氧化碳的光化学氧化都产生二氧化碳,但数量有限。海水吸收和植物光合作用,要消耗二氧化碳,这样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实际上,二氧化碳也是一种污染物。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人呼吸就会加快;达到2%时就会感到轻度不适;达到3%时,有明显不舒适感;达到4%时,会感到呼吸困难,意识迟钝;达到10%时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还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重将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科学家认为,由于气温将持续上升,会使更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于是一些富饶的土地将会变成沙漠;又由于气温上升,极地的冰帽将会融化,就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2、巧妙设计化学实验强化环境意识
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验较多,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多强化环境意识是有一定优势。
(1)控制药品的用量是减少污染的可行途径。化学实验中对药品的用量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用最少量,液体只要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这样既能节省药品,同时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做一些物质的性质实验时,也要严格遵守。比如在作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取溶液各1-2mL就可以,这样做既能节约药品又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减轻废弃物对水质的污染。做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为了防止产生的SO2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预先在集气瓶里注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举手之劳却为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起了表率作用。
(2)展开讨论使实验向无污染方向进行。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固体产物的生成。在实验前详细了解产物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制定比较稳妥的实验方案。
3、习题设置时,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意识
寓环境问题于习题之中,这样,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同时增强了环境意识。例如:冬天我国北方取暖要燃烧大量的煤,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CO2、SO2气体。问:怎样才能在供暖期间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呢?使煤充分燃烧减少CO的产生,将煤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就可以减少CO2和SO2的排放;也可以将煤进行脱硫处理,从源头上减少SO2的产生。
4、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环境意识
初中生的化学知识并不丰富,但在他们的思想领域中多注入爱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是为人类作贡献。让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清理白色垃圾,还土地本来面目、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中,在点滴小事中培养环境意识作保护环境的小主人。此类活动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环境污染的存在,防止污染治理环境任重道远。进而强化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综上所述,培养环境意识是一项长久的工作。环境意识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学生心中牢牢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为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共存、共荣、和谐发展;为人类拥有一个空气清新、天空蔚蓝、山清水秀的环境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