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小学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教育模式和观念正逐步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而体育课是加强身体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对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体育课的价值所在是强体育人,使受教育者能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随着体育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小学生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形成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对象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保护过度,生怕磕着、伤着;同时不少父母期望子女成龙成凤,重智轻体,对孩子的体育锻炼极其不重视。而学校也因种种因素,忽略了众多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更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健康第一”“培养及优化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等理念多年来一直不曾真正实现。
笔者多年来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在实践中发现,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念的教育。小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是较为复杂的意识变化过程,是通过耳闻目睹社会现象,在体育行为过程中亲身体验,以及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形成价值观念的过程,也就是说小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受社会环境、宣传教育、身体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在小学阶段抓紧对小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良好个性的形成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的教育。
一、摆正体育工作位置,转变教师体育价值观念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要将学校体育工作真正摆上应有的位置,同时加强对《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培训力度,改变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认识。转变部分教师诸如追求教学组织的外在一体性,而忽视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教学内容竞技化,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对象或死板的“机器”去安排教学等片面单纯体育观念。确立以培养小学生体育能力为主的教育思想,改变其他学科教师重智轻体育的片面教育观念,用历史发展的长远观认识体育、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体育与自身的身心发展,与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工作紧密相关。
二、从兴趣爱好出发,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兴趣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年级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时,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会认真对待体育课程,能为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各个方向的双脚跳跃”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白兔学本领”的情境,利用跳方格、写字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各个方向的跳跃。整堂课下来,学生都乐于扮演小白兔这一角色,不管在开始的小兔子跳舞、小兔子学本领跳跃练习,还是在攀爬游戏练习中,学生始终保持参与的热情,练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快乐的情境教学中,学生快乐地学会了各个方向双脚跳的技术。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教师应将直截了当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快乐跳绳”一课时,笔者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疑法、演示法、练习法、激励法、分组比赛等方法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课伊始,笔者创设“小动物学跳绳”的情境,让学生模仿兔子、袋鼠等动物的动作跳一跳。接着,笔者示范跳,学生(不拿跳绳)站在原地做跳绳的动作。然后布置“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笔者采用口诀式跳绳、接力跳绳等方法引导学生练习跳绳。如创新口诀式跳绳:对学生熟悉的“石头、剪刀、布”游戏进行改编,笔者喊“石头”时学生双脚前后开立跳,喊“剪刀”时学生双脚左右开立跳,喊“布”时学生双脚并立跳。这种口诀式练习法使学生在练习中不觉得枯燥、乏味,能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及练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而在挖掘学生本能的锻炼动机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开发和调动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让学生将现在的体育锻炼与今后的事业和理想抱负结合起来。
四、改革体育活动条件,满足行为过程需求
基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学生不但要在理论上认识和了解学习内容,而且要通过行为实践来掌握学习内容。为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行为表现场所并拥有亲自体验的感觉过程,学校需提供满足学生锻炼动机的活动条件。但由于部分学校教育经费紧缺,体育专项经费得不到落实,部分学校体育条件一般,主要体现在学生活动需要和体育场地、配备差距较大。因此教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力改善体育活动条件,满足学生体育行为过程需要。例如,在“障碍跑”教学时,笔者利用鞋盒当作障碍物,解决了体育器材的短缺,让学生在设计不同摆放中体现障碍的多种方法,将机械重复的快速跑和障碍跑变得饶有趣味。而对鞋盒的巧用,还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体育也需要动脑筋,体育与智力也紧密相关。
五、优化体育社会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标准
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全面衡量人才能力水平,是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优化体育社会环境的重要环节。现行的小学评价制度、方法、结构,几乎把体育因素排除在外,而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体育评价,将体育价值观摆上评价的位置,学校体育环境尤为重要。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对体育价值的重视度是随着学校对体育重视的程度而变化的。一所学校的体育学科地位越高,其学生体育价值观也就可能越高。因此,学校除了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所蕴含的拼搏、奋发向上精神等相关内容的引导和教学。同时,家庭的体育环境作用也不容小觑。热衷于体育的家长对体育持有正确的价值观,其儿女长期在耳濡目染下对体育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此外,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加深学生对体育地位的认识,将体育的价值内化于学生的心理意识之中,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锻炼和生活过程中,激励学生将理想、抱负与体育行为结合在一起,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溪柄中心小学〓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