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青少年接受新异事物很快,可是他们的生理、心理等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环境和信息的影响。这几年关于问题学生的研究日益增多,而这些问题学生尤其以中学生为主,对于问题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教育对策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中学问题学生 心理因素 教育对策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三年期间的品德形成、个性特征、学习基础、生活习惯等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走向。但是,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学校和教师。对于问题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教育对策的研究刻不容缓。下面分析了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因素,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问题学生的界定
1.1从学习方面界定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的学习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但是一些学生的学习问题只是表面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因为先天的缺陷或是后天的环境导致学业不良,有的学生承受不了家庭不和的压力而厌学,还有的学生因为童年时期的不良经历导致学业不良问题。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在童年时期的经历,尤其是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会影响人们今后的生活。
1.2从行为方面界定
纪律和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校必须遵守的,然而有些学生无视这些规章制度,以不服从这些规章制度为荣,不仅在上课期间严重影响课堂秩序,还出现一些反社会行为,例如打架、斗殴等。尤其在多元化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丰富而且传播迅速,初中生各方面都不成熟,在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下,产生不良行为,也被一些学者标以问题学生。
1.3从社会化方面界定
学生进入学校是其社会化的第一步,而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人,如何学会与这些人正常友好地交流是中学生社会化成功的关键。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自身的心理会得到发展,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处理影响自己的负性事件,导致自身的思维、情感、人格等各方面产生偏差,就会成为问题学生。
2.问题学生的影响因素
2.1社会环境对问题学生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信息大爆炸,青少年可以得到丰富的信息,充实自己,同时也会受到有害信息的毒害。电视、漫画、杂志、广播、电脑等传播媒介发布的信息是青少年接触信息的主要途径,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上的信息未经筛选,一些色情、暴力的信息深深影响着青少年。网络游戏的影响也很严重,游戏中的暴力等因素可以使青少年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从而使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体验到快感,以致沉迷其中,影响学习状态。近年来学生的“注意力缺失症”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学生的注意技能和冲动神经发育不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错过老师课堂上讲的主要内容。而且这类学生易冲动和多动,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打扰周围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
2.2家庭对问题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每个孩子生长的小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父母把全部的爱都注入这颗“独苗”上。在“众星捧月”的家庭中,孩子中学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道德观,只会善恶、美丑、好坏、是非不分。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产生孤独感和内疚感,间接切断了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纽带。
2.3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影响
现代的教育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因为一些实际原因,在试行中受到阻碍,例如升学率、教师业绩评比等。学生的思想很开放、活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而传统的全盘的“灌输”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厌烦,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老师经常给学生“贴标签”,这样会使很多根本没有问题或者是问题不严重的学生顶着压力,容易产生自闭、抑郁等心理,进而自暴自弃,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
3.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3.1社会环境方面
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要加大力度清理网络环境,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近几年来的校园安全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增加有关保护自身方面的“安全讲座”,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是突发事件,中学生都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从容不迫。还要加强学校的管理,不允许危险人物进入,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
3.2家庭方面
家长要适当改变极端、刻板的教育方式,采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家庭中,多与孩子沟通,时常表达对孩子的爱,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而不是家长喜欢的方式与他们相处。要营造和谐友好的谈话氛围,开诚布公地交谈,使孩子把父母当成最信任的朋友,从而敞开心扉。
3.3教师方面
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面对同样的知识会有不同的理解,而理解的深度和速度会有不同,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发现学习法等。教师应该对学生有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在积极、乐观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在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教师更应该满足学生独立和尊重的需要,公正地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言行一致,用事实和真理说话,用渊博的知识影响学生,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会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终胜.如何处理孩子的异常情绪[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6:95-103.
[2][美]KayBurke著.郑莉,译.与问题学生“过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7-59.
[3]孙健升.培育阳光心态[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53-63.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26-329.